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無敵錦鯉
穿越武鬆,幫徒弟開創靖康盛世 作者:會聲會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武鬆的確沒想到,梁山泊的名聲都傳到薊州來了,不禁多打量大漢幾眼。
這大漢背著一頂白色範陽笠,如銀盤托著紅纓,穿一身皂色錦繡戰衣,足蹬快鞋。斜挎腰刀,背著一柄筆管槍。一看就是常在江湖上行走的。
其實,薊州雖是遼國管轄地,漢人卻要比契丹人多得多,與大宋疆域來往十分密切,難分彼此。
“不過是一群山賊,投奔他們作甚。”武鬆迴了一句。
大漢麵露猶疑之色,又立刻篤定道:“梁山泊上為首的大頭領叫武鬆,他敢殺高俅義子,又劫了蔡太師生辰綱,有如此膽魄,怎麽會是普通山賊?聽說八十萬禁軍教頭林衝、關西魯提轄都甘心情願輔佐他,你又是何人,敢口出狂言?”
三人聞言哈哈大笑,笑得大漢不知所措,李助道:“武鬆就在你麵前。”
大漢將信將疑:“你們莫要哄我,哪有如此巧的事情?”
武鬆起身拱手道:“在下便是武鬆,並無虛言。”
大漢見武鬆站起來如鐵塔一般結實,已有八九分信了,當即拜倒:“小弟楊林,祖上是河南彰德府人氏。近年常在綠林叢中安身,江湖上送小弟一個綽號,稱作錦豹子楊林。今日聽江湖人常說起水泊梁山,有意前去入夥,又恐不納,故此躑躅,得幸見了三位哥哥,豈非天意。”
武鬆還了禮,攙起楊林道:“實不相瞞,我也曾聽聞錦豹子大名,哥哥要去便去,梁山泊最缺的就是好漢。”
李助、時遷都與楊林見了禮,四人同坐飲酒。
武鬆倒也沒說謊話,他在前世對錦豹子楊林這個人格外留意過,隻因為楊林這個人太特殊了,他簡直就是梁山上的幸運星,有逢兇化吉、遇難呈祥的療效,百試不爽。
楊林混跡江湖,人脈極廣。他認得入雲龍公孫勝,認得飲馬川大當家鄧飛,還認得登州府鄒淵、鄒潤叔侄,就連祝家莊都有人認識他。
一打祝家莊時,楊林去莊內探聽消息被抓,被關了一個多月,重獲自由後,別的好漢都迴山休養,隻有楊林滿血原地複活,立即參與了忽悠撲天雕李應的重大任務;
赴北地買馬時,楊林、石勇、段景住被鬱保四打劫,楊林帶著石勇躲過兩百多人的追殺,不但平安無恙,還順路去曾頭市打探了情報;
攻打高唐州時,梁山人馬被高廉的三百神兵打得大敗虧輸,而楊林隻帶著三百個小嘍囉便將高廉嚇跑,亂軍之中隨便放了一箭,還射中高廉後背,算是挽迴了些麵子;
三敗高俅時,林衝的頂頭上司、八十萬禁軍都教頭丘嶽登場,書中說他“累建奇功,名聞海外,深通武藝,威鎮京師”,就這麽個厲害角色,被楊林一刀砍了;
征方臘時,杭州爆發瘟疫,梁山好漢有六人中招,其中就有楊林一個。這波瘟疫來勢猛烈,五個病人都最終不治,連留下來照顧病人的朱富都被感染致死,隻有楊林,靠著極強的免疫力自愈了,活蹦亂跳迴了開封。
楊林的星號是地暗星,正好和天暗星楊誌相對,楊誌咋就那麽倒黴?
武鬆看著大口喝酒的錦豹子楊林,心道,我看你幹脆改作錦鯉楊林算了……
“三位哥哥要往何處去,我雖是河南人,卻早已將這薊州跑遍了。”
武鬆道:“我前日做了個夢,夢見薊州府龍騰虎躍,正合梁山接納天下英豪,便心血來潮,到這裏走一走。還沒進薊州城便遇到楊林哥哥,豈不正應了吉兆。”
楊林道:“哥哥抬舉了,我並不算什麽好漢,倒是認得一個好漢,就在薊州府內。”
武鬆道:“那卻不急,先喝了酒再去。”
四人吃飽喝足,上路緩行,到了薊州城外遇到牛馬販子,武鬆買了匹馬送與楊林。
楊林上馬揚鞭在前麵帶路,行到日頭西斜,前麵出現一座高山,山勢秀麗,水繞峰還。楊林勒住韁繩道:“此地名叫飲馬川,早先有個兄弟在此落草,幾年不見,如今不知怎樣了。”
四人沿著驛路進了山中,忽聞一聲鑼響,然後便是戰鼓擂響,山石樹木後衝出一二百小嘍囉,將前後都圍住了。
武鬆笑道:“這鑼鼓好生熱鬧,不知道還以為娶親的。”
嘍囉群中站出兩條大漢,一個喝道:“那四個鳥人,快將金銀財帛放下,留下馬匹,不傷你們性命!”
楊林細看了看,道:“武鬆哥哥,看我去結果那廝!”
說罷抽出筆管槍來,衝到近前道:“錦豹子楊林在此,哪個不服的便來鬥一鬥!”
對麵一聽頓時愣住,驚道:“可不正是楊林哥哥!”說完就上來剪拂,也叫身邊的漢子來行了禮。
楊林哈哈大笑,請過武鬆三人道:“三位哥哥都來相見。”
敘禮完畢,武鬆問道:“這兩位好漢是什麽人?”
楊林道:“這位認得小弟的好漢,曾與小弟合夥占山的,姓鄧名飛,因為他雙目赤紅,江湖上都叫他火眼狻猊。善使一條鐵鏈,十數人不得近身。”
鄧飛又道:“我這兄弟姓孟名康,祖貫是真定州人氏。善造大小船隻。因押送花石綱要造大船,上官日日責罰,他一怒之下將上官殺了,便在綠林中安身,因他長大白淨,江湖人都叫他做玉幡竿孟康。”
武鬆心裏一跳,楊林啊楊林,你真是我的錦鯉,造船的高手竟在這裏!
鄧飛道:“這三位哥哥一看就非等閑,敢問高姓大名。”
武鬆道:“這位先生姓李名助,使得一手好劍術,江湖人稱‘金劍先生’,這位哥哥姓時名遷,輕功天下無雙,江湖人稱‘鼓上蚤’。在下梁山武鬆,隻有這一賤名,也沒什麽綽號。”
鄧飛和孟康聽了三人名頭,慌忙再度拜倒:“哥哥的名頭如雷貫耳,不想今日在此拜識尊顏。”
於是鄧飛與孟康邀四人上山做客,進了寨子,眾人都請武鬆做了正席,山上大排宴席,賓主相待,一團和氣。
這大漢背著一頂白色範陽笠,如銀盤托著紅纓,穿一身皂色錦繡戰衣,足蹬快鞋。斜挎腰刀,背著一柄筆管槍。一看就是常在江湖上行走的。
其實,薊州雖是遼國管轄地,漢人卻要比契丹人多得多,與大宋疆域來往十分密切,難分彼此。
“不過是一群山賊,投奔他們作甚。”武鬆迴了一句。
大漢麵露猶疑之色,又立刻篤定道:“梁山泊上為首的大頭領叫武鬆,他敢殺高俅義子,又劫了蔡太師生辰綱,有如此膽魄,怎麽會是普通山賊?聽說八十萬禁軍教頭林衝、關西魯提轄都甘心情願輔佐他,你又是何人,敢口出狂言?”
三人聞言哈哈大笑,笑得大漢不知所措,李助道:“武鬆就在你麵前。”
大漢將信將疑:“你們莫要哄我,哪有如此巧的事情?”
武鬆起身拱手道:“在下便是武鬆,並無虛言。”
大漢見武鬆站起來如鐵塔一般結實,已有八九分信了,當即拜倒:“小弟楊林,祖上是河南彰德府人氏。近年常在綠林叢中安身,江湖上送小弟一個綽號,稱作錦豹子楊林。今日聽江湖人常說起水泊梁山,有意前去入夥,又恐不納,故此躑躅,得幸見了三位哥哥,豈非天意。”
武鬆還了禮,攙起楊林道:“實不相瞞,我也曾聽聞錦豹子大名,哥哥要去便去,梁山泊最缺的就是好漢。”
李助、時遷都與楊林見了禮,四人同坐飲酒。
武鬆倒也沒說謊話,他在前世對錦豹子楊林這個人格外留意過,隻因為楊林這個人太特殊了,他簡直就是梁山上的幸運星,有逢兇化吉、遇難呈祥的療效,百試不爽。
楊林混跡江湖,人脈極廣。他認得入雲龍公孫勝,認得飲馬川大當家鄧飛,還認得登州府鄒淵、鄒潤叔侄,就連祝家莊都有人認識他。
一打祝家莊時,楊林去莊內探聽消息被抓,被關了一個多月,重獲自由後,別的好漢都迴山休養,隻有楊林滿血原地複活,立即參與了忽悠撲天雕李應的重大任務;
赴北地買馬時,楊林、石勇、段景住被鬱保四打劫,楊林帶著石勇躲過兩百多人的追殺,不但平安無恙,還順路去曾頭市打探了情報;
攻打高唐州時,梁山人馬被高廉的三百神兵打得大敗虧輸,而楊林隻帶著三百個小嘍囉便將高廉嚇跑,亂軍之中隨便放了一箭,還射中高廉後背,算是挽迴了些麵子;
三敗高俅時,林衝的頂頭上司、八十萬禁軍都教頭丘嶽登場,書中說他“累建奇功,名聞海外,深通武藝,威鎮京師”,就這麽個厲害角色,被楊林一刀砍了;
征方臘時,杭州爆發瘟疫,梁山好漢有六人中招,其中就有楊林一個。這波瘟疫來勢猛烈,五個病人都最終不治,連留下來照顧病人的朱富都被感染致死,隻有楊林,靠著極強的免疫力自愈了,活蹦亂跳迴了開封。
楊林的星號是地暗星,正好和天暗星楊誌相對,楊誌咋就那麽倒黴?
武鬆看著大口喝酒的錦豹子楊林,心道,我看你幹脆改作錦鯉楊林算了……
“三位哥哥要往何處去,我雖是河南人,卻早已將這薊州跑遍了。”
武鬆道:“我前日做了個夢,夢見薊州府龍騰虎躍,正合梁山接納天下英豪,便心血來潮,到這裏走一走。還沒進薊州城便遇到楊林哥哥,豈不正應了吉兆。”
楊林道:“哥哥抬舉了,我並不算什麽好漢,倒是認得一個好漢,就在薊州府內。”
武鬆道:“那卻不急,先喝了酒再去。”
四人吃飽喝足,上路緩行,到了薊州城外遇到牛馬販子,武鬆買了匹馬送與楊林。
楊林上馬揚鞭在前麵帶路,行到日頭西斜,前麵出現一座高山,山勢秀麗,水繞峰還。楊林勒住韁繩道:“此地名叫飲馬川,早先有個兄弟在此落草,幾年不見,如今不知怎樣了。”
四人沿著驛路進了山中,忽聞一聲鑼響,然後便是戰鼓擂響,山石樹木後衝出一二百小嘍囉,將前後都圍住了。
武鬆笑道:“這鑼鼓好生熱鬧,不知道還以為娶親的。”
嘍囉群中站出兩條大漢,一個喝道:“那四個鳥人,快將金銀財帛放下,留下馬匹,不傷你們性命!”
楊林細看了看,道:“武鬆哥哥,看我去結果那廝!”
說罷抽出筆管槍來,衝到近前道:“錦豹子楊林在此,哪個不服的便來鬥一鬥!”
對麵一聽頓時愣住,驚道:“可不正是楊林哥哥!”說完就上來剪拂,也叫身邊的漢子來行了禮。
楊林哈哈大笑,請過武鬆三人道:“三位哥哥都來相見。”
敘禮完畢,武鬆問道:“這兩位好漢是什麽人?”
楊林道:“這位認得小弟的好漢,曾與小弟合夥占山的,姓鄧名飛,因為他雙目赤紅,江湖上都叫他火眼狻猊。善使一條鐵鏈,十數人不得近身。”
鄧飛又道:“我這兄弟姓孟名康,祖貫是真定州人氏。善造大小船隻。因押送花石綱要造大船,上官日日責罰,他一怒之下將上官殺了,便在綠林中安身,因他長大白淨,江湖人都叫他做玉幡竿孟康。”
武鬆心裏一跳,楊林啊楊林,你真是我的錦鯉,造船的高手竟在這裏!
鄧飛道:“這三位哥哥一看就非等閑,敢問高姓大名。”
武鬆道:“這位先生姓李名助,使得一手好劍術,江湖人稱‘金劍先生’,這位哥哥姓時名遷,輕功天下無雙,江湖人稱‘鼓上蚤’。在下梁山武鬆,隻有這一賤名,也沒什麽綽號。”
鄧飛和孟康聽了三人名頭,慌忙再度拜倒:“哥哥的名頭如雷貫耳,不想今日在此拜識尊顏。”
於是鄧飛與孟康邀四人上山做客,進了寨子,眾人都請武鬆做了正席,山上大排宴席,賓主相待,一團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