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意料,趙一凡這一覺睡得格外沉。醒來時,窗外已是雨聲陣陣。
他起身對著窗外的絲絲雨線,呆坐半餉,口中喃喃自語:“是該迴去了。”隨即打起精神,收拾妥當。
眾人都如往常一樣,隻覺這是最平常不過的夏末的清晨。
既然走,就走得果斷些。當大門在身後合上的那一刹那,趙一凡的心一驚,卻並未停下腳步,隻是將手中的那把恩師的劍攥得更緊,牙齒死死咬在一起。
馬車上的氣氛,倒是比以往更輕鬆了些。二簫或有意或無意開著各種玩笑,講述聽來的趣事。三人人手一隻烤羊腿,暢談甚歡。蘇若被特意留在府中。駕車的,是趙一凡手下的一名門徒。
這樣一個雨天,出城的人寥寥無幾。
二人約戰的地點,位於京都城西,出了外城再走上十幾裏路便可到達。標誌性建築就是金明池。
金明池是宋太宗時開鑿的一處水利設施,本意用於水軍的演練。周長九裏三十步,池形方整,四周有圍牆,設門多座,池水引自金水河。平日裏由禁軍把守,並不對外開放,隻在每年楊柳三四月間,供百姓遊覽一番。
過了金明池,趙一凡頻頻探出頭去,留意四周環境。若是張德忠借機設下埋伏,也好提早發覺。淅淅瀝瀝的雨聲,多多少少幹擾到他的聽覺,心中些許煩躁。
大簫有所察覺,寬慰道:“七郎,你放心。八郎和十二郎都留心盯著,一旦有變化,自然會及時告知。你且全心迎戰就是。別的,自有我們。”
趙一凡點點頭,索性閉目養神,調理氣息。
又行了半個時辰,馬車終於停下來。小簫探出頭去,隻見前方不遠處,路邊的樹林中停著一輛馬車,未見有人。
駕車的門徒大聲喊道:“可是張德忠在此?”
喊了兩聲,一人從樹後閃出,身披蓑衣,確是張德忠。
“怎麽,還帶幫手了?”
趙一凡此時睜開眼,手持劍,從車窗中飛身而出,腳定在地上,不屑道:“帶了幾個人。不過,不是幫手,而是替你收屍的。”眼睛掃過去,發現對方穿著蓑衣,冷笑著接道:“要死的人,還怕淋雨?”
張德忠也不予以反駁,悠然笑道:“作個見證也好。若是我贏了,也不被誤認為是使了手段。”
“你倒是挺有自知之明。開戰之前,我要問你一個問題,以免死無對證。太後派的偷密詔之人,可是你找的?”趙一凡兩眼寒涼,一身殺氣。
“哼!真是笑話!我為何要多此一舉!有種跟我來!”張德忠說著,往林中快步而去。
雨仍是淅淅瀝瀝下著,絲毫不曾減弱,滴到地麵上,濺起點點泥汙。趙一凡的衣裳已經濕透,他抹了把臉上的雨水,跟隨張德忠而去。
二簫此刻也穿著蓑衣,跳下車來,囑咐門徒幾句,快步跟上。
一百步左右,張德忠停下腳步。一迴頭,利劍出鞘,飛身劈過來。
趙一凡早已料到如此,登時迎上去,兩劍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隨之轉換劍法,風馳電掣,一攻一守,招招兇狠,但卻被一一擋了迴去。瞬間已是幾十迴合,趙一凡猛然抽身而出,閃到對方背側,手中之劍刺向對方頸部,乃是虛招,同時腿部猛然擊打對方的側腰部。
張德忠全心應戰,看破此招,旋即飛身往上,兩腳瞪在樹上,借力發力,趁趙一凡撲空尚未停穩之際,從上方迅疾而下,劍光一閃,轉眼已經抵達他的胸膛。
趙一凡沉著冷靜,手持劍撐在地上,借力往後快速閃躲,直後背抵在一棵樹上,躍身而起,如輕羽一般,劃過對方眼前,又如重石,瞬間砸在他的身後。
二簫觀戰,看二人身體輕盈,穿梭於林間,劍光飛舞,與雨水交相輝映。若非性命攸關,倒是一場難得的頂尖劍術比武。至此時,二人都風頭正盛,未有疏漏之處。七郎若是要贏,就必須提早結束戰鬥。拖得愈久,對他愈是不利。
此時的趙一凡自然明白這個道理。
他的手一反轉,劍身朝下,轉眼之間,將地上的落葉挑起幾百片來,漂浮在空中,旋即手起劍落,幾十道白光閃過,樹葉帶著雨珠被劃散成千絲萬縷,遮擋在眼前,紅紅綠綠,如幕布一般。
張德忠隻覺眼前迷霧一片,不知人在何處。他劈散著劍飛身而起,往裏中來迴刺去,卻是招招撲空。而趙一凡此刻扭轉身子,從迷霧下方穿過去,抵達對方身後,就是一劍。
迷迷糊糊之間,張德忠背部受敵。這一劍,徹底激起了心中的鬱結,愈是想贏,劍出得愈快愈狠,都被趙一凡一一化解。再戰下去,卻已無章法,隨性而出。
半個時辰已過,趙一凡漸漸體力不支。看著手中的那把劍,他咬緊牙關,看準時機,連連出奇招克敵製勝,兩腿連環出擊,蹬在對方的胸膛。
張德忠終於流血過多,倒在地上,與泥汙混在一處,大口喘息著,似乎仍是不服。
趙一凡體力虛脫,若非拚命支撐,早已敗下陣來。他挑去他的蓑衣,劍指向他的胸膛,喝道:“今日,我便為恩師報仇雪恨!”說著,手腕一動,刺向仇人的心髒!
“轟!”一聲驚雷響起。
趙一凡閉上雙目,腦中一片空白。這是他第一次動手殺人。突然響起的雷聲,似乎在昭示著什麽,或許,再睜開眼的那一霎那,會迴到二十一世紀。見到的是,滿地的柏油路麵和行駛在上麵的各色汽車。
二簫迴過神來,才發覺不知何時,遠處,站立著一人。而趙一凡手中的劍就是被他用暗器擊中,飛了出去。
那人緩緩抬起頭來,露出鬥笠下的麵容。
“一空大師——”小簫脫口而出喊道。
聽到聲音,趙一凡徐徐睜開眼睛,這才發現竟然還是身處大宋朝,不禁心中一陣僥幸。而他手中的那把劍,卻已在十米開外。
他抬起頭,隻見一空師叔緩步來至身邊,雙手合十:“阿彌陀佛。孰能無過,改過自新,善莫大焉。施主,且放他一條生路。”
“師叔,你可知道,此人便是害我恩師之人。我豈能饒他不死?”趙一凡瞪著雙目,語氣急切,此事刻不容緩。
一空大師搖搖頭,轉而對生死一線的張德忠道:“施主,方才千鈞一發之際,你告訴貧僧,腦中可還有恨?”
張德忠麵色從容,兩眼無神,淡淡迴道:“恨?別說恨,就是連愛都沒有。腦中空空,一無所有。”
“能體悟出‘空’字,便是與我佛有些淵源。在下法號一空。敢問施主,可願入佛門?貧僧願收你為坐下弟子,度你心魔。如今你塵緣已了,何不剃度出家。脫離凡塵,悟我佛法,普度眾生。”
一聽此話,趙一凡心急如焚,急迫道:“師叔,你這是為何?如今恩師大仇未報,何以為此?”
“阿彌陀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貧僧這是在度化與你。施主方才兩眼凸出,目光兇殘,殺念已深。若非貧僧出手,已然鑄成大錯。切記,放下心魔,一身輕鬆。”
這番話,讓趙一凡狂熱的心慢慢平靜下來。
真的用張德忠的頭顱去祭奠恩師,他會高興嗎?或者,隻是重重歎息。雖然還不能全然了悟師叔的佛語,但他決定不再違拗他的意願。
此時的張德忠,萬念皆空,聽到佛家之言,倒像是頗有所悟。他掙紮著爬起身來,跪在一空大師身前,淡然道:“大師高見。我一生痛苦,在恨意中掙紮,夜不能眠,寢食難安。從此願追隨大師,遁入空門。洗淨一身煩惱。”
小簫在旁看著這一切,笑道:“這般最好。一切圓滿。”
“阿彌陀佛。施主慧眼。我佛慈悲,無量德功。”說罷,一空大師將張德忠攙起,二人往樹林外走去。
地上,拖出兩道深紅的血跡。雨水灑在上麵,鋪張開來,極為諷刺。
方走兩三步,張德忠迴過頭來,淡然笑道:“趙一凡,此生,你是我唯一的兄弟。方才你問我的那個問題,我現在告訴你。人,是太後命石元孫找的。至於是何許人,我不清楚。我的門徒,也就托付與你。此刻,我入了空門。再見你,隻會叫你‘施主’。這是我最後一次喊你——”說著,他轉過頭去,猛地喊道:“兄弟!”
趙一凡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說不出來,裏麵是否摻雜著眼淚。他默默無語,心中像是堵了些什麽。想叫,叫不出來。想說,卻又無話可說。
這一刻,太過難受。過往的種種,仇恨、憤怒、厭惡、鄙夷、可憐等等,所有情緒夾雜在一起,都不及這一刻讓人,撕心撓肺,想要去忘卻。
迴去的馬車上,幾人皆是無言。
迴憶中的一幕幕,關於張德忠的畫麵,此刻被趙一凡一一翻了出來。或許,他從未意識到,每次,他笑過之後的那淺淺的凝眉,意味著什麽。如果,他早些洞察到這一切,就不是這樣的結局。
雨,下得沒完沒了。他的心緒,越來越潮濕。
身上的衣物裹著寒涼,一陣陣襲過來,他終於放下所有堅強,昏倒在車上。
ps:求收藏!求推薦票!各位書友,支持一下可好?後麵更精彩。
他起身對著窗外的絲絲雨線,呆坐半餉,口中喃喃自語:“是該迴去了。”隨即打起精神,收拾妥當。
眾人都如往常一樣,隻覺這是最平常不過的夏末的清晨。
既然走,就走得果斷些。當大門在身後合上的那一刹那,趙一凡的心一驚,卻並未停下腳步,隻是將手中的那把恩師的劍攥得更緊,牙齒死死咬在一起。
馬車上的氣氛,倒是比以往更輕鬆了些。二簫或有意或無意開著各種玩笑,講述聽來的趣事。三人人手一隻烤羊腿,暢談甚歡。蘇若被特意留在府中。駕車的,是趙一凡手下的一名門徒。
這樣一個雨天,出城的人寥寥無幾。
二人約戰的地點,位於京都城西,出了外城再走上十幾裏路便可到達。標誌性建築就是金明池。
金明池是宋太宗時開鑿的一處水利設施,本意用於水軍的演練。周長九裏三十步,池形方整,四周有圍牆,設門多座,池水引自金水河。平日裏由禁軍把守,並不對外開放,隻在每年楊柳三四月間,供百姓遊覽一番。
過了金明池,趙一凡頻頻探出頭去,留意四周環境。若是張德忠借機設下埋伏,也好提早發覺。淅淅瀝瀝的雨聲,多多少少幹擾到他的聽覺,心中些許煩躁。
大簫有所察覺,寬慰道:“七郎,你放心。八郎和十二郎都留心盯著,一旦有變化,自然會及時告知。你且全心迎戰就是。別的,自有我們。”
趙一凡點點頭,索性閉目養神,調理氣息。
又行了半個時辰,馬車終於停下來。小簫探出頭去,隻見前方不遠處,路邊的樹林中停著一輛馬車,未見有人。
駕車的門徒大聲喊道:“可是張德忠在此?”
喊了兩聲,一人從樹後閃出,身披蓑衣,確是張德忠。
“怎麽,還帶幫手了?”
趙一凡此時睜開眼,手持劍,從車窗中飛身而出,腳定在地上,不屑道:“帶了幾個人。不過,不是幫手,而是替你收屍的。”眼睛掃過去,發現對方穿著蓑衣,冷笑著接道:“要死的人,還怕淋雨?”
張德忠也不予以反駁,悠然笑道:“作個見證也好。若是我贏了,也不被誤認為是使了手段。”
“你倒是挺有自知之明。開戰之前,我要問你一個問題,以免死無對證。太後派的偷密詔之人,可是你找的?”趙一凡兩眼寒涼,一身殺氣。
“哼!真是笑話!我為何要多此一舉!有種跟我來!”張德忠說著,往林中快步而去。
雨仍是淅淅瀝瀝下著,絲毫不曾減弱,滴到地麵上,濺起點點泥汙。趙一凡的衣裳已經濕透,他抹了把臉上的雨水,跟隨張德忠而去。
二簫此刻也穿著蓑衣,跳下車來,囑咐門徒幾句,快步跟上。
一百步左右,張德忠停下腳步。一迴頭,利劍出鞘,飛身劈過來。
趙一凡早已料到如此,登時迎上去,兩劍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隨之轉換劍法,風馳電掣,一攻一守,招招兇狠,但卻被一一擋了迴去。瞬間已是幾十迴合,趙一凡猛然抽身而出,閃到對方背側,手中之劍刺向對方頸部,乃是虛招,同時腿部猛然擊打對方的側腰部。
張德忠全心應戰,看破此招,旋即飛身往上,兩腳瞪在樹上,借力發力,趁趙一凡撲空尚未停穩之際,從上方迅疾而下,劍光一閃,轉眼已經抵達他的胸膛。
趙一凡沉著冷靜,手持劍撐在地上,借力往後快速閃躲,直後背抵在一棵樹上,躍身而起,如輕羽一般,劃過對方眼前,又如重石,瞬間砸在他的身後。
二簫觀戰,看二人身體輕盈,穿梭於林間,劍光飛舞,與雨水交相輝映。若非性命攸關,倒是一場難得的頂尖劍術比武。至此時,二人都風頭正盛,未有疏漏之處。七郎若是要贏,就必須提早結束戰鬥。拖得愈久,對他愈是不利。
此時的趙一凡自然明白這個道理。
他的手一反轉,劍身朝下,轉眼之間,將地上的落葉挑起幾百片來,漂浮在空中,旋即手起劍落,幾十道白光閃過,樹葉帶著雨珠被劃散成千絲萬縷,遮擋在眼前,紅紅綠綠,如幕布一般。
張德忠隻覺眼前迷霧一片,不知人在何處。他劈散著劍飛身而起,往裏中來迴刺去,卻是招招撲空。而趙一凡此刻扭轉身子,從迷霧下方穿過去,抵達對方身後,就是一劍。
迷迷糊糊之間,張德忠背部受敵。這一劍,徹底激起了心中的鬱結,愈是想贏,劍出得愈快愈狠,都被趙一凡一一化解。再戰下去,卻已無章法,隨性而出。
半個時辰已過,趙一凡漸漸體力不支。看著手中的那把劍,他咬緊牙關,看準時機,連連出奇招克敵製勝,兩腿連環出擊,蹬在對方的胸膛。
張德忠終於流血過多,倒在地上,與泥汙混在一處,大口喘息著,似乎仍是不服。
趙一凡體力虛脫,若非拚命支撐,早已敗下陣來。他挑去他的蓑衣,劍指向他的胸膛,喝道:“今日,我便為恩師報仇雪恨!”說著,手腕一動,刺向仇人的心髒!
“轟!”一聲驚雷響起。
趙一凡閉上雙目,腦中一片空白。這是他第一次動手殺人。突然響起的雷聲,似乎在昭示著什麽,或許,再睜開眼的那一霎那,會迴到二十一世紀。見到的是,滿地的柏油路麵和行駛在上麵的各色汽車。
二簫迴過神來,才發覺不知何時,遠處,站立著一人。而趙一凡手中的劍就是被他用暗器擊中,飛了出去。
那人緩緩抬起頭來,露出鬥笠下的麵容。
“一空大師——”小簫脫口而出喊道。
聽到聲音,趙一凡徐徐睜開眼睛,這才發現竟然還是身處大宋朝,不禁心中一陣僥幸。而他手中的那把劍,卻已在十米開外。
他抬起頭,隻見一空師叔緩步來至身邊,雙手合十:“阿彌陀佛。孰能無過,改過自新,善莫大焉。施主,且放他一條生路。”
“師叔,你可知道,此人便是害我恩師之人。我豈能饒他不死?”趙一凡瞪著雙目,語氣急切,此事刻不容緩。
一空大師搖搖頭,轉而對生死一線的張德忠道:“施主,方才千鈞一發之際,你告訴貧僧,腦中可還有恨?”
張德忠麵色從容,兩眼無神,淡淡迴道:“恨?別說恨,就是連愛都沒有。腦中空空,一無所有。”
“能體悟出‘空’字,便是與我佛有些淵源。在下法號一空。敢問施主,可願入佛門?貧僧願收你為坐下弟子,度你心魔。如今你塵緣已了,何不剃度出家。脫離凡塵,悟我佛法,普度眾生。”
一聽此話,趙一凡心急如焚,急迫道:“師叔,你這是為何?如今恩師大仇未報,何以為此?”
“阿彌陀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貧僧這是在度化與你。施主方才兩眼凸出,目光兇殘,殺念已深。若非貧僧出手,已然鑄成大錯。切記,放下心魔,一身輕鬆。”
這番話,讓趙一凡狂熱的心慢慢平靜下來。
真的用張德忠的頭顱去祭奠恩師,他會高興嗎?或者,隻是重重歎息。雖然還不能全然了悟師叔的佛語,但他決定不再違拗他的意願。
此時的張德忠,萬念皆空,聽到佛家之言,倒像是頗有所悟。他掙紮著爬起身來,跪在一空大師身前,淡然道:“大師高見。我一生痛苦,在恨意中掙紮,夜不能眠,寢食難安。從此願追隨大師,遁入空門。洗淨一身煩惱。”
小簫在旁看著這一切,笑道:“這般最好。一切圓滿。”
“阿彌陀佛。施主慧眼。我佛慈悲,無量德功。”說罷,一空大師將張德忠攙起,二人往樹林外走去。
地上,拖出兩道深紅的血跡。雨水灑在上麵,鋪張開來,極為諷刺。
方走兩三步,張德忠迴過頭來,淡然笑道:“趙一凡,此生,你是我唯一的兄弟。方才你問我的那個問題,我現在告訴你。人,是太後命石元孫找的。至於是何許人,我不清楚。我的門徒,也就托付與你。此刻,我入了空門。再見你,隻會叫你‘施主’。這是我最後一次喊你——”說著,他轉過頭去,猛地喊道:“兄弟!”
趙一凡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說不出來,裏麵是否摻雜著眼淚。他默默無語,心中像是堵了些什麽。想叫,叫不出來。想說,卻又無話可說。
這一刻,太過難受。過往的種種,仇恨、憤怒、厭惡、鄙夷、可憐等等,所有情緒夾雜在一起,都不及這一刻讓人,撕心撓肺,想要去忘卻。
迴去的馬車上,幾人皆是無言。
迴憶中的一幕幕,關於張德忠的畫麵,此刻被趙一凡一一翻了出來。或許,他從未意識到,每次,他笑過之後的那淺淺的凝眉,意味著什麽。如果,他早些洞察到這一切,就不是這樣的結局。
雨,下得沒完沒了。他的心緒,越來越潮濕。
身上的衣物裹著寒涼,一陣陣襲過來,他終於放下所有堅強,昏倒在車上。
ps:求收藏!求推薦票!各位書友,支持一下可好?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