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找到走丟的啟木
長生不死:我是曆史一根刺 作者:冰玉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啟河沿著長長的海岸,一路向南航行。
他的內心充滿了複雜的情緒,既有對未知前路的憂慮,也有對可能重逢的啟木的期待。
海風帶著鹹腥味,吹拂著他堅毅的臉龐,仿佛在訴說著大海的無限可能。
“老大,我們這樣一直往南走,真的能找到啟木他們嗎?”
啟牛站在船頭,望著一望無際的海平麵,語氣中帶著一絲不確定。
啟河望著遠方,眼中閃過一絲堅定:“我相信自己的直覺,啟木他們一定在某個地方等待著我們。”
一路上,啟河還是發現了啟木他們行蹤的不少線索。
那些被海水衝刷上岸的破碎器物,那一抹抹熟悉的痕跡,都在告訴啟河,啟木他們確實曾經過這裏。
“看,那裏有一艘沉船!”
“過去看看。這樣的船,除了啟城,沒幾個人造得出來。”
啟牛從船底撿起一片陶器,興奮地展示給啟河看。
啟河接過陶器,仔細端詳了一會兒,點了點頭。
“沒錯,這是我們啟氏獨有的製陶技術。看來他們的確經過了這裏。”
他們沿著線索方向繼續往南,一路來到了一片大山處。
這地方對於易峰來說有些眼熟,和後世的雁蕩山相差不大,已經到了後世溫州的地界了。
在山腳下,啟河遇到了小股走失的啟氏族人在捕獵抓魚。
他們衣衫襤褸,麵帶風霜,但是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
啟河關切地詢問他們。
“你們是啟城的人,怎麽到淪落到這裏的?”
“大人,我們的船翻了,被海浪衝到這裏的。也和啟木大人他們走散了。”
“恩。那我帶你們去找啟木他們。”
“不了大人。我們不想在繼續顛簸了。想在這裏安頓下來。”
一個長老模樣的人迴答,指著周圍的大山迴答,語氣中帶著一絲疲憊。
啟牛有些生氣,想嗬斥此人,被啟河攔住了。
“你們知道他們要去哪裏嗎?”
啟河追問。
長老搖了搖頭:“啟木大人說沿著大海岸往南一直走。對了,他手裏有一張地圖,他說要去一個叫做海南的地方。”
這下子,啟河知道啟木他們的大概行進路線,他一定是按照自己畫的華夏地圖走的。
“啟牛,我們繼續出發。”啟河命令道。
“是,老大!”
離開此處,啟牛問啟河。
”老大,我想帶他們一走起。你為什麽攔著我。\"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他們喜歡就住這裏吧。將來這裏受大水的影響較小,能讓他們活下去。”
啟河他們一路南下,中途按照啟河的意思,在後世平潭島往東一直航行到了台灣島。
在台灣島上,啟河他們發現走失的部分啟氏族人,但是沒有看到啟木他們。
這些人過的還可以,便沒有打擾,繼續前行。
“老大。還是咱們啟氏厲害,這麽大的島,都占領了。要不是離大地遠了點。我都想留下來了。”
“住的久了,你就知道了,這島地震多。我還是喜歡住在大陸上。”
“嘿嘿。老大喜歡住哪。我老牛就喜歡哪。”
“嗬嗬。行了,別拍了。咱們繼續趕路吧。”
啟河他們來到後世的廣州地界,這裏是啟氏族人大量聚集的地方。
啟河進到這座剛剛建起的小城,見過了啟氏幾個領頭的長老。
啟河出現令這些長老們一陣緊張,還以為是啟木請來算賬的。
當年,啟河憑借一人之力幫助啟木重奪大長老之位,依然曆曆在目。
特別是領頭的那個歲數最大的長老,看到啟河,嚇得撲通直接跪倒在地。
“啟河大人!請你饒恕我們。我們。。我們不是想背叛啟氏啊。”
啟河被這一下整的有點沒了脾氣,他揮手示意眾人起來。
“大家起來吧,我這次來不是責怪你們的。隻是想了解一下啟木他們的情況。”
“迴大人,啟木大長老帶著一部分人沿著海向西去了。他們說要去什麽海南,從海南再往北去投奔新啟城。我們這些人實在累了,不想繼續走了。請大人原諒。”
啟河點了點頭,心中已經有了打算。
“你們既然願意落腳此處,那就留下吧。隻是要小心未來幾年這裏會有大水。你們最好是搬到高處去居住。記住多屯糧。”
啟河留下忠告,繼續前往海南島。
到了雷州半島,就看到南邊的海南島,同時也發現了稻穀收割不久的痕跡。
原來就在數日前,啟木帶著僅存的幾百族人,將收割的稻穀裝袋,準備啟程北上。
“啟木!”
啟牛大聲喊道,聲音中帶著一絲激動。
啟木迴過頭,一眼就看到啟河和啟牛,眼中閃過一絲不敢置信。
“啟河大哥,啟牛大哥,你們來了!”
親人相見,三人無比親切。
啟木一臉痛哭,向二人哭訴這些年來的委屈。
“啟河大哥,我把啟城弄丟了,你打我吧。”
啟河拍了拍啟木的肩膀,安慰道。
“小木,事情我都知道了。這事我不怪你。你能帶著這麽多族人走出啟城,已經做得很好了,接下來就交給我吧。我會帶領你們去西啟城,也會讓堯付出代價。”
“大哥,有你在太好了。”
啟木抹去眼角的淚水,臉上露出了堅定的表情。
一年半後的秋天,東方的有虞氏部落裏,來了一支商隊,領頭人自稱叫河。
此人帶來的兵器十分的精美和實用,令有虞氏的族人們愛不釋手。
“這些兵器你們喜歡嗎?拿你的糧食來換。隻需很少的糧食可以拿走這些。”
一聽所需的糧食這麽少,有虞氏的族人紛紛出糧交換。
有虞氏的長老擔心族人們把糧食都換成了兵器,吃不飽飯,馬上阻止。
“我們的糧食本來就產量不高,你們又都換成了兵器,不知道會餓肚子嗎?”
聽說有虞氏的糧食產量不高,河馬上慷慨的拿出一些非常實用的農具。
“別擔心。這些農具可是好東西,可以讓你們的糧食多很多,隻需要少量的糧食就可以換。”
看著商人們演示和講解農具的使用,就連有虞氏的長老們也禁不住誘惑。
他們一商量,同意拿出剩餘的儲備糧,換取農具。
作為購買農具的贈品,叫河的商人還告訴了有虞氏一些種糧的技巧。
有虞氏懂種田的人很多,聽了這些種糧的知識感覺收獲頗豐,對河十分感激。
至於後麵的糧食不夠吃了,實在不行就去周邊的部落去換,大不了搶也行。
他的內心充滿了複雜的情緒,既有對未知前路的憂慮,也有對可能重逢的啟木的期待。
海風帶著鹹腥味,吹拂著他堅毅的臉龐,仿佛在訴說著大海的無限可能。
“老大,我們這樣一直往南走,真的能找到啟木他們嗎?”
啟牛站在船頭,望著一望無際的海平麵,語氣中帶著一絲不確定。
啟河望著遠方,眼中閃過一絲堅定:“我相信自己的直覺,啟木他們一定在某個地方等待著我們。”
一路上,啟河還是發現了啟木他們行蹤的不少線索。
那些被海水衝刷上岸的破碎器物,那一抹抹熟悉的痕跡,都在告訴啟河,啟木他們確實曾經過這裏。
“看,那裏有一艘沉船!”
“過去看看。這樣的船,除了啟城,沒幾個人造得出來。”
啟牛從船底撿起一片陶器,興奮地展示給啟河看。
啟河接過陶器,仔細端詳了一會兒,點了點頭。
“沒錯,這是我們啟氏獨有的製陶技術。看來他們的確經過了這裏。”
他們沿著線索方向繼續往南,一路來到了一片大山處。
這地方對於易峰來說有些眼熟,和後世的雁蕩山相差不大,已經到了後世溫州的地界了。
在山腳下,啟河遇到了小股走失的啟氏族人在捕獵抓魚。
他們衣衫襤褸,麵帶風霜,但是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
啟河關切地詢問他們。
“你們是啟城的人,怎麽到淪落到這裏的?”
“大人,我們的船翻了,被海浪衝到這裏的。也和啟木大人他們走散了。”
“恩。那我帶你們去找啟木他們。”
“不了大人。我們不想在繼續顛簸了。想在這裏安頓下來。”
一個長老模樣的人迴答,指著周圍的大山迴答,語氣中帶著一絲疲憊。
啟牛有些生氣,想嗬斥此人,被啟河攔住了。
“你們知道他們要去哪裏嗎?”
啟河追問。
長老搖了搖頭:“啟木大人說沿著大海岸往南一直走。對了,他手裏有一張地圖,他說要去一個叫做海南的地方。”
這下子,啟河知道啟木他們的大概行進路線,他一定是按照自己畫的華夏地圖走的。
“啟牛,我們繼續出發。”啟河命令道。
“是,老大!”
離開此處,啟牛問啟河。
”老大,我想帶他們一走起。你為什麽攔著我。\"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他們喜歡就住這裏吧。將來這裏受大水的影響較小,能讓他們活下去。”
啟河他們一路南下,中途按照啟河的意思,在後世平潭島往東一直航行到了台灣島。
在台灣島上,啟河他們發現走失的部分啟氏族人,但是沒有看到啟木他們。
這些人過的還可以,便沒有打擾,繼續前行。
“老大。還是咱們啟氏厲害,這麽大的島,都占領了。要不是離大地遠了點。我都想留下來了。”
“住的久了,你就知道了,這島地震多。我還是喜歡住在大陸上。”
“嘿嘿。老大喜歡住哪。我老牛就喜歡哪。”
“嗬嗬。行了,別拍了。咱們繼續趕路吧。”
啟河他們來到後世的廣州地界,這裏是啟氏族人大量聚集的地方。
啟河進到這座剛剛建起的小城,見過了啟氏幾個領頭的長老。
啟河出現令這些長老們一陣緊張,還以為是啟木請來算賬的。
當年,啟河憑借一人之力幫助啟木重奪大長老之位,依然曆曆在目。
特別是領頭的那個歲數最大的長老,看到啟河,嚇得撲通直接跪倒在地。
“啟河大人!請你饒恕我們。我們。。我們不是想背叛啟氏啊。”
啟河被這一下整的有點沒了脾氣,他揮手示意眾人起來。
“大家起來吧,我這次來不是責怪你們的。隻是想了解一下啟木他們的情況。”
“迴大人,啟木大長老帶著一部分人沿著海向西去了。他們說要去什麽海南,從海南再往北去投奔新啟城。我們這些人實在累了,不想繼續走了。請大人原諒。”
啟河點了點頭,心中已經有了打算。
“你們既然願意落腳此處,那就留下吧。隻是要小心未來幾年這裏會有大水。你們最好是搬到高處去居住。記住多屯糧。”
啟河留下忠告,繼續前往海南島。
到了雷州半島,就看到南邊的海南島,同時也發現了稻穀收割不久的痕跡。
原來就在數日前,啟木帶著僅存的幾百族人,將收割的稻穀裝袋,準備啟程北上。
“啟木!”
啟牛大聲喊道,聲音中帶著一絲激動。
啟木迴過頭,一眼就看到啟河和啟牛,眼中閃過一絲不敢置信。
“啟河大哥,啟牛大哥,你們來了!”
親人相見,三人無比親切。
啟木一臉痛哭,向二人哭訴這些年來的委屈。
“啟河大哥,我把啟城弄丟了,你打我吧。”
啟河拍了拍啟木的肩膀,安慰道。
“小木,事情我都知道了。這事我不怪你。你能帶著這麽多族人走出啟城,已經做得很好了,接下來就交給我吧。我會帶領你們去西啟城,也會讓堯付出代價。”
“大哥,有你在太好了。”
啟木抹去眼角的淚水,臉上露出了堅定的表情。
一年半後的秋天,東方的有虞氏部落裏,來了一支商隊,領頭人自稱叫河。
此人帶來的兵器十分的精美和實用,令有虞氏的族人們愛不釋手。
“這些兵器你們喜歡嗎?拿你的糧食來換。隻需很少的糧食可以拿走這些。”
一聽所需的糧食這麽少,有虞氏的族人紛紛出糧交換。
有虞氏的長老擔心族人們把糧食都換成了兵器,吃不飽飯,馬上阻止。
“我們的糧食本來就產量不高,你們又都換成了兵器,不知道會餓肚子嗎?”
聽說有虞氏的糧食產量不高,河馬上慷慨的拿出一些非常實用的農具。
“別擔心。這些農具可是好東西,可以讓你們的糧食多很多,隻需要少量的糧食就可以換。”
看著商人們演示和講解農具的使用,就連有虞氏的長老們也禁不住誘惑。
他們一商量,同意拿出剩餘的儲備糧,換取農具。
作為購買農具的贈品,叫河的商人還告訴了有虞氏一些種糧的技巧。
有虞氏懂種田的人很多,聽了這些種糧的知識感覺收獲頗豐,對河十分感激。
至於後麵的糧食不夠吃了,實在不行就去周邊的部落去換,大不了搶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