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懿隻是想確認下,要是主公搞錯了,自家這沒出息的小兒子,並不是那什麽所謂的穿越者,那這心裏,說不定還能好受些。
可惜的是,事實就是事實,看來即便是穿越者,也分有出息和沒出息。
在吳林的印象裏,自家老爹,就是個普普通通的武將,平凡的世家出身,也沒有什麽頂尖的能力,因為吳夫人的事兒,好運的搭上了劉備的車,最後成為了季漢開國的皇親國戚。
因此他對於老爹忽然的這一手,連半點的防備都沒有,下意識的脫口而出。
然後他就懵了,啥情況,為什麽老爹會知道這句經典的穿越者台詞?
難道說自家老爹也是穿越者?不可能吧,那麽多年了,如果真是這樣,那他也藏的太好了點。
吳林處於大腦燒機的狀態,吳懿這邊也好不了太多,確認結果後,他無奈的捂著臉。
難道要問問自家好大兒,作為一個穿越者,為什麽那麽沒出息嗎?這問題實在是沒法問,況且已經這樣了,即便是問了估摸著也沒啥用。
直接把劉備寄來的那“穿越者列表”丟給他,一臉嫌棄的甩了甩手。
“走走走,從哪兒來迴哪兒去。”
吳林帶著莫名其妙的表情,還是點點頭退了出去,然後打開手中的書冊,半晌後,才瞪大雙眼說出一句。
“臥槽!”
吳林走後,吳懿歎了口氣,打開另一邊的《三國演義》,好在這本東西裏的內容,很快將他的注意力給吸引了過去。
......
南陽郡,宛城。
劉備帶著諸葛亮等人,輕裝簡從,已經來到此處。
休整一夜之後,明天一早啟程,從這鋪設好的官道去襄陽,一天的時間就足夠了。
想到明天晚間或者後天一早,就能見到陳慎和鄭橋,問出盤桓在他心內的好幾個問題,劉備覺得,已經好多年沒有如此心態了。
有些問題,他不適合問諸葛亮,因為問了諸葛亮也沒法知道。
劉備想知道,書中的劉禪如此,能說出“此間樂不思蜀”這種話,是不是在後世遺臭萬年?
成都的人民們,又是怎麽看待他兒子的?
自家兒子什麽情況,他自己最清楚,即便是現在這個時空,以目前的劉禪看來,最多也就是個平庸的守成之君,沒有半分成為明君的可能性。
自己百年之後,這個國家就要交給孔明,沐道,士元,子敬,孝直等人來輔佐了。
每每思考到這件事,他便痛恨這年邁的軀體,他後悔年輕的時候,將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了鬥雞走狗之類的事上。
劉備還想知道,既然有二十五人穿越至此,為什麽現在出名的就隻有這幾個。
他不明白,為什麽有的穿越者,一開始竟然是奔著曹操去的,如果說是為了某種勝利的目的,那當初去投袁本初,豈不是勝算更大?
還有數個問題,都是讓他困惑不已的。
這些問題,他都忍在心中,沒有開口問林正,他想在陳慎和鄭橋的口中,得到最終的答案。
林正那天說了,司馬炎此人前明後昏,那他的兒子怎麽樣?後續的晉朝之君又是怎麽樣?
若是能讓百姓們豐衣足食,若能有盛世之景,若能比肩當初的孝文皇帝,孝景皇帝的景象,那即便是這司馬一族來當皇帝,他覺得也未有不可。
可不知道為什麽,他的心裏,總有種不好的預感,他總覺得這個司馬氏通過篡權而來的王朝,似乎會給中原大地帶來戰亂。
第二天清晨,劉備一行人早早地踏上了前往襄陽的路途,在這段用低配版水泥鋪設的官道上,看著兩側農田肥沃、百姓們安居樂業,劉備的心情,也逐漸的好起來。
罷了,往事已矣,人總是要向前看的,就算還剩下十年,也還有足夠的時間不是麽?做好自己能做的,剩下的就交給孔明他們了。
......
襄陽內,黃家。
自從蔡家在赤壁的時候迅速垮台,蒯家跟著曹操去了南陽,最終泯然於人。
現在的襄陽城內,黃家已經成為當仁不讓的最大世家。
不過黃家大爺前幾年去世後,掌舵的黃家二爺黃承彥,並不醉心於擴大家族規模,並強烈的叮囑下邊的人,維持原狀即可,凡事過猶不及。
黃家作為荊襄大族,黃承彥作為愛書之人,自然有他們特殊的渠道。
甚至在劉備讓人寄出翻印的《三國演義》之前,就從司馬晨讓人流通到關東的那些原本中,拿到了第一手的貨。
黃承彥作為當世智者,這幾年一直有個問題困擾著他。
大女兒當初出嫁的時候,看上的是諸葛亮的學識,外加他親自去考校過,確實名副其實。
外加諸葛亮還長了一副好皮囊,雖然這話不經說,但試問天下,哪個女子不願意自己丈夫是個玉樹臨風的人呢?
事實證明,高顏值是可以當飯吃的,數千年的曆史早就證明了這一點,這是刻在人這種生物基因裏的東西,不管男女都一樣。
黃月英嫁給諸葛亮數年,隆中的生活琴瑟相合,感情甚篤,直到諸葛亮在新野出仕劉備軍,黃承彥也沒覺得什麽問題。
畢竟這個年代,以諸葛亮的學識和能力,找個主公是必然的。
至於什麽臥龍的稱謂,有稱相之才,自比管仲、樂毅啊這些事兒,黃承彥表示都是當前司空見慣的這一套東西了。
什麽“月旦評”,什麽唱名,說穿了都是那麽迴事。
老爺子的心裏明白著呢,有能力不代表能做出成就,名馬還需要遇到伯樂呢,就是這個道理。
不過後來小女兒黃悅的選擇,就是讓他十分的看不懂了。
當時蔡家先上門,蒯家後上門,黃悅說什麽都不肯嫁,硬生生的給拖到了十七八歲去,最後選擇了偶爾在襄陽有過一麵之緣的陳慎。
為此黃承彥暗中還托兩波人,分批的去了新野。
去幹嘛?當然是為了看陳慎的麵相,最後兩撥人先後迴來,得出的結論隻有不約而同的四個字。
“平平無奇。”
可惜的是,事實就是事實,看來即便是穿越者,也分有出息和沒出息。
在吳林的印象裏,自家老爹,就是個普普通通的武將,平凡的世家出身,也沒有什麽頂尖的能力,因為吳夫人的事兒,好運的搭上了劉備的車,最後成為了季漢開國的皇親國戚。
因此他對於老爹忽然的這一手,連半點的防備都沒有,下意識的脫口而出。
然後他就懵了,啥情況,為什麽老爹會知道這句經典的穿越者台詞?
難道說自家老爹也是穿越者?不可能吧,那麽多年了,如果真是這樣,那他也藏的太好了點。
吳林處於大腦燒機的狀態,吳懿這邊也好不了太多,確認結果後,他無奈的捂著臉。
難道要問問自家好大兒,作為一個穿越者,為什麽那麽沒出息嗎?這問題實在是沒法問,況且已經這樣了,即便是問了估摸著也沒啥用。
直接把劉備寄來的那“穿越者列表”丟給他,一臉嫌棄的甩了甩手。
“走走走,從哪兒來迴哪兒去。”
吳林帶著莫名其妙的表情,還是點點頭退了出去,然後打開手中的書冊,半晌後,才瞪大雙眼說出一句。
“臥槽!”
吳林走後,吳懿歎了口氣,打開另一邊的《三國演義》,好在這本東西裏的內容,很快將他的注意力給吸引了過去。
......
南陽郡,宛城。
劉備帶著諸葛亮等人,輕裝簡從,已經來到此處。
休整一夜之後,明天一早啟程,從這鋪設好的官道去襄陽,一天的時間就足夠了。
想到明天晚間或者後天一早,就能見到陳慎和鄭橋,問出盤桓在他心內的好幾個問題,劉備覺得,已經好多年沒有如此心態了。
有些問題,他不適合問諸葛亮,因為問了諸葛亮也沒法知道。
劉備想知道,書中的劉禪如此,能說出“此間樂不思蜀”這種話,是不是在後世遺臭萬年?
成都的人民們,又是怎麽看待他兒子的?
自家兒子什麽情況,他自己最清楚,即便是現在這個時空,以目前的劉禪看來,最多也就是個平庸的守成之君,沒有半分成為明君的可能性。
自己百年之後,這個國家就要交給孔明,沐道,士元,子敬,孝直等人來輔佐了。
每每思考到這件事,他便痛恨這年邁的軀體,他後悔年輕的時候,將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了鬥雞走狗之類的事上。
劉備還想知道,既然有二十五人穿越至此,為什麽現在出名的就隻有這幾個。
他不明白,為什麽有的穿越者,一開始竟然是奔著曹操去的,如果說是為了某種勝利的目的,那當初去投袁本初,豈不是勝算更大?
還有數個問題,都是讓他困惑不已的。
這些問題,他都忍在心中,沒有開口問林正,他想在陳慎和鄭橋的口中,得到最終的答案。
林正那天說了,司馬炎此人前明後昏,那他的兒子怎麽樣?後續的晉朝之君又是怎麽樣?
若是能讓百姓們豐衣足食,若能有盛世之景,若能比肩當初的孝文皇帝,孝景皇帝的景象,那即便是這司馬一族來當皇帝,他覺得也未有不可。
可不知道為什麽,他的心裏,總有種不好的預感,他總覺得這個司馬氏通過篡權而來的王朝,似乎會給中原大地帶來戰亂。
第二天清晨,劉備一行人早早地踏上了前往襄陽的路途,在這段用低配版水泥鋪設的官道上,看著兩側農田肥沃、百姓們安居樂業,劉備的心情,也逐漸的好起來。
罷了,往事已矣,人總是要向前看的,就算還剩下十年,也還有足夠的時間不是麽?做好自己能做的,剩下的就交給孔明他們了。
......
襄陽內,黃家。
自從蔡家在赤壁的時候迅速垮台,蒯家跟著曹操去了南陽,最終泯然於人。
現在的襄陽城內,黃家已經成為當仁不讓的最大世家。
不過黃家大爺前幾年去世後,掌舵的黃家二爺黃承彥,並不醉心於擴大家族規模,並強烈的叮囑下邊的人,維持原狀即可,凡事過猶不及。
黃家作為荊襄大族,黃承彥作為愛書之人,自然有他們特殊的渠道。
甚至在劉備讓人寄出翻印的《三國演義》之前,就從司馬晨讓人流通到關東的那些原本中,拿到了第一手的貨。
黃承彥作為當世智者,這幾年一直有個問題困擾著他。
大女兒當初出嫁的時候,看上的是諸葛亮的學識,外加他親自去考校過,確實名副其實。
外加諸葛亮還長了一副好皮囊,雖然這話不經說,但試問天下,哪個女子不願意自己丈夫是個玉樹臨風的人呢?
事實證明,高顏值是可以當飯吃的,數千年的曆史早就證明了這一點,這是刻在人這種生物基因裏的東西,不管男女都一樣。
黃月英嫁給諸葛亮數年,隆中的生活琴瑟相合,感情甚篤,直到諸葛亮在新野出仕劉備軍,黃承彥也沒覺得什麽問題。
畢竟這個年代,以諸葛亮的學識和能力,找個主公是必然的。
至於什麽臥龍的稱謂,有稱相之才,自比管仲、樂毅啊這些事兒,黃承彥表示都是當前司空見慣的這一套東西了。
什麽“月旦評”,什麽唱名,說穿了都是那麽迴事。
老爺子的心裏明白著呢,有能力不代表能做出成就,名馬還需要遇到伯樂呢,就是這個道理。
不過後來小女兒黃悅的選擇,就是讓他十分的看不懂了。
當時蔡家先上門,蒯家後上門,黃悅說什麽都不肯嫁,硬生生的給拖到了十七八歲去,最後選擇了偶爾在襄陽有過一麵之緣的陳慎。
為此黃承彥暗中還托兩波人,分批的去了新野。
去幹嘛?當然是為了看陳慎的麵相,最後兩撥人先後迴來,得出的結論隻有不約而同的四個字。
“平平無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