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上山
穿越宋朝,他們叫我弑君者 作者:山寨版大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一夜,不知多少人因此而徹夜不眠。
天才蒙蒙亮,外麵傳來了陣陣的狗叫聲。孫延召從床上直挺挺坐起,揉了揉有些腫脹的雙眼。
昨夜時間緊任務重,為評議忙裏忙外,至多隻睡了一個時辰。
他匆忙召集夜梟眾人,後半夜齊聚義莊中。可惜最為重要的寧不缺並未到來。正因如此,他的心中始終有個疙瘩。
在孫延召講述的故事裏,寧不缺是重要的參與者之一,他的證詞不可或缺,甚至完全可以決定評議的走向和於曦最終向誰下手。他的缺席,為明日的評議增加了許多的不確定性。
即便孫延召相信寧不缺。可畢竟人心難測,寧不缺潛伏在劉家許久,就像現代的那些影視劇中,常有臥底的警察,長時間生活在犯罪的環境之中,會忘記自己的身份。
寧不缺應該不會的吧?
孫延召的心中實有些擔憂,如今生死攸關,但凡出現一丁點的差錯,那於曦聽出破綻說不準就會暴起傷人。以自己目前的實力可以正麵抵擋甲等的高手嗎?
如今師父不在,這幽州城中有人能阻擋於曦嗎?孫延召不知道,隻能暗自祈求這最壞的結果不要發生。
就在他思考之際,門外傳來了腳步聲,有人敲門道:“小郎君,該醒醒了。”
“來了!”來人是董府的大管家董路,孫延召也不敢怠慢趕緊應和一聲。
“小郎君,此行陽明山有些路程,還請盡早去前廳。老朽還要去叫其他人。”
孫延召又應了一聲,趕緊起床洗漱穿衣,把公孫離送的短劍貼身放置,用襖袍蓋住。隨後前去前廳集合。
他來的還算早,卻沒想到董芸早早就到了,正低頭站在廳中。
看她這一身的打扮,腳下小羊皮短靴,下身穿了方便活動的間色旋裙,上身藕合色半截襖,手中提著一頂白色的裘皮帽,臉上未施粉黛,眼底微微有些發黑,好像昨夜也沒有休息好。
孫延召一見不好,董芸似乎要跟著一起去,忙乎了一夜倒是把她給忘了,今日的評議結果完全不可測,還不知要發生些什麽,說道:“這天寒地凍的,不好好在府上待著,怎麽還要跟去。”
董芸還未答話,角落之中,有人拍案而起,喝罵道:“哪裏來的小崽子,跟我們少東家這麽說話。”
孫延召聞言瞠目而視。
隻見起身之人估摸四五十歲,身高足九尺,又瘦又高。一身棕色棉袍。大鷹鉤鼻子,那一對直長到太陽穴的白眉煞是紮眼,雙目如鷹隼般怒目而視。
如是一般人絕不願與這犀利的雙目對視。孫延召遇得多了,倒是渾然自若。
他進來時一門心思在董芸身上,倒沒注意角落裏的兩位老者。與這人同桌的還有一個身材敦實,圓臉,圓眼,蒜頭鼻,整看上去圓鼓輪墩的老者。
這圓圓的老漢看上去很是和善,笑眯眯的眼睛眯成了一道縫,衝高個的說道:“老馮啊你真是個硬木頭疙瘩,啥也看不明白,人家年輕人說話,哪輪得到咱們摻和。”
董芸俏臉一紅,趕緊介紹道:“程傑,這兩位是我們董家鏢局的總鏢頭。馮老、樊老兩位師傅。”
昨日孫延召也聽董如海講過,今日一同前往的還有兩人,想必就是眼前的這二位了。雖不知這二位實力如何,可毫無疑問是董家今日最大的依仗,絕不能怠慢嘍。
他麵帶笑容,躬身抱拳道:“失禮了,方才不知兩位老先生在此。”
伸手不打笑臉人,個高的馮老冷哼一聲。矮胖的樊老趕緊應和了幾句,大家也就算認識了。
很快董如海、盧穀、於曦也分別來到了廳堂之中。人齊了,大家都以董如海為中心。董芸的去留問題當爹的沒發話,孫延召這個外人也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董芸登上了馬車。
孫延召也隨著眾人來到府門前,騎上了一匹黑馬。一行人直奔城外的陽明山而去。
去往陽明山的路是一條寬闊官道。孫延召騎在馬上卻心思煩亂,這一路顛簸,寒風凜冽,讓人極度的不適。
轉轉悠悠到了半山腰,山高坡陡,路越發難行,馬兒再也上不去了,停在路中間原地踱步,任由騎手如何鞭打也不願再往上一步。
領頭的馬夫也迴來報告,再往前幾十米的一段山路,前幾日不知怎的塌陷了一段,寬度隻容一人進退。馬車是萬萬過不去的。
沒辦法眾人也隻好下馬步行。
馬夫留下看守,其餘人等一路向山上走去。他們穿過霧凇的林子,穿過冰冷的雲層,隻感覺身上濕漉漉的,連唿吸都快要凝固。
很快,風越來越大,方才的一身濕氣被山風一吹,冷到了骨子裏去。此時隻穿著棉袍的孫延召,真希望身上能有一件硬殼衝鋒衣來抵抗風雨。
這種山路當然是孫延召的主場,就好像迴到家裏一般熟悉。一行人除了董芸外,大多都上了年紀,他當仁不讓走在隊伍的最前頭開路。
董芸則安靜的跟在他的身後。董芸雖是富家千金,可也絕非十指不沾陽春水。如今幽州遼漢混居,她也常與蕭綽等出來遊玩,沾染上一些遼人女子的習氣。腳下步伐輕盈穩健,全不比一路同行的男子差。
那馮、薛兩位老師傅年輕時是押鏢的鏢師,走南闖北,什麽路都走過,可也沒見過如孫延召這般走山路如此利索的,好像比平地還要輕鬆。
兩人對視一眼,皆有些驚訝。
那於曦擦了一把額頭上的細汗,笑著開口道:“小兄弟真是腳程了得,我們可都要跟不上了。”嘴上這麽說,可心裏把孫延召高看了幾分。
孫延召迴道:“抱歉,之前在山裏走習慣了,早出晚歸,得走快些,太陽落山前才好趕迴家。”
於曦點點頭:“之前小兄弟自稱山間獵戶,我還有所懷疑。今日一見,徹底信了。 ”
一旁的董如海發出粗重的喘息聲,也道:“對啊,賢侄啊,慢點,實在趕不上你們年輕人。”
話音剛落,前方的岔路口,正有兩人一前一後抬著轎子吃力的往上走。
天才蒙蒙亮,外麵傳來了陣陣的狗叫聲。孫延召從床上直挺挺坐起,揉了揉有些腫脹的雙眼。
昨夜時間緊任務重,為評議忙裏忙外,至多隻睡了一個時辰。
他匆忙召集夜梟眾人,後半夜齊聚義莊中。可惜最為重要的寧不缺並未到來。正因如此,他的心中始終有個疙瘩。
在孫延召講述的故事裏,寧不缺是重要的參與者之一,他的證詞不可或缺,甚至完全可以決定評議的走向和於曦最終向誰下手。他的缺席,為明日的評議增加了許多的不確定性。
即便孫延召相信寧不缺。可畢竟人心難測,寧不缺潛伏在劉家許久,就像現代的那些影視劇中,常有臥底的警察,長時間生活在犯罪的環境之中,會忘記自己的身份。
寧不缺應該不會的吧?
孫延召的心中實有些擔憂,如今生死攸關,但凡出現一丁點的差錯,那於曦聽出破綻說不準就會暴起傷人。以自己目前的實力可以正麵抵擋甲等的高手嗎?
如今師父不在,這幽州城中有人能阻擋於曦嗎?孫延召不知道,隻能暗自祈求這最壞的結果不要發生。
就在他思考之際,門外傳來了腳步聲,有人敲門道:“小郎君,該醒醒了。”
“來了!”來人是董府的大管家董路,孫延召也不敢怠慢趕緊應和一聲。
“小郎君,此行陽明山有些路程,還請盡早去前廳。老朽還要去叫其他人。”
孫延召又應了一聲,趕緊起床洗漱穿衣,把公孫離送的短劍貼身放置,用襖袍蓋住。隨後前去前廳集合。
他來的還算早,卻沒想到董芸早早就到了,正低頭站在廳中。
看她這一身的打扮,腳下小羊皮短靴,下身穿了方便活動的間色旋裙,上身藕合色半截襖,手中提著一頂白色的裘皮帽,臉上未施粉黛,眼底微微有些發黑,好像昨夜也沒有休息好。
孫延召一見不好,董芸似乎要跟著一起去,忙乎了一夜倒是把她給忘了,今日的評議結果完全不可測,還不知要發生些什麽,說道:“這天寒地凍的,不好好在府上待著,怎麽還要跟去。”
董芸還未答話,角落之中,有人拍案而起,喝罵道:“哪裏來的小崽子,跟我們少東家這麽說話。”
孫延召聞言瞠目而視。
隻見起身之人估摸四五十歲,身高足九尺,又瘦又高。一身棕色棉袍。大鷹鉤鼻子,那一對直長到太陽穴的白眉煞是紮眼,雙目如鷹隼般怒目而視。
如是一般人絕不願與這犀利的雙目對視。孫延召遇得多了,倒是渾然自若。
他進來時一門心思在董芸身上,倒沒注意角落裏的兩位老者。與這人同桌的還有一個身材敦實,圓臉,圓眼,蒜頭鼻,整看上去圓鼓輪墩的老者。
這圓圓的老漢看上去很是和善,笑眯眯的眼睛眯成了一道縫,衝高個的說道:“老馮啊你真是個硬木頭疙瘩,啥也看不明白,人家年輕人說話,哪輪得到咱們摻和。”
董芸俏臉一紅,趕緊介紹道:“程傑,這兩位是我們董家鏢局的總鏢頭。馮老、樊老兩位師傅。”
昨日孫延召也聽董如海講過,今日一同前往的還有兩人,想必就是眼前的這二位了。雖不知這二位實力如何,可毫無疑問是董家今日最大的依仗,絕不能怠慢嘍。
他麵帶笑容,躬身抱拳道:“失禮了,方才不知兩位老先生在此。”
伸手不打笑臉人,個高的馮老冷哼一聲。矮胖的樊老趕緊應和了幾句,大家也就算認識了。
很快董如海、盧穀、於曦也分別來到了廳堂之中。人齊了,大家都以董如海為中心。董芸的去留問題當爹的沒發話,孫延召這個外人也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董芸登上了馬車。
孫延召也隨著眾人來到府門前,騎上了一匹黑馬。一行人直奔城外的陽明山而去。
去往陽明山的路是一條寬闊官道。孫延召騎在馬上卻心思煩亂,這一路顛簸,寒風凜冽,讓人極度的不適。
轉轉悠悠到了半山腰,山高坡陡,路越發難行,馬兒再也上不去了,停在路中間原地踱步,任由騎手如何鞭打也不願再往上一步。
領頭的馬夫也迴來報告,再往前幾十米的一段山路,前幾日不知怎的塌陷了一段,寬度隻容一人進退。馬車是萬萬過不去的。
沒辦法眾人也隻好下馬步行。
馬夫留下看守,其餘人等一路向山上走去。他們穿過霧凇的林子,穿過冰冷的雲層,隻感覺身上濕漉漉的,連唿吸都快要凝固。
很快,風越來越大,方才的一身濕氣被山風一吹,冷到了骨子裏去。此時隻穿著棉袍的孫延召,真希望身上能有一件硬殼衝鋒衣來抵抗風雨。
這種山路當然是孫延召的主場,就好像迴到家裏一般熟悉。一行人除了董芸外,大多都上了年紀,他當仁不讓走在隊伍的最前頭開路。
董芸則安靜的跟在他的身後。董芸雖是富家千金,可也絕非十指不沾陽春水。如今幽州遼漢混居,她也常與蕭綽等出來遊玩,沾染上一些遼人女子的習氣。腳下步伐輕盈穩健,全不比一路同行的男子差。
那馮、薛兩位老師傅年輕時是押鏢的鏢師,走南闖北,什麽路都走過,可也沒見過如孫延召這般走山路如此利索的,好像比平地還要輕鬆。
兩人對視一眼,皆有些驚訝。
那於曦擦了一把額頭上的細汗,笑著開口道:“小兄弟真是腳程了得,我們可都要跟不上了。”嘴上這麽說,可心裏把孫延召高看了幾分。
孫延召迴道:“抱歉,之前在山裏走習慣了,早出晚歸,得走快些,太陽落山前才好趕迴家。”
於曦點點頭:“之前小兄弟自稱山間獵戶,我還有所懷疑。今日一見,徹底信了。 ”
一旁的董如海發出粗重的喘息聲,也道:“對啊,賢侄啊,慢點,實在趕不上你們年輕人。”
話音剛落,前方的岔路口,正有兩人一前一後抬著轎子吃力的往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