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門金刀郎,這副擔子,真得不輕。
趙一凡默默想到,迴到京都之後,逍遙門內部必須來一次真正的大刀闊斧的改革。凝聚人心,合理分配力量,擴充人手,尤其是在遼國,亟需重整旗鼓,做到知己知彼。這樣,他的金刀郎才名副其實,逍遙門才可大有作為。否則,都如楚玉這般,私自行動,如一盤散沙,時間精力都相互消耗,實在不可取,會壞了大事。
“聽聞,又有幾分真實?”
興平公主淡淡說道,將趙一凡的思緒從遙遠的天際拉了迴來。他迴過頭,看到她無望的眼神,滿是淒涼,睫毛垂下去,幽怨哀婉。
“你可知,法天太後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私欲。齊天太後雖非隻骨哥哥的親生母親,但是撫育他長大,母子情深。先皇病逝後,法天太後排除異己,任用親信,想要獨攬大權。而我,就是他們第一個下手的目標。我與隻骨哥哥,由齊天太後做主,早已訂了親。可是,生生被法天太後拆散了。她的理由再怎麽冠冕堂皇,明眼人一看便知。為的,是對抗隻骨哥哥和齊天太後。”
說至此,她不由自主地哽咽了起來,幾乎是一個字一個字往外述說,滿含血淚:“賜予我公主的名號又如何?榮華富貴又能怎樣?現在,我與他遠隔茫茫沙漠,不知他的境況如何,我每日每夜都在盼著他給我捎信來,告訴我,他一切都好,我便安心了。就是死……也可以走得安穩些。”
想不到,遼國的形勢如此嚴峻,大大出乎意料。趙一凡揪著心,不知該不該告訴她一件實情。想來,她在這宮中,消息閉塞,國內之事定然是一概不知。
“公主,你莫哀傷。太陽,總會出現。我想,有你每日每夜記掛他,他自然會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麵對種種磨難。”沉吟片刻,他還是決定告訴她,畢竟,黑暗不足懼,令人恐懼的是——無知,“不過,聽聞,在年初時,齊天太後已經病逝了。至於真正的死因,有另一種說法,是被逼自殺。”
“什麽?!”她瞪大了眼睛,無比驚恐。
“若真如你所說,那麽,逼死她的,極有可能是法天太後。據說此事發生於耶律宗真春獵之時。”
“除了她,還能有誰!”她哀歎道,繼而思緒越飄越遠,“我的隻骨哥哥,處境隻怕更為艱難。而我……我又能為他做什麽?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全力去討好李元昊,隻有邊境的安定,才能讓他全力以赴對抗法天太後。”
她的目光突然變得無比堅決,充滿了鬥誌。這也許,就是她唯一活下去的動力。
趙一凡沉默了。這個女子,用她柔弱的身軀對抗著無法改變的命運。在這樣的夾縫中,她隱忍堅毅,活出了一份執著堅強。而他們,似乎有著同樣的使命,都是在命運的不可知下,擔負起一份難以承受的責任。
惺惺相惜。
“公主,你可知甘州迴鶻之事?”他話鋒一轉,謹慎問道。他想知道,她對於戰爭的態度。
她毫無防備地點點頭,長歎一聲:“鮮血,會讓一個人變得極為暴戾兇殘。李元昊此人,雖雄才大略,但是太過狠辣,我時常膽戰心驚。也許,自己某一天會死在他的手上。這一天,遲早會來。”
趙一凡大驚,她居然如此平靜地說出這番話,頓時,他的胸膛,泛起隱隱的心傷。像是自己,走在逍遙門這條不軌路上,遲早都會死於敵手,隻不過是時間問題。
誌同道合。
“公主,在下懇求你一件事,不知可否應允?”
她大感意外,遲疑道:“何事?隻怕我未必幫得上忙。”
趙一凡搖搖頭,淡然一笑:“我知道,你隻需留心便是。實不相瞞,我今日來,是為了救一個女子。她是迴鶻的伊雅公主,被李元昊抓了來,困在宮中。你若是能得知她的關押之處,在下感激不盡。”
“伊雅公主……”她沉吟著,“今日在宴會之上,我恍惚聽到太子得了個絕世美人,你這麽一說,應該是她了。隻是,你是宋人,為何插手迴鶻之事?”
話一出口,她似乎恍然有所悟,接道:“之前,太子攻打迴鶻之時,曾派了一路人馬在宋邊境牽製,也是,迴鶻與宋有著共同的敵人。”
“那麽,此事,你是應下了?”趙一凡麵露欣喜之色,讚許的目光看著她。
不料,她愁眉緊鎖:“即便你知道了,恐怕也無所作為。李元昊想要得到的,絕不會善罷甘休。況且宮中侍衛眾多,救人談何容易?”
“公主不必擔心,我自有辦法。”他凝望著她,拱手道,“多謝公主如此信任在下。來而不往非禮也,在下名叫趙一凡,奉聖命來西夏行事,若有得罪,還請公主見諒。”
“趙公子不必多禮。同為公主,我自是希望她不要重蹈我的覆轍。若是我得到消息,如何告知與你?”
趙一凡沉思片刻,笑道:“我每日午間會在賀蘭軒附近,若是有消息,你命梅兒至賀蘭軒買吃食,我便會知曉,夜裏自會來找你。”
她點點頭,些許不解:“隻是你從未見過梅兒,又怎知是她?”
“遼國的姑娘我定會認出。”他一麵說,一麵起身告辭。
方走兩步,她便喚住了他,徐徐走過來,將帕子遞了迴來:“平白無故多了東西,是會起疑的,還請趙公子莫要見怪。”說著,她低下頭,遲疑片刻,還是說了出來,“若是公子有遼國的消息,還請告訴我,我感激不盡。我幫你是心甘情願的,並非是——”
“我明白。”他果敢地打斷她,心中略感酸澀。他請她幫忙,也並非是別有所圖,隻是單純的信任。
出宮時,遠處的搜查聲仍是不絕於耳。
迴到屋中,已近天明。躺在床榻上,手中握著那一方手帕,趙一凡若有所思。這裏麵,浸濕了一個女人的眼淚。
從茫茫的時空俯瞰下來,他覺得,與興平公主一樣,他們都是生活在這世間的小醜。做得愈多,滑稽的行為便愈多。隻是,不自知罷了。可是,知道又能如何?還不是聽任命運的擺布嗎?
這一點,不管是在二十一世紀,還是在一千年前的宋朝,他都有過此種體會。
猛地,他的腦海中浮現出莊子的一句話: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趙一凡默默想到,迴到京都之後,逍遙門內部必須來一次真正的大刀闊斧的改革。凝聚人心,合理分配力量,擴充人手,尤其是在遼國,亟需重整旗鼓,做到知己知彼。這樣,他的金刀郎才名副其實,逍遙門才可大有作為。否則,都如楚玉這般,私自行動,如一盤散沙,時間精力都相互消耗,實在不可取,會壞了大事。
“聽聞,又有幾分真實?”
興平公主淡淡說道,將趙一凡的思緒從遙遠的天際拉了迴來。他迴過頭,看到她無望的眼神,滿是淒涼,睫毛垂下去,幽怨哀婉。
“你可知,法天太後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私欲。齊天太後雖非隻骨哥哥的親生母親,但是撫育他長大,母子情深。先皇病逝後,法天太後排除異己,任用親信,想要獨攬大權。而我,就是他們第一個下手的目標。我與隻骨哥哥,由齊天太後做主,早已訂了親。可是,生生被法天太後拆散了。她的理由再怎麽冠冕堂皇,明眼人一看便知。為的,是對抗隻骨哥哥和齊天太後。”
說至此,她不由自主地哽咽了起來,幾乎是一個字一個字往外述說,滿含血淚:“賜予我公主的名號又如何?榮華富貴又能怎樣?現在,我與他遠隔茫茫沙漠,不知他的境況如何,我每日每夜都在盼著他給我捎信來,告訴我,他一切都好,我便安心了。就是死……也可以走得安穩些。”
想不到,遼國的形勢如此嚴峻,大大出乎意料。趙一凡揪著心,不知該不該告訴她一件實情。想來,她在這宮中,消息閉塞,國內之事定然是一概不知。
“公主,你莫哀傷。太陽,總會出現。我想,有你每日每夜記掛他,他自然會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麵對種種磨難。”沉吟片刻,他還是決定告訴她,畢竟,黑暗不足懼,令人恐懼的是——無知,“不過,聽聞,在年初時,齊天太後已經病逝了。至於真正的死因,有另一種說法,是被逼自殺。”
“什麽?!”她瞪大了眼睛,無比驚恐。
“若真如你所說,那麽,逼死她的,極有可能是法天太後。據說此事發生於耶律宗真春獵之時。”
“除了她,還能有誰!”她哀歎道,繼而思緒越飄越遠,“我的隻骨哥哥,處境隻怕更為艱難。而我……我又能為他做什麽?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全力去討好李元昊,隻有邊境的安定,才能讓他全力以赴對抗法天太後。”
她的目光突然變得無比堅決,充滿了鬥誌。這也許,就是她唯一活下去的動力。
趙一凡沉默了。這個女子,用她柔弱的身軀對抗著無法改變的命運。在這樣的夾縫中,她隱忍堅毅,活出了一份執著堅強。而他們,似乎有著同樣的使命,都是在命運的不可知下,擔負起一份難以承受的責任。
惺惺相惜。
“公主,你可知甘州迴鶻之事?”他話鋒一轉,謹慎問道。他想知道,她對於戰爭的態度。
她毫無防備地點點頭,長歎一聲:“鮮血,會讓一個人變得極為暴戾兇殘。李元昊此人,雖雄才大略,但是太過狠辣,我時常膽戰心驚。也許,自己某一天會死在他的手上。這一天,遲早會來。”
趙一凡大驚,她居然如此平靜地說出這番話,頓時,他的胸膛,泛起隱隱的心傷。像是自己,走在逍遙門這條不軌路上,遲早都會死於敵手,隻不過是時間問題。
誌同道合。
“公主,在下懇求你一件事,不知可否應允?”
她大感意外,遲疑道:“何事?隻怕我未必幫得上忙。”
趙一凡搖搖頭,淡然一笑:“我知道,你隻需留心便是。實不相瞞,我今日來,是為了救一個女子。她是迴鶻的伊雅公主,被李元昊抓了來,困在宮中。你若是能得知她的關押之處,在下感激不盡。”
“伊雅公主……”她沉吟著,“今日在宴會之上,我恍惚聽到太子得了個絕世美人,你這麽一說,應該是她了。隻是,你是宋人,為何插手迴鶻之事?”
話一出口,她似乎恍然有所悟,接道:“之前,太子攻打迴鶻之時,曾派了一路人馬在宋邊境牽製,也是,迴鶻與宋有著共同的敵人。”
“那麽,此事,你是應下了?”趙一凡麵露欣喜之色,讚許的目光看著她。
不料,她愁眉緊鎖:“即便你知道了,恐怕也無所作為。李元昊想要得到的,絕不會善罷甘休。況且宮中侍衛眾多,救人談何容易?”
“公主不必擔心,我自有辦法。”他凝望著她,拱手道,“多謝公主如此信任在下。來而不往非禮也,在下名叫趙一凡,奉聖命來西夏行事,若有得罪,還請公主見諒。”
“趙公子不必多禮。同為公主,我自是希望她不要重蹈我的覆轍。若是我得到消息,如何告知與你?”
趙一凡沉思片刻,笑道:“我每日午間會在賀蘭軒附近,若是有消息,你命梅兒至賀蘭軒買吃食,我便會知曉,夜裏自會來找你。”
她點點頭,些許不解:“隻是你從未見過梅兒,又怎知是她?”
“遼國的姑娘我定會認出。”他一麵說,一麵起身告辭。
方走兩步,她便喚住了他,徐徐走過來,將帕子遞了迴來:“平白無故多了東西,是會起疑的,還請趙公子莫要見怪。”說著,她低下頭,遲疑片刻,還是說了出來,“若是公子有遼國的消息,還請告訴我,我感激不盡。我幫你是心甘情願的,並非是——”
“我明白。”他果敢地打斷她,心中略感酸澀。他請她幫忙,也並非是別有所圖,隻是單純的信任。
出宮時,遠處的搜查聲仍是不絕於耳。
迴到屋中,已近天明。躺在床榻上,手中握著那一方手帕,趙一凡若有所思。這裏麵,浸濕了一個女人的眼淚。
從茫茫的時空俯瞰下來,他覺得,與興平公主一樣,他們都是生活在這世間的小醜。做得愈多,滑稽的行為便愈多。隻是,不自知罷了。可是,知道又能如何?還不是聽任命運的擺布嗎?
這一點,不管是在二十一世紀,還是在一千年前的宋朝,他都有過此種體會。
猛地,他的腦海中浮現出莊子的一句話: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