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李義全所言,最近一直打探不到李雲崢的消息,但今日在禦街之上,偶爾發現了一隊人馬,經打聽,乃是西夏使臣覲見的隊伍。為首的,便是李雲崢。
趙一凡大驚,心中暗歎,表明了身份,再要動手,便是挑起兩國的紛爭。這李雲崢,處處都像是無心插柳,可是步步卻是出人意料,匪夷所思。從下狠手對付甘州i迴鶻人,到悄無聲息在宮中得到王爺的密信,再到如今堂而皇之成為西夏的使臣,真可謂是費盡心機,讓人防不勝防。
令趙一凡感到不安的是,聽聞太後這幾日臥床不起,若是李雲崢再有意刁難,隻怕聖上會難以應對。
想至此,他突然轉過彎來,搖頭一笑,繼而長歎一聲:如今大事已了,這些,已然是國家政事,自有宰相樞密使等朝中大臣商議,哪裏還輪得到他來操心?!
送走李義全,趙一凡琢磨著進宮麵聖之後,退出逍遙門,從此不問世事,當個大宋閑人。
現在並非最好的時機。
大事方定,太後和聖上都經曆了一場驚心動魄,必然二人還有未曾解開的疙瘩,不必急於一時。
正在趙一凡胡思亂想之際,府中人聲鼎沸,原來是夏家派媒婆前來定大婚之期。聘禮從大廳一直擺到了大門之外的路上,引得百姓駐足圍觀,熱鬧非凡。
本以為夏竦因前事懷恨在心,不會前來,孰料,鋪排了一場之後,他這才乘轎春風得意而來。
趙一凡最見不得這些表麵的熱鬧,索性叫上二簫,從後門溜了出去,到城外兜風。走著走著,不知不覺間將近閑鶴山莊。閑來無事,也就前去拜會。
不巧的是,林堂主與林風兒這幾日去了西京遊玩,並不在山莊之內。林之雲也不知去往何處。三人掃興而返。
迴到城內,找了家像樣的酒家,聽曲暢飲,直至夜深方歸。趙一凡的身體恢複了七八成,也就不介意多飲兩杯,醉醺醺,一覺睡到大天亮。
小簫一早過來探望,打趣道:“七郎,小雪是誰?”
小雪?趙一凡一驚,從床上坐起身來,笑著裝傻:“什麽小雪?”
“七郎,你昨夜醉得不輕,口中聲聲喚著‘小雪’,”小簫眉角一揚,毫不客氣,“你若是不從實招來,郡主那裏,我隻怕是瞞不住。”
正鬧著,窗外一陣腳步聲而來,趙一凡忙給小簫使了個眼色,求他饒過。方下了地,隻見趙允熙一臉恬淡走了進來。見小簫在,二人見過,隨意笑問道:“簫公子,不知酒可醒了?身上可有不適?”
“我小簫行走江湖多年,這點酒還算不得什麽。隻是七郎,隻怕還需郡主好好詢問一番。”小簫邊說,邊衝趙一凡擠了下眼睛,隨後笑著轉身離去。
趙允熙不解何意,一手托著下巴,笑眯眯望向夫君。
趙一凡隻得笑著辯解:“別聽他的,他嘴裏何時有過正經話?”
趙允熙笑而不語,並不放在心上。一時替夫君梳頭,二人有一搭沒一搭說著話。從閑聊中,趙一凡得知,昨日夏竦直用過晚飯才走,兩家已然商定,大婚之日定在九月初十。這嫁妝及禮服之類,自然都交由郡主打理。
說著說著,趙允熙不由傷感起來,眼圈泛紅:“清兒嫁了人,你若是出門在外,我便更孤單了。”
趙一凡透過麵前的銅鏡,留意到她下意識抿了抿嘴唇,心中一顫,直抒胸臆:“熙妹妹,你不必難過。我馬上便是無事一身輕了,再也不會如之前那般出門在外。以後,我陪你四處走走可好?”
“真的?”趙允熙的眼睛瞬間閃亮,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凡哥哥,你可帶我去江南?我幼時讀白樂天的詩,心一直向往江南。”
“哦?是嗎?”趙一凡扭過頭來,出神地看著她。
趙允熙將木梳放下,頭微微揚起,目光看向未知的所在,滿是憧憬,輕啟秀口,慢慢吟來:“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說至此,她頓了頓,望向夫君,“凡哥哥,我們先去杭州。聽潮漲潮落,定然別有一番滋味。”
杭州,那是二簫的地盤。如今大事已成,索性同他們一同歸去,一路說說笑笑倒也快活。趙一凡點點頭,爽快應下:“好!杭州就杭州!等清兒大婚之後,我們同二簫一起去杭州!”
趙允熙隻覺幸福來得太過突然,一時忘了情,胳膊一伸,將夫君攬入懷中,微閉雙目,陶醉在其中。
趙一凡坐著,感受著她狂烈的心跳。一股清香更加濃烈,惹得他心癢難耐。
相處這麽久,他似乎已經習慣成為她名義上的夫君,或者,他可以習慣成為她真正的夫君,日後雙宿雙飛,逍遙快活。陪伴,日久生情,這些都再尋常不過。
這樣想著,趙一凡的心跳越發加速,臉紅氣喘,將火熱的嘴唇輕輕吻向她,雙臂自然而然摟在她的腰間。
二人癡纏在一處。
情正濃時,隻聽門外一竄腳步聲愈來愈近,趙一凡隻得放手。
二人相視而笑。
“是誰在門外?”趙允熙抬高聲音問道。
門外的下人這才放著膽子進來,低頭迴道:“稟郡主,稟少主子,宮中有人來,說是要傳太後的口諭,請少主子即刻去接旨。”
趙一凡一聽,有些納悶。昨日李雲崢率西夏使臣覲見,太後必然會同朝中大臣商議大事,怎麽還有工夫傳召與他?難道,又有什麽事要逍遙門去打理?也罷,正好借著這個機會,可以提及退出逍遙門之事。
收拾妥當,趙一凡又用過了早飯,這才神清氣爽前去接旨。那幾位宮中宦官,心中有氣,也不敢造次,畢竟是在郡主府。
太後的口諭,乃是命趙一凡即刻進宮覲見。
每人賞了一貫錢,那幾人和顏悅色起來,鞍前馬後,侍候趙一凡入宮。
令他出乎意料的是,這次覲見的地點,並非文德殿,也並非太後寢殿寶慈殿,而是聖上的寢殿——福寧殿。
太後召見,偏偏去的是福寧殿。趙一凡隻覺此番事情重大,決不可掉以輕心。
趙一凡大驚,心中暗歎,表明了身份,再要動手,便是挑起兩國的紛爭。這李雲崢,處處都像是無心插柳,可是步步卻是出人意料,匪夷所思。從下狠手對付甘州i迴鶻人,到悄無聲息在宮中得到王爺的密信,再到如今堂而皇之成為西夏的使臣,真可謂是費盡心機,讓人防不勝防。
令趙一凡感到不安的是,聽聞太後這幾日臥床不起,若是李雲崢再有意刁難,隻怕聖上會難以應對。
想至此,他突然轉過彎來,搖頭一笑,繼而長歎一聲:如今大事已了,這些,已然是國家政事,自有宰相樞密使等朝中大臣商議,哪裏還輪得到他來操心?!
送走李義全,趙一凡琢磨著進宮麵聖之後,退出逍遙門,從此不問世事,當個大宋閑人。
現在並非最好的時機。
大事方定,太後和聖上都經曆了一場驚心動魄,必然二人還有未曾解開的疙瘩,不必急於一時。
正在趙一凡胡思亂想之際,府中人聲鼎沸,原來是夏家派媒婆前來定大婚之期。聘禮從大廳一直擺到了大門之外的路上,引得百姓駐足圍觀,熱鬧非凡。
本以為夏竦因前事懷恨在心,不會前來,孰料,鋪排了一場之後,他這才乘轎春風得意而來。
趙一凡最見不得這些表麵的熱鬧,索性叫上二簫,從後門溜了出去,到城外兜風。走著走著,不知不覺間將近閑鶴山莊。閑來無事,也就前去拜會。
不巧的是,林堂主與林風兒這幾日去了西京遊玩,並不在山莊之內。林之雲也不知去往何處。三人掃興而返。
迴到城內,找了家像樣的酒家,聽曲暢飲,直至夜深方歸。趙一凡的身體恢複了七八成,也就不介意多飲兩杯,醉醺醺,一覺睡到大天亮。
小簫一早過來探望,打趣道:“七郎,小雪是誰?”
小雪?趙一凡一驚,從床上坐起身來,笑著裝傻:“什麽小雪?”
“七郎,你昨夜醉得不輕,口中聲聲喚著‘小雪’,”小簫眉角一揚,毫不客氣,“你若是不從實招來,郡主那裏,我隻怕是瞞不住。”
正鬧著,窗外一陣腳步聲而來,趙一凡忙給小簫使了個眼色,求他饒過。方下了地,隻見趙允熙一臉恬淡走了進來。見小簫在,二人見過,隨意笑問道:“簫公子,不知酒可醒了?身上可有不適?”
“我小簫行走江湖多年,這點酒還算不得什麽。隻是七郎,隻怕還需郡主好好詢問一番。”小簫邊說,邊衝趙一凡擠了下眼睛,隨後笑著轉身離去。
趙允熙不解何意,一手托著下巴,笑眯眯望向夫君。
趙一凡隻得笑著辯解:“別聽他的,他嘴裏何時有過正經話?”
趙允熙笑而不語,並不放在心上。一時替夫君梳頭,二人有一搭沒一搭說著話。從閑聊中,趙一凡得知,昨日夏竦直用過晚飯才走,兩家已然商定,大婚之日定在九月初十。這嫁妝及禮服之類,自然都交由郡主打理。
說著說著,趙允熙不由傷感起來,眼圈泛紅:“清兒嫁了人,你若是出門在外,我便更孤單了。”
趙一凡透過麵前的銅鏡,留意到她下意識抿了抿嘴唇,心中一顫,直抒胸臆:“熙妹妹,你不必難過。我馬上便是無事一身輕了,再也不會如之前那般出門在外。以後,我陪你四處走走可好?”
“真的?”趙允熙的眼睛瞬間閃亮,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凡哥哥,你可帶我去江南?我幼時讀白樂天的詩,心一直向往江南。”
“哦?是嗎?”趙一凡扭過頭來,出神地看著她。
趙允熙將木梳放下,頭微微揚起,目光看向未知的所在,滿是憧憬,輕啟秀口,慢慢吟來:“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說至此,她頓了頓,望向夫君,“凡哥哥,我們先去杭州。聽潮漲潮落,定然別有一番滋味。”
杭州,那是二簫的地盤。如今大事已成,索性同他們一同歸去,一路說說笑笑倒也快活。趙一凡點點頭,爽快應下:“好!杭州就杭州!等清兒大婚之後,我們同二簫一起去杭州!”
趙允熙隻覺幸福來得太過突然,一時忘了情,胳膊一伸,將夫君攬入懷中,微閉雙目,陶醉在其中。
趙一凡坐著,感受著她狂烈的心跳。一股清香更加濃烈,惹得他心癢難耐。
相處這麽久,他似乎已經習慣成為她名義上的夫君,或者,他可以習慣成為她真正的夫君,日後雙宿雙飛,逍遙快活。陪伴,日久生情,這些都再尋常不過。
這樣想著,趙一凡的心跳越發加速,臉紅氣喘,將火熱的嘴唇輕輕吻向她,雙臂自然而然摟在她的腰間。
二人癡纏在一處。
情正濃時,隻聽門外一竄腳步聲愈來愈近,趙一凡隻得放手。
二人相視而笑。
“是誰在門外?”趙允熙抬高聲音問道。
門外的下人這才放著膽子進來,低頭迴道:“稟郡主,稟少主子,宮中有人來,說是要傳太後的口諭,請少主子即刻去接旨。”
趙一凡一聽,有些納悶。昨日李雲崢率西夏使臣覲見,太後必然會同朝中大臣商議大事,怎麽還有工夫傳召與他?難道,又有什麽事要逍遙門去打理?也罷,正好借著這個機會,可以提及退出逍遙門之事。
收拾妥當,趙一凡又用過了早飯,這才神清氣爽前去接旨。那幾位宮中宦官,心中有氣,也不敢造次,畢竟是在郡主府。
太後的口諭,乃是命趙一凡即刻進宮覲見。
每人賞了一貫錢,那幾人和顏悅色起來,鞍前馬後,侍候趙一凡入宮。
令他出乎意料的是,這次覲見的地點,並非文德殿,也並非太後寢殿寶慈殿,而是聖上的寢殿——福寧殿。
太後召見,偏偏去的是福寧殿。趙一凡隻覺此番事情重大,決不可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