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司見召,趙驥不能不去,程畿身為從事祭酒,要隨時準備接受皇帝諮詢,所以他的住處離得並不遠,不過片刻間便就到了,程畿挽簾邀趙驥入內,裏麵早坐著一人正在等候,卻是鎮北將軍黃權。
黃權的臉上沒有什麽多餘的表情,隻禮貌性地向趙驥拱了拱手,三人分賓主坐下,趙驥陪在末席,程畿逐退左右從人後,開門見山問趙驥道:“昌懿今日一言中的,令人刮目,隻是你……你當真認為陸遜是個棘手的對頭嗎?”
趙驥心想,程畿時時隨侍劉備身邊,要是能引起他的重視,時不時的提醒劉備一二,總歸是有些益處的,便誠懇地說到:“東吳先後以周瑜、魯肅、呂蒙為大都督,這三人皆是當世豪傑,是江東最出色的人才,陸遜能夠接替他們的職務,其才幹自然不言而喻,孫權今年才不過四十歲而已,總不見得就會昏聵得提拔一個無能之輩來統領全軍吧”。
程畿沉默不語陷入長思,半晌後突然毫沒由來地問到:“昌懿知道當年陛下當年和孫權以湘水為界劃分荊州的事嗎?”
趙驥不明白程畿為什麽突然提到這件事,但想來他必有話說,便答到:“略有耳聞,但所知不詳,還請祭酒賜教”。
程畿皺著眉說:“建安二十年,孫權遣呂蒙爭荊南,陛下令關羽駐益陽,自領大軍屯公安,就在大戰一觸即發之際,曹操忽然南下攻打漢中的張魯,當時蜀中驚懼,陛下不得以,隻能被迫議和,割長沙、桂陽、江夏東屬”。
這件事已經過去六年了,程畿現在提到它必有所指,趙驥在腦中快速的把那時的形勢和這次東征一作比較,似乎有點明白了程畿要想表達的意思。
眼下漢吳交兵,卻又都各自防備著北方的曹魏政權來趁火打劫,劉備留下了魏延所率的漢中軍團拱衛益州外圍,東吳方麵更是由孫權親自坐鎮,守著豫州、揚州方向的長江下遊防線。
兩者相比,蜀漢麵臨的壓力應該要小一些,畢竟漢中地勢極其險峻、易守難攻,就連曹操在親眼見過後,都稱之為天獄,後悔不該領兵前來爭奪。
東吳雖有長江天險可恃,但長達千裏的江防需要分散兵力處處設防,萬一被曹魏集中優勢兵力突破一點,後果就會非常嚴重,即便能組織縱深力量進行反撲,可江東的膏腴之地一旦被打爛了,也同樣是無法承受的後果,顯而易見,孫權麵對的來自北方的壓力相對要大得多。
趙驥略一思索便猜到,程畿想要告訴自己的是,劉備並不是真的打算發動一場滅國之戰,甚至可能連全取荊州的打算都沒有,這次東征的真實戰略意圖應該是借曹魏的軍事壓力來逼迫孫權議和,就像六年前曹操攻打張魯時蜀漢麵臨的選擇一樣,把漢吳雙方的疆界恢複到建安二十年時的樣子。
想明白了這一點,趙驥笑著搖了搖頭,不以為然地說到:“漢賊不兩立,陛下既然承繼漢統,那就不可能和偽魏苟和,不然便失去了政治上的正義性,何況曹丕做賊心虛,為了顯示自己的正統地位,也斷不會接受朝廷的善意的”。
“昌懿所料不錯”,程畿壓低嗓音說到,“其實朝廷曾派出過使者去洛陽,可曹丕根本不見,還把使者給殺了”。
“江東則不然”,趙驥又續道,“曹丕初稱偽製,亟待天下認可,若是孫權肯俯首稱臣的話,於曹丕在政治上大為有益,盡管這種意義隻是象征性的,曹丕也必然會欣然受之,解除在豫、揚方麵的軍事壓力,好讓孫權可以專心西線戰事”。
“曹丕奸詐不亞其父,他會放過這樣趁火打劫的好機會?”一直沒有開口的黃權突然打斷說到,“孫權不可能真的稱臣,最多不過是形式上的假意示好,偽魏朝廷又怎麽會看不出來,再說孫權亦是一時之雄爾,當年曹操挾取荊州之勢尚不能屈之,何況今日乎”。
“今時不同往日”,趙驥胸有成竹地說,“赤壁之戰時,孫權沒有兩線作戰的壓力,而且其內部人心浮動,他必須擺出堅定的強硬姿態才能統一人心,而現在江東內部沒有戰和之爭,向曹丕稱臣並不會帶來實質上的壞處”。
“再說了,孫權就是個不要臉的小人,絕對的實用主義者,他才不會管麵子上好不好看呢,為了贏得這場戰爭,就算要他管曹丕喊爹,他也不會多介意的”。
趙驥一口氣說完後,發覺黃權和程畿的表情上都有些不對,片刻後才聽程畿問到:“昌懿對孫權有了解?你是怎麽知道他的性格的?”
趙驥這才意識到現在是個信息傳播渠道匱乏的時代,可不像後世那樣打開網絡就可以獲取海量的信息,自己連孫權的麵都沒見過,也不可能接觸得到一些高級別的情報,按說是不應該對孫權如此了解的。
趙驥尷尬地假笑一下,然後解釋道:“我隻是聽其言觀其行,見微知著而已”。
程畿不甘心地追問到:“何以見得?”
趙驥想想後沒有直接迴答,笑著另說到:“聽說孫夫人歸吳探親後一直滯留未歸,不知孫權現在是否有意送迴,也好平息兩家幹戈”。
程畿這才住了口,他身為從事祭酒,當然知道孫權以前為了籠絡劉備,不惜把自己十六歲的妹妹嫁給四十八歲的劉備,雙方相差了整整三十二歲,其實不止這樣,孫權曾經還打算為自己的兒子迎娶關羽的女兒,隻不過這次被拒絕了。
雖然僅憑這些就來判定孫權的為人實在太過勉強,但程畿還是沒有再多問了,這些不是他今天找趙驥談話的目的,程畿歎了口氣轉入正題道:“我擔心的是初戰得勝後,陛下的心思變了,不再滿足於和孫權劃湘水而治了,陛下......陛下,他可能想要全取荊州”。
趙驥相信劉備一開始是隻想逼迫孫權議和的,這點從他出動的兵力就可以看出,除開趙雲所部留守江州的一萬人,以及黃權即將帶走用來防禦北線的一萬人,劉備可以直接投入作戰的機動兵力隻有大概三萬人,即便加上馬良引誘來的沙摩柯率領的萬餘五溪蠻兵,也不過就是不到五萬的樣子,和東吳方麵軍力大致相當。
在順利地連續攻克巫縣和秭歸後,劉備似乎有些驕傲了,特別是得知陸遜擔任吳軍大都督的消息以後,這種心理膨脹到了極點,在程畿和黃權看來,劉備現在已經沒有辦法冷靜客觀地看待這場戰爭了。
“必須盡快結束這場戰爭”,黃權盯著趙驥和程畿說,“如果陛下的誘敵之計不成,無法在短時間內拿下西陵的話,請兩位務必勸諫陛下收兵,季然是陛下身邊的近臣,昌懿現在也頗得陛下青睞,你們一定要拚死力諫,否則大漢恐有傾覆之憂啊”。
“放心吧,公衡,我一定會的”,程畿重重地點了下頭,“倒是你在北邊要多當心些,東三郡守將夏侯尚曾在虎豹騎擔任過騎督,是個擅長用騎的將領,偽魏騎兵來去如風,你要注意遠派哨探,莫被他鑽了空子”。
“我理會得”,黃權說完轉頭看向趙驥,但趙驥一直沒有表態,似乎陷入了沉思,黃權平靜地默默耐心等待著,程畿卻有些不高興地板著臉假咳數聲,把趙驥從思緒中拉了迴來。
趙驥趕緊連聲致歉,其實他剛才正在思考如何把黃權和他帶走的一萬人給救下來,在原本的曆史中,因為東線的主力潰敗得太快,黃權被吳軍截斷了退路,他不願降吳,也沒有殺身成仁報君恩的覺悟,幹脆帶著部隊投降了魏國。
“額……將軍,我有個建議”,趙驥有些為難地對黃權說,“請你把哨探的重心放在東邊,北邊不會有什麽動靜的,請務必隨時做好應變的準備”。
黃權有點意外的“喔”了一聲,但臉上仍看不出有什麽表情的變化,隻是淡淡地問到:“為何?東三郡到此的道路盡是狹窄的穀地,大軍難以偷越,莫非昌懿知道有可供通行的小路,能繞道至我軍的背麵嗎”。
趙驥沒辦法解釋這個問題,總不能告訴黃權自己是來自未來的穿越者吧,他撓撓頭支吾著,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隻能硬掰扯說:“望將軍體諒,我實在是有不能說的苦衷,我定會盡力勸諫陛下,但萬一……萬一事與願違的話,還請將軍提前做好撤退的準備,請你務必相信我”。
黃權凝視趙驥片刻,忽然點點頭說:“好,我會加派人手留意東線的戰況的”。
趙驥見黃權不再多問,心中感激,這段時間雖然接觸不多,但他也看出了黃權是個寡言之人,他既然答允了會留意,就自然會把這件事情安排妥當的。
黃權的臉上沒有什麽多餘的表情,隻禮貌性地向趙驥拱了拱手,三人分賓主坐下,趙驥陪在末席,程畿逐退左右從人後,開門見山問趙驥道:“昌懿今日一言中的,令人刮目,隻是你……你當真認為陸遜是個棘手的對頭嗎?”
趙驥心想,程畿時時隨侍劉備身邊,要是能引起他的重視,時不時的提醒劉備一二,總歸是有些益處的,便誠懇地說到:“東吳先後以周瑜、魯肅、呂蒙為大都督,這三人皆是當世豪傑,是江東最出色的人才,陸遜能夠接替他們的職務,其才幹自然不言而喻,孫權今年才不過四十歲而已,總不見得就會昏聵得提拔一個無能之輩來統領全軍吧”。
程畿沉默不語陷入長思,半晌後突然毫沒由來地問到:“昌懿知道當年陛下當年和孫權以湘水為界劃分荊州的事嗎?”
趙驥不明白程畿為什麽突然提到這件事,但想來他必有話說,便答到:“略有耳聞,但所知不詳,還請祭酒賜教”。
程畿皺著眉說:“建安二十年,孫權遣呂蒙爭荊南,陛下令關羽駐益陽,自領大軍屯公安,就在大戰一觸即發之際,曹操忽然南下攻打漢中的張魯,當時蜀中驚懼,陛下不得以,隻能被迫議和,割長沙、桂陽、江夏東屬”。
這件事已經過去六年了,程畿現在提到它必有所指,趙驥在腦中快速的把那時的形勢和這次東征一作比較,似乎有點明白了程畿要想表達的意思。
眼下漢吳交兵,卻又都各自防備著北方的曹魏政權來趁火打劫,劉備留下了魏延所率的漢中軍團拱衛益州外圍,東吳方麵更是由孫權親自坐鎮,守著豫州、揚州方向的長江下遊防線。
兩者相比,蜀漢麵臨的壓力應該要小一些,畢竟漢中地勢極其險峻、易守難攻,就連曹操在親眼見過後,都稱之為天獄,後悔不該領兵前來爭奪。
東吳雖有長江天險可恃,但長達千裏的江防需要分散兵力處處設防,萬一被曹魏集中優勢兵力突破一點,後果就會非常嚴重,即便能組織縱深力量進行反撲,可江東的膏腴之地一旦被打爛了,也同樣是無法承受的後果,顯而易見,孫權麵對的來自北方的壓力相對要大得多。
趙驥略一思索便猜到,程畿想要告訴自己的是,劉備並不是真的打算發動一場滅國之戰,甚至可能連全取荊州的打算都沒有,這次東征的真實戰略意圖應該是借曹魏的軍事壓力來逼迫孫權議和,就像六年前曹操攻打張魯時蜀漢麵臨的選擇一樣,把漢吳雙方的疆界恢複到建安二十年時的樣子。
想明白了這一點,趙驥笑著搖了搖頭,不以為然地說到:“漢賊不兩立,陛下既然承繼漢統,那就不可能和偽魏苟和,不然便失去了政治上的正義性,何況曹丕做賊心虛,為了顯示自己的正統地位,也斷不會接受朝廷的善意的”。
“昌懿所料不錯”,程畿壓低嗓音說到,“其實朝廷曾派出過使者去洛陽,可曹丕根本不見,還把使者給殺了”。
“江東則不然”,趙驥又續道,“曹丕初稱偽製,亟待天下認可,若是孫權肯俯首稱臣的話,於曹丕在政治上大為有益,盡管這種意義隻是象征性的,曹丕也必然會欣然受之,解除在豫、揚方麵的軍事壓力,好讓孫權可以專心西線戰事”。
“曹丕奸詐不亞其父,他會放過這樣趁火打劫的好機會?”一直沒有開口的黃權突然打斷說到,“孫權不可能真的稱臣,最多不過是形式上的假意示好,偽魏朝廷又怎麽會看不出來,再說孫權亦是一時之雄爾,當年曹操挾取荊州之勢尚不能屈之,何況今日乎”。
“今時不同往日”,趙驥胸有成竹地說,“赤壁之戰時,孫權沒有兩線作戰的壓力,而且其內部人心浮動,他必須擺出堅定的強硬姿態才能統一人心,而現在江東內部沒有戰和之爭,向曹丕稱臣並不會帶來實質上的壞處”。
“再說了,孫權就是個不要臉的小人,絕對的實用主義者,他才不會管麵子上好不好看呢,為了贏得這場戰爭,就算要他管曹丕喊爹,他也不會多介意的”。
趙驥一口氣說完後,發覺黃權和程畿的表情上都有些不對,片刻後才聽程畿問到:“昌懿對孫權有了解?你是怎麽知道他的性格的?”
趙驥這才意識到現在是個信息傳播渠道匱乏的時代,可不像後世那樣打開網絡就可以獲取海量的信息,自己連孫權的麵都沒見過,也不可能接觸得到一些高級別的情報,按說是不應該對孫權如此了解的。
趙驥尷尬地假笑一下,然後解釋道:“我隻是聽其言觀其行,見微知著而已”。
程畿不甘心地追問到:“何以見得?”
趙驥想想後沒有直接迴答,笑著另說到:“聽說孫夫人歸吳探親後一直滯留未歸,不知孫權現在是否有意送迴,也好平息兩家幹戈”。
程畿這才住了口,他身為從事祭酒,當然知道孫權以前為了籠絡劉備,不惜把自己十六歲的妹妹嫁給四十八歲的劉備,雙方相差了整整三十二歲,其實不止這樣,孫權曾經還打算為自己的兒子迎娶關羽的女兒,隻不過這次被拒絕了。
雖然僅憑這些就來判定孫權的為人實在太過勉強,但程畿還是沒有再多問了,這些不是他今天找趙驥談話的目的,程畿歎了口氣轉入正題道:“我擔心的是初戰得勝後,陛下的心思變了,不再滿足於和孫權劃湘水而治了,陛下......陛下,他可能想要全取荊州”。
趙驥相信劉備一開始是隻想逼迫孫權議和的,這點從他出動的兵力就可以看出,除開趙雲所部留守江州的一萬人,以及黃權即將帶走用來防禦北線的一萬人,劉備可以直接投入作戰的機動兵力隻有大概三萬人,即便加上馬良引誘來的沙摩柯率領的萬餘五溪蠻兵,也不過就是不到五萬的樣子,和東吳方麵軍力大致相當。
在順利地連續攻克巫縣和秭歸後,劉備似乎有些驕傲了,特別是得知陸遜擔任吳軍大都督的消息以後,這種心理膨脹到了極點,在程畿和黃權看來,劉備現在已經沒有辦法冷靜客觀地看待這場戰爭了。
“必須盡快結束這場戰爭”,黃權盯著趙驥和程畿說,“如果陛下的誘敵之計不成,無法在短時間內拿下西陵的話,請兩位務必勸諫陛下收兵,季然是陛下身邊的近臣,昌懿現在也頗得陛下青睞,你們一定要拚死力諫,否則大漢恐有傾覆之憂啊”。
“放心吧,公衡,我一定會的”,程畿重重地點了下頭,“倒是你在北邊要多當心些,東三郡守將夏侯尚曾在虎豹騎擔任過騎督,是個擅長用騎的將領,偽魏騎兵來去如風,你要注意遠派哨探,莫被他鑽了空子”。
“我理會得”,黃權說完轉頭看向趙驥,但趙驥一直沒有表態,似乎陷入了沉思,黃權平靜地默默耐心等待著,程畿卻有些不高興地板著臉假咳數聲,把趙驥從思緒中拉了迴來。
趙驥趕緊連聲致歉,其實他剛才正在思考如何把黃權和他帶走的一萬人給救下來,在原本的曆史中,因為東線的主力潰敗得太快,黃權被吳軍截斷了退路,他不願降吳,也沒有殺身成仁報君恩的覺悟,幹脆帶著部隊投降了魏國。
“額……將軍,我有個建議”,趙驥有些為難地對黃權說,“請你把哨探的重心放在東邊,北邊不會有什麽動靜的,請務必隨時做好應變的準備”。
黃權有點意外的“喔”了一聲,但臉上仍看不出有什麽表情的變化,隻是淡淡地問到:“為何?東三郡到此的道路盡是狹窄的穀地,大軍難以偷越,莫非昌懿知道有可供通行的小路,能繞道至我軍的背麵嗎”。
趙驥沒辦法解釋這個問題,總不能告訴黃權自己是來自未來的穿越者吧,他撓撓頭支吾著,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隻能硬掰扯說:“望將軍體諒,我實在是有不能說的苦衷,我定會盡力勸諫陛下,但萬一……萬一事與願違的話,還請將軍提前做好撤退的準備,請你務必相信我”。
黃權凝視趙驥片刻,忽然點點頭說:“好,我會加派人手留意東線的戰況的”。
趙驥見黃權不再多問,心中感激,這段時間雖然接觸不多,但他也看出了黃權是個寡言之人,他既然答允了會留意,就自然會把這件事情安排妥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