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完了糟心的事兒,龐統拿出一封手書。
“對了,另有一事,也是剛不久,關將軍讓人從宛城送信前來,如此如此…”
這個消息就好多了,將陳慎內心的陰霾一掃而空。
聽到徐亮老爺子,一怒之下給曹操點了把大的,燒了整個鄴城的糧倉,陳慎內心也是叫聲好。
龐統道:“你看看這件事兒裏,咱們有沒有可以渾水摸魚的可能性?”
“我的想法和雲長差不多,若是看著這一切不作為,等著秋收以後曹賊的糧草恢複過來,那當真還是挺可惜的。”
陳慎想了想:“眼下離秋收還有兩三個月的時間,我和老周這邊還挺順利的,再趕一下進度,不出意外的話,月後應該就能有好消息。”
“到時候我親自送一些成品入前線,再找主公調子敬迴來守揚州,讓士元你隨著太史慈北上,怎麽樣?”
說到這個龐統就來了興趣,點頭道:“好,一言為定。”
數天後,合肥城下。
陳慎怕張遼不講武德,因此讓甘寧親自帶著五千精銳,把蔣濟那隨從,五花大綁的送到地方。
再用一支響箭纏著布帛射入,靜待張遼的迴複。
臨走之時陳慎交代了,若是張遼一副無所謂或者根本不信的態度,就當場把這人宰了,不用帶迴建業了。
合肥城樓之上,張遼原時空裏的兩位得力助手,樂進早就死在了江陵城下,李典現在在長沙,接替霍峻的工作,作為將軍,守衛整個荊南。
同太守韓玄,文武相處,亦很是和諧。
哦還有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原時空裏,這個時間點上,因為未知的原因,李典英年早逝。
現在長沙是張仲景的大本營,陳慎當年總督荊南的時候,就撥款建立了醫者的學徒機製,要論起醫學氛圍和水準,荊州是最為濃鬱的。
在張仲景徒弟的調理下,去年就拔除了李典暗疾,現在活的好好的,當初醫者告知他,此症若是不取出,最多也就隻剩兩三年時間,當真把他嚇了個不輕。
光憑這一點,他內心對於劉備和陳慎,就更為的感激。
李典在長沙,詳細的了解過了陳慎,以及大部分現在出名的,己方將軍們的履曆。
然後略帶鬱悶的發現,魏延,黃忠,周亮等獨當一麵,聲名大振的將軍,都是在赤壁前後才加入的。
這讓他不禁想到,若是當初博望坡下折了腿那會,就果斷就投了劉備的話,並想辦法弄出家人,說不定現在都能有魏延的地位。
可惜的是,這種事沒有如果可言。
合肥城頭上,仔細看了兩遍,長箭上白帛中的內容,張遼內心驚愕不已,表麵上依舊故作鎮定,潼關太守蔣濟意圖獻城?這事兒可非同小可。
若是潼關輕易被破,洛陽以前那當真是一片坦途,若是洛陽再丟,他不敢想這個後果。
親衛在一邊開口道:“將軍,此事是否有詐,如果蔣太守願意獻城,那他們應該高興才是。”
“我怎麽覺得這事兒的流程應該是,兩邊暗通款曲,小心協商,定下日期後趁我等不備獻出關卡,這才是正確的做法吧?”
“哪有像現在這樣,架著人上門質問的道理?屬下覺得,似乎做種潑婦罵街的味道。”
“這事兒無論怎麽想,都不符合規矩,實在是太奇怪了,將軍還請小心。”
張遼思索了一番,開口道:“潑婦罵街不至於,咱們也迴一支箭過去,雙方各出三人,我出去和那甘寧聊聊。”
“當初此人在孫權麾下的時候,就聽聞此人乃是勇將,可惜沒有見麵,今日見一見也好。”
眼見親衛還要說啥,張遼擺手道:“三對三,沒有問題的,不相信本將軍的戰力,還不相信你們自己從小勤學苦練的武藝麽?”
半晌後,張遼帶著兩親衛,甘寧孤身一人,讓一個親衛帶著捆好的隨從,雙方隔著十來米,就此站定。
見到甘寧就帶單人,張遼內心也是敬佩的。
“甘將軍,你們帶來的消息太過玄乎,遼不才,想求個更為合理的解釋。”
“你應該也清楚,反間計之類的也是不少,若是他蔣太守忠心鎮守潼關,我也不能因為你這不明不白的言語,就上奏魏王。”
對於張遼的反應,甘寧早就胸有成竹,他拱手笑道。
“張將軍,這人就在這兒,我沒什麽好和你解釋的,按照陳都督的吩咐,把這人完完整整的活著交給你,就是我此行的任務。”
“至於你信也好,不信也罷,之後你是嚴刑拷打,還是循循善誘,還是直接把他埋了,都和我們沒有什麽關係。”
“我能告訴你的是,此事屬實,但他蔣濟想要的的太多,我們陳都督給不起,用世俗點的話來說,就是談崩了。”
其實這次,周逍有給陳慎私底下建議過,在這個隨從身上綁上炸彈,在交給張遼的時候擇機引爆。
如此一來,考慮到張遼本人對於合肥的重要性,說不定這座堅城,或能彈指可下。
陳慎猶豫了數秒,張遼和關羽的私交不錯,另外這位在白狼山,陣斬蹋頓並將烏桓人好一通亂殺。
他覺得對這位內心非常看好的將軍,玩人肉炸彈這套東西,實在是有點太沒下線了,當然要是用來對付司馬晨的話,那肯定是毫無問題的。
陳慎還期待著有一天,關羽張遼徐晃三人,並肩作戰共同北伐呢。
關羽和徐晃,都是河東出身,張遼更是雁門人,都是正兒八經的北人,到時候攜手作戰,畫麵肯定會很美。
甘寧揮了揮手,身後的親衛將那隨從放在地上,然後兩人對著張遼抱拳後,便轉身打馬而走。
張遼這個時候,依舊沒摸清揚州眾人的脈路,這事兒就突出一個奇怪。
對方竟然還真的隻是來送人的,見到甘寧撤退,張遼讓兩個親衛帶上地上的隨從,同樣返迴城內。
思索再三,還是將此事的來龍去脈,寫在信內,並讓親衛立即轉送許昌留守荀攸,至於這的處理,迴頭還是送去鄴城,讓魏王自行詢問比較好。
“對了,另有一事,也是剛不久,關將軍讓人從宛城送信前來,如此如此…”
這個消息就好多了,將陳慎內心的陰霾一掃而空。
聽到徐亮老爺子,一怒之下給曹操點了把大的,燒了整個鄴城的糧倉,陳慎內心也是叫聲好。
龐統道:“你看看這件事兒裏,咱們有沒有可以渾水摸魚的可能性?”
“我的想法和雲長差不多,若是看著這一切不作為,等著秋收以後曹賊的糧草恢複過來,那當真還是挺可惜的。”
陳慎想了想:“眼下離秋收還有兩三個月的時間,我和老周這邊還挺順利的,再趕一下進度,不出意外的話,月後應該就能有好消息。”
“到時候我親自送一些成品入前線,再找主公調子敬迴來守揚州,讓士元你隨著太史慈北上,怎麽樣?”
說到這個龐統就來了興趣,點頭道:“好,一言為定。”
數天後,合肥城下。
陳慎怕張遼不講武德,因此讓甘寧親自帶著五千精銳,把蔣濟那隨從,五花大綁的送到地方。
再用一支響箭纏著布帛射入,靜待張遼的迴複。
臨走之時陳慎交代了,若是張遼一副無所謂或者根本不信的態度,就當場把這人宰了,不用帶迴建業了。
合肥城樓之上,張遼原時空裏的兩位得力助手,樂進早就死在了江陵城下,李典現在在長沙,接替霍峻的工作,作為將軍,守衛整個荊南。
同太守韓玄,文武相處,亦很是和諧。
哦還有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原時空裏,這個時間點上,因為未知的原因,李典英年早逝。
現在長沙是張仲景的大本營,陳慎當年總督荊南的時候,就撥款建立了醫者的學徒機製,要論起醫學氛圍和水準,荊州是最為濃鬱的。
在張仲景徒弟的調理下,去年就拔除了李典暗疾,現在活的好好的,當初醫者告知他,此症若是不取出,最多也就隻剩兩三年時間,當真把他嚇了個不輕。
光憑這一點,他內心對於劉備和陳慎,就更為的感激。
李典在長沙,詳細的了解過了陳慎,以及大部分現在出名的,己方將軍們的履曆。
然後略帶鬱悶的發現,魏延,黃忠,周亮等獨當一麵,聲名大振的將軍,都是在赤壁前後才加入的。
這讓他不禁想到,若是當初博望坡下折了腿那會,就果斷就投了劉備的話,並想辦法弄出家人,說不定現在都能有魏延的地位。
可惜的是,這種事沒有如果可言。
合肥城頭上,仔細看了兩遍,長箭上白帛中的內容,張遼內心驚愕不已,表麵上依舊故作鎮定,潼關太守蔣濟意圖獻城?這事兒可非同小可。
若是潼關輕易被破,洛陽以前那當真是一片坦途,若是洛陽再丟,他不敢想這個後果。
親衛在一邊開口道:“將軍,此事是否有詐,如果蔣太守願意獻城,那他們應該高興才是。”
“我怎麽覺得這事兒的流程應該是,兩邊暗通款曲,小心協商,定下日期後趁我等不備獻出關卡,這才是正確的做法吧?”
“哪有像現在這樣,架著人上門質問的道理?屬下覺得,似乎做種潑婦罵街的味道。”
“這事兒無論怎麽想,都不符合規矩,實在是太奇怪了,將軍還請小心。”
張遼思索了一番,開口道:“潑婦罵街不至於,咱們也迴一支箭過去,雙方各出三人,我出去和那甘寧聊聊。”
“當初此人在孫權麾下的時候,就聽聞此人乃是勇將,可惜沒有見麵,今日見一見也好。”
眼見親衛還要說啥,張遼擺手道:“三對三,沒有問題的,不相信本將軍的戰力,還不相信你們自己從小勤學苦練的武藝麽?”
半晌後,張遼帶著兩親衛,甘寧孤身一人,讓一個親衛帶著捆好的隨從,雙方隔著十來米,就此站定。
見到甘寧就帶單人,張遼內心也是敬佩的。
“甘將軍,你們帶來的消息太過玄乎,遼不才,想求個更為合理的解釋。”
“你應該也清楚,反間計之類的也是不少,若是他蔣太守忠心鎮守潼關,我也不能因為你這不明不白的言語,就上奏魏王。”
對於張遼的反應,甘寧早就胸有成竹,他拱手笑道。
“張將軍,這人就在這兒,我沒什麽好和你解釋的,按照陳都督的吩咐,把這人完完整整的活著交給你,就是我此行的任務。”
“至於你信也好,不信也罷,之後你是嚴刑拷打,還是循循善誘,還是直接把他埋了,都和我們沒有什麽關係。”
“我能告訴你的是,此事屬實,但他蔣濟想要的的太多,我們陳都督給不起,用世俗點的話來說,就是談崩了。”
其實這次,周逍有給陳慎私底下建議過,在這個隨從身上綁上炸彈,在交給張遼的時候擇機引爆。
如此一來,考慮到張遼本人對於合肥的重要性,說不定這座堅城,或能彈指可下。
陳慎猶豫了數秒,張遼和關羽的私交不錯,另外這位在白狼山,陣斬蹋頓並將烏桓人好一通亂殺。
他覺得對這位內心非常看好的將軍,玩人肉炸彈這套東西,實在是有點太沒下線了,當然要是用來對付司馬晨的話,那肯定是毫無問題的。
陳慎還期待著有一天,關羽張遼徐晃三人,並肩作戰共同北伐呢。
關羽和徐晃,都是河東出身,張遼更是雁門人,都是正兒八經的北人,到時候攜手作戰,畫麵肯定會很美。
甘寧揮了揮手,身後的親衛將那隨從放在地上,然後兩人對著張遼抱拳後,便轉身打馬而走。
張遼這個時候,依舊沒摸清揚州眾人的脈路,這事兒就突出一個奇怪。
對方竟然還真的隻是來送人的,見到甘寧撤退,張遼讓兩個親衛帶上地上的隨從,同樣返迴城內。
思索再三,還是將此事的來龍去脈,寫在信內,並讓親衛立即轉送許昌留守荀攸,至於這的處理,迴頭還是送去鄴城,讓魏王自行詢問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