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重利還是重德
天幕:帶三國英豪征服地球 作者:白露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家都是聰明人,袁紹的擔心他們很快就想到了,更明白這擔心也不是空穴來風。
各路諸侯也都拿出自己的技術出來交換,很快,除了水泥這種難度很高的技術,其他的全都流行開來。
馬鈞也製作出了全新的紡紗機和綾織機,紡織效率大幅提升。
【小二】:甄宓建立起第一個紡織工坊,獎勵一百積分。
【董白】:不是吧,一個紡織工坊有什麽?為什麽要獎勵她。
【麋貞】:甄宓可是大美女,仙人不會是垂涎她的美貌吧。
【麋竺】:小妹別胡說。
【曹操】:就算是也沒什麽,男人嘛,都懂。
【小二】:懂你妹,紡織工坊的建立代表著新型生產關係,跟你說你也不懂。
【袁術】:新型生產關係?啥意思。
【小二】:看見了吧,就知道你們不懂,自己悟吧。
【曹操】:@甄宓。甄姑娘能出來解釋一下嘛?
【甄宓】:我也不知道仙人是什麽意思。
【田豐】:老夫正在去毋極的路上,我去看看怎麽個事兒。
曹劉分了冀州,現在毋極屬於劉備的地盤。
劉備一看到獎勵,就立即讓田豐去看看,有什麽可以借鑒的地方。
【曹操】:好,我們等你的消息。
【袁燿】:說起來,你們有沒有發現一件事不對勁。
【孫堅】:什麽事兒?
【袁燿】:咱們各國之間技術交流,這些東西產量都上來了,還有糧食,有了仙人獎勵的地瓜土豆等高產作物,同樣不缺糧食了,按道理來說,價格應該很便宜才是啊。
【劉備】:不愧是袁公路的麒麟兒,貴為一國太子,還關心民間疾苦,知道貨物價格,吾不如也。
【袁基】:嗬嗬。
【袁術】:咦,老大,你啥意思?劉備誇我兒子,你不服啊,你好歹是做大伯的,當初你被曹操追的如喪家之犬,要不是我家燿兒收留你,你能有現在這麽自在?
【袁基】:行了,行了,我錯了。
其實不是袁燿了解民間疾苦,而是他在荊南四郡大力發展工商業,自己就親自控製了一支規模龐大的商隊,往來南海諸國之間。
雖然袁燿不親自去,但是賬本他是看的很仔細的。
士農工商,商人排在最後。
袁家四世三公,本是最頂級的世家,袁術更是在南海稱帝,建立陳國,袁燿作為陳國太子,竟然喜歡做商人。
雖然袁基自己也開書局,但還是不一樣的。
首先書局畢竟和文化沾邊,其次書局是袁家下人在做,袁基隻管收錢。
袁燿卻是親自上陣,還樂此不疲,讓袁基有些看不上。
【袁燿】:伯父與我理念有些不合,無妨。當初孔明也不喜歡這一套,那又如何?如今荊南四郡百姓富庶,就說明,我做對了。
【張羨】:太子英明。
【趙範】:太子英明。
【曹操】:哦?言下之意,賢侄竟然比過了諸葛孔明?有意思,說說看,是怎麽個理念不合?
【諸葛亮】:都是年幼時的一些淺顯之見罷了。
【董卓】:老夫也很感興趣,說來聽聽。
【袁燿】:其實也沒什麽。仙人賜孔明經濟學,講究利益為先,吾深以為然,孔明卻覺得,若人人逐利,將品德敗壞,應以德治為本。
【李儒】:有意思,這確實是一道難題。你二人就如同春秋時齊魯二國,孔明就是魯國,袁燿就是齊國。
【袁燿】:是吧,曆史早已證明,我是對的。
【戲誌才】:不然,齊國正是因為重商逐利,後薑氏被田氏所帶。
【呂布】:後來田氏齊國也被秦滅了,說明還是秦的政策好。
【袁燿】:秦的軍功製,說白了還不是以利誘之?
【龐統】:所以秦二世而亡,說起來,還是我大漢的製度更優越一些。
【曹丕】:說多少遍了,大漢也亡了。
【張飛】:放屁,大漢沒亡。
【曹丕】:妹夫,怎麽跟大舅哥說話呢?
曹劉之間停戰,張飛和夏侯涓的事情,夏侯淵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現在雙方都是實在親戚。
曹丕拿出這身份來,張飛頓時啞火。
【袁術】:@小二。仙人,燿兒是跟你學的,你說他做的對嗎?
【小二】:我不知道,任何製度都有優劣,都會有人滿意,有人不滿意,就像你們做的再好,民意滿意率也從來沒有百分百,能讓國家安定,大部分人過的好,百姓富足的製度就是好製度。還有,重利和德治不衝突吧?你們的舉孝廉不就是利誘人孝敬嗎?
【劉備】:仙人此言何意?
【呂布】:這都不懂,真笨,仙人說的對,舉孝廉就是以做官的利益來誘使大家孝敬父母。
【劉備】:我用你說,我的意思是舉孝廉並無此意,隻是選擇有德行的人為官。
【小二】:首先,孝不代表有德行,山賊土匪殺人強徒,孝順的比比皆是;其次,有德行不代表有本事,光有德行,沒有本事,占著茅坑不拉屎,真的好嗎?第三,你們舉孝廉真的是看孝嗎?布衣黔首孝順者有之,他們有機會舉孝廉嘛?第四,你們廣為流傳的關於孝的故事是孝呢,還是秀呢?
【曹操】:仙人說的好,劉備你還有何話說,哈哈哈。
【劉備】:孟德你沒事吧?你也是舉孝廉出身啊。
【小二】:這不就是活生生的反麵例子嗎?在原有的曆史軌跡中,曹操在徐州屠城,殺百姓數十萬,這是有德之人做的出來的嗎?
【曹操】:此事不提也罷,我改了改了,再不會有此之舉。
【小二】:以上言論僅代表個人看法,我說了治國之策沒有完美的,每個朝代都會吸取前朝的經驗教訓,卻又會犯新的錯誤,華夏兩千年,打不破三百年魔咒。
【董卓】:啥叫三百年魔咒?
【小二】:就是每個朝代,都活不過三百年。
【劉備】:大漢四百年了。
【小二】:中間亡過一次。
【袁術】:為什麽活不過三百年?
【小二】:你不是仔細研究過大漢的得失嘛?張角為何造反?
各路諸侯也都拿出自己的技術出來交換,很快,除了水泥這種難度很高的技術,其他的全都流行開來。
馬鈞也製作出了全新的紡紗機和綾織機,紡織效率大幅提升。
【小二】:甄宓建立起第一個紡織工坊,獎勵一百積分。
【董白】:不是吧,一個紡織工坊有什麽?為什麽要獎勵她。
【麋貞】:甄宓可是大美女,仙人不會是垂涎她的美貌吧。
【麋竺】:小妹別胡說。
【曹操】:就算是也沒什麽,男人嘛,都懂。
【小二】:懂你妹,紡織工坊的建立代表著新型生產關係,跟你說你也不懂。
【袁術】:新型生產關係?啥意思。
【小二】:看見了吧,就知道你們不懂,自己悟吧。
【曹操】:@甄宓。甄姑娘能出來解釋一下嘛?
【甄宓】:我也不知道仙人是什麽意思。
【田豐】:老夫正在去毋極的路上,我去看看怎麽個事兒。
曹劉分了冀州,現在毋極屬於劉備的地盤。
劉備一看到獎勵,就立即讓田豐去看看,有什麽可以借鑒的地方。
【曹操】:好,我們等你的消息。
【袁燿】:說起來,你們有沒有發現一件事不對勁。
【孫堅】:什麽事兒?
【袁燿】:咱們各國之間技術交流,這些東西產量都上來了,還有糧食,有了仙人獎勵的地瓜土豆等高產作物,同樣不缺糧食了,按道理來說,價格應該很便宜才是啊。
【劉備】:不愧是袁公路的麒麟兒,貴為一國太子,還關心民間疾苦,知道貨物價格,吾不如也。
【袁基】:嗬嗬。
【袁術】:咦,老大,你啥意思?劉備誇我兒子,你不服啊,你好歹是做大伯的,當初你被曹操追的如喪家之犬,要不是我家燿兒收留你,你能有現在這麽自在?
【袁基】:行了,行了,我錯了。
其實不是袁燿了解民間疾苦,而是他在荊南四郡大力發展工商業,自己就親自控製了一支規模龐大的商隊,往來南海諸國之間。
雖然袁燿不親自去,但是賬本他是看的很仔細的。
士農工商,商人排在最後。
袁家四世三公,本是最頂級的世家,袁術更是在南海稱帝,建立陳國,袁燿作為陳國太子,竟然喜歡做商人。
雖然袁基自己也開書局,但還是不一樣的。
首先書局畢竟和文化沾邊,其次書局是袁家下人在做,袁基隻管收錢。
袁燿卻是親自上陣,還樂此不疲,讓袁基有些看不上。
【袁燿】:伯父與我理念有些不合,無妨。當初孔明也不喜歡這一套,那又如何?如今荊南四郡百姓富庶,就說明,我做對了。
【張羨】:太子英明。
【趙範】:太子英明。
【曹操】:哦?言下之意,賢侄竟然比過了諸葛孔明?有意思,說說看,是怎麽個理念不合?
【諸葛亮】:都是年幼時的一些淺顯之見罷了。
【董卓】:老夫也很感興趣,說來聽聽。
【袁燿】:其實也沒什麽。仙人賜孔明經濟學,講究利益為先,吾深以為然,孔明卻覺得,若人人逐利,將品德敗壞,應以德治為本。
【李儒】:有意思,這確實是一道難題。你二人就如同春秋時齊魯二國,孔明就是魯國,袁燿就是齊國。
【袁燿】:是吧,曆史早已證明,我是對的。
【戲誌才】:不然,齊國正是因為重商逐利,後薑氏被田氏所帶。
【呂布】:後來田氏齊國也被秦滅了,說明還是秦的政策好。
【袁燿】:秦的軍功製,說白了還不是以利誘之?
【龐統】:所以秦二世而亡,說起來,還是我大漢的製度更優越一些。
【曹丕】:說多少遍了,大漢也亡了。
【張飛】:放屁,大漢沒亡。
【曹丕】:妹夫,怎麽跟大舅哥說話呢?
曹劉之間停戰,張飛和夏侯涓的事情,夏侯淵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現在雙方都是實在親戚。
曹丕拿出這身份來,張飛頓時啞火。
【袁術】:@小二。仙人,燿兒是跟你學的,你說他做的對嗎?
【小二】:我不知道,任何製度都有優劣,都會有人滿意,有人不滿意,就像你們做的再好,民意滿意率也從來沒有百分百,能讓國家安定,大部分人過的好,百姓富足的製度就是好製度。還有,重利和德治不衝突吧?你們的舉孝廉不就是利誘人孝敬嗎?
【劉備】:仙人此言何意?
【呂布】:這都不懂,真笨,仙人說的對,舉孝廉就是以做官的利益來誘使大家孝敬父母。
【劉備】:我用你說,我的意思是舉孝廉並無此意,隻是選擇有德行的人為官。
【小二】:首先,孝不代表有德行,山賊土匪殺人強徒,孝順的比比皆是;其次,有德行不代表有本事,光有德行,沒有本事,占著茅坑不拉屎,真的好嗎?第三,你們舉孝廉真的是看孝嗎?布衣黔首孝順者有之,他們有機會舉孝廉嘛?第四,你們廣為流傳的關於孝的故事是孝呢,還是秀呢?
【曹操】:仙人說的好,劉備你還有何話說,哈哈哈。
【劉備】:孟德你沒事吧?你也是舉孝廉出身啊。
【小二】:這不就是活生生的反麵例子嗎?在原有的曆史軌跡中,曹操在徐州屠城,殺百姓數十萬,這是有德之人做的出來的嗎?
【曹操】:此事不提也罷,我改了改了,再不會有此之舉。
【小二】:以上言論僅代表個人看法,我說了治國之策沒有完美的,每個朝代都會吸取前朝的經驗教訓,卻又會犯新的錯誤,華夏兩千年,打不破三百年魔咒。
【董卓】:啥叫三百年魔咒?
【小二】:就是每個朝代,都活不過三百年。
【劉備】:大漢四百年了。
【小二】:中間亡過一次。
【袁術】:為什麽活不過三百年?
【小二】:你不是仔細研究過大漢的得失嘛?張角為何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