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孫權又變了心意,魯肅心裏連半分的高興也無,有的隻是對呂蒙的悲哀。
主公如此,倒黴的永遠是下邊的人,曹劉孫三家,隻有孫權是這樣的,說句不怎麽好聽的,眼高手低,不就是如此?
呂蒙這人,雖然眼光不怎麽樣,但為東吳做事的決心和態度,那是完全沒得黑的,一向都是孫權說啥我做啥,換來的結果就是這樣嗎?
魯肅隻覺得心裏一陣苦澀,內心歎了口氣,再次開口。
“子瑜,咱們明人不說暗話,上次我胯下海口,從江陵帶迴了強弩圖紙,之後的事兒你也明白。”
“我在這兒,顏麵盡失,已經抬不起頭了,你知道吧。”
“我就算迴到江東,再次做上大都督,我要怎麽麵對江陵劉備軍的眾人呢?”
“我的內心和操守,不允許我辜負了這群人的善意,既然如此,那我又怎麽安心的繼續做那東吳的大都督呢?”
“況且再起複我,他呂子明又要怎麽辦?”
“子瑜啊,我可以迴東吳,但不可能再上位了。即使再上位,吳侯也不可能百分百的支持我,他就是這樣的人,覆水難收呐。”
諸葛瑾有點著急,現在東吳這船,明顯已經不大好開了。
自從豫章陷落之後,據說是柴桑朱家打開的城門選擇投降,豫章守將朱然雖然沒消息,但明眼人基本都明白是咋迴事。
柴桑朱家,那可是和孫家有姻親關係的,都這樣毫不猶豫,再聯想到赤壁之時,世家們的態度,整個江東,說句人心思動,並不過分。
這個時候,若是魯肅能迴去,重掌大權,至少對於穩固人心來說,肯定還是立竿見影的。
“子敬,你不可如此喪氣,你可是承了周都督的衣缽的,當為江東著想才是。”
魯肅笑了笑,周瑜早逝,雖然有他自身的原因,但至少有個三成,是太累導致的。
“別說我了,先談談你來為何吧?”
“若我所料不錯,豫章已失,所以你來議和,內容是啥?”
諸葛瑾把此行的目的和魯肅說了以後,這位前大都督微微皺眉。
“子瑜,恕我直言,我不看好。”
“吳侯沒誠意,關羽的船隊,本就應該被放迴,這本就是上次欠人家的了。”
“另外,即便雙方交換,劉備也隻得個前線的江夏。而在上次的事情之中,吳侯可是得了合肥的。”
諸葛瑾有點著急:“他劉備怎麽隻得個江夏呢,還有廬陵和建安兩郡呢。”
魯肅攤了攤手:“那不是人家靠實力打下來的麽?這次可是連偷襲都沒有了,有啥問題?”
諸葛瑾一時詞窮。
“子敬,若是真像你所說的,此番江東,到底該怎麽做?”
魯肅微微搖頭,怎麽做?等死唄,還能怎麽做。
劉備但凡腦子正常,就絕對不會接受這種建議。
等豫章的士兵休養生息完畢了,直接往東打鄱陽就是了,呂蒙能怎麽辦?現在江夏這邊的吳軍,才是被架在火上烤的。
在曹仁不下場的情況下,江夏這邊的吳軍,前不能打江陵,後也退不了,退了去鄱陽嗎?那等於放棄江夏,現在呂蒙才是真的進退兩難。
魯肅站起身:“子瑜,看在往日的情分上,我最後給吳侯出個主意,你迴去之後,也別說是我說的。”
“你告訴吳侯,眼下之際,除了拿出誠意外,還要賭上一把劉備的信譽。”
“先把關羽放進來,然後江夏出兵打襄陽,配合徐庶和關羽。”
“巨艦一旦開了進來,橫在漢水之上,切斷襄陽和樊城的聯係,外加江夏江陵兩家合力,襄陽必破。”
“打破襄陽,自荊州往北的通道被打通,劉備便能北上樊城,南陽,宛城,一路都是坦途。”
“世人都知道劉備立誌於興複漢室,給他北伐的機會,他就不能再盯著江東,這是政治需要,你明白吧?”
“這是唯一有希望破局的辦法,也是能確實打動劉備的提議,趕緊迴秣陵請示主公吧。”
諸葛瑾急急忙忙的迴秣陵了,江陵眾人也不意外,談判嘛,不就是這樣?
這個年代可沒電話,都是兩條腿,江陵迴秣陵,一個來迴又是大半個月過去。
諸葛瑾再次迴到江陵的時候,正好遇見長江上遊,開入了無數的戰艦,上麵大旗揮舞。
“魏”“張”兩位將軍屹立船頭,不是魏延和張任,又是誰來?
魏延自不必說,張任現在對於劉備,也是心滿意足。
武將最想要的是什麽?是閉關自守?屁,是打仗,是建功立業。
更何況劉備這兒,還有外出打倭人的機會,以後還有打胡人的可能。
建功立業,開疆拓土,這可是能被寫進青史裏的,學了一身武藝,老待在白水關裏,守著張魯那個沒出息的米賊,算個什麽事?
川中平定以後,其他川將都在各地鎮守,隻有他被派了出來,協助荊州攻打東吳,這是什麽,這就是信任!
士為知己者死,他張任現在已經是劉備的形狀了,東吳是吧?爺爺來了,認識下川中武將的怒火吧!
諸葛瑾看著這一切,心涼了一半,川中大軍到此,還能是幹什麽?
急忙來到太守府,告知徐庶新的決定。
1,先放關羽入內。
2,江夏出兵協助江陵打襄陽。
3,打完之後,江夏換豫章,自此江東全軍,退出荊州。
徐庶愣了愣,這次的建議,那真的是誠意滿滿了,簡直完全不符合他孫權的人設,這樣的建議都能答應下來的?
照例送諸葛瑾去休息,廳內再次熱鬧了起來。
徐庶道:“你們怎麽看?”
今天是小規模聚會,廳內眼下隻有徐庶,龐統,鄭橋,蔣琬四人。
龐統也不在乎什麽坐姿了,直接盤起腿來,淡淡道。
“還是去信主公吧,這次的提議,我覺得很有操作性。”
“關將軍巨艦入內,進入漢水,插入襄樊之間,巨弩威懾,打破兩城互守的態勢,而且如此一來,襄陽反而變成孤城。”
“再加江夏江陵兩家合圍,確實不難。”
徐庶蔣琬都表示同意,鄭橋則是少見的言辭激烈。
“徐軍師,龐軍師,蔣主簿,趕緊答應了吧,不要在問主公了,夜長夢多,先讓關將軍把艦隊給開進來,才是最重要的。”
“之後是對江東動手,還是對曹仁動手,咱們還可以再商量,關鍵是讓關將軍先迴來啊。”
“這一來一迴,即便是用鴿子的,也要五六天的時間呢。”
可惜,一對三,鄭橋的建議被否決。
徐庶蔣琬都認為,若是答應了孫權,就視為結盟了,而劉備派了魏延張任到此,是要準備攻吳的。
這事兒太大了,做屬下的,不能如此越權,替主公做決定。
完事後,鄭橋迴到屋內,朱婉瑩已經做好了飯菜,看到老公悶悶不樂,她笑道。
“看你這樣,就知道是什麽事,徐庶他們,還是不願意背盟對吧。”
在自己老婆麵前,鄭橋也懶得裝模作樣,他歎了口氣。
“婉瑩,我就搞不明白,先讓二爺迴來,到陳慎那邊補給完,然後水陸並進,直接下遊打破秣陵,江東不就平了嗎?”
“咱們這卡住呂蒙和曹仁,那麽好的機會呢,太猶豫了這群人,當真是可惜。”
“我看得出龐統是意動的,但即使他同意,也是二對二,關鍵是徐庶根本不同意你知道嗎。”
“我現在算是知道了,為什麽原來的時空裏,他情願在曹操那邊老死,最後也沒迴到劉備這來,這人是真的死腦筋。”
“而且他們對於主公聲望的執著,比我想象的要更厲害。”
朱婉瑩笑了笑:“他們可不知道,隻要統一以後,能對百姓好,國力蒸蒸日上,民眾豐衣足食。根本就沒人在乎,統一的過程裏,有沒有用什麽齷齪的手段。”
“玄武門殺兄弑弟,威逼父親退位,不影響李世民曆史前三的功績和地位。”
“朱棣舉兵造反,靖難打死打傷幾十萬人,不影響永樂大帝後世的赫赫名聲。”
鄭橋點頭道:“是呀,再說這事兒說穿了,也是孫權背盟在先,他能做初一,咱們卻不能做十五,著實有點憋屈。”
朱婉瑩道:“你要不去問問陳慎,看看他有什麽辦法,要不做了再說?”
鄭橋搖頭:“這事兒可不比他當初在華容道,不能搞先斬後奏這一套的,沒得到劉備的同意,關羽都未必會配合,不行的。”
朱婉瑩歪了歪腦袋:“鄭橋,咱們退一步想,就按孫權最新的建議。如果這波能拿下襄陽,江夏,廬陵,建安,隻是歸還豫章,咱們也是血賺,不是麽?”
鄭橋道:“我當然知道,就是不按死孫權,總覺得心裏很不舒服。”
“而且這事兒墨跡來墨跡去,萬一曹操腦袋一拍準備下場了,孫權一看嘿,這個好,又有其他的選擇了。”
“真到那個時候,別說襄陽了,江夏都未必拿的到。”
主公如此,倒黴的永遠是下邊的人,曹劉孫三家,隻有孫權是這樣的,說句不怎麽好聽的,眼高手低,不就是如此?
呂蒙這人,雖然眼光不怎麽樣,但為東吳做事的決心和態度,那是完全沒得黑的,一向都是孫權說啥我做啥,換來的結果就是這樣嗎?
魯肅隻覺得心裏一陣苦澀,內心歎了口氣,再次開口。
“子瑜,咱們明人不說暗話,上次我胯下海口,從江陵帶迴了強弩圖紙,之後的事兒你也明白。”
“我在這兒,顏麵盡失,已經抬不起頭了,你知道吧。”
“我就算迴到江東,再次做上大都督,我要怎麽麵對江陵劉備軍的眾人呢?”
“我的內心和操守,不允許我辜負了這群人的善意,既然如此,那我又怎麽安心的繼續做那東吳的大都督呢?”
“況且再起複我,他呂子明又要怎麽辦?”
“子瑜啊,我可以迴東吳,但不可能再上位了。即使再上位,吳侯也不可能百分百的支持我,他就是這樣的人,覆水難收呐。”
諸葛瑾有點著急,現在東吳這船,明顯已經不大好開了。
自從豫章陷落之後,據說是柴桑朱家打開的城門選擇投降,豫章守將朱然雖然沒消息,但明眼人基本都明白是咋迴事。
柴桑朱家,那可是和孫家有姻親關係的,都這樣毫不猶豫,再聯想到赤壁之時,世家們的態度,整個江東,說句人心思動,並不過分。
這個時候,若是魯肅能迴去,重掌大權,至少對於穩固人心來說,肯定還是立竿見影的。
“子敬,你不可如此喪氣,你可是承了周都督的衣缽的,當為江東著想才是。”
魯肅笑了笑,周瑜早逝,雖然有他自身的原因,但至少有個三成,是太累導致的。
“別說我了,先談談你來為何吧?”
“若我所料不錯,豫章已失,所以你來議和,內容是啥?”
諸葛瑾把此行的目的和魯肅說了以後,這位前大都督微微皺眉。
“子瑜,恕我直言,我不看好。”
“吳侯沒誠意,關羽的船隊,本就應該被放迴,這本就是上次欠人家的了。”
“另外,即便雙方交換,劉備也隻得個前線的江夏。而在上次的事情之中,吳侯可是得了合肥的。”
諸葛瑾有點著急:“他劉備怎麽隻得個江夏呢,還有廬陵和建安兩郡呢。”
魯肅攤了攤手:“那不是人家靠實力打下來的麽?這次可是連偷襲都沒有了,有啥問題?”
諸葛瑾一時詞窮。
“子敬,若是真像你所說的,此番江東,到底該怎麽做?”
魯肅微微搖頭,怎麽做?等死唄,還能怎麽做。
劉備但凡腦子正常,就絕對不會接受這種建議。
等豫章的士兵休養生息完畢了,直接往東打鄱陽就是了,呂蒙能怎麽辦?現在江夏這邊的吳軍,才是被架在火上烤的。
在曹仁不下場的情況下,江夏這邊的吳軍,前不能打江陵,後也退不了,退了去鄱陽嗎?那等於放棄江夏,現在呂蒙才是真的進退兩難。
魯肅站起身:“子瑜,看在往日的情分上,我最後給吳侯出個主意,你迴去之後,也別說是我說的。”
“你告訴吳侯,眼下之際,除了拿出誠意外,還要賭上一把劉備的信譽。”
“先把關羽放進來,然後江夏出兵打襄陽,配合徐庶和關羽。”
“巨艦一旦開了進來,橫在漢水之上,切斷襄陽和樊城的聯係,外加江夏江陵兩家合力,襄陽必破。”
“打破襄陽,自荊州往北的通道被打通,劉備便能北上樊城,南陽,宛城,一路都是坦途。”
“世人都知道劉備立誌於興複漢室,給他北伐的機會,他就不能再盯著江東,這是政治需要,你明白吧?”
“這是唯一有希望破局的辦法,也是能確實打動劉備的提議,趕緊迴秣陵請示主公吧。”
諸葛瑾急急忙忙的迴秣陵了,江陵眾人也不意外,談判嘛,不就是這樣?
這個年代可沒電話,都是兩條腿,江陵迴秣陵,一個來迴又是大半個月過去。
諸葛瑾再次迴到江陵的時候,正好遇見長江上遊,開入了無數的戰艦,上麵大旗揮舞。
“魏”“張”兩位將軍屹立船頭,不是魏延和張任,又是誰來?
魏延自不必說,張任現在對於劉備,也是心滿意足。
武將最想要的是什麽?是閉關自守?屁,是打仗,是建功立業。
更何況劉備這兒,還有外出打倭人的機會,以後還有打胡人的可能。
建功立業,開疆拓土,這可是能被寫進青史裏的,學了一身武藝,老待在白水關裏,守著張魯那個沒出息的米賊,算個什麽事?
川中平定以後,其他川將都在各地鎮守,隻有他被派了出來,協助荊州攻打東吳,這是什麽,這就是信任!
士為知己者死,他張任現在已經是劉備的形狀了,東吳是吧?爺爺來了,認識下川中武將的怒火吧!
諸葛瑾看著這一切,心涼了一半,川中大軍到此,還能是幹什麽?
急忙來到太守府,告知徐庶新的決定。
1,先放關羽入內。
2,江夏出兵協助江陵打襄陽。
3,打完之後,江夏換豫章,自此江東全軍,退出荊州。
徐庶愣了愣,這次的建議,那真的是誠意滿滿了,簡直完全不符合他孫權的人設,這樣的建議都能答應下來的?
照例送諸葛瑾去休息,廳內再次熱鬧了起來。
徐庶道:“你們怎麽看?”
今天是小規模聚會,廳內眼下隻有徐庶,龐統,鄭橋,蔣琬四人。
龐統也不在乎什麽坐姿了,直接盤起腿來,淡淡道。
“還是去信主公吧,這次的提議,我覺得很有操作性。”
“關將軍巨艦入內,進入漢水,插入襄樊之間,巨弩威懾,打破兩城互守的態勢,而且如此一來,襄陽反而變成孤城。”
“再加江夏江陵兩家合圍,確實不難。”
徐庶蔣琬都表示同意,鄭橋則是少見的言辭激烈。
“徐軍師,龐軍師,蔣主簿,趕緊答應了吧,不要在問主公了,夜長夢多,先讓關將軍把艦隊給開進來,才是最重要的。”
“之後是對江東動手,還是對曹仁動手,咱們還可以再商量,關鍵是讓關將軍先迴來啊。”
“這一來一迴,即便是用鴿子的,也要五六天的時間呢。”
可惜,一對三,鄭橋的建議被否決。
徐庶蔣琬都認為,若是答應了孫權,就視為結盟了,而劉備派了魏延張任到此,是要準備攻吳的。
這事兒太大了,做屬下的,不能如此越權,替主公做決定。
完事後,鄭橋迴到屋內,朱婉瑩已經做好了飯菜,看到老公悶悶不樂,她笑道。
“看你這樣,就知道是什麽事,徐庶他們,還是不願意背盟對吧。”
在自己老婆麵前,鄭橋也懶得裝模作樣,他歎了口氣。
“婉瑩,我就搞不明白,先讓二爺迴來,到陳慎那邊補給完,然後水陸並進,直接下遊打破秣陵,江東不就平了嗎?”
“咱們這卡住呂蒙和曹仁,那麽好的機會呢,太猶豫了這群人,當真是可惜。”
“我看得出龐統是意動的,但即使他同意,也是二對二,關鍵是徐庶根本不同意你知道嗎。”
“我現在算是知道了,為什麽原來的時空裏,他情願在曹操那邊老死,最後也沒迴到劉備這來,這人是真的死腦筋。”
“而且他們對於主公聲望的執著,比我想象的要更厲害。”
朱婉瑩笑了笑:“他們可不知道,隻要統一以後,能對百姓好,國力蒸蒸日上,民眾豐衣足食。根本就沒人在乎,統一的過程裏,有沒有用什麽齷齪的手段。”
“玄武門殺兄弑弟,威逼父親退位,不影響李世民曆史前三的功績和地位。”
“朱棣舉兵造反,靖難打死打傷幾十萬人,不影響永樂大帝後世的赫赫名聲。”
鄭橋點頭道:“是呀,再說這事兒說穿了,也是孫權背盟在先,他能做初一,咱們卻不能做十五,著實有點憋屈。”
朱婉瑩道:“你要不去問問陳慎,看看他有什麽辦法,要不做了再說?”
鄭橋搖頭:“這事兒可不比他當初在華容道,不能搞先斬後奏這一套的,沒得到劉備的同意,關羽都未必會配合,不行的。”
朱婉瑩歪了歪腦袋:“鄭橋,咱們退一步想,就按孫權最新的建議。如果這波能拿下襄陽,江夏,廬陵,建安,隻是歸還豫章,咱們也是血賺,不是麽?”
鄭橋道:“我當然知道,就是不按死孫權,總覺得心裏很不舒服。”
“而且這事兒墨跡來墨跡去,萬一曹操腦袋一拍準備下場了,孫權一看嘿,這個好,又有其他的選擇了。”
“真到那個時候,別說襄陽了,江夏都未必拿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