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邊關那些事
彪悍村婦她太颯,年下軍爺被拿捏 作者:木子魚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新皇元年,三月三。
宣福北路鎮守副總兵荊翼,長子荊元浩滿周歲。
三月三,陽光和煦,春風拂麵。
荊家莊園裏,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今天是荊翼長子荊元浩滿周歲的日子,荊翼為了慶賀這一喜慶之事,特地開設了流水席,宴請新棲鳳縣的軍民。
“哎呀,咱大帥真是大方啊,這麽隆重的日子,居然不收賀禮,還免費供應飯食酒水。”一位中年漢子邊往府邸走去,邊和身邊的友人交談。
“可不是嘛,大帥為人豪爽,對待百姓也是極好的。咱少帥滿周歲,自然是要與民同樂的。”友人笑著迴應。
莊園內,流水席已經擺開,長桌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菜肴和酒水,香氣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莊園的仆人們忙碌著,為前來慶賀的軍民們斟酒夾菜,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小少帥真是好福氣啊,生在這般富貴之家,將來必定前途無量。”一位老者抱著孫子,邊品嚐著美食,邊感慨道,還偶爾拿筷子蘸點酒水給孫子舔。
“是啊,荊少爺一出生就與眾不同,將來必定能繼承荊大帥的風範,成為一方豪傑。”旁邊的一位青年附和道。
莊園的角落裏,荊翼和幾位好友圍坐在一起,他們舉杯相慶,笑聲朗朗。荊翼的臉上洋溢著幸福和滿足的笑容,他看著滿園歡慶的場景,心中滿是感激和欣慰。
“今日能與眾位一同慶賀我兒的周歲之喜,實乃幸事。”荊翼舉杯道,“感謝各位的到來,也感謝新棲鳳縣的軍民們一直以來對我和荊家的支持。”
“大帥客氣了,您可是我們北路的驕傲。”坐在不遠處的一個壯漢笑道。
“戴三哥,龍門關極為緊要,倒是要勞你費心了。”荊翼見是老相識,新任龍門關守將戴守備,便舉杯笑道。
“戴守備,你莫不是西陵戴家的人?”荊老爺看了眼戴守備忽然問道。
“見過荊世伯,家父戴守義,小侄戴家庶子戴立農,行三。”戴守備見荊老爺問話,趕緊起身施禮道。
“哦?那戴守信是你……”荊老爺見他叫世伯,便明白當是舊識之後。
“那是我五叔,我阿爺與荊老太爺當年曾經共事,我五叔也在京城呆過,想必您認識他?”戴守備恭恭敬敬道。
“嗯,倒是熟識。隻是戴家不是世守遼州嗎,你怎麽到了龍門關?”荊老爺挾了口榛蘑送入口中,滋溜一口美酒隨意問道。
“小侄前些年確在遼州毛大帥麾下,隻不過遼州苦寒,年前阿爺安排我過來。”戴守備躬身迴道。
“原來你和翼兒都曾在奮武將軍帳下。既然來了宣福北路,那就好好幹,莫要眼高手低。翼兒自然不會虧待於你。”荊老爺看了看戴守備淡淡的道。
“荊世伯教訓得是,小侄明白。”戴守備應聲道。
荊老爺本在大寧衛駐防,知道長孫周歲,便帶了隊親兵快馬趕到宣福北路。荊元浩這個名字,還是去年荊老爺所起。
他對這個孫子可是極為寵溺,要不是秦氏不許,他恨不得帶去大寧衛撫養。
如今荊翼又升了官,荊老爺既感覺欣慰,又有絲失落。欣慰的是兒子有大出息,失落的卻是自己仍然還是正四品指揮僉事。
副總兵,那可是從二品,荊翼才不過二十三歲,本朝最年輕的總兵!
各地現如今才二十多個總兵,四十多個副總兵。
“爹,兒子新得了把寶刀,我帶您去看看?”站在荊老爺身後的荊翰見老爹有些醉意,便笑著說道。
“哦?你還有這個心?那我就去看看。”荊老爺眼睛一亮,故作矜持的道。
“戴三哥,家父今兒高興多喝了幾杯,語言中若有什麽得罪之處,莫放心上。”荊翼見荊翰拉走了荊老爺,才對戴守備歉聲道。
“無妨,無妨。世伯本也沒有說錯,我確實在遼州有些受不得。大帥,你其實有所不知,毛帥如今在遼州日子過得也不舒心。”戴守備長歎一聲道。
“啊,怎麽說?”荊翼有些詫異道。
“大帥,你以為我們哥幾個為何調來宣福鎮?實際是毛帥替我們在安排後路。”戴守備臉色有些不好的道。
“荊帥,戴三哥說的是實情。遼州這幾年很不太平,走了個姓袁的巡撫,去年又來個姓王的督師。這些讀書人表麵文縐縐,實際不幹人事。”戴守備身邊的漢子道。
“趙四哥,你的意思是遼州文武不和?”荊翼皺眉道。
“可不是嘛。你離開得早,卻是有所不知。如今的遼州一直是那些酸丁掌權,不是大修棱堡,就是與林蠻議和,沒一個帶種。”趙四哥憤憤然道。
“那個姓袁的就因為私自與林蠻議和,被言官彈劾才故作姿態請辭。先皇也不滿他的所為,便準了。”荊翼右側坐著的個矮胖漢子插話道。
“萬大哥,既然袁巡撫已經被罷,為何毛帥仍然行事艱難?”荊翼拱手道。
“嗨,姓袁的跟毛帥不和,這新上任的王督師也與毛帥不和啊!這老小子更壞。毛帥手下九個得力幹將,被他挖走了三個。”萬姓漢子怒道。
“那你們三個都調來宣福鎮,毛帥身邊豈不是隻有兩人了?”荊翼心中一驚,趕緊問道。
“正是。如今毛帥身邊隻有徐、劉二將以及養子毛祿,親子毛祚四人罷了。”萬姓漢子神色黯然道。
“唉,我聽說新皇有意啟用那姓袁的,毛帥收到風聲後將自己關在帥帳一日一夜,然後便安排將我們三人調來跟你。”趙四哥也沉聲道。
荊翼默然。
幾人的話他是聽明白了。當年他在奮武將軍,也就是毛副總兵帳下之時,便知道袁姓巡撫與他不和。
其實說白了兩人爭的都是遼州事權。
最終袁巡撫贏了,得到了天子授權節製奮武將軍。
這也就罷了,但這袁巡撫不支持奮武將軍主動出戰的策略,反是勞民傷財大興土木,妄圖以守代攻限製林蠻人。
更為可恨的是,這人保持與林蠻王的聯係,主張議和。
宣福北路鎮守副總兵荊翼,長子荊元浩滿周歲。
三月三,陽光和煦,春風拂麵。
荊家莊園裏,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今天是荊翼長子荊元浩滿周歲的日子,荊翼為了慶賀這一喜慶之事,特地開設了流水席,宴請新棲鳳縣的軍民。
“哎呀,咱大帥真是大方啊,這麽隆重的日子,居然不收賀禮,還免費供應飯食酒水。”一位中年漢子邊往府邸走去,邊和身邊的友人交談。
“可不是嘛,大帥為人豪爽,對待百姓也是極好的。咱少帥滿周歲,自然是要與民同樂的。”友人笑著迴應。
莊園內,流水席已經擺開,長桌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菜肴和酒水,香氣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莊園的仆人們忙碌著,為前來慶賀的軍民們斟酒夾菜,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小少帥真是好福氣啊,生在這般富貴之家,將來必定前途無量。”一位老者抱著孫子,邊品嚐著美食,邊感慨道,還偶爾拿筷子蘸點酒水給孫子舔。
“是啊,荊少爺一出生就與眾不同,將來必定能繼承荊大帥的風範,成為一方豪傑。”旁邊的一位青年附和道。
莊園的角落裏,荊翼和幾位好友圍坐在一起,他們舉杯相慶,笑聲朗朗。荊翼的臉上洋溢著幸福和滿足的笑容,他看著滿園歡慶的場景,心中滿是感激和欣慰。
“今日能與眾位一同慶賀我兒的周歲之喜,實乃幸事。”荊翼舉杯道,“感謝各位的到來,也感謝新棲鳳縣的軍民們一直以來對我和荊家的支持。”
“大帥客氣了,您可是我們北路的驕傲。”坐在不遠處的一個壯漢笑道。
“戴三哥,龍門關極為緊要,倒是要勞你費心了。”荊翼見是老相識,新任龍門關守將戴守備,便舉杯笑道。
“戴守備,你莫不是西陵戴家的人?”荊老爺看了眼戴守備忽然問道。
“見過荊世伯,家父戴守義,小侄戴家庶子戴立農,行三。”戴守備見荊老爺問話,趕緊起身施禮道。
“哦?那戴守信是你……”荊老爺見他叫世伯,便明白當是舊識之後。
“那是我五叔,我阿爺與荊老太爺當年曾經共事,我五叔也在京城呆過,想必您認識他?”戴守備恭恭敬敬道。
“嗯,倒是熟識。隻是戴家不是世守遼州嗎,你怎麽到了龍門關?”荊老爺挾了口榛蘑送入口中,滋溜一口美酒隨意問道。
“小侄前些年確在遼州毛大帥麾下,隻不過遼州苦寒,年前阿爺安排我過來。”戴守備躬身迴道。
“原來你和翼兒都曾在奮武將軍帳下。既然來了宣福北路,那就好好幹,莫要眼高手低。翼兒自然不會虧待於你。”荊老爺看了看戴守備淡淡的道。
“荊世伯教訓得是,小侄明白。”戴守備應聲道。
荊老爺本在大寧衛駐防,知道長孫周歲,便帶了隊親兵快馬趕到宣福北路。荊元浩這個名字,還是去年荊老爺所起。
他對這個孫子可是極為寵溺,要不是秦氏不許,他恨不得帶去大寧衛撫養。
如今荊翼又升了官,荊老爺既感覺欣慰,又有絲失落。欣慰的是兒子有大出息,失落的卻是自己仍然還是正四品指揮僉事。
副總兵,那可是從二品,荊翼才不過二十三歲,本朝最年輕的總兵!
各地現如今才二十多個總兵,四十多個副總兵。
“爹,兒子新得了把寶刀,我帶您去看看?”站在荊老爺身後的荊翰見老爹有些醉意,便笑著說道。
“哦?你還有這個心?那我就去看看。”荊老爺眼睛一亮,故作矜持的道。
“戴三哥,家父今兒高興多喝了幾杯,語言中若有什麽得罪之處,莫放心上。”荊翼見荊翰拉走了荊老爺,才對戴守備歉聲道。
“無妨,無妨。世伯本也沒有說錯,我確實在遼州有些受不得。大帥,你其實有所不知,毛帥如今在遼州日子過得也不舒心。”戴守備長歎一聲道。
“啊,怎麽說?”荊翼有些詫異道。
“大帥,你以為我們哥幾個為何調來宣福鎮?實際是毛帥替我們在安排後路。”戴守備臉色有些不好的道。
“荊帥,戴三哥說的是實情。遼州這幾年很不太平,走了個姓袁的巡撫,去年又來個姓王的督師。這些讀書人表麵文縐縐,實際不幹人事。”戴守備身邊的漢子道。
“趙四哥,你的意思是遼州文武不和?”荊翼皺眉道。
“可不是嘛。你離開得早,卻是有所不知。如今的遼州一直是那些酸丁掌權,不是大修棱堡,就是與林蠻議和,沒一個帶種。”趙四哥憤憤然道。
“那個姓袁的就因為私自與林蠻議和,被言官彈劾才故作姿態請辭。先皇也不滿他的所為,便準了。”荊翼右側坐著的個矮胖漢子插話道。
“萬大哥,既然袁巡撫已經被罷,為何毛帥仍然行事艱難?”荊翼拱手道。
“嗨,姓袁的跟毛帥不和,這新上任的王督師也與毛帥不和啊!這老小子更壞。毛帥手下九個得力幹將,被他挖走了三個。”萬姓漢子怒道。
“那你們三個都調來宣福鎮,毛帥身邊豈不是隻有兩人了?”荊翼心中一驚,趕緊問道。
“正是。如今毛帥身邊隻有徐、劉二將以及養子毛祿,親子毛祚四人罷了。”萬姓漢子神色黯然道。
“唉,我聽說新皇有意啟用那姓袁的,毛帥收到風聲後將自己關在帥帳一日一夜,然後便安排將我們三人調來跟你。”趙四哥也沉聲道。
荊翼默然。
幾人的話他是聽明白了。當年他在奮武將軍,也就是毛副總兵帳下之時,便知道袁姓巡撫與他不和。
其實說白了兩人爭的都是遼州事權。
最終袁巡撫贏了,得到了天子授權節製奮武將軍。
這也就罷了,但這袁巡撫不支持奮武將軍主動出戰的策略,反是勞民傷財大興土木,妄圖以守代攻限製林蠻人。
更為可恨的是,這人保持與林蠻王的聯係,主張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