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誰才是山地戰王者?
我就一個押鈔員,你讓我做大佬? 作者:神與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短短的一分多鍾,叢林中傾瀉而出的機槍子彈,將這段山路所有站著的人體打成了篩子。
被大火淹沒的6輛輕型裝甲車,已經變成了無用的廢鐵。
這場突如其來的山道伏擊戰,來得快也去得快。
“任務完成,撤!”
隨著一聲撤退的命令,山林間參與伏擊的3支遊擊小隊,立即離開了伏擊點,分三條線路往深山退走......
根據林老大的指示,昆寨放在穀外的3支山地遊擊小隊,首度合作便首戰告捷。
作為這3支隊伍的總指揮,30歲不到的昆仲侖,一邊撤退,一邊將勝利的消息上報給了指揮部。
昆峰第一個收到了伏擊戰的戰果,難得地露出了笑容:
“林老大的計劃,果然有用。”
林冬正坐在作戰室的一張木椅上,悠閑地喝著一杯普洱茶,聞言沉著地說:
“別太開心,偷襲成功而已,這場仗才剛開始呢,別忘了,獨立軍的前鋒可是山地混成團。”
“若論山地作戰,敵人一點也不弱。”
“昆峰,通知遊擊小隊,按照最初的計劃,3支隊伍分散開來,若無必要,別與敵方主力接戰。”
“山林作戰,少開槍,多利用陷阱和狩獵手段。”
“明白!”昆峰收起了臉上的笑意,立即撥通了山地遊擊小隊昆仲侖的通訊頻道......
...............................................
15分鍾後,杜波萊站在幾輛煙火未熄的輕型裝甲車前,臉色鐵青。
克欽獨立軍進山的第一槍,竟然以一個輕型裝甲車小隊全軍覆沒為代價。
根據短暫的爆炸聲和槍聲,伏擊裝甲車的,應該是一支精銳的小部隊。
這支部隊裝備精良,人員作戰素養突出,但人數估計不會超過30人。
30人的隊伍,若跟獨立軍正麵交鋒,根本就不夠他們這些正規軍塞牙縫的。
但最怕這群刁鑽的山民,利用熟悉的地形,時不時的突然給你來一下。
這種防不勝防的襲擊,正是山地作戰的常用戰術。
關鍵是這種遊擊戰的打法,你就算知道了,但很多時卻隻能幹瞪眼。
因為這群山民人數不多,以小隊分散隱藏,方圓近百裏的原始大山,如何去搜尋?
深山老林,環境複雜。
加上克欽獨立軍遠來是客,對地形不熟悉,2000人的先鋒團,戰線拉長至少有兩公裏。
這麽長的戰線,任何一個地方都有可能成為這些山民的侵襲點。
“團長,隻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
第一山地混成團參謀長古隆看出了杜波萊的困惑,於是善意地提醒:
“敵人既然用山地遊擊戰幹擾我們,咱何不也同樣應之?”
“哦?”團長杜波萊似乎明白了他的意思,反問道:
“古參謀長的意思是,咱第一團也派出山地作戰小隊?”
“團長高見,我們山地混成第一團,在山地作戰方麵,試問怕過誰來?”
古隆環視了一圈軍容整齊的隊伍,驕傲地說:
“若論山地作戰,我們天生就是王者,此點當年連花旗國都讚歎。”
杜波萊陰沉的臉色稍稍緩和,對參謀長的話,他是十分認同的。
自己剛才是被怒火攻心了,竟然忽略了這麽明顯的一點:
沒有多少人敢在克欽獨立軍麵前,玩深山密林的遊擊戰。
因為,從二戰時期的101突擊隊開始,他們就是山地遊擊戰的王者......
他杜波萊麾下的山地混成團,更是此領域中的佼佼者。
“命令,山地作戰第一連,第二連,第三連,分散以排為單位,立即向左右兩翼展開搜索。”
杜波萊理清了思路,立即下達了作戰命令:
“搜索警戒山路兩側3公裏,每支搜索隊伍,彼此相隔不超過500米,一旦遇襲,擊發信號槍相互支援......”
“這座山中,至少隱藏著一支30人的山地遊擊隊,48小時內,必須要把他們找出來!”
“是!”
隨著命令的下達,山路兩旁的作戰隊伍,分出了10支排級30人小隊,飛快地分別竄入了野林之中。
一進山林,這些戰士便如魚得水,過草攀樹,戰術動作敏捷無比。
山路兩邊3公裏,一直延伸到老鷹穀口附近,都按照不同的負責區域,被搜索覆蓋起來......
半小時後,襲擊報廢的6輛輕型裝甲車,被清理出了路麵。
前往老鷹穀的道路,恢複了通行。
但這次杜波萊學乖了,不敢再冒進,而是先派出了30多人的工兵排,在車隊的前方先行排雷。
這樣一來,隊伍的行軍速度便驟降。
最後這短短幾公裏的山路,竟花費了足足8個多小時。
直至晚上7點,大軍才到達老鷹穀兩公裏外。
這裏是昆寨第二處哨口的位置,修有兩座混凝土碉堡,此時碉堡已經空無一人。
碉堡的周圍,隻有幾座起伏不大的小山丘,地形還算平坦。
杜波萊見天色已晚,當即命令部隊就地安營紮寨,並加強了警戒。
因為離穀口隻有兩公裏,隨時都可能會遭遇來自昆寨的攻擊。
白天裝甲車遇襲事件,讓杜波萊徹底收起了對這夥山民的輕視之心。
這次進山圍剿,克欽王丁鷹十分重視,甘商軍長更是親自排兵布陣,動用了一個整編師和另外幾支特殊部隊。
一開始杜波萊還不太理解,剿滅一夥烏合之眾,用得著這般大動幹戈嗎?
直至親身領教了山路遇襲,他才收起了傲慢和偏見。
此刻,杜團長站在營地的一座小土丘上,通過夜視望遠鏡看清了兩公裏外的穀口堡壘。
越看,他的神情愈發凝重:
這座依岩石而建的60米三層混凝土堡壘,堅固的外牆,密密麻麻的射擊口和炮口,給人一種無從下口的無力感。
而穀口和穀四周的千米峭壁,更是讓他們這些山地團望山興歎。
這種堅硬烏龜殼,怎打?
...............................................
入夜後的幹昔山,氣溫驟降。
三月南亞的氣溫,普遍都在20攝氏度以上。
但山中的夜晚,卻差不多在10度左右,讓習慣了溫熱氣候的杜波萊,忍不住加了一件軍裝外套。
入山清剿山民遊擊隊的作戰小隊,陸續傳迴了信息。
近9個小時的時間,10支隊伍,搜索了方圓約40平方公裏的山地麵積。
有3支山地作戰小隊,遭遇了敵軍並交火。
雙方的交戰結果令人意外:
一直以山地戰王者自稱的混成第一團,竟出現了不少的傷亡。
3支隊伍90人,折損了22人。
而給他們造成如此大傷亡的主要原因,不是子彈和炸彈,竟是最原始的狩獵陷阱和毒箭......
被大火淹沒的6輛輕型裝甲車,已經變成了無用的廢鐵。
這場突如其來的山道伏擊戰,來得快也去得快。
“任務完成,撤!”
隨著一聲撤退的命令,山林間參與伏擊的3支遊擊小隊,立即離開了伏擊點,分三條線路往深山退走......
根據林老大的指示,昆寨放在穀外的3支山地遊擊小隊,首度合作便首戰告捷。
作為這3支隊伍的總指揮,30歲不到的昆仲侖,一邊撤退,一邊將勝利的消息上報給了指揮部。
昆峰第一個收到了伏擊戰的戰果,難得地露出了笑容:
“林老大的計劃,果然有用。”
林冬正坐在作戰室的一張木椅上,悠閑地喝著一杯普洱茶,聞言沉著地說:
“別太開心,偷襲成功而已,這場仗才剛開始呢,別忘了,獨立軍的前鋒可是山地混成團。”
“若論山地作戰,敵人一點也不弱。”
“昆峰,通知遊擊小隊,按照最初的計劃,3支隊伍分散開來,若無必要,別與敵方主力接戰。”
“山林作戰,少開槍,多利用陷阱和狩獵手段。”
“明白!”昆峰收起了臉上的笑意,立即撥通了山地遊擊小隊昆仲侖的通訊頻道......
...............................................
15分鍾後,杜波萊站在幾輛煙火未熄的輕型裝甲車前,臉色鐵青。
克欽獨立軍進山的第一槍,竟然以一個輕型裝甲車小隊全軍覆沒為代價。
根據短暫的爆炸聲和槍聲,伏擊裝甲車的,應該是一支精銳的小部隊。
這支部隊裝備精良,人員作戰素養突出,但人數估計不會超過30人。
30人的隊伍,若跟獨立軍正麵交鋒,根本就不夠他們這些正規軍塞牙縫的。
但最怕這群刁鑽的山民,利用熟悉的地形,時不時的突然給你來一下。
這種防不勝防的襲擊,正是山地作戰的常用戰術。
關鍵是這種遊擊戰的打法,你就算知道了,但很多時卻隻能幹瞪眼。
因為這群山民人數不多,以小隊分散隱藏,方圓近百裏的原始大山,如何去搜尋?
深山老林,環境複雜。
加上克欽獨立軍遠來是客,對地形不熟悉,2000人的先鋒團,戰線拉長至少有兩公裏。
這麽長的戰線,任何一個地方都有可能成為這些山民的侵襲點。
“團長,隻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
第一山地混成團參謀長古隆看出了杜波萊的困惑,於是善意地提醒:
“敵人既然用山地遊擊戰幹擾我們,咱何不也同樣應之?”
“哦?”團長杜波萊似乎明白了他的意思,反問道:
“古參謀長的意思是,咱第一團也派出山地作戰小隊?”
“團長高見,我們山地混成第一團,在山地作戰方麵,試問怕過誰來?”
古隆環視了一圈軍容整齊的隊伍,驕傲地說:
“若論山地作戰,我們天生就是王者,此點當年連花旗國都讚歎。”
杜波萊陰沉的臉色稍稍緩和,對參謀長的話,他是十分認同的。
自己剛才是被怒火攻心了,竟然忽略了這麽明顯的一點:
沒有多少人敢在克欽獨立軍麵前,玩深山密林的遊擊戰。
因為,從二戰時期的101突擊隊開始,他們就是山地遊擊戰的王者......
他杜波萊麾下的山地混成團,更是此領域中的佼佼者。
“命令,山地作戰第一連,第二連,第三連,分散以排為單位,立即向左右兩翼展開搜索。”
杜波萊理清了思路,立即下達了作戰命令:
“搜索警戒山路兩側3公裏,每支搜索隊伍,彼此相隔不超過500米,一旦遇襲,擊發信號槍相互支援......”
“這座山中,至少隱藏著一支30人的山地遊擊隊,48小時內,必須要把他們找出來!”
“是!”
隨著命令的下達,山路兩旁的作戰隊伍,分出了10支排級30人小隊,飛快地分別竄入了野林之中。
一進山林,這些戰士便如魚得水,過草攀樹,戰術動作敏捷無比。
山路兩邊3公裏,一直延伸到老鷹穀口附近,都按照不同的負責區域,被搜索覆蓋起來......
半小時後,襲擊報廢的6輛輕型裝甲車,被清理出了路麵。
前往老鷹穀的道路,恢複了通行。
但這次杜波萊學乖了,不敢再冒進,而是先派出了30多人的工兵排,在車隊的前方先行排雷。
這樣一來,隊伍的行軍速度便驟降。
最後這短短幾公裏的山路,竟花費了足足8個多小時。
直至晚上7點,大軍才到達老鷹穀兩公裏外。
這裏是昆寨第二處哨口的位置,修有兩座混凝土碉堡,此時碉堡已經空無一人。
碉堡的周圍,隻有幾座起伏不大的小山丘,地形還算平坦。
杜波萊見天色已晚,當即命令部隊就地安營紮寨,並加強了警戒。
因為離穀口隻有兩公裏,隨時都可能會遭遇來自昆寨的攻擊。
白天裝甲車遇襲事件,讓杜波萊徹底收起了對這夥山民的輕視之心。
這次進山圍剿,克欽王丁鷹十分重視,甘商軍長更是親自排兵布陣,動用了一個整編師和另外幾支特殊部隊。
一開始杜波萊還不太理解,剿滅一夥烏合之眾,用得著這般大動幹戈嗎?
直至親身領教了山路遇襲,他才收起了傲慢和偏見。
此刻,杜團長站在營地的一座小土丘上,通過夜視望遠鏡看清了兩公裏外的穀口堡壘。
越看,他的神情愈發凝重:
這座依岩石而建的60米三層混凝土堡壘,堅固的外牆,密密麻麻的射擊口和炮口,給人一種無從下口的無力感。
而穀口和穀四周的千米峭壁,更是讓他們這些山地團望山興歎。
這種堅硬烏龜殼,怎打?
...............................................
入夜後的幹昔山,氣溫驟降。
三月南亞的氣溫,普遍都在20攝氏度以上。
但山中的夜晚,卻差不多在10度左右,讓習慣了溫熱氣候的杜波萊,忍不住加了一件軍裝外套。
入山清剿山民遊擊隊的作戰小隊,陸續傳迴了信息。
近9個小時的時間,10支隊伍,搜索了方圓約40平方公裏的山地麵積。
有3支山地作戰小隊,遭遇了敵軍並交火。
雙方的交戰結果令人意外:
一直以山地戰王者自稱的混成第一團,竟出現了不少的傷亡。
3支隊伍90人,折損了22人。
而給他們造成如此大傷亡的主要原因,不是子彈和炸彈,竟是最原始的狩獵陷阱和毒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