“船來了,父親快快上船!”
等小舟靠岸,曹昂扶起曹操登上小舟,典韋緊跟在身後。
小舟空間有限,載不了太多的人,載上曹昂三人已是極限,曹洪隻好留在岸邊。
曹昂命人劃舟過河,先將曹操送過對岸,要是還來得及,再劃過來接曹洪過去。
要是來不及的話,那也隻能為曹洪默哀,誰讓他運氣不好!
聽著身後越來越近的喊殺聲,看著離他越來越遠的小舟,曹洪幹脆心一橫,脫下身上的袍鎧,直接跳入水中,朝著對岸遊了過去。
眼下保命要緊,顧不了那麽多了。
曹洪遊到對岸,剛剛上岸,追兵就到了河邊,見到曹操等人,隔著大河朝對麵射箭,企圖將曹操等人留下。
曹操等人沒有停留,趁現在追兵沒有渡河,趕緊逃命去。
見曹操逃走,徐榮大怒,立刻跑到上遊去,從上遊河床比較窄的地方渡河,然後,繼續追擊曹操。
論對地形的熟悉程度,徐榮這個太守,比曹操熟悉,徐榮料定曹操會逃到什麽地方停下。
到了天亮,曹昂等人又走了三十餘裏,來到一處土崗下麵。
見後麵沒有追兵,曹操不由得鬆了口氣,終於是逃出來了。
“曹賊,看你這次往哪裏跑?”
曹操剛剛坐下,徐榮便率領大軍殺到,徐榮大喜,果然如他猜想的一樣,在這個地方休息。
正好拿下曹操首級,迴去向丞相邀功請賞,說不定還能混個大將軍當當。
此刻的曹操,在徐榮的眼裏,如同待宰的羔羊,是他向上升職加薪的功勳,今天說什麽都要拿下曹操首級。
要是拿不下曹操,他徐榮寧可戰死在這裏,也絕不迴去丟人現眼。
曹操見徐榮出現,頓時心驚肉跳,十分慌亂。
趙雲和典韋上前一步,正打算與徐榮大戰,卻被曹昂攔著。
徐榮這種角色,還是交給夏侯惇,徐榮不配死在典韋、趙雲手下。
看著越來越近的曹操,徐榮哈哈大笑,露出了他一口大牙,功勳正在向他招手,他仿佛看到當上大將軍的情景。
“徐榮狗賊,休傷吾主,吃我一槍!”
還沒等徐榮高興幾秒,一聲大喝傳來,將徐榮從美夢中驚醒。
夏侯惇、夏侯淵帶著數十騎兵及時趕到,朝徐榮殺了過去。
徐榮心裏不爽,敢打擾他的美夢,實在可惡至極!
徐榮轉身朝夏侯惇衝了過去,二人交戰在一起。
夏侯淵帶著數十騎兵,與徐榮的西涼兵交戰,解除了曹操的危機。
交手幾個迴合,徐榮暗自心驚!
他不是夏侯惇的對手,再打下去,他徐榮鐵定要死在這裏。
徐榮虛晃一槍,騙過夏侯惇後,轉身便跑,保命要緊!
夏侯惇見徐榮要跑,挺槍直追徐榮,大喝一聲,追上徐榮,一槍將徐榮刺於馬下。
夏侯淵這邊,將徐榮帶來的西涼兵殺散,與夏侯惇會合,一起去見曹操。
“主公,末將救駕來遲!還請主公恕罪!”
夏侯惇、夏侯淵翻身下馬,單膝下跪,抱拳向曹操請罪。
“元讓、妙才,快快請起!罪不在你們。”
曹操急忙上前扶起夏侯惇、夏侯淵,要不是他們及時趕到,今天怕是生死難料!
夏侯惇、夏侯淵起身,便見不遠處塵土飛揚,一隊人馬朝他們飛奔而來。
曹操頓時大吃一驚!
經過一夜的奔波,曹操變得有些驚弓之鳥,見到一點風吹草動,就緊張的不行。
夏侯淵飛身上馬前去查看,這才發現是曹仁、李典帶著殘兵找了過來,夏侯淵領曹仁、李典迴到曹操身邊。
見了曹操,眾人憂喜交集。
憂的是這次追擊董卓,他們大敗,兵力折損嚴重,能夠聚集起來的殘兵不足一千人。
好在他們的主公曹操性命無憂!
那他們就能重頭再來,做大做強再創輝煌。
眼下還是趕緊離開這裏。
曹操下令趕緊撤退,這裏他一刻都不想再待下去,先扯到離這裏最近的河內休整,再做打算。
撤到河內,曹操命人安營紮寨,先養精蓄銳。
這次損失慘重,曹操急需補充兵馬,然後,再打下一塊地盤來壯大自己的勢力,等到實力足夠強大的時候,再來考慮救天子的事情。
該去哪裏發展?
曹操首先想到了好友,陳留太守張邈。
……
曹操追擊董卓,吃了大敗仗的消息,傳到了袁紹那裏,袁紹嘲笑曹操自不量力,但還是派人把曹操接來,跟眾人飲酒作樂。
曹操見各路諸侯,隻顧飲酒作樂,沒有絲毫進取之心,更加的失望,看來這幫家夥是指望不上了。
可就算是這樣,曹操依舊不死心,在歡快的宴會上,建議大家據守要地,再分兵進入武關,圍困董卓。
眾人看曹操就像看蠢貨一樣,他們各懷鬼胎,討伐董卓,不過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聲望,趁機擴大勢力。
誰會傻乎乎的去跟董卓火拚,也就你曹阿瞞會這麽傻,他們才不會做吃力不討好的傻事。
眾人搖了搖頭,起身跟袁紹告辭,就此散場。
曹操歎息一聲,迴去立刻帶著曹昂他們離開,先去揚州招兵買馬,把隊伍重新拉起來,靜待時機!
曹操離開後,心懷鬼胎的各路人馬,因為利益衝突,最終各自率領人馬迴到自己的地盤,並展開了一場地盤爭奪戰。
先是兗州刺史劉岱,向手下東郡太守喬瑁借糧,喬瑁不肯借給劉岱。
劉岱直接領兵殺進喬瑁大營,殺死喬瑁,就地收編了喬瑁的人馬。
得到傳國玉璽,跟袁紹鬧掰的孫堅,在經過荊州劉表地盤,被劉表攔截,雙方交戰,最終孫堅中了劉表的詭計,慘死在荊州地界。
袁紹在河北,與公孫瓚約定,共謀冀州,冀州刺史韓馥自知不是袁紹和公孫瓚的對手,主動讓出冀州給袁紹。
公孫瓚得知此事,派人來向袁紹要一半的冀州,袁紹果斷拒絕。
公孫瓚大怒,痛罵袁紹背信棄義,隨即領兵與袁紹作戰,為爭奪河北的歸屬權,大打出手。
天下烽煙四起,各路諸侯為了爭奪天下而展開混戰。
等小舟靠岸,曹昂扶起曹操登上小舟,典韋緊跟在身後。
小舟空間有限,載不了太多的人,載上曹昂三人已是極限,曹洪隻好留在岸邊。
曹昂命人劃舟過河,先將曹操送過對岸,要是還來得及,再劃過來接曹洪過去。
要是來不及的話,那也隻能為曹洪默哀,誰讓他運氣不好!
聽著身後越來越近的喊殺聲,看著離他越來越遠的小舟,曹洪幹脆心一橫,脫下身上的袍鎧,直接跳入水中,朝著對岸遊了過去。
眼下保命要緊,顧不了那麽多了。
曹洪遊到對岸,剛剛上岸,追兵就到了河邊,見到曹操等人,隔著大河朝對麵射箭,企圖將曹操等人留下。
曹操等人沒有停留,趁現在追兵沒有渡河,趕緊逃命去。
見曹操逃走,徐榮大怒,立刻跑到上遊去,從上遊河床比較窄的地方渡河,然後,繼續追擊曹操。
論對地形的熟悉程度,徐榮這個太守,比曹操熟悉,徐榮料定曹操會逃到什麽地方停下。
到了天亮,曹昂等人又走了三十餘裏,來到一處土崗下麵。
見後麵沒有追兵,曹操不由得鬆了口氣,終於是逃出來了。
“曹賊,看你這次往哪裏跑?”
曹操剛剛坐下,徐榮便率領大軍殺到,徐榮大喜,果然如他猜想的一樣,在這個地方休息。
正好拿下曹操首級,迴去向丞相邀功請賞,說不定還能混個大將軍當當。
此刻的曹操,在徐榮的眼裏,如同待宰的羔羊,是他向上升職加薪的功勳,今天說什麽都要拿下曹操首級。
要是拿不下曹操,他徐榮寧可戰死在這裏,也絕不迴去丟人現眼。
曹操見徐榮出現,頓時心驚肉跳,十分慌亂。
趙雲和典韋上前一步,正打算與徐榮大戰,卻被曹昂攔著。
徐榮這種角色,還是交給夏侯惇,徐榮不配死在典韋、趙雲手下。
看著越來越近的曹操,徐榮哈哈大笑,露出了他一口大牙,功勳正在向他招手,他仿佛看到當上大將軍的情景。
“徐榮狗賊,休傷吾主,吃我一槍!”
還沒等徐榮高興幾秒,一聲大喝傳來,將徐榮從美夢中驚醒。
夏侯惇、夏侯淵帶著數十騎兵及時趕到,朝徐榮殺了過去。
徐榮心裏不爽,敢打擾他的美夢,實在可惡至極!
徐榮轉身朝夏侯惇衝了過去,二人交戰在一起。
夏侯淵帶著數十騎兵,與徐榮的西涼兵交戰,解除了曹操的危機。
交手幾個迴合,徐榮暗自心驚!
他不是夏侯惇的對手,再打下去,他徐榮鐵定要死在這裏。
徐榮虛晃一槍,騙過夏侯惇後,轉身便跑,保命要緊!
夏侯惇見徐榮要跑,挺槍直追徐榮,大喝一聲,追上徐榮,一槍將徐榮刺於馬下。
夏侯淵這邊,將徐榮帶來的西涼兵殺散,與夏侯惇會合,一起去見曹操。
“主公,末將救駕來遲!還請主公恕罪!”
夏侯惇、夏侯淵翻身下馬,單膝下跪,抱拳向曹操請罪。
“元讓、妙才,快快請起!罪不在你們。”
曹操急忙上前扶起夏侯惇、夏侯淵,要不是他們及時趕到,今天怕是生死難料!
夏侯惇、夏侯淵起身,便見不遠處塵土飛揚,一隊人馬朝他們飛奔而來。
曹操頓時大吃一驚!
經過一夜的奔波,曹操變得有些驚弓之鳥,見到一點風吹草動,就緊張的不行。
夏侯淵飛身上馬前去查看,這才發現是曹仁、李典帶著殘兵找了過來,夏侯淵領曹仁、李典迴到曹操身邊。
見了曹操,眾人憂喜交集。
憂的是這次追擊董卓,他們大敗,兵力折損嚴重,能夠聚集起來的殘兵不足一千人。
好在他們的主公曹操性命無憂!
那他們就能重頭再來,做大做強再創輝煌。
眼下還是趕緊離開這裏。
曹操下令趕緊撤退,這裏他一刻都不想再待下去,先扯到離這裏最近的河內休整,再做打算。
撤到河內,曹操命人安營紮寨,先養精蓄銳。
這次損失慘重,曹操急需補充兵馬,然後,再打下一塊地盤來壯大自己的勢力,等到實力足夠強大的時候,再來考慮救天子的事情。
該去哪裏發展?
曹操首先想到了好友,陳留太守張邈。
……
曹操追擊董卓,吃了大敗仗的消息,傳到了袁紹那裏,袁紹嘲笑曹操自不量力,但還是派人把曹操接來,跟眾人飲酒作樂。
曹操見各路諸侯,隻顧飲酒作樂,沒有絲毫進取之心,更加的失望,看來這幫家夥是指望不上了。
可就算是這樣,曹操依舊不死心,在歡快的宴會上,建議大家據守要地,再分兵進入武關,圍困董卓。
眾人看曹操就像看蠢貨一樣,他們各懷鬼胎,討伐董卓,不過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聲望,趁機擴大勢力。
誰會傻乎乎的去跟董卓火拚,也就你曹阿瞞會這麽傻,他們才不會做吃力不討好的傻事。
眾人搖了搖頭,起身跟袁紹告辭,就此散場。
曹操歎息一聲,迴去立刻帶著曹昂他們離開,先去揚州招兵買馬,把隊伍重新拉起來,靜待時機!
曹操離開後,心懷鬼胎的各路人馬,因為利益衝突,最終各自率領人馬迴到自己的地盤,並展開了一場地盤爭奪戰。
先是兗州刺史劉岱,向手下東郡太守喬瑁借糧,喬瑁不肯借給劉岱。
劉岱直接領兵殺進喬瑁大營,殺死喬瑁,就地收編了喬瑁的人馬。
得到傳國玉璽,跟袁紹鬧掰的孫堅,在經過荊州劉表地盤,被劉表攔截,雙方交戰,最終孫堅中了劉表的詭計,慘死在荊州地界。
袁紹在河北,與公孫瓚約定,共謀冀州,冀州刺史韓馥自知不是袁紹和公孫瓚的對手,主動讓出冀州給袁紹。
公孫瓚得知此事,派人來向袁紹要一半的冀州,袁紹果斷拒絕。
公孫瓚大怒,痛罵袁紹背信棄義,隨即領兵與袁紹作戰,為爭奪河北的歸屬權,大打出手。
天下烽煙四起,各路諸侯為了爭奪天下而展開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