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吳用,上山!
穿越武鬆,幫徒弟開創靖康盛世 作者:會聲會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武鬆為何要勸解吳用,因為他這些日子已漸漸想明白了,宋江走上梁山,其實也是違背本心的舉動,不到走投無路時,宋江也是絕對沒有落草之意的。
《水滸傳》基本展現了宋江的一生,為吏,為囚,為匪,為官。但是,這四個階段並非完整,而是少了最重要的一個階段:為學。
宋江看似黑老大,他本質上其實是個儒生。江州潯陽樓上宋江題詩,開頭兩句便是:“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可見宋江小時候是讀過書的。
讀書人的追求是什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換種說法就是“仁愛、孝父、忠君、做大官”。
為什麽宋江熱衷於招安,看他做過的詩詞就能明白,除了“忠肝義膽”就是“忠君報國”,重點突出一個“忠”字。
宋江做梁山老大後,好好的“聚義堂”也改成了“忠義堂”,招安,是宋江矢誌不渝的誌向,任誰都改變不了。因為他要完成自己的終極夢想——出將入相,光耀門楣!
當然,現在的宋江還隻是一名小吏,他還沒有經曆過背井離鄉的逃亡,沒有經曆過麵頰刺字的屈辱,沒有經曆過刀斧加身的折磨和直麵劊子手的絕望;同樣,他也沒有經曆過各路英雄豪傑聞名便拜的榮耀,沒有見識過江湖人動輒托付性命的豪情,更沒有“袖中出劍秋水流,血點斑斑新報仇”的淋漓暢快。
在鄆城縣,宋江混得風生水起,從為吏的的標準衡量,他已經很成功了;但從江湖的角度來看,此時的宋江還隻是個雛兒。
吳用到來之前,武鬆還心懷忐忑,他擔心天機星吳用與宋江會一見如故,興趣相投。此時卻心中大定,吳用是個天生不安分的人,早就有草莽中稱雄的想法了,既然如此,現在的宋江,真就沒資格和自己爭!
吳用看中了梁山,自己擁有梁山,簡直是不謀而合。
“二郎這話不對,咱們兄弟同桌共飲,意氣相聚,可沒什麽不同。”宋江笑眯眯道。
武鬆道:“是小弟失言了,我所說的不同,是公明哥哥走得堂堂正正大道,武二被逼無奈,隻能亂世求生機,草莽山林裏尋活路了。”
“那也沒什麽不好!過幾日我也去梁山瞧上一瞧,都說那裏好,又不知好在哪裏,喝酒喝酒——”晁蓋興致極高,又舉起了酒碗。
吳用自從前麵說了些話,之後幾乎一言不發,隻笑吟吟附和著,看來是覺得自己失言了。武鬆倒是理解他,謀士謀於心,不到關鍵時刻是不願多說話的。
但是,此時的吳用也隻是雛鷹一隻,懷著滿腔抱負,一時沒忍住多說了幾句,也有情可原。
武鬆覺得很有趣,在《水滸傳》中,這三人要等到政和五年才登場呢,自己搶了先機,在政和四年見到三人,也看到了三位大佬不成熟的一麵。
喝光了三個酒壇時,宋江和晁蓋都醉了。
吳用沒醉,因為他每碗酒都不倒滿。看似一碗隻差那麽半寸高度,但碗是下窄上寬的,上麵這半寸也有小半碗了,如此累積下來,他比別人少喝了許多。
武鬆也沒醉,他的酒量天生就大,這種低度米酒,他自己喝一壇都沒事。
晁蓋的醉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吆五喝六,天老大我老二那種,說話聲音震耳欲聾,一個勁兒嚷嚷著要去梁山劃船,武鬆嫌他吵鬧,又連著灌了他三碗酒。
於是,第一階段結束,進入第二階段。這一階段的晁蓋蔫了,雙目發直盯著麵前的酒碗,時不時打個酒嗝,一言不發。別人舉起酒碗時,他的動作也慢半拍,但仍是一飲而盡。
宋江和晁蓋恰恰相反,晁蓋鬧騰時宋江就笑吟吟地看熱鬧,待晁蓋安靜下來,他卻慷慨激昂起來。先是罵頂頭上司鄆城知縣,接著又罵一眾同僚,在他口中,個個都是他貪官汙吏,對不起每月的俸祿,更對不起浩蕩皇恩。
罵完了官吏,宋江出去靠著牆根放水,迴來後道:“二郎,你可惜了,憑你的本事,到邊疆去真刀真槍搏個出身,必能封妻蔭子,唉……”宋江長籲短歎,看上去十分惋惜。
武鬆也很領情,道:“公明哥哥說得對,隻是現在說什麽都遲了。”
宋江被不軟不硬頂了一句,又來說吳用:“加亮先生,我也不知你學的什麽道術,卻知道你是個有學問的,何不去鄆城縣吏房謀個職務,他日未嚐不能做到典史、主簿。”
吳用道:“在下本沒什麽才學,能在這裏教孩童讀書,已是知足了。”
宋江一指武鬆:“先生不是要上梁山?二郎正好在此,有什麽話不能當麵?”
吳用笑道:“說笑而已,區區一介書生,隻會酒後狂言,殺雞都要躲得遠遠的,還敢上什麽梁山?”
宋江長歎一聲:“人在世上行走,說不準那一日就遭了冤屈、受了劫難,什麽都說不準的……”
說完這句話,宋江把酒碗一丟,倒在地上便睡。
武鬆和吳用看著麵前兩個醉漢,心中感受大抵相同。宋江和晁蓋,一個是聰明人,一個是糊塗人。
聰明人糾結得多,痛苦也就多,糊塗人目標單一,倒是快樂更多些。
吳用喚幾個莊客過來,叫他們將晁、宋二人抬到床鋪上歇息,後院隻剩他和武鬆兩個。
“二郎,梁山如今有多少人了,官府來捉拿,你要如何應對?”吳用連一句開場白都沒有,直接問道。
和聰明人說話就是不累,武鬆將梁山狀況如實告知,道:“眼下來看,隻有錢夠花,別的什麽都不夠。”
吳用笑道:“什麽時候缺錢了,那才是真的實力壯大呢。”
武鬆起身鄭重抱拳道:“先生若不嫌梁山寨小人寡,請上山助我!”
吳用道:“在下不過是個教書先生,二郎為何信我,莫非真是聽了阮家兄弟的話?”
“我隻信自己這雙眼睛,先生若不去,我綁也要將你綁了去。”武鬆道。
吳用一怔,道:“二郎好不講理!”
武鬆笑道:“我本山賊,還講什麽道理?”
《水滸傳》基本展現了宋江的一生,為吏,為囚,為匪,為官。但是,這四個階段並非完整,而是少了最重要的一個階段:為學。
宋江看似黑老大,他本質上其實是個儒生。江州潯陽樓上宋江題詩,開頭兩句便是:“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可見宋江小時候是讀過書的。
讀書人的追求是什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換種說法就是“仁愛、孝父、忠君、做大官”。
為什麽宋江熱衷於招安,看他做過的詩詞就能明白,除了“忠肝義膽”就是“忠君報國”,重點突出一個“忠”字。
宋江做梁山老大後,好好的“聚義堂”也改成了“忠義堂”,招安,是宋江矢誌不渝的誌向,任誰都改變不了。因為他要完成自己的終極夢想——出將入相,光耀門楣!
當然,現在的宋江還隻是一名小吏,他還沒有經曆過背井離鄉的逃亡,沒有經曆過麵頰刺字的屈辱,沒有經曆過刀斧加身的折磨和直麵劊子手的絕望;同樣,他也沒有經曆過各路英雄豪傑聞名便拜的榮耀,沒有見識過江湖人動輒托付性命的豪情,更沒有“袖中出劍秋水流,血點斑斑新報仇”的淋漓暢快。
在鄆城縣,宋江混得風生水起,從為吏的的標準衡量,他已經很成功了;但從江湖的角度來看,此時的宋江還隻是個雛兒。
吳用到來之前,武鬆還心懷忐忑,他擔心天機星吳用與宋江會一見如故,興趣相投。此時卻心中大定,吳用是個天生不安分的人,早就有草莽中稱雄的想法了,既然如此,現在的宋江,真就沒資格和自己爭!
吳用看中了梁山,自己擁有梁山,簡直是不謀而合。
“二郎這話不對,咱們兄弟同桌共飲,意氣相聚,可沒什麽不同。”宋江笑眯眯道。
武鬆道:“是小弟失言了,我所說的不同,是公明哥哥走得堂堂正正大道,武二被逼無奈,隻能亂世求生機,草莽山林裏尋活路了。”
“那也沒什麽不好!過幾日我也去梁山瞧上一瞧,都說那裏好,又不知好在哪裏,喝酒喝酒——”晁蓋興致極高,又舉起了酒碗。
吳用自從前麵說了些話,之後幾乎一言不發,隻笑吟吟附和著,看來是覺得自己失言了。武鬆倒是理解他,謀士謀於心,不到關鍵時刻是不願多說話的。
但是,此時的吳用也隻是雛鷹一隻,懷著滿腔抱負,一時沒忍住多說了幾句,也有情可原。
武鬆覺得很有趣,在《水滸傳》中,這三人要等到政和五年才登場呢,自己搶了先機,在政和四年見到三人,也看到了三位大佬不成熟的一麵。
喝光了三個酒壇時,宋江和晁蓋都醉了。
吳用沒醉,因為他每碗酒都不倒滿。看似一碗隻差那麽半寸高度,但碗是下窄上寬的,上麵這半寸也有小半碗了,如此累積下來,他比別人少喝了許多。
武鬆也沒醉,他的酒量天生就大,這種低度米酒,他自己喝一壇都沒事。
晁蓋的醉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吆五喝六,天老大我老二那種,說話聲音震耳欲聾,一個勁兒嚷嚷著要去梁山劃船,武鬆嫌他吵鬧,又連著灌了他三碗酒。
於是,第一階段結束,進入第二階段。這一階段的晁蓋蔫了,雙目發直盯著麵前的酒碗,時不時打個酒嗝,一言不發。別人舉起酒碗時,他的動作也慢半拍,但仍是一飲而盡。
宋江和晁蓋恰恰相反,晁蓋鬧騰時宋江就笑吟吟地看熱鬧,待晁蓋安靜下來,他卻慷慨激昂起來。先是罵頂頭上司鄆城知縣,接著又罵一眾同僚,在他口中,個個都是他貪官汙吏,對不起每月的俸祿,更對不起浩蕩皇恩。
罵完了官吏,宋江出去靠著牆根放水,迴來後道:“二郎,你可惜了,憑你的本事,到邊疆去真刀真槍搏個出身,必能封妻蔭子,唉……”宋江長籲短歎,看上去十分惋惜。
武鬆也很領情,道:“公明哥哥說得對,隻是現在說什麽都遲了。”
宋江被不軟不硬頂了一句,又來說吳用:“加亮先生,我也不知你學的什麽道術,卻知道你是個有學問的,何不去鄆城縣吏房謀個職務,他日未嚐不能做到典史、主簿。”
吳用道:“在下本沒什麽才學,能在這裏教孩童讀書,已是知足了。”
宋江一指武鬆:“先生不是要上梁山?二郎正好在此,有什麽話不能當麵?”
吳用笑道:“說笑而已,區區一介書生,隻會酒後狂言,殺雞都要躲得遠遠的,還敢上什麽梁山?”
宋江長歎一聲:“人在世上行走,說不準那一日就遭了冤屈、受了劫難,什麽都說不準的……”
說完這句話,宋江把酒碗一丟,倒在地上便睡。
武鬆和吳用看著麵前兩個醉漢,心中感受大抵相同。宋江和晁蓋,一個是聰明人,一個是糊塗人。
聰明人糾結得多,痛苦也就多,糊塗人目標單一,倒是快樂更多些。
吳用喚幾個莊客過來,叫他們將晁、宋二人抬到床鋪上歇息,後院隻剩他和武鬆兩個。
“二郎,梁山如今有多少人了,官府來捉拿,你要如何應對?”吳用連一句開場白都沒有,直接問道。
和聰明人說話就是不累,武鬆將梁山狀況如實告知,道:“眼下來看,隻有錢夠花,別的什麽都不夠。”
吳用笑道:“什麽時候缺錢了,那才是真的實力壯大呢。”
武鬆起身鄭重抱拳道:“先生若不嫌梁山寨小人寡,請上山助我!”
吳用道:“在下不過是個教書先生,二郎為何信我,莫非真是聽了阮家兄弟的話?”
“我隻信自己這雙眼睛,先生若不去,我綁也要將你綁了去。”武鬆道。
吳用一怔,道:“二郎好不講理!”
武鬆笑道:“我本山賊,還講什麽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