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丁小跑著來報,


    “哦?”蔡邕愣了一下,當即欣喜道:


    “林安迴來了?”


    “快讓他進來吧,這幾個老家夥可是等了他多日了。”


    “是!”


    家丁應了一聲,行禮退下,沒一會兒,林安便來到了內堂。


    放眼望去,內堂周圍堆滿了清一色的書。


    數量比起之前蔡邕和顧雍他們幾人帶來的還要多了數倍。


    果然都是做學問的。


    這書還真是到哪帶到哪啊。


    看著裏麵平均年齡將近六十的老頭聚會,林安臉上帶著笑容,朝著眾人行禮道:


    “一些事情耽擱了,林安來遲,讓諸位先生久等多日,還請諸位先生恕罪。”


    “小子林安,見過諸位先生。”


    看著林安,眾人同樣吃驚。


    之前蔡邕賣了關子,沒有將林安的具體年齡說出來。


    現在看到林安這麽年輕,都要以為是派了個假的來糊弄他們了。


    不過


    蔡邕卻是笑著道:


    “他們這些人也沒那麽講究,先給你介紹一下吧。”


    蔡邕說著,先朝著左手邊的第一人, 一個滿臉褶皺,頭發蒼白,氣色不是很好的老 者道:


    “荀爽字慈明,潁川荀氏八龍之一,目前活著的荀氏一族最年長的一位了。”


    “見過慈明先生。”


    林安朝著荀爽行了一禮,同時也在打量著荀爽的身體情況。


    心中感歎,曹操說的沒錯,荀爽這個身體狀況,估計堅持不了多長時間了。


    荀爽微微抬手迴了一禮,慈祥著道:


    “看了伯嘴給我們的書信還有成書之後,我們就趕了過來。”


    “確實沒想到,製定出如此想法之人竟如此年輕。”


    “後生可畏啊。”


    林安笑著道:


    “還得諸位先生多多提點才是。”


    蔡邕又介紹了右手邊的第一位道:


    “司馬徽字德操,人稱水鏡先生。”


    “此前,慈明和德操在潁川創辦潁川書院,你們現在的治中戲忠戲誌才就是他們倆 的學生了。”


    林安再次行禮,


    “見過德操先生,水鏡先生之名,早已如雷貫耳,潁川書院更是為天下培養了無數 的人才。”


    司馬徽同樣笑著道:


    “終究還是因為戰亂,書院被迫停下了。”


    “天下紛亂,苦難卻都是百姓,潁川書院走出去的人,大多都是治世之才。”


    聽著這話,林安當即又道:


    “亂世,更需要治世之才用以穩固人心。”


    “這段時間我軍轄內多了許多州郡,邊境全部署重兵把守,每一寸土地都不會成為 棄子。”


    “先生若有學生或者相熟識之人,或可推薦一二。”


    聽著林安的話,司馬徽更是來了些興趣,深邃的道:


    “沒有棄子?那這盤棋,可是很難贏的。”


    林安嘴角卻是上揚道:


    “縱然再難,卻也不是沒有破局之法,隻不過是自己的實力不夠強罷了。”


    司馬徽愣了一下,眾人的目光都紛紛盯著林安,顯然,


    這樣的解釋,他們還真是第一次聽到。


    自身實力夠強就可以做到嗎?


    那要權謀又有何用?


    林安則笑著解釋道:


    “諸位先生可能會覺得我是在吹牛,或者托大。”


    “具體緣由我不方便細說,但可以告訴各位先生,我軍有很多秘密武器,有些東西 甚至可以直接做到扭轉乾坤。”


    這話一出,所有人再次陷入了驚詫之中。


    司馬徽若有所思的道:


    “看來,曹軍之中不乏能人啊。”


    司馬徽沒有多說,也知道林安這話的意思也是不能告訴外人。


    蔡邕在一旁笑著道:


    “行了,你們要聊,私底下再聊也無妨。”


    蔡邕說著,又看向了左手邊的第二位看起來六十多歲,有些大腹便便的男子,介紹 道:


    “鄭玄字康成,擅給典籍作注,近年來研究給論語、禮記等書作注,已經有所成效。”


    林安連忙行禮道:


    “林安見過康成先生。”


    “先生大名早已如雷貫耳。”


    鄭玄,大儒,經學家,開創鄭學”流派。


    像後世廣為流傳的經典典籍, 《毛詩》 《周易》 《論語》 《周禮注》 《儀禮注》 《禮記注》,合稱《三禮注》


    這些都是經過鄭玄之手翻譯詳解之後流傳於後世的。


    後人文言文需要翻譯才能看懂其中之意。


    同樣的,周易、論語、禮記等書同樣需要翻譯才能讓人更深入的了解“九六三”。


    鄭玄擺了擺手道:


    “無須多禮。”


    “我擅長注經釋學,這次前來昌邑,主要還是想將所注所想所學流傳給後世,讓更 多人了解經典,延續文脈傳承。”


    “對於世道如何,卻並非我等關心的。”


    “所以我也想問問你,能否確保給我們提供一個安穩的環境。”


    林安直接答應道:


    “這是自然的。”


    “書院的規模很大,同時也將擁有很多的區域。”


    “到時候會根據諸位先生的要求,設置院內的設施。”


    “依山傍水的別院,可以提供給諸位先生一個清靜之地,讓諸位先生專心研究學 問。”


    “我也好,我大哥也好,或者是其他什麽人,都不會去插手諸位先生之事的。”


    得到了林安的保證,眾人再一次滿意的點了點頭。


    顯然


    來到昌邑,這是他們需要得到林安保證的。


    鄭玄也滿意的點頭道:


    “如此便好,還有書籍刊印之事……”


    幾人


    荀爽、司馬徽也好,鄭玄、盧植也罷。


    其實


    蔡邕的麵子是一迴事,真正看中的,卻還是林安擁有的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


    將典籍延續,將文脈傳承,這幾乎都是幾人畢生的夢想。


    就像荀爽一樣,都已經重病在身了,卻還是要不遠千裏的從穎川趕到昌邑來。


    林安自然懂鄭玄的意思,直接點頭道:


    “刊印之事,諸位先生將所需典籍整理好,隨時聽從諸位先生的安排。”


    “而且,也不知道嶽父有沒有和諸位先生提起過,學院建成之後,會成立一個藏書 館,到時候諸位先生手中的典籍,刊印出來之後,將會收納入藏書館之中。”


    “還有諸位先生帶來的這些竹簡,也全都會收納其中,到時候會安排專門的人打理 清掃並且加以保護。”


    “隻要我軍不垮,書院、藏書館都將是重中之重,不會受到任何襲擾。”


    這話一出。


    眾人也再次滿意的點了點頭。


    蔡邕也滿是欣慰的道:


    “你的這些心思,正是我們這些老家夥的願望。”


    “隻希望你能夠說到做到了。”


    “一定!”


    林安再次保證。


    蔡邕又看向了剩下的一人,解釋道:


    “盧植子子幹,和康成是同盟師兄弟。”


    “像之前一同參與你們討伐董卓的公孫瓚就是他的學生,名望在朝堂之中,甚至比 我們任何人都要高。”


    林安點頭,朝著盧植行禮道:


    “見過子幹先生。”


    “子幹先生之名,林安同樣如雷貫耳,敬仰已久。”


    “伯圭(公孫瓚)將軍能文能武,在諸多諸侯之中卻也是難得的好諸侯。”


    盧植能來,這是林安想不到的。


    畢竟


    和其他幾人不同的是。


    盧植除了是位大儒之外,還算是一個將領了。


    當年率領大軍平定黃巾之亂,之後遭受曲折卻也飽經風霜了。


    盧植笑著抬手迴了一禮道:


    “剛剛大家也說了,諸侯之爭我們不參與,這次除了自家藏書之外,我還帶來了這 段時間因董卓遷都,造成大部分皇家典籍流失的部分書籍。”


    “剛剛你說到藏書館,隻希望這些書籍能夠得到妥善保管。”


    林安再次點頭,


    “ 一定!”


    這些


    都是幾人非要等林安迴來的原因。


    邀請他們的人是蔡邕,但他們相信的人,其實隻不過是林安罷了。


    沒有林安的保證,哪怕是曹操來了也不管用。


    認識了一圈,其實幾人基本上也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林安目光環顧了眾人一圈,再次又道:


    “我答應了諸位先生這麽多要求,那不知可否答應小子一件事?”


    “哦?”


    眾人再次疑惑,目光紛紛打量起了林安。


    顯然也沒想到,林安竟然還有條件?


    這一點別說幾人了。


    蔡邕也不知道。


    “你說!”


    司馬徽擺了擺手。


    林安也直接開道:


    “諸位先生都是當世大儒,不可多得的還在世的大賢。”


    “所以,我的要求的就是,還請諸位先生保重身體,而且需要接受定期的身體檢 查。”


    “小子不才,懂一些岐黃之術,所以就由我來替諸位先生檢查和調養身體。”


    這話一出,眾人的神情這才緩和了下來。


    一個個臉上再一次出現了笑容。


    對著林安道:


    “你倒是有心了。”


    “好!”


    “這個要求我們答應了。”


    林安又補充道:


    “可不僅是口頭上答應了,接下來會給諸位先生開些藥方, 一些是治療諸位身體的 隱疾和陳年舊疾,還有一些是療養身疾,讓諸位先生更加健康的藥。”


    “我會叮囑諸位先生身邊的隨從書童,要是哪位不認真吃藥了,那關於誰的書或者 典籍,可能就得排在其他先生之後了。”


    這話一出


    一眾人的神情都錯愕住了。


    可真沒想到林安竟然會用這樣的事情來要挾他們。


    不過卻也無傷大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與曹操拜把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豬豬霞1983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豬豬霞1983並收藏三國:與曹操拜把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