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妙筆雅士,丁宏伯
大唐:我能搞錢,多娶公主合理吧 作者:九品戒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起陷害房遺直謀逆這事,還要先說一位荊州的奇人‘丁宏伯’。
丁宏伯是土生土長的荊州人,自號妙筆雅士,幼年時家境不錯,所以也是自幼習文,擅揮毫潑墨,筆法堪稱出神入化,可以臨摹任何人的筆跡,相似度,更是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
早年,丁宏伯也曾靠抄書,幫人代筆寫信之類的活計賺些辛苦錢,後來,丁宏伯發現臨摹一些名人字帖收益更高。
再後來,有人發現了他這手臨摹的本事,便開高價,找他幫忙臨摹一些買賣交易字據等。
就這麽,丁宏伯走上了一條賺錢更快的路。
十幾年下來,丁宏伯就靠著一手臨摹的本事,也賺到了一份不小的家業。
老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大概三四年前,丁宏伯就因為幫人偽造買賣交易的字據,犯事上了公堂。
被坑的那位,跟當地的縣令有些交情,又給縣令使了錢,丁宏伯上了公堂就被用了刑。
丁宏伯裝死,挨了一頓板子之後,被扔進了獄中。
這一頓板子下來,丁宏伯就知道,自己肯定扛不住,隻要再上公堂,再動一次大刑,就算他不招認,也得被活活打死在公堂上。
丁宏伯在大獄開始使錢,找關係,最終,這關係找到了武元慶這裏。
武元慶那是荊州都督的兒子,荊州地麵上的一個縣令,又怎麽敢得罪武元慶這樣的大人物?
但武元慶也不是善類,丁宏伯積攢了十幾年的積蓄,武元慶一開口就拿走了大半。
雖然丁宏伯花了大價錢,但總算是把官司給平了,而且,他也借著這件事,攀上了武元慶這個靠山。
之後的這幾年,丁宏伯依舊靠著臨摹偽造交易字據生活,不過,每次有生意的時候,丁宏伯都會從收益裏拿出來一份,孝敬給武元慶,遇到麻煩事了,武元慶就會替丁宏伯出頭。
前段時間,範陽盧氏的盧君昊找到了丁宏伯,所談的事,就是陷害房遺直謀逆。
房遺直的老丈人就在荊州任職,丁宏伯是土生土長的荊州人,這幾年又總跟武元慶接觸,他自然是知道房遺直是誰。
也正因為知道房遺直是誰,所以,丁宏伯打心裏不願意幹這件事。
他也不傻,平時偽造一些交易字據,就算犯事,也可以找武元慶去平事。
可房遺直,那可是房梁公的長子,人家的老子是跟皇帝陛下混的,陷害房遺直謀逆,這事要是犯了,別說武元慶了,就算是武元慶他爹武士彠都救不了他,他有一百個腦袋都不夠被砍的啊!
但來找他的人,那是範陽盧氏的人,事已經跟他說了,拒絕,那就等於是得罪了範陽盧氏,他就是個市井間的小人物,不管是人家房梁公一家,還是範陽盧氏,哪個也不是他丁宏伯能得罪的起的啊!
丁宏伯也是雞賊,直接把鍋甩給了武元慶,他去找武元慶,告訴武元慶有筆大生意。
武元慶一聽這事,馬上來了精神。
兩年前,武元慶跟房遺直接觸過一次。
荊州下轄有一縣,名為江陵,江陵縣縣令在武元慶的身上使了不少銀錢,想讓武元慶幫忙找找關係,看看他在官路一途上還能不能再有晉升的機會。
其實,江陵縣縣令是想通過武元慶搭上武士彠,讓武士彠幫忙走動走動,畢竟武士彠曾跟隨武德皇帝征戰天下,當今陛下對他也非常信任。
如果武士彠肯幫忙,他這江陵縣縣令一職,還是有晉升空間的。
可武元慶並沒有把這事告訴他爹,而是擺下了酒宴,把江陵縣縣令跟房遺直邀請到了一起。
那時候,剛好房遺直陪張姝媛迴荊州省親,接到武元慶的請帖時,房遺直也有幾分意外,因為他跟武元慶並不熟,也沒什麽往來。
不過,武元慶是荊州都督的兒子,人家下了請帖,房遺直覺得自己若是拒絕,浮了人家的臉麵,以後怕是會讓自己的老丈人為難,所以就按時去赴宴了。
酒宴剛開始的時候還都挺好,幾個人相互寒暄著,吹捧著,特別是江陵縣縣令,一見武元慶竟然找來了房梁公的兒子,簡直都想跪地下給武元慶磕一個了。
房玄齡乃是中書令,他要是肯幫忙跟吏部打個招唿,吏部的人能不給中書令麵子?那他晉升還會是難事嗎?
酒桌上,你來我往的幾番敬酒,氣氛倒是非常和諧。
武元慶見烘托的差不多了,就把江陵縣縣令的事說給了房遺直聽,江陵縣縣令又把事先準備好的金銀推到了房遺直麵前。
結果,房遺直連委婉一下都沒有,直接一口拒絕了這件事。
武元慶想的是,別人找他辦事,他也不會一口應承下來,拒絕,那是為了拿到更多的好處,所以,他就給江陵縣縣令使眼色,意思讓他再給房遺直家一點好處。
江陵縣縣令還真咬著牙照做了,又弄了些好東西,遞到了房遺直麵前。
可房遺直不但沒收他們的東西,甚至直接離席,把倆人就這麽晾在了酒桌上。
這可讓武元慶臉上掛不住了。
你房遺直不願幫忙也就算了,但你好歹給我留點臉麵不是?稍微敷衍一下都不行?直接離席?這特麽不是當著江陵縣縣令的麵,打他武元慶的臉嗎?
一場酒宴就這麽不歡而散。
江陵縣縣令的事,武元慶沒給辦成,事後江陵縣縣令雖然沒有再去找武元慶,可武元慶這心裏,就跟吃了個蒼蠅一樣難受。
也是因為這件事,武元慶打從心裏記恨上了房遺直。
所以,丁宏伯跟武元慶一提範陽盧氏找他,陷害房遺直謀逆這事,武元慶立馬就來了興致。
陷害房遺直謀逆這事究竟有多大,武元慶不知道嗎?
不,武元慶當然知道!
但別人不敢做這事,可不代表他武元慶不敢!
武元慶幹這事,心裏那是有倚仗的!
他爹武士彠,那是大唐開國的功臣,最主要的是,李淵在長安城稱帝表彰功臣之時,曾恩賜了14位有功之臣免除一死的殊榮,而這14人中,就有他爹武士彠!
在武元慶看來,陷害房遺直這事,就算有一天犯了,那他也可以把這事都推給範陽盧氏的人,讓範陽盧氏來扛這事。
退一萬步說,就算最後問責到他武元慶的頭上,又能如何?
有他爹武士彠罩著,他有何懼?
琢磨明白了這一點,武元慶便再無顧慮!
陷害房遺直謀逆,這可是一筆大買賣,武元慶自然也不會輕易答應下來。
“爹,盧君昊跟孩兒說,那禦珍坊中所售之物,皆出自範陽盧氏,他們偽造書信,陷害房遺直謀逆,隻是為了逼房家人交出他們範陽盧氏的配方。”
“所以,孩兒才答應盧君昊,讓丁宏伯幫忙偽造了房遺直謀逆的書信。”
“盧君昊承諾孩兒,隻要這件事辦成了,以後荊州境內的所有禦珍坊,都歸孩兒所有!”
“爹,孩兒所言,句句屬實,孩兒也是一時糊塗,做了錯事,求爹幫孩兒求情,救孩兒一命啊。。。爹。。。”
丁宏伯是土生土長的荊州人,自號妙筆雅士,幼年時家境不錯,所以也是自幼習文,擅揮毫潑墨,筆法堪稱出神入化,可以臨摹任何人的筆跡,相似度,更是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
早年,丁宏伯也曾靠抄書,幫人代筆寫信之類的活計賺些辛苦錢,後來,丁宏伯發現臨摹一些名人字帖收益更高。
再後來,有人發現了他這手臨摹的本事,便開高價,找他幫忙臨摹一些買賣交易字據等。
就這麽,丁宏伯走上了一條賺錢更快的路。
十幾年下來,丁宏伯就靠著一手臨摹的本事,也賺到了一份不小的家業。
老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大概三四年前,丁宏伯就因為幫人偽造買賣交易的字據,犯事上了公堂。
被坑的那位,跟當地的縣令有些交情,又給縣令使了錢,丁宏伯上了公堂就被用了刑。
丁宏伯裝死,挨了一頓板子之後,被扔進了獄中。
這一頓板子下來,丁宏伯就知道,自己肯定扛不住,隻要再上公堂,再動一次大刑,就算他不招認,也得被活活打死在公堂上。
丁宏伯在大獄開始使錢,找關係,最終,這關係找到了武元慶這裏。
武元慶那是荊州都督的兒子,荊州地麵上的一個縣令,又怎麽敢得罪武元慶這樣的大人物?
但武元慶也不是善類,丁宏伯積攢了十幾年的積蓄,武元慶一開口就拿走了大半。
雖然丁宏伯花了大價錢,但總算是把官司給平了,而且,他也借著這件事,攀上了武元慶這個靠山。
之後的這幾年,丁宏伯依舊靠著臨摹偽造交易字據生活,不過,每次有生意的時候,丁宏伯都會從收益裏拿出來一份,孝敬給武元慶,遇到麻煩事了,武元慶就會替丁宏伯出頭。
前段時間,範陽盧氏的盧君昊找到了丁宏伯,所談的事,就是陷害房遺直謀逆。
房遺直的老丈人就在荊州任職,丁宏伯是土生土長的荊州人,這幾年又總跟武元慶接觸,他自然是知道房遺直是誰。
也正因為知道房遺直是誰,所以,丁宏伯打心裏不願意幹這件事。
他也不傻,平時偽造一些交易字據,就算犯事,也可以找武元慶去平事。
可房遺直,那可是房梁公的長子,人家的老子是跟皇帝陛下混的,陷害房遺直謀逆,這事要是犯了,別說武元慶了,就算是武元慶他爹武士彠都救不了他,他有一百個腦袋都不夠被砍的啊!
但來找他的人,那是範陽盧氏的人,事已經跟他說了,拒絕,那就等於是得罪了範陽盧氏,他就是個市井間的小人物,不管是人家房梁公一家,還是範陽盧氏,哪個也不是他丁宏伯能得罪的起的啊!
丁宏伯也是雞賊,直接把鍋甩給了武元慶,他去找武元慶,告訴武元慶有筆大生意。
武元慶一聽這事,馬上來了精神。
兩年前,武元慶跟房遺直接觸過一次。
荊州下轄有一縣,名為江陵,江陵縣縣令在武元慶的身上使了不少銀錢,想讓武元慶幫忙找找關係,看看他在官路一途上還能不能再有晉升的機會。
其實,江陵縣縣令是想通過武元慶搭上武士彠,讓武士彠幫忙走動走動,畢竟武士彠曾跟隨武德皇帝征戰天下,當今陛下對他也非常信任。
如果武士彠肯幫忙,他這江陵縣縣令一職,還是有晉升空間的。
可武元慶並沒有把這事告訴他爹,而是擺下了酒宴,把江陵縣縣令跟房遺直邀請到了一起。
那時候,剛好房遺直陪張姝媛迴荊州省親,接到武元慶的請帖時,房遺直也有幾分意外,因為他跟武元慶並不熟,也沒什麽往來。
不過,武元慶是荊州都督的兒子,人家下了請帖,房遺直覺得自己若是拒絕,浮了人家的臉麵,以後怕是會讓自己的老丈人為難,所以就按時去赴宴了。
酒宴剛開始的時候還都挺好,幾個人相互寒暄著,吹捧著,特別是江陵縣縣令,一見武元慶竟然找來了房梁公的兒子,簡直都想跪地下給武元慶磕一個了。
房玄齡乃是中書令,他要是肯幫忙跟吏部打個招唿,吏部的人能不給中書令麵子?那他晉升還會是難事嗎?
酒桌上,你來我往的幾番敬酒,氣氛倒是非常和諧。
武元慶見烘托的差不多了,就把江陵縣縣令的事說給了房遺直聽,江陵縣縣令又把事先準備好的金銀推到了房遺直麵前。
結果,房遺直連委婉一下都沒有,直接一口拒絕了這件事。
武元慶想的是,別人找他辦事,他也不會一口應承下來,拒絕,那是為了拿到更多的好處,所以,他就給江陵縣縣令使眼色,意思讓他再給房遺直家一點好處。
江陵縣縣令還真咬著牙照做了,又弄了些好東西,遞到了房遺直麵前。
可房遺直不但沒收他們的東西,甚至直接離席,把倆人就這麽晾在了酒桌上。
這可讓武元慶臉上掛不住了。
你房遺直不願幫忙也就算了,但你好歹給我留點臉麵不是?稍微敷衍一下都不行?直接離席?這特麽不是當著江陵縣縣令的麵,打他武元慶的臉嗎?
一場酒宴就這麽不歡而散。
江陵縣縣令的事,武元慶沒給辦成,事後江陵縣縣令雖然沒有再去找武元慶,可武元慶這心裏,就跟吃了個蒼蠅一樣難受。
也是因為這件事,武元慶打從心裏記恨上了房遺直。
所以,丁宏伯跟武元慶一提範陽盧氏找他,陷害房遺直謀逆這事,武元慶立馬就來了興致。
陷害房遺直謀逆這事究竟有多大,武元慶不知道嗎?
不,武元慶當然知道!
但別人不敢做這事,可不代表他武元慶不敢!
武元慶幹這事,心裏那是有倚仗的!
他爹武士彠,那是大唐開國的功臣,最主要的是,李淵在長安城稱帝表彰功臣之時,曾恩賜了14位有功之臣免除一死的殊榮,而這14人中,就有他爹武士彠!
在武元慶看來,陷害房遺直這事,就算有一天犯了,那他也可以把這事都推給範陽盧氏的人,讓範陽盧氏來扛這事。
退一萬步說,就算最後問責到他武元慶的頭上,又能如何?
有他爹武士彠罩著,他有何懼?
琢磨明白了這一點,武元慶便再無顧慮!
陷害房遺直謀逆,這可是一筆大買賣,武元慶自然也不會輕易答應下來。
“爹,盧君昊跟孩兒說,那禦珍坊中所售之物,皆出自範陽盧氏,他們偽造書信,陷害房遺直謀逆,隻是為了逼房家人交出他們範陽盧氏的配方。”
“所以,孩兒才答應盧君昊,讓丁宏伯幫忙偽造了房遺直謀逆的書信。”
“盧君昊承諾孩兒,隻要這件事辦成了,以後荊州境內的所有禦珍坊,都歸孩兒所有!”
“爹,孩兒所言,句句屬實,孩兒也是一時糊塗,做了錯事,求爹幫孩兒求情,救孩兒一命啊。。。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