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鄭
在臨近出發前,劉備也到了,最關鍵的北伐,親自坐鎮南鄭,穩定軍心。
陳慎這邊,盤點手中得到的消息,思索再三後,來到林正屋內。
“林正,根據半個月前的消息,司馬晨已經不在許昌了。”
“我懷疑他,可能也去了長安,若是真的如此,我建議你,放棄去子午穀的計劃。”
“你也明白,相比起咱們千裏迢迢的過去奇襲,他隻要安排幾百個人,蹲在子午穀的出口,或拆掉棧道,或開挖陷阱,或什麽都不做,在穀外埋伏好士卒等你們出去。”
“真到那個時候,就是九死一生,風險太大了,不值得。”
“別人或許不把子午穀當迴事,但穿越者肯定心裏門清,你怎麽想?”
林正撓了撓頭:“可是我已經和文長說好了,一起帶兵過去,如果這時候退出,你讓別人怎麽看我?”
“真這樣做了以後,我在咱們軍內,名氣就徹底臭了,主公也不會再重視我。”
“而且我想賭一把,不是說什麽實實虛虛嗎?他也不知道咱們,到底會不會走子午穀不是麽。”
“況且這家夥隻是不在許昌,並不能確認他去了長安吧?”
陳慎微微皺眉,想要開口說打仗不能如此僥幸心理,但話到嘴邊,還是沒能說出來,最後還是無奈點頭道。
“行吧,反正怎麽做好該有的工作,到時候穀內,你們也多留心。”
迴到自己屋內,陳慎歎了口氣,林正有一句話沒說錯,到了這個階段,再想退出,確實是不行。
......
三日後,南鄭議事廳內,劉備坐在正中,諸葛亮站左手邊。
下方早就分列的文武,一切準備就緒。
諸葛亮朗聲開口:“諸位將軍,此戰關乎到國運,若能打破長安,還定三秦,意義非凡。”
“張飛帶著霍峻魯肅二人為先鋒,已經先行出發,占祁山城,進上圭,搶臨渭。”
“大軍稍後開拔。”
“林正,魏延聽令,領五千士卒,帶足糧草,著綁腿,帶報曉雞,五日後出發入子午道,快到出口之時,記得先傳信。”
在得到夏侯惇可能駐守潼關,司馬晨消失不見的消息後,陳慎打心眼裏,是想把子午穀計劃給取消的。
畢竟拿不下潼關,就算拿下長安也無濟於事,堵不住關東源源不斷的兵馬增援。
到那時候,反而可能會變成,死守長安的困局,還影響隴西這邊的戰事。
但林正魏延,早就被頂了上去,魏延更是興趣盎然,戰意十足,那興奮勁,陳慎都不好意思潑冷水。
法正也表示大力支持,這三人都是想出奇製勝的,於是就這樣吧,隻能希望一切順利。
至於其他人,諸葛亮和魯肅法正仔細商議後,決定還是走陳倉道過隴西,就和原時空中,初次北伐的路線一樣。
這次早了十多年的時間,荊州關羽都在,可獨當一麵的將軍們更是雲集,陳慎親自跟隨,馬謖還在南陽的新兵營內,據說表現還不錯。
林正魏延這邊,臨出發之前,陳慎照例來到他們營內,把兩籠子,十多隻小白鼠交給他。
“都是恢複耐力和體力的,你們兩個看著分配,然後老規矩,到了穀口後,每天早上辰時人道三隻。”
“另外,我讓咕咕也跟著你,千萬小心穀口附近,你應該心裏有數,沒必要鑽進別人準備好的袋子裏。”
“文長,你也一樣,這不是拿性命開玩笑的事兒,主公眼看著就要成了,沒必要太過冒險,明白吧?”
林正點頭道:“明白,放心,我會謹慎的。”
魏延同樣拱手:“明白。”
該做的都做了,陳慎便離開了,雖然心裏依舊不安,但到了這個時候,確實不能停手了。
臨渭城。
張飛帶著霍峻,參軍魯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祁山,走上圭,一直到臨渭城下,才算是見到了對麵的魏軍。
抓了幾個附近的舌頭打聽,這才知道,魏軍也是兩天前剛剛進的城。
張飛魯肅一合計,趁著臨渭城內的魏軍立足未穩,此時不攻,更待何時?
當天下午,便帶兵,架起打造好的雲梯,直接強攻,兩天後便拿下了這座小城。
站在臨渭城牆上,魯肅心滿意足的撫掌開口。
“本來隻想著能拿下上圭便心滿意足,沒想到還能打下臨渭,算得上出師大捷。”
“臨渭上圭,互為犄角,進可攻退可守。”
張飛咧開嘴:“總感覺魏軍還沒進入狀態,魯參軍,咱們要不要繼續往前,趁他病要他命?”
魯肅搖頭:“過猶不及,我等就帶了三千人,攻城兩日,已經折損了六七百。”
“再往前就是天水地界了,我等先整備城防,傳信迴去,等孔明大軍到了,再做打算。”
半月後。
軍糧援軍工匠皆至,搭建城防,加固城牆。
臨渭雖然隻是小城,但剛剛好卡在整條隴道的正中間,絕對的咽喉地帶。
隴西的魏軍想要南下,就必須要打破臨渭城,魯肅深刻的明白這點,開始攻城的當天,就立即傳信去了後方。
得到打破臨渭的消息,諸葛亮也是喜不自勝,有了臨渭,便可守敵必攻,掌握了整個戰役的主動權
立刻派人,帶了糧草,軍械,援兵,工匠,一起前往。
此時距離臨渭不遠處,地處隴道西側出口的上圭內,馬超帶著黃權,同樣已經來到此處。
沒有搶到先鋒,又聽聞張飛已經打破城池,馬超一臉遺憾,對著東北麵長籲短歎。
黃權笑道:“馬將軍如此求戰,當初為何不與張將軍爭上一爭?”
馬超無奈道:“那臨渭城,我也曾去過幾次,雖然城矮牆低,但作為前線的重要地帶,我本來想著,怎麽著都要打上個十來天的時間。”
“張翼德就帶了三千多人,攻城不利,卡在那邊,咱們再上去支援,多好的事兒,隻是沒想到,哎。”
“魏軍當真無能!”
“黃參軍,你是不知道,我手下的這幫羌人,隻想打仗,其他什麽都不想。”
“對他們來說,能死於亂軍,可死於仇寇,能死於劫掠,也可死在野獸嘴裏,唯獨不能死於無可事事,日漸蒼老。”
“我從部族裏把他們帶出來的時候,便承諾了他們能打仗,現在這樣,當真尷尬。”
黃權都驚了,羌人是這個性格的嗎?怎麽和他印象中的外族,有點不一樣的感覺。
“馬將軍,可我聽聞朝廷那邊,近百年來,可是一直在平叛羌人內亂,幾乎是兩三年便要征討一次,然後四五年內,就又再次叛亂。”
對此馬超撇了撇嘴,算是無話可說,羌人的個性如何,他可是清楚的很。
光武之後,近百年來,漢廷確實一直在推廣羌胡的漢化,但實際效果,隻能說根本沒有。
這群人不喜歡種田,隻喜歡打仗,天生就這個樣子,找誰說理去?
黃權微微搖頭,內心想著,等到倭國事畢,是不是和主公商量下,把馬良再調過來看看?作為勢力中的處理外族專業人員,不知道他有沒有好辦法。
放下心中的想法,黃權思索片刻開口道:“馬將軍既然如此求戰,我等不妨去信諸葛督軍,求戰街亭。”
“街亭是隴道東邊的核心所在,從扶風雍州方向來的魏軍,若要馳援隴西,必然會攻擊此處,我等先過去當道起寨,以逸待勞,等他來攻,如何?”
馬超眼睛一亮,點頭道:“此計甚好!”
臨渭城下,城池尚未加固完畢,掛著杜字旗幟的魏軍,已然到來。
張飛躍躍欲試,對著霍峻和魯肅說道:“麻煩兩位守城,我下去會會他,看看何等人,又有幾分成色。”
魯肅抬起頭,想了想:“嗬,沒想到,我大致清楚此人是誰,我和你一起下去。”
兩人一起下城樓,張飛好奇道:“魯參軍,你為何能知道此人是誰?”
魯肅笑道:“當初一直謀劃攻破合肥,所有曹操淮河方麵的守將,我心中可是都有數呢。”
“若是猜的沒錯,此人乃是夏侯惇的副將,守衛淮河的杜襲,我們且去,待會管叫將軍看上一場好戲。”
杜襲作為潁州人,一直隨著夏侯惇駐守壽春,被調到這大西北的隴西地帶來,他內心是不願意的。
但聽聞調來之後,可以獨領三千人,思來想去後,覺得又可以支棱起來。
駐好營寨,參軍張既入內,拱手道。
“將軍,打探清楚了,臨渭城內守將,是張飛。”
杜襲頭皮炸起,他為了能獨領一軍,才來的隴西,但並不意味著,他想和張飛這等人對線!
在壽春守備期間,聽到最多的就是,江夏怎麽丟了,襄陽又是怎麽投了,樊城被打的和篩子似的,城牆都被打塌陷了,最後宛城也丟了。
他實在是無法想象,什麽樣的戰爭,能把城牆都給打塌陷了。
雖然張飛不在樊城下,但他的名聲,早就傳開。
跟著劉備那麽多年的好兄弟,兩天就打破臨渭城,把剛上任屁股還沒坐熱的前太守,直接給宰了,種種行為,杜襲才不信張飛會是個酒囊飯袋。
這邊還在猶豫呢,那邊臨渭的城門已經打開,張飛扛著蛇矛,帶著千人,慢悠悠的走了出來。
來到杜襲營帳前兩百步駐足,偌大的嗓門直接響起。
“對麵何人?”
杜襲出帳,騎馬上前:“吾乃是潁川四名士,濟陰太守之孫,杜襲杜子緒是也。”
話還沒說完,就聽到聲若洪雷。
“沒聽說過,去喚張合小兒前來,你不是我對手。”
杜襲正要發作,一邊的文士拱了拱手:“久聞潁川杜家,你祖父濟陰太守,當年可是天下聞名,你杜家世食漢祿,不知如今可識明主?”
杜襲聞言,有點臉紅,但仍高聲開口道。
“如今明主,唯有許昌天子,你主劉玄德,妄稱漢室宗親,假借仁德之名,實行篡逆之事!”
魯肅笑道:“就憑今日所聞,當知你杜家,原來也是自欺欺人之輩。”
“我且問你,你可曾見過許昌天子?你可能單獨麵見許昌天子?你迴許昌複命,是給天子複命,還是給他曹操複命?”
“可笑如此欲蓋彌彰,也好意思妄稱什麽忠義,實乃貽笑他人。”
張飛也大笑道:“確實,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在臨近出發前,劉備也到了,最關鍵的北伐,親自坐鎮南鄭,穩定軍心。
陳慎這邊,盤點手中得到的消息,思索再三後,來到林正屋內。
“林正,根據半個月前的消息,司馬晨已經不在許昌了。”
“我懷疑他,可能也去了長安,若是真的如此,我建議你,放棄去子午穀的計劃。”
“你也明白,相比起咱們千裏迢迢的過去奇襲,他隻要安排幾百個人,蹲在子午穀的出口,或拆掉棧道,或開挖陷阱,或什麽都不做,在穀外埋伏好士卒等你們出去。”
“真到那個時候,就是九死一生,風險太大了,不值得。”
“別人或許不把子午穀當迴事,但穿越者肯定心裏門清,你怎麽想?”
林正撓了撓頭:“可是我已經和文長說好了,一起帶兵過去,如果這時候退出,你讓別人怎麽看我?”
“真這樣做了以後,我在咱們軍內,名氣就徹底臭了,主公也不會再重視我。”
“而且我想賭一把,不是說什麽實實虛虛嗎?他也不知道咱們,到底會不會走子午穀不是麽。”
“況且這家夥隻是不在許昌,並不能確認他去了長安吧?”
陳慎微微皺眉,想要開口說打仗不能如此僥幸心理,但話到嘴邊,還是沒能說出來,最後還是無奈點頭道。
“行吧,反正怎麽做好該有的工作,到時候穀內,你們也多留心。”
迴到自己屋內,陳慎歎了口氣,林正有一句話沒說錯,到了這個階段,再想退出,確實是不行。
......
三日後,南鄭議事廳內,劉備坐在正中,諸葛亮站左手邊。
下方早就分列的文武,一切準備就緒。
諸葛亮朗聲開口:“諸位將軍,此戰關乎到國運,若能打破長安,還定三秦,意義非凡。”
“張飛帶著霍峻魯肅二人為先鋒,已經先行出發,占祁山城,進上圭,搶臨渭。”
“大軍稍後開拔。”
“林正,魏延聽令,領五千士卒,帶足糧草,著綁腿,帶報曉雞,五日後出發入子午道,快到出口之時,記得先傳信。”
在得到夏侯惇可能駐守潼關,司馬晨消失不見的消息後,陳慎打心眼裏,是想把子午穀計劃給取消的。
畢竟拿不下潼關,就算拿下長安也無濟於事,堵不住關東源源不斷的兵馬增援。
到那時候,反而可能會變成,死守長安的困局,還影響隴西這邊的戰事。
但林正魏延,早就被頂了上去,魏延更是興趣盎然,戰意十足,那興奮勁,陳慎都不好意思潑冷水。
法正也表示大力支持,這三人都是想出奇製勝的,於是就這樣吧,隻能希望一切順利。
至於其他人,諸葛亮和魯肅法正仔細商議後,決定還是走陳倉道過隴西,就和原時空中,初次北伐的路線一樣。
這次早了十多年的時間,荊州關羽都在,可獨當一麵的將軍們更是雲集,陳慎親自跟隨,馬謖還在南陽的新兵營內,據說表現還不錯。
林正魏延這邊,臨出發之前,陳慎照例來到他們營內,把兩籠子,十多隻小白鼠交給他。
“都是恢複耐力和體力的,你們兩個看著分配,然後老規矩,到了穀口後,每天早上辰時人道三隻。”
“另外,我讓咕咕也跟著你,千萬小心穀口附近,你應該心裏有數,沒必要鑽進別人準備好的袋子裏。”
“文長,你也一樣,這不是拿性命開玩笑的事兒,主公眼看著就要成了,沒必要太過冒險,明白吧?”
林正點頭道:“明白,放心,我會謹慎的。”
魏延同樣拱手:“明白。”
該做的都做了,陳慎便離開了,雖然心裏依舊不安,但到了這個時候,確實不能停手了。
臨渭城。
張飛帶著霍峻,參軍魯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祁山,走上圭,一直到臨渭城下,才算是見到了對麵的魏軍。
抓了幾個附近的舌頭打聽,這才知道,魏軍也是兩天前剛剛進的城。
張飛魯肅一合計,趁著臨渭城內的魏軍立足未穩,此時不攻,更待何時?
當天下午,便帶兵,架起打造好的雲梯,直接強攻,兩天後便拿下了這座小城。
站在臨渭城牆上,魯肅心滿意足的撫掌開口。
“本來隻想著能拿下上圭便心滿意足,沒想到還能打下臨渭,算得上出師大捷。”
“臨渭上圭,互為犄角,進可攻退可守。”
張飛咧開嘴:“總感覺魏軍還沒進入狀態,魯參軍,咱們要不要繼續往前,趁他病要他命?”
魯肅搖頭:“過猶不及,我等就帶了三千人,攻城兩日,已經折損了六七百。”
“再往前就是天水地界了,我等先整備城防,傳信迴去,等孔明大軍到了,再做打算。”
半月後。
軍糧援軍工匠皆至,搭建城防,加固城牆。
臨渭雖然隻是小城,但剛剛好卡在整條隴道的正中間,絕對的咽喉地帶。
隴西的魏軍想要南下,就必須要打破臨渭城,魯肅深刻的明白這點,開始攻城的當天,就立即傳信去了後方。
得到打破臨渭的消息,諸葛亮也是喜不自勝,有了臨渭,便可守敵必攻,掌握了整個戰役的主動權
立刻派人,帶了糧草,軍械,援兵,工匠,一起前往。
此時距離臨渭不遠處,地處隴道西側出口的上圭內,馬超帶著黃權,同樣已經來到此處。
沒有搶到先鋒,又聽聞張飛已經打破城池,馬超一臉遺憾,對著東北麵長籲短歎。
黃權笑道:“馬將軍如此求戰,當初為何不與張將軍爭上一爭?”
馬超無奈道:“那臨渭城,我也曾去過幾次,雖然城矮牆低,但作為前線的重要地帶,我本來想著,怎麽著都要打上個十來天的時間。”
“張翼德就帶了三千多人,攻城不利,卡在那邊,咱們再上去支援,多好的事兒,隻是沒想到,哎。”
“魏軍當真無能!”
“黃參軍,你是不知道,我手下的這幫羌人,隻想打仗,其他什麽都不想。”
“對他們來說,能死於亂軍,可死於仇寇,能死於劫掠,也可死在野獸嘴裏,唯獨不能死於無可事事,日漸蒼老。”
“我從部族裏把他們帶出來的時候,便承諾了他們能打仗,現在這樣,當真尷尬。”
黃權都驚了,羌人是這個性格的嗎?怎麽和他印象中的外族,有點不一樣的感覺。
“馬將軍,可我聽聞朝廷那邊,近百年來,可是一直在平叛羌人內亂,幾乎是兩三年便要征討一次,然後四五年內,就又再次叛亂。”
對此馬超撇了撇嘴,算是無話可說,羌人的個性如何,他可是清楚的很。
光武之後,近百年來,漢廷確實一直在推廣羌胡的漢化,但實際效果,隻能說根本沒有。
這群人不喜歡種田,隻喜歡打仗,天生就這個樣子,找誰說理去?
黃權微微搖頭,內心想著,等到倭國事畢,是不是和主公商量下,把馬良再調過來看看?作為勢力中的處理外族專業人員,不知道他有沒有好辦法。
放下心中的想法,黃權思索片刻開口道:“馬將軍既然如此求戰,我等不妨去信諸葛督軍,求戰街亭。”
“街亭是隴道東邊的核心所在,從扶風雍州方向來的魏軍,若要馳援隴西,必然會攻擊此處,我等先過去當道起寨,以逸待勞,等他來攻,如何?”
馬超眼睛一亮,點頭道:“此計甚好!”
臨渭城下,城池尚未加固完畢,掛著杜字旗幟的魏軍,已然到來。
張飛躍躍欲試,對著霍峻和魯肅說道:“麻煩兩位守城,我下去會會他,看看何等人,又有幾分成色。”
魯肅抬起頭,想了想:“嗬,沒想到,我大致清楚此人是誰,我和你一起下去。”
兩人一起下城樓,張飛好奇道:“魯參軍,你為何能知道此人是誰?”
魯肅笑道:“當初一直謀劃攻破合肥,所有曹操淮河方麵的守將,我心中可是都有數呢。”
“若是猜的沒錯,此人乃是夏侯惇的副將,守衛淮河的杜襲,我們且去,待會管叫將軍看上一場好戲。”
杜襲作為潁州人,一直隨著夏侯惇駐守壽春,被調到這大西北的隴西地帶來,他內心是不願意的。
但聽聞調來之後,可以獨領三千人,思來想去後,覺得又可以支棱起來。
駐好營寨,參軍張既入內,拱手道。
“將軍,打探清楚了,臨渭城內守將,是張飛。”
杜襲頭皮炸起,他為了能獨領一軍,才來的隴西,但並不意味著,他想和張飛這等人對線!
在壽春守備期間,聽到最多的就是,江夏怎麽丟了,襄陽又是怎麽投了,樊城被打的和篩子似的,城牆都被打塌陷了,最後宛城也丟了。
他實在是無法想象,什麽樣的戰爭,能把城牆都給打塌陷了。
雖然張飛不在樊城下,但他的名聲,早就傳開。
跟著劉備那麽多年的好兄弟,兩天就打破臨渭城,把剛上任屁股還沒坐熱的前太守,直接給宰了,種種行為,杜襲才不信張飛會是個酒囊飯袋。
這邊還在猶豫呢,那邊臨渭的城門已經打開,張飛扛著蛇矛,帶著千人,慢悠悠的走了出來。
來到杜襲營帳前兩百步駐足,偌大的嗓門直接響起。
“對麵何人?”
杜襲出帳,騎馬上前:“吾乃是潁川四名士,濟陰太守之孫,杜襲杜子緒是也。”
話還沒說完,就聽到聲若洪雷。
“沒聽說過,去喚張合小兒前來,你不是我對手。”
杜襲正要發作,一邊的文士拱了拱手:“久聞潁川杜家,你祖父濟陰太守,當年可是天下聞名,你杜家世食漢祿,不知如今可識明主?”
杜襲聞言,有點臉紅,但仍高聲開口道。
“如今明主,唯有許昌天子,你主劉玄德,妄稱漢室宗親,假借仁德之名,實行篡逆之事!”
魯肅笑道:“就憑今日所聞,當知你杜家,原來也是自欺欺人之輩。”
“我且問你,你可曾見過許昌天子?你可能單獨麵見許昌天子?你迴許昌複命,是給天子複命,還是給他曹操複命?”
“可笑如此欲蓋彌彰,也好意思妄稱什麽忠義,實乃貽笑他人。”
張飛也大笑道:“確實,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