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風兒直視著這略顯兇狠的目光,神情自若,心中難免寒涼。她怎麽也想不到,他會認為自己是個卑鄙小人。
良久,沉默。
終於,她斬釘截鐵道:“其一,風雲會的事,若非緊急,我不會插手。其二,你們的事,我有所企圖,能有何裨益?其三,此去,生死莫測,我何必作此小人之舉?”
“那麽,給我一個理由。”趙一凡悠然一笑,並不打算就此放過她,繼續逼問。
“我……我是逃婚……”林風兒將視線轉向遠處的天際,聲音淡漠,堅定。
逃婚?趙一凡大吃一驚。
林風兒眉頭微蹙,淡淡接道:“事已至此,我也不必瞞你。自兩三年前,便有不少人來提親。我一直想著花樣才會拖到現在。這次迴去,此事定然是不會再拖下去,而我早已無計可施。思來想去,隻有出來暫避個一年半載,再迴去向父親請罪。”
趙一凡看著她,不覺搖搖頭:難道她有恐婚症?不過,這些又跟他有什麽關係?!
“林姑娘,大千世界,你願意去哪是你的事。我是問,你為何要跟著我?”
冷淡的言語,埋怨的口吻,將林風兒從自己的世界點醒,迴神愣了一下,爽快笑道:“趙公子,這很簡單。除去師父的緣由,在於我,是很想有所作為,而並非整日無所事事。你放心,你的事我不會多問半句。至於能不能助一臂之力,你日後便知。”
“嗬!口氣不小!”趙一凡冷笑一聲,隨後緩緩踱著步子,凝眉暗自思量。
若是路上真出了什麽事,他又如何向風雲會交代?此事若不處置妥當,那麽無疑會挑起風雲會和逍遙門之間無畏的爭端。他一向行事謹慎,切不可因為一言半語就失了分寸。可林風兒,又怎是隨意可糊弄過去的?
尚未作出決斷,隻聽她咯咯笑道:“林大公子,不必絞盡腦汁將我揪迴去。你放心,我已修書一封,交與師父。若是一年後仍無我的音信,他自會將信呈交父親,定不與你為難。”
“你向來狡猾,你的話,又怎能輕信?”趙一凡些許動怒。這種被人識破心理的感覺,令他渾身不自在。
“那你說,要怎樣才可心甘情願帶上我?”林風兒收起笑容,雙臂叉在身後,有板有眼,進入談判狀態。
對待這種頑固的人,趙一凡一貫的態度,是不去理會。實在非理不可,便想辦法百般羞辱,到最後一步,便是在根本上下功夫。前兩步,他這幾日已然實踐了,看來對待如林風兒這種厚臉皮的人,隻有第三步才能解決掉。
這,也是他原本的計劃。
可是現在,他似乎下不起狠手。對於一個逃婚的女子,他實在不能簡簡單單草草了事。或許,她會一輩子恨他?
思忖片刻,他長籲一口氣,仰視蒼天,隻覺這是不可逃脫的命運:“也罷。你我約法三章,我便依你。”
“好!”林風兒幹脆迴道。掩飾不住的喜悅,蕩漾在眉梢。
“一則,所有事必須聽我的;二則,一路風餐露宿,我可顧不得你是姑娘家;三則,不到萬不得已,切不可動武。你可答應?”
林風兒點頭應下,見他有所遲疑,又立誓鄭重承諾。二人終於達成共識。在走之前,趙一凡又命林風兒修書一封,將此事原委原原本本記述下來,有備無患。
三兒和阿月得知這個消息,兩人的反應,卻反差甚大。一個如在冰山,一個如在蜜海。
趙一凡唯一感到益處的,是可以擺脫三兒時不時的無厘頭,可以清清靜靜踏上旅程。
每日上路,他一人騎馬在前,三兒自告奮勇當起了車夫兼導遊。林風兒性格活潑,總有說不完的話,與三兒相談甚歡。更有甚者,各執己見之時,言辭激烈,不亞於辯論會。阿月通常是笑而不言,隻管看熱鬧。
每每這時,黑風總會體察主人的心情,自覺地緊跑幾步,離得遠些。
這些,也稱得上是旅途的樂趣。趙一凡有興致時,也加入二人的言談,熱鬧一番。更尋常的表現是,沉浸在自己的臆想之中。
越是離開京都,他越會時不時想起之前的人和事。想得最多的,便是郡主。而冷不丁會出現在腦海中的,卻是上官莫雪。天上的一片雲彩,都可以讓他不由自主地,將思緒迴到那個初見她的夜晚。
當然,路途中也有不少煩憂之事。令趙一凡無比頭疼的是,林風兒性情率真,好管閑事。而三兒,多半會成為她雷打不動的支持者。盡管這些閑事,他有時也覺得必須去管一管,但是天下不平事太多,他們又怎會顧得過來?再這般耽擱下去,隻怕永遠也到不了西夏。
幾次三番之後,再遇到這種情況,他都會舉起三根手指,提醒她約法三章,及早阻止。
隻有一件,趙一凡極為爽快地答應了林風兒的請求。大唐盛世的繁華,一直令她癡迷。此番雖說不經過京兆府(今西安),趙一凡也頗有興致特意繞了一段路,遊覽一番。
此時的長安,早已與當年的繁華相差甚遠。不過,在途中遇到了故人柳三變,總算是意外之喜。
一隊人馬,曆時半個多月,出了京西北路,進入陝西路,一路北上,十月中旬,到達大宋與西夏的邊境——延州(今延安)。
由宋入西夏首府興州的路線,大抵分為兩條。這兩條路,也稱為官道。一條是由宋慶州、環州,沿白馬川,出青崗峽至西夏靈州,再至興州。另一條,則是由延州入西夏洪州,經鹽州至苦井,過黃河呂渡經靜州至興州。
其餘幾條,或是沿橫山無定河北上,或是由天都山輾轉入境,都極其困難。一來,這些地方,西夏據守地利,為軍事要地。二來,時令上已是入冬,大雪封山,無疑是條死路。也因此,這幾條路,都是西夏軍隊時常滋擾邊境的必經之路。
雖說避開了與河西走廊更為接近的環慶之地,選擇由延州入西夏,但是戰爭的嚴重性,還是大大出乎趙一凡的預料。
良久,沉默。
終於,她斬釘截鐵道:“其一,風雲會的事,若非緊急,我不會插手。其二,你們的事,我有所企圖,能有何裨益?其三,此去,生死莫測,我何必作此小人之舉?”
“那麽,給我一個理由。”趙一凡悠然一笑,並不打算就此放過她,繼續逼問。
“我……我是逃婚……”林風兒將視線轉向遠處的天際,聲音淡漠,堅定。
逃婚?趙一凡大吃一驚。
林風兒眉頭微蹙,淡淡接道:“事已至此,我也不必瞞你。自兩三年前,便有不少人來提親。我一直想著花樣才會拖到現在。這次迴去,此事定然是不會再拖下去,而我早已無計可施。思來想去,隻有出來暫避個一年半載,再迴去向父親請罪。”
趙一凡看著她,不覺搖搖頭:難道她有恐婚症?不過,這些又跟他有什麽關係?!
“林姑娘,大千世界,你願意去哪是你的事。我是問,你為何要跟著我?”
冷淡的言語,埋怨的口吻,將林風兒從自己的世界點醒,迴神愣了一下,爽快笑道:“趙公子,這很簡單。除去師父的緣由,在於我,是很想有所作為,而並非整日無所事事。你放心,你的事我不會多問半句。至於能不能助一臂之力,你日後便知。”
“嗬!口氣不小!”趙一凡冷笑一聲,隨後緩緩踱著步子,凝眉暗自思量。
若是路上真出了什麽事,他又如何向風雲會交代?此事若不處置妥當,那麽無疑會挑起風雲會和逍遙門之間無畏的爭端。他一向行事謹慎,切不可因為一言半語就失了分寸。可林風兒,又怎是隨意可糊弄過去的?
尚未作出決斷,隻聽她咯咯笑道:“林大公子,不必絞盡腦汁將我揪迴去。你放心,我已修書一封,交與師父。若是一年後仍無我的音信,他自會將信呈交父親,定不與你為難。”
“你向來狡猾,你的話,又怎能輕信?”趙一凡些許動怒。這種被人識破心理的感覺,令他渾身不自在。
“那你說,要怎樣才可心甘情願帶上我?”林風兒收起笑容,雙臂叉在身後,有板有眼,進入談判狀態。
對待這種頑固的人,趙一凡一貫的態度,是不去理會。實在非理不可,便想辦法百般羞辱,到最後一步,便是在根本上下功夫。前兩步,他這幾日已然實踐了,看來對待如林風兒這種厚臉皮的人,隻有第三步才能解決掉。
這,也是他原本的計劃。
可是現在,他似乎下不起狠手。對於一個逃婚的女子,他實在不能簡簡單單草草了事。或許,她會一輩子恨他?
思忖片刻,他長籲一口氣,仰視蒼天,隻覺這是不可逃脫的命運:“也罷。你我約法三章,我便依你。”
“好!”林風兒幹脆迴道。掩飾不住的喜悅,蕩漾在眉梢。
“一則,所有事必須聽我的;二則,一路風餐露宿,我可顧不得你是姑娘家;三則,不到萬不得已,切不可動武。你可答應?”
林風兒點頭應下,見他有所遲疑,又立誓鄭重承諾。二人終於達成共識。在走之前,趙一凡又命林風兒修書一封,將此事原委原原本本記述下來,有備無患。
三兒和阿月得知這個消息,兩人的反應,卻反差甚大。一個如在冰山,一個如在蜜海。
趙一凡唯一感到益處的,是可以擺脫三兒時不時的無厘頭,可以清清靜靜踏上旅程。
每日上路,他一人騎馬在前,三兒自告奮勇當起了車夫兼導遊。林風兒性格活潑,總有說不完的話,與三兒相談甚歡。更有甚者,各執己見之時,言辭激烈,不亞於辯論會。阿月通常是笑而不言,隻管看熱鬧。
每每這時,黑風總會體察主人的心情,自覺地緊跑幾步,離得遠些。
這些,也稱得上是旅途的樂趣。趙一凡有興致時,也加入二人的言談,熱鬧一番。更尋常的表現是,沉浸在自己的臆想之中。
越是離開京都,他越會時不時想起之前的人和事。想得最多的,便是郡主。而冷不丁會出現在腦海中的,卻是上官莫雪。天上的一片雲彩,都可以讓他不由自主地,將思緒迴到那個初見她的夜晚。
當然,路途中也有不少煩憂之事。令趙一凡無比頭疼的是,林風兒性情率真,好管閑事。而三兒,多半會成為她雷打不動的支持者。盡管這些閑事,他有時也覺得必須去管一管,但是天下不平事太多,他們又怎會顧得過來?再這般耽擱下去,隻怕永遠也到不了西夏。
幾次三番之後,再遇到這種情況,他都會舉起三根手指,提醒她約法三章,及早阻止。
隻有一件,趙一凡極為爽快地答應了林風兒的請求。大唐盛世的繁華,一直令她癡迷。此番雖說不經過京兆府(今西安),趙一凡也頗有興致特意繞了一段路,遊覽一番。
此時的長安,早已與當年的繁華相差甚遠。不過,在途中遇到了故人柳三變,總算是意外之喜。
一隊人馬,曆時半個多月,出了京西北路,進入陝西路,一路北上,十月中旬,到達大宋與西夏的邊境——延州(今延安)。
由宋入西夏首府興州的路線,大抵分為兩條。這兩條路,也稱為官道。一條是由宋慶州、環州,沿白馬川,出青崗峽至西夏靈州,再至興州。另一條,則是由延州入西夏洪州,經鹽州至苦井,過黃河呂渡經靜州至興州。
其餘幾條,或是沿橫山無定河北上,或是由天都山輾轉入境,都極其困難。一來,這些地方,西夏據守地利,為軍事要地。二來,時令上已是入冬,大雪封山,無疑是條死路。也因此,這幾條路,都是西夏軍隊時常滋擾邊境的必經之路。
雖說避開了與河西走廊更為接近的環慶之地,選擇由延州入西夏,但是戰爭的嚴重性,還是大大出乎趙一凡的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