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大名府,孟雄拿著名帖去梁中書府上送禮,不過半個時辰就辦妥了事情。


    武鬆道:“大哥,小弟有個朋友也在大名府,正好順路到此,有心去拜會一番,又怕耽誤了公務。”


    孟雄哈哈一笑:“公務已辦妥了,隻等迴去拿賞錢,你若不嫌棄,我便與你同去。若有不便,我便找個客店等你。”孟雄知道,自己今後還要多多依仗武鬆,因此隻當武鬆是同僚,從來不以上下級對待。


    武鬆道:“大哥哪裏話,武二沒什麽見不得人的事,咱們這便同去。”


    盧俊義在北京城名氣著實不小,武鬆問了兩個路人,得知盧俊義開了一家老大的解庫(當鋪),就在北京城南門左近。


    武鬆先尋一家金銀店鋪,用心選了三件禮物,這才與孟雄朝盧家當鋪行去。


    到了當鋪門前,見許多人正從一輛大車上搬運貨物,一個腰細膀闊、鬢角插花的美少年在一旁指揮著。


    武鬆牽馬過去,問門邊閑坐的一個漢子:“這裏可是盧員外家解庫?”


    “正是盧員外的產業。”那漢子朝大車方向喊一句,“小乙,有大生意上門了!”原來他見武鬆和孟雄氣宇不凡,以為是找盧家做買賣的。


    武鬆心中一動,原來這人竟是燕青,看《水滸傳》時便知道燕青長得俊俏,今日一見,果然不凡。難怪李師師一眼就看中了燕青,如此顏值,但凡是個正常女子,隻怕都會動心。


    燕青走過來與二人施禮,道:“小人是盧員外家養的心腹,隻叫我燕小乙就好,二位官人從哪裏來,尋我家員外有何事?”


    武鬆道:“小乙哥客氣了,在下武鬆,現在清河縣做步軍都頭,這位是清河縣縣尉孟雄哥哥。我二人到此公幹,隻因我與盧大員外有同師之誼,路過此地,特來拜會,若過門而不入,有失禮之嫌。”


    燕青聽到“同師之誼”四字,再看武鬆雄壯身軀,立刻變得熱絡起來,道:“大員外正在後堂,我這就去稟報。”


    片刻後,一個身著錦袍、容貌威嚴的九尺大漢出了門,武鬆見這人氣勢,心知必是盧俊義,當下上前拜倒,唿道:“師兄,小弟武鬆有禮了!”


    盧俊義也是又驚又喜,他扶起武鬆道:“今早便聞喜鵲叫個不停,原來是兄弟到了!”


    將武鬆、孟雄請入內堂,盧俊義道:“我自幼喜好武藝,逢人便學,見人便拜,卻始終長進有限。七年前周侗老師路過大名府,在敝莊停了十餘日,從那之後,我才真正開了竅。說來慚愧,我雖隻認周侗老師一人為師,老師卻嫌我愚鈍,隻收我做了個記名弟子。賢弟,你是何時遇著老師的?”


    武鬆便將自己與周侗的緣分如實說了,盧俊義笑道:“江湖傳聞,老師教授弟子從無第二次的,你真是福運不淺。”


    飲了幾杯茶,盧俊義便邀武鬆到後院演習武藝,武鬆心中忐忑,這可是“河北三絕”玉麒麟盧俊義,梁山好漢中無可爭議的第一人,自己初學乍練,這點本事在他麵前又算什麽。


    盧俊義的演武場稱得上豪闊,七八丈見方的操場盡是青磚鋪地,光是兵器架就有六個之多,十八般兵器一式三份、輕重不一。什麽腰刀、樸刀、雙刀、大砍刀,長槍、短槍、虎頭槍、兩頭槍一應俱全,連一些奇門兵刃,如判官筆、鐵尺、鏈子錘都有。兵器架上都罩著雨棚,以免下雨天鐵器生鏽。


    幾人在演武場邊上坐下,燕青先打了一趟地躺拳,權作拋磚引玉,武鬆一見便知,這拳法也有周侗長拳的影子。


    燕青退下,盧俊義先是練了一會大槍,又演練了齊眉棍。果然槍棒無雙不是虛言,在外行眼中,盧俊義的槍棒或許隻是中規中矩,但在武鬆看來,無論槍法還是棍法都攻守有度、嚴謹周密,強過自己不知多少。


    盧俊義收了兵器,邀武鬆下場演武,武鬆自忖槍棒都比不過,便解下背上雙刀。抽刀出鞘,晴冬之日積雪未化,雙刀光芒耀眼,盧俊義忍不住讚道:“好刀!”


    進了演武場,武鬆脫了長衣,先做個揖禮,便將雙刀耍開來。他是天生用刀的好手,這兩柄刀被他舞弄得如雪花片片灑落,隻見刀光難見人。


    武鬆特意要盧俊義印象深刻,練到興起時,一刀劈在演武場旁的拴馬樁上,碗口粗的木樁一分為二,上端二尺餘長的木頭橫著飛了出去。


    燕青撿起斷木交給盧俊義,隻見切口光滑如鏡,盧俊義看得雙目放光,尋常武者用大斧也難做到。武鬆僅憑一口刀便能斷木,不僅刀要足夠重,用刀的人也要有極大膂力才行。


    盧俊義要過雙刀,翻來覆去端詳一番,在他看來,武鬆的刀法並不出奇,但這一刀的力道著實驚人,嘖嘖讚歎道:“二郎好氣力!不知二郎舉過石鎖嗎?”


    武鬆道:“家裏倒是有幾個,練得卻不多。”


    盧俊義道:“那就是天生神力了,你看我這幾個石鎖如何。”說著話帶武鬆來到演武場一角,這裏是打磨氣力的所在,放的都是石鎖、石擔、石槌。


    武鬆拿起一個最大的石鎖,估摸著能有七八十斤,他曲臂舉了幾下,搖了搖頭。


    “兄弟莫非是嫌太輕?”盧俊義見武鬆神情自若,心下暗驚。


    武鬆笑道:“哥哥見笑,小弟隻有這一身蠻力。”


    放下石鎖,武鬆走到了最大的石擔前,所謂石擔,其實類似後世的杠鈴。一根木棍,兩頭擔起石磨盤,就叫石擔了。


    “這是我尋石匠定做的,一邊有二百二十斤。”盧俊義提醒了一句。


    武鬆單臂握住棗木棍的正中,暗自較力,便將石擔扛在了肩頭。再一屈膝伸臂,做了一個類似後世舉重的動作,這個四百四十斤的石擔竟被他單手舉了起來。


    盧俊義心中震驚難以言表,這個最重的石擔,是他擔在肩上練蹲功的。偶爾興起才會舉上一舉,至於單手舉石擔……他連想都沒想過。


    盧俊義自幼就氣力過人,他這個演武場也來過不少武者與好漢,能在力氣上蓋過自己的,唯有武鬆一個!


    可是這還沒完,武鬆又將石擔舉了三舉,這才放在地上。


    盧俊義、孟雄二人一起拍手稱讚:“二郎真天人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武鬆,幫徒弟開創靖康盛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會聲會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會聲會色並收藏穿越武鬆,幫徒弟開創靖康盛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