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建股份製國家
天幕:帶三國英豪征服地球 作者:白露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魯】:你說的不錯,我這裏確實更加需要技術,好,想要寇天師改革法的拿出你們的技術來交換。
【袁術】:我要,我拿甘蔗種植技術和製糖技術跟你換,兩個技術,夠誠意吧?
【曹操】:看來袁公路是真的很想要啊。
【呂布】:我看未必,應該是現在甘蔗和糖已經普及,袁公路利益不大了。
【袁術】:那咋了?我這裏利益是不大了,但張魯他們自己在一塊大陸上,還是有足夠利益的。
【張魯】:陳皇說的有理,這技術對我有用,換。
兩人直接在直播間眾人的見證下,做了交換。
【袁術】:啊?
【曹操】:怎麽了?
就袁術一個是傻子,曹操這些人精都在等著呢,就等第一個,看改革法到底是個什麽東西,再做決定。
不見兔子不撒鷹。
【袁術】:太好了,這改革法對我太有用了。
【曹操】:我也和你換。
【劉備】:我也換。
其他諸侯這下坐不住了,紛紛要和張魯交換。
簡直是意外之喜,張魯本以為隻能坑袁術一次,沒想到袁術這家夥自己上當,心理不平衡,故意不說實話,非得讓其他人也上當一迴。
如此一來,可就便宜了張魯,各種實用技術換了五六樣。
【曹操】:(怒)袁公路,氣煞我也。
【袁術】:怎麽了,怎麽了?有什麽不開心的說出來讓大家開心一下子。
【曹操】:你還有臉說?這寇天師改革法根本就是後世道門弟子,改的三張之法,改的張魯那一套,與我等有何用?若不是你,我怎會上此大當?
【袁術】:咦,奇了怪了,又不是我讓你換的,你上當找張魯去,找我幹嘛?我說有用就是有用,我治下太平道信徒百萬,也需要進行一番改革了。@於吉,於天師,你說是不是?
【於吉】:陛下所言甚是,老夫馬上按照陛下所賜改革之法整改。
【太史慈】:太平道不好嗎?仙人都沒說啥,為啥要改?
太史慈也想換來著,不過慢了一步,曹操惱羞成怒下直接暴露了,他自然是不換了。
聽袁術這麽一說,又開始懷疑,難道真的有用?
現在太平道主要分三支,於毒在呂布的支持下在西鮮卑宣揚太平道,不過呂布在成功消滅西鮮卑之後,又開始打壓。
袁術的大陳,支持於吉宣揚太平道,主要是為了推行漢化,現在信徒很多,又開始推行內部改革。
第三支就是太史慈統領的三韓之地和扶桑國。同樣的也是為了推行漢化而用的管亥宣揚太平道。
不過,後來孔融來到了漢城,推動儒教。
儒家和道家競爭激烈,也帶來了一些積極的好處,一個是這邊土著漢化的速度遠超其他地方,另一個是孔融的儒家和管亥的太平道互相吸收對方的理念,對自身進行整改。
實際上,太史慈這邊的太平道已經與之前有著很大的不同。
【呂布】:等管亥成為下一個張角,你就知道好不好了。
【太史慈】:當年大秦可沒有什麽太平道,太祖高皇帝還不是反了?這不是關鍵。我不怕。
【曹操】:子義說的也有道理,但這東西對我是真沒用,真被袁公路坑死了。
【張魯】:我也被袁公路坑了。
【袁術】:你又怎麽了?我拿兩樣換你一樣,你還虧了?
【張魯】:虧,我沒甘蔗種子,這兩樣技術對我沒用。
【龐統】:這智商我真服了,直播間買啊,你那一千多積分是幹嘛的?
【張魯】:咦,對啊,太激動了,忘記了,謝謝提醒。
張魯這迴是賺大發了,一千多積分,還換來了不少技術。
讓心腹閻圃、張衛、楊柏等人,各自挑選了一些機靈可靠的,帶著建設各種工坊。
猶豫很久之後,最終還是決定采取寇天師改革法對信徒進行改革。
【張魯】:@徐盛,文向,既然來了這邊為何不到我這裏來。
和劉協一樣,孤懸海外這麽久,他也渴望見到故鄉之人。
一開始還有點自慚形穢,現在闊了,巴不得有個人來見證他的輝煌。
【徐盛】:你那邊實在是太遠了。
【張魯】:能有多遠嘛,你半個地球都走過了,這才多點路。
【徐盛】:說的倒也是。
【袁術】:@徐盛,你是打算呆在那裏不迴來了嗎?環球航行,不可半途而廢啊。
【徐盛】:等我緩緩,找到一條合適的路徑再說。
【簡雍】:趁著夏天,從北冰洋過白令海峽。
【袁術】:不妥,不如往南,現在南美洲還沒有我們的人呢,文向可趁機查探一番,上麵什麽情況。如果合適的話,咱們就合力派人去開發,叫啥來著,對股份製。
【曹操】:袁公路這個提議不錯。
【馬超】:我有個更好的提議,你們組成聯軍來滅了安息和羅馬,咱們也建立個股份製的國家。
【董卓】:你聽聽你在說些什麽,股份製的國家。
【馬超】:羅馬就類似是這樣,他們有元老院,咱聯手滅了他,你們一家出一個人組成元老院,多好?
【賈詡】:然後讓你來做皇帝是吧,想的挺美。
【馬超】:那個,其實,我不做皇帝也行,元老總有我一席之地吧?
【劉豹】:我讚成,你做元老,我來做皇帝。
【袁術】:又來個失心瘋。
【小二】:劉豹已建國,國號趙漢。
其實劉豹稱帝也是無奈之舉,他發展的太快了,不論是人員還是地盤都急速的擴張。
就像其他海外擴張的諸侯,都在想方設法的推行漢化,否則弄不好他們就會被胡化。
現在劉豹就麵臨這個問題,現在他手下除了本部的匈奴人,還有鮮卑人,丁零人、堅昆人、高車人等各種不同的部族,這些部族之間文化差異較大,難免會發生矛盾。
匈奴又不像大漢有那麽堅實的文化底蘊,劉豹隻得盡量學習大漢的做法。
他先是帶領本族部眾由遊牧向著半耕半牧轉變,定居下來,然後將這處地方定為都城,往下劃分州郡縣等,建立起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
【袁術】:我要,我拿甘蔗種植技術和製糖技術跟你換,兩個技術,夠誠意吧?
【曹操】:看來袁公路是真的很想要啊。
【呂布】:我看未必,應該是現在甘蔗和糖已經普及,袁公路利益不大了。
【袁術】:那咋了?我這裏利益是不大了,但張魯他們自己在一塊大陸上,還是有足夠利益的。
【張魯】:陳皇說的有理,這技術對我有用,換。
兩人直接在直播間眾人的見證下,做了交換。
【袁術】:啊?
【曹操】:怎麽了?
就袁術一個是傻子,曹操這些人精都在等著呢,就等第一個,看改革法到底是個什麽東西,再做決定。
不見兔子不撒鷹。
【袁術】:太好了,這改革法對我太有用了。
【曹操】:我也和你換。
【劉備】:我也換。
其他諸侯這下坐不住了,紛紛要和張魯交換。
簡直是意外之喜,張魯本以為隻能坑袁術一次,沒想到袁術這家夥自己上當,心理不平衡,故意不說實話,非得讓其他人也上當一迴。
如此一來,可就便宜了張魯,各種實用技術換了五六樣。
【曹操】:(怒)袁公路,氣煞我也。
【袁術】:怎麽了,怎麽了?有什麽不開心的說出來讓大家開心一下子。
【曹操】:你還有臉說?這寇天師改革法根本就是後世道門弟子,改的三張之法,改的張魯那一套,與我等有何用?若不是你,我怎會上此大當?
【袁術】:咦,奇了怪了,又不是我讓你換的,你上當找張魯去,找我幹嘛?我說有用就是有用,我治下太平道信徒百萬,也需要進行一番改革了。@於吉,於天師,你說是不是?
【於吉】:陛下所言甚是,老夫馬上按照陛下所賜改革之法整改。
【太史慈】:太平道不好嗎?仙人都沒說啥,為啥要改?
太史慈也想換來著,不過慢了一步,曹操惱羞成怒下直接暴露了,他自然是不換了。
聽袁術這麽一說,又開始懷疑,難道真的有用?
現在太平道主要分三支,於毒在呂布的支持下在西鮮卑宣揚太平道,不過呂布在成功消滅西鮮卑之後,又開始打壓。
袁術的大陳,支持於吉宣揚太平道,主要是為了推行漢化,現在信徒很多,又開始推行內部改革。
第三支就是太史慈統領的三韓之地和扶桑國。同樣的也是為了推行漢化而用的管亥宣揚太平道。
不過,後來孔融來到了漢城,推動儒教。
儒家和道家競爭激烈,也帶來了一些積極的好處,一個是這邊土著漢化的速度遠超其他地方,另一個是孔融的儒家和管亥的太平道互相吸收對方的理念,對自身進行整改。
實際上,太史慈這邊的太平道已經與之前有著很大的不同。
【呂布】:等管亥成為下一個張角,你就知道好不好了。
【太史慈】:當年大秦可沒有什麽太平道,太祖高皇帝還不是反了?這不是關鍵。我不怕。
【曹操】:子義說的也有道理,但這東西對我是真沒用,真被袁公路坑死了。
【張魯】:我也被袁公路坑了。
【袁術】:你又怎麽了?我拿兩樣換你一樣,你還虧了?
【張魯】:虧,我沒甘蔗種子,這兩樣技術對我沒用。
【龐統】:這智商我真服了,直播間買啊,你那一千多積分是幹嘛的?
【張魯】:咦,對啊,太激動了,忘記了,謝謝提醒。
張魯這迴是賺大發了,一千多積分,還換來了不少技術。
讓心腹閻圃、張衛、楊柏等人,各自挑選了一些機靈可靠的,帶著建設各種工坊。
猶豫很久之後,最終還是決定采取寇天師改革法對信徒進行改革。
【張魯】:@徐盛,文向,既然來了這邊為何不到我這裏來。
和劉協一樣,孤懸海外這麽久,他也渴望見到故鄉之人。
一開始還有點自慚形穢,現在闊了,巴不得有個人來見證他的輝煌。
【徐盛】:你那邊實在是太遠了。
【張魯】:能有多遠嘛,你半個地球都走過了,這才多點路。
【徐盛】:說的倒也是。
【袁術】:@徐盛,你是打算呆在那裏不迴來了嗎?環球航行,不可半途而廢啊。
【徐盛】:等我緩緩,找到一條合適的路徑再說。
【簡雍】:趁著夏天,從北冰洋過白令海峽。
【袁術】:不妥,不如往南,現在南美洲還沒有我們的人呢,文向可趁機查探一番,上麵什麽情況。如果合適的話,咱們就合力派人去開發,叫啥來著,對股份製。
【曹操】:袁公路這個提議不錯。
【馬超】:我有個更好的提議,你們組成聯軍來滅了安息和羅馬,咱們也建立個股份製的國家。
【董卓】:你聽聽你在說些什麽,股份製的國家。
【馬超】:羅馬就類似是這樣,他們有元老院,咱聯手滅了他,你們一家出一個人組成元老院,多好?
【賈詡】:然後讓你來做皇帝是吧,想的挺美。
【馬超】:那個,其實,我不做皇帝也行,元老總有我一席之地吧?
【劉豹】:我讚成,你做元老,我來做皇帝。
【袁術】:又來個失心瘋。
【小二】:劉豹已建國,國號趙漢。
其實劉豹稱帝也是無奈之舉,他發展的太快了,不論是人員還是地盤都急速的擴張。
就像其他海外擴張的諸侯,都在想方設法的推行漢化,否則弄不好他們就會被胡化。
現在劉豹就麵臨這個問題,現在他手下除了本部的匈奴人,還有鮮卑人,丁零人、堅昆人、高車人等各種不同的部族,這些部族之間文化差異較大,難免會發生矛盾。
匈奴又不像大漢有那麽堅實的文化底蘊,劉豹隻得盡量學習大漢的做法。
他先是帶領本族部眾由遊牧向著半耕半牧轉變,定居下來,然後將這處地方定為都城,往下劃分州郡縣等,建立起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