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拱而治,是古代帝王的最高政治理想。
在趙禎的心中,有意無意將長春殿改為垂拱殿,寓意著毫不費力治理好國家,可以說是寄托了他的美好心願。他的帝王之路,雖說開啟較早,卻並未真正意義上行君王之事。
如今,形勢所逼,在這樣的境況下,他作為一國之君的雄心壯誌被點燃,向往成為一代明君。
對趙一凡的看法,經過今夜之事,他自然有所愧疚。真相,永遠都隱藏在假象的背後,是他將一切想得太過簡單。
“趙一凡,朕……是朕太疏忽大意了。”趙禎略一沉吟,並未怪罪趙一凡,想要道歉,卻礙於帝王的顏麵,臨時將嘴邊的話作了調整。
趙一凡放下心來,手一伸,抹了把腦門的汗,安慰道:“官家,說實話,我也並未料到,西夏會使出如此狠辣的手段。若非逍遙門的弟兄幫襯著,隻怕我也撐不下來。”
煙霧漸漸散去,趙一凡留意到,聖上滿是灰黑的麵容,竟有兩道現出白淨的膚色,彎彎曲曲,從眼底直到勃頸處。顯然,他無聲無息哭了許久。
這一發現,讓他的心柔軟起來。有多少人豔羨一代帝王的風光;而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們暗地裏流了多少不為人所知的眼淚。
默默地,他從懷中掏出帕子,遞了過去,微微一笑,無比酸澀:“官家,將臉擦擦罷,都成黑炭了。”
趙禎笑笑,接了過來,用力在臉上蹭著:“朕有個想法,想同你商議。”
語氣,是平和,甚至是謙遜和卑微的。
趙一凡聽得出來,聖上是有意放低身段,來遷就與他。他不置可否,重重地點了點頭。
“趙一凡,朕方才細細想過了,西夏,無非就是求個‘亂’字。小則,有利於它對付甘州迴鶻。大則,打我大宋的主意。方才,刺客也都是衝著朕來。可見,他們唯恐天下不亂,又有遼國相交甚好,野心可見一斑。所以,朕思來想去,還是覺得有必要給西夏點顏色,讓他們有所忌憚。”
“那麽,官家打算怎樣做?”趙一凡點點頭,慎重道。
“朕想命你前去西夏,伺機而動,保朕順利親政。待朕坐穩江山之後,也就不怵他肆意妄為。你以為如何?”
這話,令趙一凡大驚。
西夏,在他的腦海中,還僅僅是一個概念上的地域,若真要身臨其境,他有些踟躕。更何況,他本打算在此事完結之後,退出逍遙門。事到如今,他隻能將這個想法提前說出來。
顧不得許多,他單膝跪地,低頭拱手,鄭重道:“陛下,請允許在下退出逍遙門。在下自感年少無為,閱曆尚淺,實在不足以擔當大任。請陛下允諾。”
趙禎深感訝異,呆愣半晌,迴不過神來。今夜,他與趙一凡一同經曆生死,患難之交,更是彌足珍貴。為何,他偏偏在此時退出?
“趙一凡,你起身說話。若是不想去西夏,此事再議。”趙禎猶豫著,一陣心寒,隻得作出妥協。
這次,趙一凡下了狠心,無論如何都必須退出逍遙門。他跪地不起,堅決道:“陛下,與西夏無關。此事,在下已是深思熟慮。如今逍遙門中,人才濟濟,少了我七郎一人,也算不得大事。還請陛下體恤,準我退出。”
趙禎深深吸了一口氣,又長長歎了出去,疑惑不解。他邁開步子,來迴折返了幾次,一時拿不定主意,總覺得事情蹊蹺,如魚刺鯁喉一般難受。
“趙一凡,你實言相告,到底是為何?”
一聽這話,趙一凡的頭嗡的一聲:難道要告訴他,是為自由故?告訴他,是伴君如伴虎嗎?
“陛下,七郎方才所言,句句肺腑,不敢欺瞞。”趙一凡心一橫,一字一句道。
趙禎心緒煩躁,仰天冥想片刻,迴頭看了眼執拗的趙一凡,頓覺自己乃是孤家寡人,不禁潸然淚下:“凡兄,若非我是帝王之身,我與你,也還算得上是君子之交罷。我並無兄弟,這二十年來,更無知己。雖說有一個親妹妹,感情深厚,但在政務上也是無濟於事。隻與凡兄甚覺投緣,儼然是將你當成了親兄弟一般。你若是不幫我,又有誰我能信任?”
這番肺腑之言,說者流淚,聞者傷心。趙一凡本是至情至性之人,此時早已落下淚來。他強忍著,逼迫自己不能感情用事,往往是話好說,人難做。又怎知,日後,會是什麽境況?再怎樣,他畢竟是高高在上的一代帝王。
“陛下,趙一凡蒙陛下如此厚愛,實在是受之有愧。陛下,滿朝文武百官,皆是陛下的臣子。逍遙門中,也盡是為陛下效忠之人。七郎,實在是……實在是不敢貽誤大事。還請陛下成全。”說罷,他磕頭在地,不敢起身。隻怕一起身,終究不忍。
趙禎見他如此決絕,抹一把淚,義正辭嚴道:“趙一凡,你明知我不肯下旨來脅迫與你……也罷!朕,今日就為大宋求得賢才!”
說著,他轉過身對著趙一凡,猛然雙膝跪地,拱手懇求道:“為了江山社稷,朕求你留下來!”
趙一凡驚得五內震顫,忙雙臂攙扶著聖上,急道:“陛下,萬萬不可!”
“這有何不可?!”趙禎執意不肯起身,目光如炬,意誌堅決,“周公吐哺、三顧茅廬、燕昭王千金買馬骨、蕭何月下追韓信……都是為了求賢,朕今日如此,便是讓你知道,朕乃是真心相求,還請七郎三思。朕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更為了我大宋的江山,為了我大宋的子民,求你留下來,為國盡忠,為民效命。”
此情此景,令趙一凡感動萬分,一代帝王,真龍天子,為了他,竟然屈膝下跪,這,怎能不讓人感懷?!
他沉思片刻,深吸一口氣,滿臉無奈:“陛下,請恕在下不敬。我實言相告,並非我不願報效國家,有所作為,而是久在帝王側,難免會令陛下對我有所介懷。我性情使然,做事全憑喜好,勢必有一天,會惹怒陛下,思來想去,不得已而為之,還請陛下恩準。”
聽這話,趙禎長歎一聲,旋即大笑:“凡兄,你何以不早說?你盡可將這顧慮打消。其實,今夜之事,令我無比慚愧。日後,凡事你我商議決定,私下,你便是我的兄長,你我兄弟相稱。我考慮不周之處,你就是大罵,我也絕不怪罪。這是你我之間的約定,如何?你若是不信,我對天起誓便是!”說著,他即刻就要立誓。
趙一凡忙加以阻攔,心中卻是五味雜陳,不知如何麵對。他側過頭,望向窗外,那輪明月讓人頓時心胸開闊。
此時此刻,他還有什麽顧慮?人與人之間,做到如此情分的,又有幾人?他又何必苦苦相逼,為著遙遠的不可知的未來,去放棄如此情義?!
僅僅一刹那,他做出了決定:“官家,七郎願意留下。”
“以後,盡管叫我二哥便是。”趙禎笑容滿麵,糾正道。
宋時,兄弟之間的稱唿,依照大小順序,稱唿為大哥、二哥、三哥等。如年紀大的稱唿小的,也是稱唿‘哥’,而非‘弟’。
趙一凡輕鬆一笑,迴道:“二哥,請起。”
二人起身,都覺無比暢快。隻可惜無酒,否則必痛飲兩杯。
“大哥,方才所言,去西夏,你以為如何?”趙禎憶起大事,問道。
趙一凡微皺眉頭,陷入沉思:此時,是否是最好的時機?
在趙禎的心中,有意無意將長春殿改為垂拱殿,寓意著毫不費力治理好國家,可以說是寄托了他的美好心願。他的帝王之路,雖說開啟較早,卻並未真正意義上行君王之事。
如今,形勢所逼,在這樣的境況下,他作為一國之君的雄心壯誌被點燃,向往成為一代明君。
對趙一凡的看法,經過今夜之事,他自然有所愧疚。真相,永遠都隱藏在假象的背後,是他將一切想得太過簡單。
“趙一凡,朕……是朕太疏忽大意了。”趙禎略一沉吟,並未怪罪趙一凡,想要道歉,卻礙於帝王的顏麵,臨時將嘴邊的話作了調整。
趙一凡放下心來,手一伸,抹了把腦門的汗,安慰道:“官家,說實話,我也並未料到,西夏會使出如此狠辣的手段。若非逍遙門的弟兄幫襯著,隻怕我也撐不下來。”
煙霧漸漸散去,趙一凡留意到,聖上滿是灰黑的麵容,竟有兩道現出白淨的膚色,彎彎曲曲,從眼底直到勃頸處。顯然,他無聲無息哭了許久。
這一發現,讓他的心柔軟起來。有多少人豔羨一代帝王的風光;而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們暗地裏流了多少不為人所知的眼淚。
默默地,他從懷中掏出帕子,遞了過去,微微一笑,無比酸澀:“官家,將臉擦擦罷,都成黑炭了。”
趙禎笑笑,接了過來,用力在臉上蹭著:“朕有個想法,想同你商議。”
語氣,是平和,甚至是謙遜和卑微的。
趙一凡聽得出來,聖上是有意放低身段,來遷就與他。他不置可否,重重地點了點頭。
“趙一凡,朕方才細細想過了,西夏,無非就是求個‘亂’字。小則,有利於它對付甘州迴鶻。大則,打我大宋的主意。方才,刺客也都是衝著朕來。可見,他們唯恐天下不亂,又有遼國相交甚好,野心可見一斑。所以,朕思來想去,還是覺得有必要給西夏點顏色,讓他們有所忌憚。”
“那麽,官家打算怎樣做?”趙一凡點點頭,慎重道。
“朕想命你前去西夏,伺機而動,保朕順利親政。待朕坐穩江山之後,也就不怵他肆意妄為。你以為如何?”
這話,令趙一凡大驚。
西夏,在他的腦海中,還僅僅是一個概念上的地域,若真要身臨其境,他有些踟躕。更何況,他本打算在此事完結之後,退出逍遙門。事到如今,他隻能將這個想法提前說出來。
顧不得許多,他單膝跪地,低頭拱手,鄭重道:“陛下,請允許在下退出逍遙門。在下自感年少無為,閱曆尚淺,實在不足以擔當大任。請陛下允諾。”
趙禎深感訝異,呆愣半晌,迴不過神來。今夜,他與趙一凡一同經曆生死,患難之交,更是彌足珍貴。為何,他偏偏在此時退出?
“趙一凡,你起身說話。若是不想去西夏,此事再議。”趙禎猶豫著,一陣心寒,隻得作出妥協。
這次,趙一凡下了狠心,無論如何都必須退出逍遙門。他跪地不起,堅決道:“陛下,與西夏無關。此事,在下已是深思熟慮。如今逍遙門中,人才濟濟,少了我七郎一人,也算不得大事。還請陛下體恤,準我退出。”
趙禎深深吸了一口氣,又長長歎了出去,疑惑不解。他邁開步子,來迴折返了幾次,一時拿不定主意,總覺得事情蹊蹺,如魚刺鯁喉一般難受。
“趙一凡,你實言相告,到底是為何?”
一聽這話,趙一凡的頭嗡的一聲:難道要告訴他,是為自由故?告訴他,是伴君如伴虎嗎?
“陛下,七郎方才所言,句句肺腑,不敢欺瞞。”趙一凡心一橫,一字一句道。
趙禎心緒煩躁,仰天冥想片刻,迴頭看了眼執拗的趙一凡,頓覺自己乃是孤家寡人,不禁潸然淚下:“凡兄,若非我是帝王之身,我與你,也還算得上是君子之交罷。我並無兄弟,這二十年來,更無知己。雖說有一個親妹妹,感情深厚,但在政務上也是無濟於事。隻與凡兄甚覺投緣,儼然是將你當成了親兄弟一般。你若是不幫我,又有誰我能信任?”
這番肺腑之言,說者流淚,聞者傷心。趙一凡本是至情至性之人,此時早已落下淚來。他強忍著,逼迫自己不能感情用事,往往是話好說,人難做。又怎知,日後,會是什麽境況?再怎樣,他畢竟是高高在上的一代帝王。
“陛下,趙一凡蒙陛下如此厚愛,實在是受之有愧。陛下,滿朝文武百官,皆是陛下的臣子。逍遙門中,也盡是為陛下效忠之人。七郎,實在是……實在是不敢貽誤大事。還請陛下成全。”說罷,他磕頭在地,不敢起身。隻怕一起身,終究不忍。
趙禎見他如此決絕,抹一把淚,義正辭嚴道:“趙一凡,你明知我不肯下旨來脅迫與你……也罷!朕,今日就為大宋求得賢才!”
說著,他轉過身對著趙一凡,猛然雙膝跪地,拱手懇求道:“為了江山社稷,朕求你留下來!”
趙一凡驚得五內震顫,忙雙臂攙扶著聖上,急道:“陛下,萬萬不可!”
“這有何不可?!”趙禎執意不肯起身,目光如炬,意誌堅決,“周公吐哺、三顧茅廬、燕昭王千金買馬骨、蕭何月下追韓信……都是為了求賢,朕今日如此,便是讓你知道,朕乃是真心相求,還請七郎三思。朕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更為了我大宋的江山,為了我大宋的子民,求你留下來,為國盡忠,為民效命。”
此情此景,令趙一凡感動萬分,一代帝王,真龍天子,為了他,竟然屈膝下跪,這,怎能不讓人感懷?!
他沉思片刻,深吸一口氣,滿臉無奈:“陛下,請恕在下不敬。我實言相告,並非我不願報效國家,有所作為,而是久在帝王側,難免會令陛下對我有所介懷。我性情使然,做事全憑喜好,勢必有一天,會惹怒陛下,思來想去,不得已而為之,還請陛下恩準。”
聽這話,趙禎長歎一聲,旋即大笑:“凡兄,你何以不早說?你盡可將這顧慮打消。其實,今夜之事,令我無比慚愧。日後,凡事你我商議決定,私下,你便是我的兄長,你我兄弟相稱。我考慮不周之處,你就是大罵,我也絕不怪罪。這是你我之間的約定,如何?你若是不信,我對天起誓便是!”說著,他即刻就要立誓。
趙一凡忙加以阻攔,心中卻是五味雜陳,不知如何麵對。他側過頭,望向窗外,那輪明月讓人頓時心胸開闊。
此時此刻,他還有什麽顧慮?人與人之間,做到如此情分的,又有幾人?他又何必苦苦相逼,為著遙遠的不可知的未來,去放棄如此情義?!
僅僅一刹那,他做出了決定:“官家,七郎願意留下。”
“以後,盡管叫我二哥便是。”趙禎笑容滿麵,糾正道。
宋時,兄弟之間的稱唿,依照大小順序,稱唿為大哥、二哥、三哥等。如年紀大的稱唿小的,也是稱唿‘哥’,而非‘弟’。
趙一凡輕鬆一笑,迴道:“二哥,請起。”
二人起身,都覺無比暢快。隻可惜無酒,否則必痛飲兩杯。
“大哥,方才所言,去西夏,你以為如何?”趙禎憶起大事,問道。
趙一凡微皺眉頭,陷入沉思:此時,是否是最好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