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很多的資料上來看,人類都好奇地注視藍星近鄰火星已經有幾千年的曆史了。


    火星在夜空中呈現出明顯的紅色光芒,在星空中穿梭般地來迴“走動”時,其光芒明暗相差很大:最亮時,比最亮的恆星 (天狼星)還亮三四倍;最暗時,僅比北極星稍亮一些。


    不僅如此,它在天空中運動,有時從西向東,有時又從東向西,情況複雜,令人迷惑,被認為是一種神秘的天體。


    古代華夏的傳統文化中,火星也由此被稱為“熒惑星”。古代的天文學和占星學中,熒惑星被認為是一種不吉利的天體,它的出現可能會帶來災難和不幸。


    火星之所以顯得如此不“安分”,道理其實也很簡單。火星的公轉軌道在地球的外側,所以就不會有像“內行星”(水星、金星)那樣的位相變化,也不會出現“淩日”,當然也不受早晚出現的限製。由於火星公轉周期 (687個地球日)與藍星並不同步,所以在藍星的觀測者眼裏,它可以出現在夜間的任何時候、黃道附近星空的任何區域。如同在夏艙裏的飛車上觀察同方向地麵上行駛的汽車像是在後退一樣,藍星觀測者眼裏的火星有時候也會出現“逆行”的奇觀。


    同樣的,因為火星的公轉,會讓藍星處於太陽與火星中間 ,這時候就稱為火星 “衝日”。假若“衝日”時火星又恰在其 “近日點”附近,則火星與藍星的距離可近到5500萬千米左右 ,這樣的“衝日”稱為“大衝”。平均而言,火星每15—17年間會出現一次“大衝”。


    火星“大衝”時,顯得特別明亮,而且整夜都可觀測,是觀測的最佳時機。僅憑肉眼看去,火星似火一般在夜空中發出紅色的光芒。從望遠鏡中看去,火星宛若一團燃燒的火球。這是怎麽迴事呢?原來,火星表麵的岩石含有大量的鐵。當這些岩石由於風化作用而成為沙塵時,其中的鐵也被氧化成為紅色的氧化鐵。由於火星表麵非常幹燥,這些沙塵在風的驅動下,到處飛揚,很容易就形成塵暴。這種反複發生的塵暴,使得火星表麵幾乎到處都覆蓋著紅色的氧化鐵沙塵,在太陽光的照射下,火星在夜空發出火紅色的光芒。猶太人的希伯來語就以此將其徑直稱為“紅色星球 (ma''adim)”。古時的華夏人看到這顆星的顏色,則從紅色想到了火光,於是就用五行學說中代表赤紅色的“火”來為其命名,稱其為“火星”。


    可是,在古代的歐洲,人們見到紅色的火星時,卻聯想到了流血與戰爭。如同金星是愛神“維納斯”或木星是主神“朱庇特”一樣,歐洲人也選擇羅馬神話中的“戰神”瑪爾斯 (mars)來給火星命名。


    其實,羅馬神話裏的瑪爾斯,起初隻被當作牲畜、農田與農夫的守護神,根本與戰場無涉。後來,隨著羅馬帝國的“希臘化”,瑪爾斯也變成了希臘神話裏的“戰神”阿瑞斯 (宙斯的兒子),搖身一變成為戰爭的象征。在古希臘和羅馬神話中,火星被稱為“阿瑞斯”,是戰爭之神,他是眾神之王宙斯和赫拉的兒子。阿瑞斯通常被描繪成一個身著盔甲、手持武器的神靈,代表著戰爭和衝突。


    有意思的是,希臘神話體係裏並不是隻有阿瑞斯一位戰神,那位身穿甲胄和挺舉金矛的女神雅典娜同樣也被當作“戰神”崇拜。而且,“戰神”隻是雅典娜的一個“兼職”。身為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雅典娜有著一連串的頭銜,她既是農業與園藝的保護神、司職法律與秩序的女神,更是希臘神話中的智慧女神。相比之下,希臘神話中的阿瑞斯則是兇殘好戰的化身。其胯下4匹戰馬也分別稱為:埃通 (意即 “燃燒”)、科納玻斯 (意即 “暴亂”)、弗洛吉奧斯 (意即 “火焰”)、福波斯 (意即 “恐怖”)。


    不難看出,阿瑞斯代表的是純粹野蠻的武力,文明的希臘人因此對它並不感冒。可是到了尚武嗜血的羅馬人那裏,對應阿瑞斯的“瑪爾斯”則有了完全不一樣的待遇。在羅馬神話裏,“戰神”瑪爾斯的品格堪稱完美,其地位僅次於朱庇特 (即宙斯)。在羅馬,戰神瑪爾斯擁有以其命名的廣場。羅馬人在這裏舉行百人隊大會、軍事檢閱,進行人口登記,年輕人還要在這裏進行軍事和體育訓練。戰爭爆發之前,羅馬執政官必定搖動瑪爾斯的聖矛,高喊:“瑪爾斯,醒過來!”進入帝國時代以後,瑪爾斯不僅成為羅馬軍事的保護人,也是皇帝的保護人。按照傳統習慣,3月是每年的羅馬軍隊出征的季節。為了紀念這位戰神,人們便把這位戰神的拉丁名字作為3月的月名 (march)。同樣,由於紅色是戰爭的色彩,天空中那顆“紅色星球”,在歐洲語言裏就成了“瑪爾斯”(希臘語是“阿瑞斯”)


    古埃及人相信,火星是戰爭之神塞特的象征,塞特通常被描繪成一個手持武器的神靈,代表著暴力和衝突。


    在北歐神話中,火星被稱為“提爾”,是戰爭之神和正義之神。提爾是眾神之王奧丁的兒子,他通常被描繪成一個手持武器的神靈,代表著戰爭和正義。


    總的來說,火星在不同的文化和傳統中都有不同的象征意義,但它通常與戰爭、衝突、暴力和災難等主題相關。


    這就是古代的東西方各個國家對於火星的認知。


    在距離火星 280 多公裏的高度上,我們俯瞰著這個神秘的星球,它那獨特的紅色外表在太空中顯得格外醒目。兩顆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它們像忠誠的衛士一樣,圍繞著火星緩慢地轉動。在它們的陪伴下,火星顯得更加壯觀。


    然而,當我們的視線轉向火星周圍時,卻發現了一些不尋常的景象。一些個已經破敗的人類衛星環繞在火星的軌道上,它們的外殼已經殘破不堪,看起來像是經曆了一場太空風暴一般。這些衛星曾經是人類探索火星的重要工具,它們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關於火星的信息和數據。但是現在,它們已經成為了太空中的垃圾,靜靜地漂浮在火星的周圍。


    這些破敗的衛星讓我們不禁想起藍星人類探索太空的曆史。在過去的幾百上千年裏,藍星人類還在地表時發射了大量的衛星和探測器,它們為我們探索宇宙的奧秘提供了重要的幫助。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衛星和探測器也逐漸老化和失效,成為了太空中的垃圾。這些垃圾不僅對其他衛星和探測器造成威脅,其他星球也受到了一些影響。


    此刻我更加有種責任感: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神秘的星球,還有飛船探索太空的曆史和未來。我們需要珍惜這些寶貴的資源,同時也需要利用這些資源讓我們自己的科技水平再上一層樓讓我們能夠去到更遠的地方。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星際旅行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碗菜糊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碗菜糊糊並收藏星際旅行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