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攔路虎
穿越宋朝,他們叫我弑君者 作者:山寨版大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幾聲鑼響後,虎豹棚裏的喧囂聲漸漸褪去。
隻見場中的矮壯中輕人先向四麵各鞠一躬,突然“嗷”的一聲仰天嘯叫,然後用充滿磁性的嗓音,高聲道:“各位幽州的鄉親父老、街坊鄰居,俺錢斌這廂有禮了!今日的開場要擱以往,就算各位聽得厭煩,也定要多說上兩句嘮一嘮家長露一露咱這張老臉。但今兒個可不行,俺知諸位看官可不是來看俺這張老臉的。咱長話短說,老規矩先介紹今天上場的兩支蹴鞠社。穿紅衫的自然就是咱虎豹棚的雲霄社。”
聽到雲霄社,棚中爆發出一陣猛烈的歡唿喝彩聲,有人高聲吆喝道:“雲霄社可不能輸,不然老子今天兒傾家蕩產了!”
另一人喊道:“爺們們可別鬆,都上點勁,讓他們知道知道咱幽州漢子的厲害!”
錢斌麵露微笑等待著看官們安靜下來,然後接著說道:“今天雲霄社的對手,就是穿黑衫從上京遠道而來,由契丹勇士組成的蹴鞠社,頭狼社,大家歡迎歡迎!”
也不知是誰帶頭喊了一聲:“還勇士,怕是啥也不是!”
又有人罵道:“去他媽的契丹人,讓他們爬著出去!”場中頓時傳來一陣熱烈掌聲,顯然他們都極認同這個說法。
待掌聲漸弱,錢斌向場兩邊的大漢招了招手。隻見場地左右的鐵閘門被緩緩拉起,門裏各走出一夥人來。
顯然穿紅色蹴鞠服的就是錢斌口中的雲霄社,而黑衣則是契丹人的頭狼社。
正當場中大戰一觸即發之際,二層小屋外,盧穀風風火火地推門走了進來,手中拿著兩枚紫色竹笏展示給眾人看,笑道:“總算是買好了,時辰剛剛好沒耽擱看蹴鞠。”
盧穀其實也想多買幾枚竹笏,隻可惜實在囊中羞澀,這還是勉強湊出的幾文錢來,為此他還心疼了好一會,要是一會雲霄社勝了還好,輸了自己這十文錢可打了水漂。
年輕人總有爭強好勝之心。其實他的現錢,全掏出來也就將將夠買兩枚的。
盧穀心裏想著:人家村戶都能買一笏,我好歹也是範陽盧氏的子孫,還能不如一介村夫?這才硬著頭皮把藏在內衣小兜裏的救命錢拿出來使用。
要是盧植再世看到自己子孫如此拮據,也不知會作何感想。
說起範陽盧氏千年曆史,可謂是人才輩出。宰相、帝師、文人、墨客,得高官厚祿者數不勝數。
子子孫孫就猶如參天大樹枝繁葉茂,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兩支,正是西晉時期盧諶長子盧勖和四子盧偃的後裔。
據傳盧諶死後,盧偃留在北方輔佐慕容氏被稱為盧氏北祖。而盧勖則遠去南方東晉為官被稱作盧氏南祖。
盧穀的父輩就是出自盧氏北祖第四房的一小支,四房算是北魏盧度世的第四子盧尚之的後裔。
四房雖比不得前幾房的聲名,卻也在唐末帝時期出過一位宰相盧文紀。這盧文紀在唐末和後晉為相積累了巨富。
而與宰相盧文紀同為四房子孫的盧穀父親盧鳴就沒什麽本事,即便有貴為宰相的叔父,卻也不懂得借勢,一生功名不顯,偏又心高氣傲,不懂得禮尚往來惹人不喜。到最後也隻能留在範陽看守老宅。
前些年,盧鳴靠著四房祖產還算是衣食無憂。
可就在盧穀出生後不久,為相的盧文紀歸天,原本攢下的巨富,不過幾年光景就就被盧文紀的長子盧龜齡靡費掉,四房祖產也被揮霍一空。
盧鳴不過是個隻會讀書還讀不好書的書呆子,失去了祖產,原本還算殷實的一家子徹底轉貧,隻能守著幾畝薄田度日。
可惜盧鳴沒有盧家祖宗的本事,並不能人如其名一鳴驚人。可骨子裏還有著士族的傲氣,寧可帶著一家老小挨餓,也不情願下地耕作。一家人饑一頓飽一頓,到了冬日,更是吃不飽穿不暖。
好在盧穀從小就長的俊美。瘦弱的身體,可憐巴巴的大眼睛甚是惹人疼愛,可謂是十裏八鄉的“中老年婦女殺手”。
鄉裏鄉親的瞧見這孩子挨餓,也都心疼的很,但凡家裏多一口飯菜就把盧穀叫到家裏來。
盧穀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就這樣靠著鄉裏鄉親的接濟,至此才順利長大成人。這些年裏,他那傲氣的親爹盧鳴也鬱鬱寡歡而終。
經曆了五代十國之亂,改朝換代之痛。到了如今的光景,範陽盧氏聲名雖在,卻已是名存而實亡。
北祖的大房、二房和三房大多南下四散,至於四房更是後繼無人,盧穀知曉的也僅有一個叔伯名盧多遜在宋朝為官。
盧穀是嚐過食不飽腹的滋味的。如今父母雙亡,家徒四壁。富者田連阡陌,可他卻無立足之地。
至此,他也變得更現實,錚開了門閥的枷鎖,忘卻了讀書人的傲骨。即便範陽盧氏聲名再大,卻也比不上一口飽飯。
錢雖不是萬能的,可沒錢確是萬萬不能。
而後他借著祖宗的聲名,父輩的交情,拜訪幽州府的四大漢人世家。此四家中也唯有董家最為熱情。
董如海隻有董芸這一個獨女,見盧穀相貌俊朗,也動了嫁女的心思。沒落的門閥也是門閥,更不消說這可是曾經的四姓高門,即便經曆過五代十國之亂,可範陽盧氏盛名仍在。如若兩家能結為姻親,對董如海來說可謂是鯉魚躍龍門,有了半個士族的身份不說,女兒也得了一好歸宿
董如海好名,而盧穀愛財,此可謂一拍即合。
盧穀也想借著董家的財勢過上好日子,以後再不用挨餓吃苦。每日手捧詩書,佳人在懷。或許將來的某天可以重鑄盧氏四房的聲名。
可歎的是,遙想當年的範陽盧氏子弟連公主都未必瞧得上,如今卻隻落得娶商賈之女為妻。
他此行再來幽州就是受董如海的邀請,前來商討來年的婚事,好迴去籌備三書六禮,娶董芸迴家。
而此時盧穀卻發覺,在前往美好生活的康莊大道上,正有一條斑斕大蟲攔在路中央。
隻見場中的矮壯中輕人先向四麵各鞠一躬,突然“嗷”的一聲仰天嘯叫,然後用充滿磁性的嗓音,高聲道:“各位幽州的鄉親父老、街坊鄰居,俺錢斌這廂有禮了!今日的開場要擱以往,就算各位聽得厭煩,也定要多說上兩句嘮一嘮家長露一露咱這張老臉。但今兒個可不行,俺知諸位看官可不是來看俺這張老臉的。咱長話短說,老規矩先介紹今天上場的兩支蹴鞠社。穿紅衫的自然就是咱虎豹棚的雲霄社。”
聽到雲霄社,棚中爆發出一陣猛烈的歡唿喝彩聲,有人高聲吆喝道:“雲霄社可不能輸,不然老子今天兒傾家蕩產了!”
另一人喊道:“爺們們可別鬆,都上點勁,讓他們知道知道咱幽州漢子的厲害!”
錢斌麵露微笑等待著看官們安靜下來,然後接著說道:“今天雲霄社的對手,就是穿黑衫從上京遠道而來,由契丹勇士組成的蹴鞠社,頭狼社,大家歡迎歡迎!”
也不知是誰帶頭喊了一聲:“還勇士,怕是啥也不是!”
又有人罵道:“去他媽的契丹人,讓他們爬著出去!”場中頓時傳來一陣熱烈掌聲,顯然他們都極認同這個說法。
待掌聲漸弱,錢斌向場兩邊的大漢招了招手。隻見場地左右的鐵閘門被緩緩拉起,門裏各走出一夥人來。
顯然穿紅色蹴鞠服的就是錢斌口中的雲霄社,而黑衣則是契丹人的頭狼社。
正當場中大戰一觸即發之際,二層小屋外,盧穀風風火火地推門走了進來,手中拿著兩枚紫色竹笏展示給眾人看,笑道:“總算是買好了,時辰剛剛好沒耽擱看蹴鞠。”
盧穀其實也想多買幾枚竹笏,隻可惜實在囊中羞澀,這還是勉強湊出的幾文錢來,為此他還心疼了好一會,要是一會雲霄社勝了還好,輸了自己這十文錢可打了水漂。
年輕人總有爭強好勝之心。其實他的現錢,全掏出來也就將將夠買兩枚的。
盧穀心裏想著:人家村戶都能買一笏,我好歹也是範陽盧氏的子孫,還能不如一介村夫?這才硬著頭皮把藏在內衣小兜裏的救命錢拿出來使用。
要是盧植再世看到自己子孫如此拮據,也不知會作何感想。
說起範陽盧氏千年曆史,可謂是人才輩出。宰相、帝師、文人、墨客,得高官厚祿者數不勝數。
子子孫孫就猶如參天大樹枝繁葉茂,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兩支,正是西晉時期盧諶長子盧勖和四子盧偃的後裔。
據傳盧諶死後,盧偃留在北方輔佐慕容氏被稱為盧氏北祖。而盧勖則遠去南方東晉為官被稱作盧氏南祖。
盧穀的父輩就是出自盧氏北祖第四房的一小支,四房算是北魏盧度世的第四子盧尚之的後裔。
四房雖比不得前幾房的聲名,卻也在唐末帝時期出過一位宰相盧文紀。這盧文紀在唐末和後晉為相積累了巨富。
而與宰相盧文紀同為四房子孫的盧穀父親盧鳴就沒什麽本事,即便有貴為宰相的叔父,卻也不懂得借勢,一生功名不顯,偏又心高氣傲,不懂得禮尚往來惹人不喜。到最後也隻能留在範陽看守老宅。
前些年,盧鳴靠著四房祖產還算是衣食無憂。
可就在盧穀出生後不久,為相的盧文紀歸天,原本攢下的巨富,不過幾年光景就就被盧文紀的長子盧龜齡靡費掉,四房祖產也被揮霍一空。
盧鳴不過是個隻會讀書還讀不好書的書呆子,失去了祖產,原本還算殷實的一家子徹底轉貧,隻能守著幾畝薄田度日。
可惜盧鳴沒有盧家祖宗的本事,並不能人如其名一鳴驚人。可骨子裏還有著士族的傲氣,寧可帶著一家老小挨餓,也不情願下地耕作。一家人饑一頓飽一頓,到了冬日,更是吃不飽穿不暖。
好在盧穀從小就長的俊美。瘦弱的身體,可憐巴巴的大眼睛甚是惹人疼愛,可謂是十裏八鄉的“中老年婦女殺手”。
鄉裏鄉親的瞧見這孩子挨餓,也都心疼的很,但凡家裏多一口飯菜就把盧穀叫到家裏來。
盧穀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就這樣靠著鄉裏鄉親的接濟,至此才順利長大成人。這些年裏,他那傲氣的親爹盧鳴也鬱鬱寡歡而終。
經曆了五代十國之亂,改朝換代之痛。到了如今的光景,範陽盧氏聲名雖在,卻已是名存而實亡。
北祖的大房、二房和三房大多南下四散,至於四房更是後繼無人,盧穀知曉的也僅有一個叔伯名盧多遜在宋朝為官。
盧穀是嚐過食不飽腹的滋味的。如今父母雙亡,家徒四壁。富者田連阡陌,可他卻無立足之地。
至此,他也變得更現實,錚開了門閥的枷鎖,忘卻了讀書人的傲骨。即便範陽盧氏聲名再大,卻也比不上一口飽飯。
錢雖不是萬能的,可沒錢確是萬萬不能。
而後他借著祖宗的聲名,父輩的交情,拜訪幽州府的四大漢人世家。此四家中也唯有董家最為熱情。
董如海隻有董芸這一個獨女,見盧穀相貌俊朗,也動了嫁女的心思。沒落的門閥也是門閥,更不消說這可是曾經的四姓高門,即便經曆過五代十國之亂,可範陽盧氏盛名仍在。如若兩家能結為姻親,對董如海來說可謂是鯉魚躍龍門,有了半個士族的身份不說,女兒也得了一好歸宿
董如海好名,而盧穀愛財,此可謂一拍即合。
盧穀也想借著董家的財勢過上好日子,以後再不用挨餓吃苦。每日手捧詩書,佳人在懷。或許將來的某天可以重鑄盧氏四房的聲名。
可歎的是,遙想當年的範陽盧氏子弟連公主都未必瞧得上,如今卻隻落得娶商賈之女為妻。
他此行再來幽州就是受董如海的邀請,前來商討來年的婚事,好迴去籌備三書六禮,娶董芸迴家。
而此時盧穀卻發覺,在前往美好生活的康莊大道上,正有一條斑斕大蟲攔在路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