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結束,總結完成,各自上課的上課,寫論文的寫論文,至於私下裏交流決鬥什麽的,那是私事,學院是不管的。
張薇薇的論文主題是怎樣在主機的配合下充分發揮飛船的性能,孫彧的論文主題是怎樣訓練主機應對駕駛員發出的非常規指令。
學院對學員們的論文的要求並不高,因此沒有什麽嚴格的要求,但必須自己寫,論文查重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但也很寬鬆,即便是別人早有的成果,自己再做一次,也算是一個補充和完善。
不過按照以往經驗,對自己寫論文沒有信心的,也可以寫一篇總結交上去,將來大概可以作為別人論文的原始材料,混一個致謝。
張薇薇和孫彧倒也不必寫總結交差,而且孫彧的論文首創性還是相當的高,所以他的麻煩在於找參考文獻和寫綜述。
訓練主機的論文很多,但是像張薇薇這樣的情況,倒也不是說完全沒有,隻不過那是很久遠以前的事情,那時候主機智能還不是那麽完備,自學習能力還有所欠缺,駕駛員發出的指令對主機來說都不大正常。
而現在主機已經到了這樣一個程度,自主飛行能力已經遠超一個菜鳥飛行員了,主機自己的指令對一個新手駕駛員來說,可能更像是一個非常規指令。
所以,能讓現在的主機認為是非常規指令的指令,在現在的時代,確實不多,而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訓練主機形成一套應對非常規指令的方法,而不是訓練主機如何應對非常規指令,可能更有意義,按照孫彧自己的說法,他是要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
孫彧於是很頭疼,不過貝塔這時候也提出了建議,它認為孫彧的論文屬於所謂學習學的範疇,這方麵的研究是很廣泛很深入並且曆史悠久的,即便是訓練主機,主機訓練學本身也是一個很成熟的理論體係。
也就是說,孫彧的論文主題,可以認為是這些理論在具體場景下的一個應用,當然,也可能孫彧發明了新的理論,但那得他寫出來之後才知道,至少,現在他的參考文獻有了,綜述可以寫了。
而對於張薇薇來說,她直接連到了船廠的資料庫,參考文獻和綜述簡直就是唾手可得,所以她的論文進度很快,當孫彧還在挖空心思寫綜述的時候,她已經開始寫訓練過程,而孫彧開始寫訓練方法的時候,她已經在寫結論,當孫彧開始寫訓練過程的時候,她的論文已經提交並且通過初審了。
不過,張薇薇雖然論文寫完了,但也沒有打擾孫彧,畢竟以前就有過這樣的經曆,犯不著這個時候引發一些沒有必要的夫妻矛盾。
等孫彧寫完論文提交,並且通過初審,學期也才過半,總的來說,其實都沒花太多時間,但就是費了不少腦細胞。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等待論文答辯和畢業典禮,還有一個月的空餘時間,於是夫妻倆又去了五號星釣了快一個月的魚。
論文答辯的形式挺令人意外的,沒有什麽答辯委員會,也不需要做什麽幻燈片展示,隻是到一個房間裏,麵對一個智能設備,直接迴答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並不是某個人的個人趣向,而是經過廣泛征求意見之後評估挑選出來的關鍵問題,基本上隻要是自己認真寫了論文,也不存在答不上來或者故意找被茬的事情。
共和國教育的方針其中一條就是不唯論文,論文是工作總結的一種形式,畢業論文隻是一個學員學習的總結,隻要學有所得,也不會出現什麽論文通不過延期畢業的事情。
最後,孫彧和張薇薇覺得自己真是小題大做了,寫什麽綜述,找什麽參考文獻,把他們自己當初調教飛船主機的過程寫一下不就完事了,他們畢業就要到第一線工作,而不是要去哪裏做什麽研究深造,爭取什麽學位。
況且,學院對論文的態度也隻是當作一場普通考試,答辯完,論文入庫,便就完事了。
於是,孫彧和張薇薇遭到了維倫和加爾魯什的嘲笑,他們倆都是各自寫了一篇總結交上去,花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然後維倫去五號星打獵釣魚,加爾魯什去四號星考察農業繼續蹭老家的飯。
不過,船廠和勘測局都把孫彧和張薇薇的論文各複製了一份過去,他們認為這兩篇論文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這也算是安慰了他倆一下,不過也都認為如果是總結的形式就更好了,寫成論文冗餘成分太多。
小兩口相顧無言,隻好也去五號星釣魚排遣心情。
楊淩發來消息說她跟白花花見了麵,白花花也真的就把張薇薇的那顆領地星委托楊淩照管了。
而好久沒有消息的王文也說他老婆生孩子了,他的父母很高興,算是正式讓他這個兒子迴家了。現在王文和他老婆正在某地帶孩子,如果孫彧兩口子有空,可以去看看。
“他們才畢業多久啊,就生孩子了。”張薇薇有些奇怪。
“生孩子本來就是共和國大力鼓勵的事情,早生晚生不都是生,再說王文他家裏的那個態度,早生還是比晚生好。”
“那我們呢?”
“你有什麽打算?”
“沒有,我現在也覺得不用急了,先工作一段時間再說吧,反正又沒有人催我們。”
孫彧對此自然無所謂,說了兩句就不再繼續這個話題。
終於,畢業典禮的時間到了,四年的學習就此結束,以後雖然大家都還會在一個單位共事相當一段時間,但是這個單位太大了,除了確定在一個機組的,互相再見麵的機會恐怕也是微乎其微,基本上隻能在會話頻道裏互相問候了。
不過,這種事情在共和國本就是尋常事,對於這四年,不過是漫長人生的一段停留,至於未來,那是未知和已知的混合,說不上憧憬,也說不上恐懼,本就尋常人生人生尋常,他們將來都還會去新的學校,新的工作單位,見到很多新的人。
張薇薇的論文主題是怎樣在主機的配合下充分發揮飛船的性能,孫彧的論文主題是怎樣訓練主機應對駕駛員發出的非常規指令。
學院對學員們的論文的要求並不高,因此沒有什麽嚴格的要求,但必須自己寫,論文查重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但也很寬鬆,即便是別人早有的成果,自己再做一次,也算是一個補充和完善。
不過按照以往經驗,對自己寫論文沒有信心的,也可以寫一篇總結交上去,將來大概可以作為別人論文的原始材料,混一個致謝。
張薇薇和孫彧倒也不必寫總結交差,而且孫彧的論文首創性還是相當的高,所以他的麻煩在於找參考文獻和寫綜述。
訓練主機的論文很多,但是像張薇薇這樣的情況,倒也不是說完全沒有,隻不過那是很久遠以前的事情,那時候主機智能還不是那麽完備,自學習能力還有所欠缺,駕駛員發出的指令對主機來說都不大正常。
而現在主機已經到了這樣一個程度,自主飛行能力已經遠超一個菜鳥飛行員了,主機自己的指令對一個新手駕駛員來說,可能更像是一個非常規指令。
所以,能讓現在的主機認為是非常規指令的指令,在現在的時代,確實不多,而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訓練主機形成一套應對非常規指令的方法,而不是訓練主機如何應對非常規指令,可能更有意義,按照孫彧自己的說法,他是要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
孫彧於是很頭疼,不過貝塔這時候也提出了建議,它認為孫彧的論文屬於所謂學習學的範疇,這方麵的研究是很廣泛很深入並且曆史悠久的,即便是訓練主機,主機訓練學本身也是一個很成熟的理論體係。
也就是說,孫彧的論文主題,可以認為是這些理論在具體場景下的一個應用,當然,也可能孫彧發明了新的理論,但那得他寫出來之後才知道,至少,現在他的參考文獻有了,綜述可以寫了。
而對於張薇薇來說,她直接連到了船廠的資料庫,參考文獻和綜述簡直就是唾手可得,所以她的論文進度很快,當孫彧還在挖空心思寫綜述的時候,她已經開始寫訓練過程,而孫彧開始寫訓練方法的時候,她已經在寫結論,當孫彧開始寫訓練過程的時候,她的論文已經提交並且通過初審了。
不過,張薇薇雖然論文寫完了,但也沒有打擾孫彧,畢竟以前就有過這樣的經曆,犯不著這個時候引發一些沒有必要的夫妻矛盾。
等孫彧寫完論文提交,並且通過初審,學期也才過半,總的來說,其實都沒花太多時間,但就是費了不少腦細胞。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等待論文答辯和畢業典禮,還有一個月的空餘時間,於是夫妻倆又去了五號星釣了快一個月的魚。
論文答辯的形式挺令人意外的,沒有什麽答辯委員會,也不需要做什麽幻燈片展示,隻是到一個房間裏,麵對一個智能設備,直接迴答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並不是某個人的個人趣向,而是經過廣泛征求意見之後評估挑選出來的關鍵問題,基本上隻要是自己認真寫了論文,也不存在答不上來或者故意找被茬的事情。
共和國教育的方針其中一條就是不唯論文,論文是工作總結的一種形式,畢業論文隻是一個學員學習的總結,隻要學有所得,也不會出現什麽論文通不過延期畢業的事情。
最後,孫彧和張薇薇覺得自己真是小題大做了,寫什麽綜述,找什麽參考文獻,把他們自己當初調教飛船主機的過程寫一下不就完事了,他們畢業就要到第一線工作,而不是要去哪裏做什麽研究深造,爭取什麽學位。
況且,學院對論文的態度也隻是當作一場普通考試,答辯完,論文入庫,便就完事了。
於是,孫彧和張薇薇遭到了維倫和加爾魯什的嘲笑,他們倆都是各自寫了一篇總結交上去,花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然後維倫去五號星打獵釣魚,加爾魯什去四號星考察農業繼續蹭老家的飯。
不過,船廠和勘測局都把孫彧和張薇薇的論文各複製了一份過去,他們認為這兩篇論文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這也算是安慰了他倆一下,不過也都認為如果是總結的形式就更好了,寫成論文冗餘成分太多。
小兩口相顧無言,隻好也去五號星釣魚排遣心情。
楊淩發來消息說她跟白花花見了麵,白花花也真的就把張薇薇的那顆領地星委托楊淩照管了。
而好久沒有消息的王文也說他老婆生孩子了,他的父母很高興,算是正式讓他這個兒子迴家了。現在王文和他老婆正在某地帶孩子,如果孫彧兩口子有空,可以去看看。
“他們才畢業多久啊,就生孩子了。”張薇薇有些奇怪。
“生孩子本來就是共和國大力鼓勵的事情,早生晚生不都是生,再說王文他家裏的那個態度,早生還是比晚生好。”
“那我們呢?”
“你有什麽打算?”
“沒有,我現在也覺得不用急了,先工作一段時間再說吧,反正又沒有人催我們。”
孫彧對此自然無所謂,說了兩句就不再繼續這個話題。
終於,畢業典禮的時間到了,四年的學習就此結束,以後雖然大家都還會在一個單位共事相當一段時間,但是這個單位太大了,除了確定在一個機組的,互相再見麵的機會恐怕也是微乎其微,基本上隻能在會話頻道裏互相問候了。
不過,這種事情在共和國本就是尋常事,對於這四年,不過是漫長人生的一段停留,至於未來,那是未知和已知的混合,說不上憧憬,也說不上恐懼,本就尋常人生人生尋常,他們將來都還會去新的學校,新的工作單位,見到很多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