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別之前,武鬆對杜嶨道:“賢兄獨自在此,我還是有些放心不下,迴去便叫宋萬來助你把守山寨。”


    “另有一事,花榮賢弟雖仗義,還是少來往的好,我雖對花賢弟這樣的英傑十分向慕,卻也不願違背他本心。現在他既然想完成祖願為國效力,便不能強拉他入夥。”


    杜嶨道:“哥哥放心,花榮是我結義兄弟,我護著他還來不及。我行事自會小心,絕不讓人抓住把柄。”


    武鬆和林衝上了路,沒行出多遠,林衝道:“二郎,那日與燕順三人相鬥,你用了五十餘合才取勝。”


    “哥哥嫌我太慢?”


    “平心而論,若是用短刀,罕有人能比你強的。”


    武鬆立刻明白:“原來哥哥是說我兵刃太短,威力不夠。”


    “正是,倘若我用長槍,最多三十合,必取這三人性命。”


    武鬆暗道,我有你的槍法,我也能。嘴上卻道:“長槍是精細活,武鬆真用不來。”


    林衝道:“我看你的武功路數,用雙刀也可,卻有些屈才。最好學一學魯大哥,用笨重棍棒,才能將你的膂力落到實處。”


    武鬆笑道:“魯大哥的禪杖六十二斤,走到哪裏都不離身,我是常行走的人,實在不方便。原本有一條紅木大棍,卻又太長,也懶得帶。”


    林衝道:“二郎倒可以試試盤龍棍,用好了威力奇大。”


    “盤龍棍?哥哥恕我無知,那是什麽棍?”


    “盤龍棍的名字不少,又叫長短棍、大掃子、梢子棍,一長一短兩根棍棒,用鐵環相連。短的那根棍棒包上鐵皮、打上狼牙釘,就是鐵連枷了。”


    武鬆略想一想,兵器的輪廓就在腦海裏了,道:“倒似是軟兵器。”


    林衝笑道:“原本這並非兵器,而是農人打禾給穀物脫粒的農具,仁宗時期,狄青元帥就是用這個鐵連枷破了儂智高的藤甲軍,從此一戰成名。”


    “我迴去琢磨一下,倘能練成,也算一種奇門兵器。”


    二人迴了梁山,武鬆第一件事就是命宋萬帶上幾個得力小嘍囉去清風山輔佐杜嶨。然後來到聚義廳,聽吳用匯報梁山近期的難處,主要是水軍規模日益擴大,戰船嚴重短缺的問題。


    “鄰近村落漁民得知梁山泊招人,紛紛來投,阮氏兄弟隻挑身子強健、水性好的,現在已有了千餘人。隻是梁山無人會造戰船,隻有些漁船快艇,難堪大用。”


    武鬆道:“造船也非一日之功,原本以為殺高衙內、奪生辰綱是了不得的大事,現在看來也不算什麽,朝廷不會因此而派兵攻打,即使來了,也是地方官府派人緝拿,足以應付得來。”


    “話雖如此,也該早早聘用些造船工匠,以備不需。”


    “好,近日山寨還有什麽變化?”武鬆問道。


    吳用道:“前幾日來了個叫金錢豹子湯隆的兄弟,帶著許多打鐵的器具上山來,我撥給他兩間院子打鐵用。”


    武鬆大喜,道:“我去見見湯隆兄弟!”


    鐵匠鋪建在側院,武鬆還未走近,便聽到叮叮當當打鐵聲,間雜著阮小七的叫聲:“湯隆兄弟,今日我好歹給你弄一條羊腿,先把我的短刀打出來吧……”


    阮小二道:“小七,明明我先與湯隆哥哥說的,我那環首刀是在濟州求來的圖樣,尋常鐵匠可打不好。”


    湯隆道:“二位哥哥,都不差三五天,急的什麽?”


    武鬆邁步走進來,阮小二和阮小七立刻不作聲,和武鬆打了招唿便走了。


    “湯隆兄弟,一路遠來辛苦。”武鬆道。


    湯隆道:“都為了這些笨重家什,都是多年用順手的,扔又扔不得。”原來湯隆將打鐵用的鐵錘、鐵砧、鐵爐俱都搬了過來,雇了兩輛大車才裝得下。


    武鬆道:“兵器是重中之重,兄弟但有要求,盡管與我說。”


    湯隆道:“山上鐵匠已足夠了,隻是精鐵、好炭都有些不足。”


    “我叫吳軍師調給你兩個采辦,以後缺什麽,你直接叫他們去買便是。”


    “多謝哥哥,還有一件事,山上哥哥都要打造兵器,一個比一個催促得緊,實在叫人為難。”湯隆有些不好意思道。畢竟他是新來入夥的,山上的都算是他的前輩。


    武鬆略一思忖,道:“迴頭在院門處掛一個牌子,閑人免入。今後誰想打造兵器的,依照次序登錄在冊,誰也不許占先。”


    湯隆大喜,又問道:“武鬆哥哥,你平素用什麽兵器?”


    武鬆道:“你稍等,我拿過來給你看。”


    於是武鬆迴去取了自己的紅木大棍和兩柄鋼刀過來,順便還叫上了林衝。


    湯隆拿起兩柄鋼刀仔細審視,讚道:“好精鋼!好手藝!二十年鐵匠造不出的好刀!”


    武鬆笑道:“比你如何?”


    湯隆道:“我自然造得出,但也要盡心費力才行。”


    武鬆又將紅木大棍拿來,要湯隆改成梢子棍,短棍包鐵,但狼牙釘就不必了。湯隆一聽便懂,道:“哥哥如此膂力,正合用梢子棍。”


    湯隆為武鬆打造兵器,自然盡心盡力。他先拿出皮尺來量了武鬆雙臂長度,又量了身高、肩寬、手長,然後取三根長度不同的哨棒,讓武鬆擺了七八個架勢,最後選定其中一根,作為梢子棍長棍的長度。


    湯隆先拿鋸子將紅木棍一分為二,用墨筆在長棍標注兩處,遞給武鬆道:“哥哥手握墨點處。”


    武鬆依言握住,湯隆取一個碗大的秤砣掛在棍頭處,道:“哥哥試這重量如何?”


    武鬆掂了一掂道:“不費力。”


    湯隆咂舌道:“哥哥神力,這可是十五斤的秤砣,鐵連枷罕有如此重量的。”


    “就這麽重吧,包上厚厚鐵皮。”武鬆道。


    迴到聚義廳,有小嘍囉送口信上來,原來魯智深等人赴桃花山、二龍山,一切進展順利,李忠和周通如今都在曇忍手下做事。


    外麵多了三座山頭,武鬆的心也分了出去,雖然暫時還看不到好處,但假以時日,這三座山頭一定會帶來巨大收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武鬆,幫徒弟開創靖康盛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會聲會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會聲會色並收藏穿越武鬆,幫徒弟開創靖康盛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