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先會柴進
穿越武鬆,幫徒弟開創靖康盛世 作者:會聲會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林衝和杜嶨的比試引來一陣喝彩,誰都看得出,這二人練的是正經功夫,可不是尋常綠林人憑著一腔血勇的胡撕亂打。
阮小二道:“到底還是林教頭更勝一籌。”
阮小七接道:“我看都差不多,這兩個用一隻手都能隨意拿捏我。”
阮小五道:“咱們兄弟也得勤學苦練,鎮不住水寨兄弟,臉都沒地方放!”
比試完拳腳,林衝意猶未盡,硬拉著杜嶨比試兵器。別人看不出,林衝自己卻知道,剛才贏得太古怪了,自己那一腳已是強弩之末,怎麽就能把杜嶨踢得跪倒在地呢?
二人拿了兩根丈許長的白蠟杆,用軟布包上了杆頭,便一招一式比劃起來。
林衝學的是祖傳槍法,自幼伴著槍棒長大,又經周侗指點,矛法已是爐火純青。杜嶨也是家學淵源,承祖訓勤加練習,這麽多年也沒有鬆懈過。
武鬆是練過白蠟杆的,這玩意兒比硬木更難練,槍矛的神勇都靠著手上細微功夫,否則就是一根死木頭。白蠟杆勝在有彈性,手上一抖,杆頭就往對方麵門、胸口、小腹鑽,攔都攔不住。
林、杜二人都是行家裏的行家,這兩根白蠟杆在他們手中宛若遊龍,似乎白蠟杆天生就是彎的。
二十多個迴合過去,二人盡是試探,打了半天,兩根白蠟杆居然一次都沒有碰撞。圍觀眾人都暗道邪門時,忽聞場中劈劈啪啪放鞭炮一般,二人走馬燈似的轉了起來,白蠟杆似兩條大蟒纏在一處,碰撞聲音密集得連成一串。
這一過程持續了足足半炷香,隻看得人雙目發直,唯恐哪一個有閃失,便被一杆捅倒了。眼見二人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忽聽林衝一聲暴喝,白蠟杆自纏繞中抽身而出,橫著掃了過去!
杜嶨趁著林衝將白蠟杆揮遠,挺杆當胸刺來,林衝雙目放光,側身一閃,單手抓住了杜嶨的杆頭。而右手的白蠟杆去勢依舊淩厲,眼看杜嶨已無法躲過,他順著自己的白蠟杆急追幾步,已到了林衝近前,左手抓住了林衝的白蠟杆。
二人對視一眼,一齊哈哈大笑。
林衝丟了白蠟杆,拱手道:“賢弟槍法絕倫,林衝自愧不如。”
杜嶨道:“哥哥休如此說,最多是個平手。”
林衝笑道:“莫要給我貼金,我膂力不如你,才不得不變招。賢弟那一刺刻意地慢了,倘若是沙場對戰,我哪有變招的機會?”
杜嶨拜倒在地,唿道:“哥哥胸襟廣闊,杜嶨自愧不如。”
武者都對自己的本事極為看重,像林衝這樣光明磊落自承其敗的,實在不多見。
眾好漢一齊喝彩,既是為二人的本事,也為二人的胸懷,心中都不覺生出一個念頭:梁山有如此好漢,還有什麽不興旺的理由?
武鬆看的手癢,他也有許多日沒有研習武藝了,但論起兵刃,他和林、杜二人實在沒法同場較量,人家是數十年的積累,自己想在槍棒上趕得上他們可不容易。
在梁山住了十餘日,眾人每天較量武藝,感情上也日益深厚,連曇忍這樣獨來獨往的人物也和眾人打成一片,尤其和魯智深關係甚密。
這一日,武鬆收到了兩封信。
一封信是晁蓋寫來的,信中表達了對吳用、武鬆的思念之情,表達了對梁山的渴慕之情,同時也對雷橫罔顧江湖義氣、出賣朋友的行為表示強烈譴責,同時也罵了宋江一通。最後,信中提出,晁蓋正在東溪村招攬人手,受過晁蓋恩惠的江湖好漢從此有了去處。
武鬆讓吳用給晁蓋迴信,叫他不要著急,明年五月帶他去劫生辰綱。
吳用不禁愣住:“還劫?能行嗎?”
“梁中書今年送禮不成,明年的禮物會更加豐厚,豈能放過他?”
另一封信來自宋公明。宋江的信和晁蓋的不同,開始就是解釋、請罪,將自己和雷橫劃分開來,極力擺脫雷橫行不義之事對他的負麵影響。隨信而來的還有兩封信,這是兩封介紹信,為武鬆介紹了兩個好朋友,也算是宋江致歉的一種方式吧。
信的末尾處,宋江道:“愚兄想親至梁山負荊請罪,不知二位兄弟方便否?”
武鬆和吳用都笑了,這個宋江說話真是有趣,他要來便來,對自己會有什麽影響?他擔心的當然不是武鬆和吳用,而是自己。畢竟和造反者往來等同於造反。
吳用不懷好意地笑道:“咱們該說,哥哥一身清白,不該為義而涉險,倘被人撞見,百口莫辯。哥哥義薄雲天,這份心意小弟心領了。”
武鬆道:“你給他迴信,就說咱們時時念著公明哥哥,必當掃榻相迎。”
玩笑歸玩笑,迴信還是要正經寫的,大家都是聰明人,就不搞那種幺蛾子了。
讓武鬆倍感興趣的是兩封介紹信,一封是給柴進的,另一封是給花榮的。
這是一種特別的交友方式,將好朋友甲介紹給好朋友乙,既是人情又以示親近,還能擴大自己的交友圈和影響力。
拿著這兩封信,武鬆就可以直接去見柴進和花榮了,這兩人恰好都是武鬆想見的。
這個宋江,果真有點門道。武鬆暗道。
見柴進是遲早的事,旁的不說,梁山泊是從王倫手中奪來的,而王倫是柴進資助的,這就相當於搶了柴進的資產。雖然起因是王倫不義,但至少該和主人說一聲。
武鬆可不像晁蓋等人那麽不懂事,搶了梁山泊後便安穩做大王,殊不知,欠下的事情都是隱患。
“我要先去會一會這個柴大官人。”武鬆道。
吳用道:“我聽說,柴進是後周世宗柴榮的後裔,有太祖皇帝賜下的誓書鐵券庇護,世代免除稅賦,家中錢糧無數。他最好結交江湖好漢,來往的人,無論多大罪過,都養在莊子裏。”
武鬆笑道:“旁的我不在意,就憑他錢糧無數,說什麽也要走上這一趟。”
吳用眉毛一挑:“哥哥何意?你奪了梁山,柴進還會給你錢不成?”
武鬆道:“那就要看他對趙宋有多恨了。”
阮小二道:“到底還是林教頭更勝一籌。”
阮小七接道:“我看都差不多,這兩個用一隻手都能隨意拿捏我。”
阮小五道:“咱們兄弟也得勤學苦練,鎮不住水寨兄弟,臉都沒地方放!”
比試完拳腳,林衝意猶未盡,硬拉著杜嶨比試兵器。別人看不出,林衝自己卻知道,剛才贏得太古怪了,自己那一腳已是強弩之末,怎麽就能把杜嶨踢得跪倒在地呢?
二人拿了兩根丈許長的白蠟杆,用軟布包上了杆頭,便一招一式比劃起來。
林衝學的是祖傳槍法,自幼伴著槍棒長大,又經周侗指點,矛法已是爐火純青。杜嶨也是家學淵源,承祖訓勤加練習,這麽多年也沒有鬆懈過。
武鬆是練過白蠟杆的,這玩意兒比硬木更難練,槍矛的神勇都靠著手上細微功夫,否則就是一根死木頭。白蠟杆勝在有彈性,手上一抖,杆頭就往對方麵門、胸口、小腹鑽,攔都攔不住。
林、杜二人都是行家裏的行家,這兩根白蠟杆在他們手中宛若遊龍,似乎白蠟杆天生就是彎的。
二十多個迴合過去,二人盡是試探,打了半天,兩根白蠟杆居然一次都沒有碰撞。圍觀眾人都暗道邪門時,忽聞場中劈劈啪啪放鞭炮一般,二人走馬燈似的轉了起來,白蠟杆似兩條大蟒纏在一處,碰撞聲音密集得連成一串。
這一過程持續了足足半炷香,隻看得人雙目發直,唯恐哪一個有閃失,便被一杆捅倒了。眼見二人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忽聽林衝一聲暴喝,白蠟杆自纏繞中抽身而出,橫著掃了過去!
杜嶨趁著林衝將白蠟杆揮遠,挺杆當胸刺來,林衝雙目放光,側身一閃,單手抓住了杜嶨的杆頭。而右手的白蠟杆去勢依舊淩厲,眼看杜嶨已無法躲過,他順著自己的白蠟杆急追幾步,已到了林衝近前,左手抓住了林衝的白蠟杆。
二人對視一眼,一齊哈哈大笑。
林衝丟了白蠟杆,拱手道:“賢弟槍法絕倫,林衝自愧不如。”
杜嶨道:“哥哥休如此說,最多是個平手。”
林衝笑道:“莫要給我貼金,我膂力不如你,才不得不變招。賢弟那一刺刻意地慢了,倘若是沙場對戰,我哪有變招的機會?”
杜嶨拜倒在地,唿道:“哥哥胸襟廣闊,杜嶨自愧不如。”
武者都對自己的本事極為看重,像林衝這樣光明磊落自承其敗的,實在不多見。
眾好漢一齊喝彩,既是為二人的本事,也為二人的胸懷,心中都不覺生出一個念頭:梁山有如此好漢,還有什麽不興旺的理由?
武鬆看的手癢,他也有許多日沒有研習武藝了,但論起兵刃,他和林、杜二人實在沒法同場較量,人家是數十年的積累,自己想在槍棒上趕得上他們可不容易。
在梁山住了十餘日,眾人每天較量武藝,感情上也日益深厚,連曇忍這樣獨來獨往的人物也和眾人打成一片,尤其和魯智深關係甚密。
這一日,武鬆收到了兩封信。
一封信是晁蓋寫來的,信中表達了對吳用、武鬆的思念之情,表達了對梁山的渴慕之情,同時也對雷橫罔顧江湖義氣、出賣朋友的行為表示強烈譴責,同時也罵了宋江一通。最後,信中提出,晁蓋正在東溪村招攬人手,受過晁蓋恩惠的江湖好漢從此有了去處。
武鬆讓吳用給晁蓋迴信,叫他不要著急,明年五月帶他去劫生辰綱。
吳用不禁愣住:“還劫?能行嗎?”
“梁中書今年送禮不成,明年的禮物會更加豐厚,豈能放過他?”
另一封信來自宋公明。宋江的信和晁蓋的不同,開始就是解釋、請罪,將自己和雷橫劃分開來,極力擺脫雷橫行不義之事對他的負麵影響。隨信而來的還有兩封信,這是兩封介紹信,為武鬆介紹了兩個好朋友,也算是宋江致歉的一種方式吧。
信的末尾處,宋江道:“愚兄想親至梁山負荊請罪,不知二位兄弟方便否?”
武鬆和吳用都笑了,這個宋江說話真是有趣,他要來便來,對自己會有什麽影響?他擔心的當然不是武鬆和吳用,而是自己。畢竟和造反者往來等同於造反。
吳用不懷好意地笑道:“咱們該說,哥哥一身清白,不該為義而涉險,倘被人撞見,百口莫辯。哥哥義薄雲天,這份心意小弟心領了。”
武鬆道:“你給他迴信,就說咱們時時念著公明哥哥,必當掃榻相迎。”
玩笑歸玩笑,迴信還是要正經寫的,大家都是聰明人,就不搞那種幺蛾子了。
讓武鬆倍感興趣的是兩封介紹信,一封是給柴進的,另一封是給花榮的。
這是一種特別的交友方式,將好朋友甲介紹給好朋友乙,既是人情又以示親近,還能擴大自己的交友圈和影響力。
拿著這兩封信,武鬆就可以直接去見柴進和花榮了,這兩人恰好都是武鬆想見的。
這個宋江,果真有點門道。武鬆暗道。
見柴進是遲早的事,旁的不說,梁山泊是從王倫手中奪來的,而王倫是柴進資助的,這就相當於搶了柴進的資產。雖然起因是王倫不義,但至少該和主人說一聲。
武鬆可不像晁蓋等人那麽不懂事,搶了梁山泊後便安穩做大王,殊不知,欠下的事情都是隱患。
“我要先去會一會這個柴大官人。”武鬆道。
吳用道:“我聽說,柴進是後周世宗柴榮的後裔,有太祖皇帝賜下的誓書鐵券庇護,世代免除稅賦,家中錢糧無數。他最好結交江湖好漢,來往的人,無論多大罪過,都養在莊子裏。”
武鬆笑道:“旁的我不在意,就憑他錢糧無數,說什麽也要走上這一趟。”
吳用眉毛一挑:“哥哥何意?你奪了梁山,柴進還會給你錢不成?”
武鬆道:“那就要看他對趙宋有多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