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凡見些微鎮住了二人,心內頓時添了勇氣與信念。


    “四郎五郎,你們可知金刀狼已死?”提到恩師,趙一凡有些哽咽。


    “知道。太後稱一道暴病而死。”大簫的目光中閃過一絲憂傷。


    “你們可信?”


    “是有些懷疑..但是,誰敢質疑太後?”大簫迴道。


    “四郎五郎,你們與我恩師的交情頗深,我便不瞞你們。其實,在兩年前,師父受過一次重傷,在彌留之際曾親口交代我一件秘密,讓我定要保守諾言。事後,師父僥幸活了下來,但是武功半廢。而我犯下大錯,將此秘密擅自告知三郎張德忠,這才會引來今日師父與我的殺身之禍。”


    “此秘密,可是與太後有關?”大簫略一思量,問道。


    趙一凡點點頭。


    “大哥,你怎麽會如此篤定?”小簫不解。


    “這也不難。想要殺死金刀狼並不是件易事。若是沒有太後的鼎力相助,張德忠又怎麽掀得起來如此的驚濤駭浪。”


    小簫聽罷點頭稱是,問道:“七郎,這個秘密究竟是什麽?竟然讓太後下此狠手?”


    趙一凡透過木窗看著深黑的夜空,擰著眉毛道:“那個秘密,便是真宗皇帝留下的一封密詔。它事關重大,可動搖國之根本。成,便是普天同慶。敗,則是地動山搖,民不聊生。”


    “那密詔的內容,你可知道?”


    趙一凡搖搖頭,道:“我不知。師父再三叮嚀,等到今年年末,若是聖上仍不能親政,便可將此密詔交由皇上定奪。想來此密詔定然是防範劉太後幹政所設。可想而知,太後定然是殺人滅口,自然此秘密再無人知曉,可保其獨攬大權。”


    大簫低下頭來,愁眉緊鎖,半餉,歎道:“此事難辦!我們都是聽命行事,如今逍遙門仍是由太後掌管,若是反叛,則是忤逆之罪。可若是殺了你,卻又怕犯下大錯,愧對先主。”


    小簫沉思片刻,笑道:“大哥,這也不難。何必自尋煩惱。其實,你我早有耳聞,如今朝臣對於太後還政一事幾日一奏,而太後卻不為所動。看來,太後欲要做第二個武皇也未可知。我們隻當不知此事,奉命行事便罷。”


    三兒聽此言,拔劍相向,怒道:“我跟你們拚了!”


    小簫一摔衣袖,將他的劍送迴劍鞘,擰著眉毛道:“你小子就別多事了!你又不是我的對手,且這是我們與你主子的事,又不與你相幹!”


    趙一凡命三兒坐下,冷笑道:“五郎,你空有一身武藝,卻又如此畏首畏尾,當井底烏龜,真是可笑!”


    “你這招激將之法,對我無用。七郎,看來你還不了解我。怕死,便不是逍遙門的人。隻是,我憑什麽幫你?!逍遙門自創立以來,都是聽命行事。我這麽做,也無可厚非!”


    一聽此言,趙一凡眼睛裏出現的點點曙光又暗淡下去。他所能做的,都已經做了。再說什麽,都是垂死前的掙紮。可是,放棄,就意味著一切的結束。


    他咬咬牙,目光尖銳,大笑道:“四郎五郎,你們的難處我能理解。可我趙一凡,卻偏偏不信命。什麽鞠躬盡瘁,什麽為國為民,什麽赤膽忠心,這些,我看不上!我隻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沒想到,你們的頭腦竟然簡單到是非不分的程度,真是枉擔了逍遙門四郎五郎的虛名!”


    大簫的眼睛直勾勾盯著趙一凡,不發一言。而趙一凡心懷坦蕩,毫不畏懼。


    任何時候,死,都是最容易的一件事。什麽都不用想,不用去拚,不用費盡心思。


    小簫擺擺頭,輕描淡寫道:“七郎,別說這些沒用的!方才的話,我隻講了一半。我最見不得背信棄義之人。我不幫你,但我更不想幫張德忠。這有悖我的風度。”


    一霎那,形勢逆轉。這,難道是妥協了?


    趙一凡有些難以置信。再看小簫,他那俊俏的眉梢,滿滿的不屑,頓時也閃起光芒來。竟讓趙一凡產生某種物以類聚惺惺相惜之情。


    而這,也不過是一閃念。最好的便是,無情。


    無情,無所畏懼。


    趙一凡的心顫動了一秒,旋即冷靜了下來。他目光冷峻,擲地有聲道:“得你二人相助,我趙一凡要的,便是改天立命!肅清逍遙門!”


    “且慢!我尚未說要幫你。”大簫突然發話道,“我想知道,你下一步打算怎麽做?”


    這個問題,趙一凡尚未想過。他的目光投向熊熊火焰,鎮定自若道:“一切都會是一個新的開始。我確定,他的死期不遠了。”


    遲早有一天,他要將張德忠千刀萬剮,為師父報仇雪恨。


    趙一凡的自信,來自於他那有限的曆史知識。劉太後不可能成為第二個武則天。


    宋朝,最值得稱道的,當屬諫言製度。禦史台及諫院的官吏皆可上書言事,針砭時政。上至皇帝後宮,下至官員風紀,無所不可。且可以越職言事,準許風聞論事。這些,都為劉太後設置了不少的羈絆。


    對於這些直言進諫的官員,劉太後也無可奈何。在皇宮的密道之內,有一塊誓碑。這就是著名的“太祖誓碑”。碑上刻有二條:


    其一,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其二,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


    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太宗時,再加其三,不加農田之賦。


    這塊誓碑,深深印在趙一凡的腦海中。因為,在這塊碑的反麵,就刻著太宗為逍遙門所做的《逍遙詠》。而它所存放的密道,是趙一凡以前會經常出入的所在。


    夜,已近天明。淅淅瀝瀝的雨終於停了。


    一夜未睡。大簫終於下定決心,遵從先主之命,暫且不殺趙一凡。小簫早已和衣而睡,上翹的嘴角絲毫不把此事放在心上。三兒將主子的手包紮完畢之後,默默坐著,不離半步。


    而趙一凡,身體的巨大透支讓他精疲力竭,仍是昏睡不醒。


    大簫看了看天色,笑道:“三兒,你出去找些吃的來。”


    “我為何聽你的?誰知道你安的什麽心?!”三兒壓著聲憤憤說道。


    “你這小子!我放了你家主子,你該給我磕頭才是!如今便宜你,去不去?!”


    三兒還想說什麽,隻見趙一凡猛然翻起身來,噓道:“有人來了!”


    二人不再言語,小簫也爬起來,打個哈欠,埋怨道:“真是的!連個好覺也不給人睡。”說著,一翻身,上了房頂。三兒也跟著上去查看。


    不多時,二人歸來。三兒在趙一凡耳旁低語幾句。


    小簫則擠眉弄眼笑道:“七郎,你的相好來了。長得還挺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超級宋朝特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癡並收藏重生之超級宋朝特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