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枯藤配老樹
穿越武鬆,幫徒弟開創靖康盛世 作者:會聲會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武大沒想到兄弟拒絕的這麽痛快,又歎口氣道:“這倒是,你初做都頭,腳跟還沒站穩,可別被人家尋著把柄。”
武鬆笑道:“這事容易得很,不用我幫,隻要劉大姐嫁了人,張大戶自然不惦記了。”
武大有些發愣:“嫁人不是過門檻,哪有說嫁就嫁的?張大戶是恨上她了,就算嫁了人,也不會讓她好過。”
“那就嫁個有根基的,讓張大戶不敢動。”
武大越聽越覺得離譜,有根基靠山的會娶個寡婦?臉上還好大一條疤。
武鬆見點不醒武大,索性直言道:“倘若劉大姐與哥哥成了家,張大戶再不敢尋她麻煩。”
武大頓時呆住,他生得矮小醜陋,知道沒人能看得上自己,因此從沒動過這樣的念頭。這話被武鬆說出來,他覺得對劉寡婦是好大冒犯,便道:“武二莫胡說,取笑你哥哥不成?”
武鬆道:“我哪會取笑哥哥,人心對人心,過日子不是隻看一張臉,哥哥若有意,這事我去和劉家說。”
“你莫要去!”
“有什麽去不得,莫非你不想幫劉大姐?”武鬆道。
“誰家女子肯嫁我,沒得叫人笑話。”武大嘟囔道。
武鬆道:“男婚女嫁,哪個敢笑話?過得好了,隻叫他們羨慕!”
武大搖了搖頭,不知說什麽好,端著洗腳水出了屋,迴到自己房中,這一夜又沒睡安穩。
次日,武鬆早早去劉家餅鋪相迎,見“劉家餅鋪”的招牌被人用紅漆潑汙了。喚出劉寡婦與婆婆來,兩個女人連半點怒意都無,她們早已心灰意冷,兩個寡婦怎麽與財大勢大的張大戶鬥?
武鬆迎二人出來,道:“婆婆,大姐,昨日辛苦了。”
劉婆婆是個愛說話的,忙道:“哎喲,都頭怎麽迎到家裏來了,咱們可擔當不起。”
武鬆道:“也算幫我兄弟倆治家的,自然不是外人,該迎。”
三人一同向武家走,劉婆婆不禁長籲短歎起來,隻說日子難過,餅鋪都開不下去。
武鬆道:“大姐嫁個有靠山的,這餅鋪能開上一世。”
“都頭取笑了,福薄命苦之人,有什麽能被人看上的?”
武鬆道:“我哥哥也是個福薄命苦的,偌大年紀不得安家,婆婆識得人多,有那相稱的介紹一二,武鬆感激不盡。”
劉婆婆咂摸咂摸武鬆的話頭,不禁心中通亮,若在從前,武大自然入不得她的眼,可如今不同了!武二做了都頭,清河縣哪還有人敢惹武大?
武植人雖醜陋,人卻安分老實,隻是不知媳婦心裏怎麽想……劉婆婆用餘光瞄著自己媳婦,劉寡婦佯作聽不見,隻悶頭前行。武鬆再不說話,先埋了這根,迴頭她們自會商議。
這一日武家廚房甚是尷尬,武大與劉寡婦心裏有事,目光相觸都似犯了大忌,隻劉婆婆一句句試探,教二人好不難堪。
第三日,一天活計忙完,武鬆以相謝為由,強留二人坐下吃飯,飲了兩杯酒後,武鬆徑直道:“哥哥是個不會說話的,心地卻純善,劉家大姐我也熟稔,你兩個都是行遍坎坷的,若不嫌棄我哥哥貌醜,便當個正事思量。倘若這事真成了,有我武二在,定保得這一家平安圓滿。”
武大與劉寡婦一齊紅透了臉,劉婆婆道:“都頭逼得緊,容咱們仔細思量。”
武鬆笑道:“休怪我話直,金童玉女要相配,老樹枯藤也想周全,都是男女事,哪有高低之分?咱們粗人學不了相敬如賓,卻也能做貼心人,有人相伴,就免得一世孤獨。”
這番話說完,三人俱都沉默不語,心裏卻敲起鼓似的。
武鬆伸腳在武大腿上一碰,武大受了弟弟的鼓舞,舉起酒杯紅著臉道:“走街串巷許多年,沒一個人正眼看過武大,隻劉大姐心地最善。在武大眼中,劉大姐也比旁人美得多,隻是自家粗鄙醜陋,說一千道一萬,都是我癡心妄想了!”說罷一飲而盡,眼圈也漸漸紅了。
劉婆婆心裏早就情願,隻是不知媳婦心思,急得心中冒火,也陪了一杯。隻聽劉寡婦低聲道:“武大哥,奴家可沒……可沒說過不願……”
武鬆朗聲大笑,撲倒在地便拜了幾拜,聲若洪鍾道:“長嫂如母,從此後俺武二便有家了!”
“隻是我有話要說。”劉寡婦一句話,三個人的心又懸了起來。
“我嫁便嫁了,隻是婆婆家中已無親眷……我與婆婆相處數載,相依為命也有二年多,比親娘也絲毫不差。”劉寡婦攥住婆婆的手,道,“我總不能一嫁了之,叫婆婆孤苦伶仃,年歲大時身邊連個人都沒有。”
劉婆婆也動了情,哭道:“我的好閨女,你過得好便萬事大吉,還惦記我做什麽?”
武鬆道:“大姐多慮了,這並非什麽難處,我家屋舍多得是,盡管搬來便是。若怕人說閑話,到時武鬆認婆婆做個幹娘,與自家長輩一樣養老。”
這話一說開了,酒桌氣氛立刻融洽起來,武大做夢也沒想到自己這輩子還能娶妻,心中歡喜自不必說。劉寡婦婆媳兩個已被張大戶逼得走投無路,自身又有缺陷,因此也不嫌武大貌醜,有了武都頭這個靠山,至少不會再被人欺淩。
待到談及婚嫁,武鬆堅持要依照“六禮”置辦,納彩、問名、納吉、下聘、請期、迎親一個都不能少。武大是武家長子,這可馬虎不得。隻是寡婦改嫁,需守喪三年,因此這一切都要等到明春才能操辦。
這頓飯一直吃到了戌時,兩兄弟又將婆媳二人送迴餅鋪。
武鬆次日到了縣衙,剛在兵房坐定,孫機密滿臉堆笑走了進來,深施一禮道:“賀喜武都頭高升,咱們也是舊相識,盼今後多關照些。”說完在桌上撂下一個布包。
武鬆起身道:“孫機密客氣了,同在衙門做事,理當相互關照。”
得知武鬆受知縣青睞做了都頭後,孫機密本就不多的報複心頓時煙消雲散,唯恐武鬆記著前仇,見武鬆如此好說話,心中大喜,又奉承幾句才告退了。
武鬆掂了掂手上布包,至少也有七八兩銀子,不禁暗歎,尋常百姓一年也攢不下這些錢,縣衙中一個小小的機密油水也不少。
片刻後,武鬆手下的二十個兵丁到齊,武鬆拎幾個石鎖叫他們各自操練,又去尋關衙役。
“劉家餅鋪的牌匾前夜被人潑了漆,晚上尋人盯著些。”
關衙役一喜,當即應下,做衙役的就怕無事可做,清閑是清閑了,但沒有錢財入賬啊!他知道這是武鬆故意抬舉自己,倘若有朝一日能升遷節級、押獄,好日子就來了!
武鬆笑道:“這事容易得很,不用我幫,隻要劉大姐嫁了人,張大戶自然不惦記了。”
武大有些發愣:“嫁人不是過門檻,哪有說嫁就嫁的?張大戶是恨上她了,就算嫁了人,也不會讓她好過。”
“那就嫁個有根基的,讓張大戶不敢動。”
武大越聽越覺得離譜,有根基靠山的會娶個寡婦?臉上還好大一條疤。
武鬆見點不醒武大,索性直言道:“倘若劉大姐與哥哥成了家,張大戶再不敢尋她麻煩。”
武大頓時呆住,他生得矮小醜陋,知道沒人能看得上自己,因此從沒動過這樣的念頭。這話被武鬆說出來,他覺得對劉寡婦是好大冒犯,便道:“武二莫胡說,取笑你哥哥不成?”
武鬆道:“我哪會取笑哥哥,人心對人心,過日子不是隻看一張臉,哥哥若有意,這事我去和劉家說。”
“你莫要去!”
“有什麽去不得,莫非你不想幫劉大姐?”武鬆道。
“誰家女子肯嫁我,沒得叫人笑話。”武大嘟囔道。
武鬆道:“男婚女嫁,哪個敢笑話?過得好了,隻叫他們羨慕!”
武大搖了搖頭,不知說什麽好,端著洗腳水出了屋,迴到自己房中,這一夜又沒睡安穩。
次日,武鬆早早去劉家餅鋪相迎,見“劉家餅鋪”的招牌被人用紅漆潑汙了。喚出劉寡婦與婆婆來,兩個女人連半點怒意都無,她們早已心灰意冷,兩個寡婦怎麽與財大勢大的張大戶鬥?
武鬆迎二人出來,道:“婆婆,大姐,昨日辛苦了。”
劉婆婆是個愛說話的,忙道:“哎喲,都頭怎麽迎到家裏來了,咱們可擔當不起。”
武鬆道:“也算幫我兄弟倆治家的,自然不是外人,該迎。”
三人一同向武家走,劉婆婆不禁長籲短歎起來,隻說日子難過,餅鋪都開不下去。
武鬆道:“大姐嫁個有靠山的,這餅鋪能開上一世。”
“都頭取笑了,福薄命苦之人,有什麽能被人看上的?”
武鬆道:“我哥哥也是個福薄命苦的,偌大年紀不得安家,婆婆識得人多,有那相稱的介紹一二,武鬆感激不盡。”
劉婆婆咂摸咂摸武鬆的話頭,不禁心中通亮,若在從前,武大自然入不得她的眼,可如今不同了!武二做了都頭,清河縣哪還有人敢惹武大?
武植人雖醜陋,人卻安分老實,隻是不知媳婦心裏怎麽想……劉婆婆用餘光瞄著自己媳婦,劉寡婦佯作聽不見,隻悶頭前行。武鬆再不說話,先埋了這根,迴頭她們自會商議。
這一日武家廚房甚是尷尬,武大與劉寡婦心裏有事,目光相觸都似犯了大忌,隻劉婆婆一句句試探,教二人好不難堪。
第三日,一天活計忙完,武鬆以相謝為由,強留二人坐下吃飯,飲了兩杯酒後,武鬆徑直道:“哥哥是個不會說話的,心地卻純善,劉家大姐我也熟稔,你兩個都是行遍坎坷的,若不嫌棄我哥哥貌醜,便當個正事思量。倘若這事真成了,有我武二在,定保得這一家平安圓滿。”
武大與劉寡婦一齊紅透了臉,劉婆婆道:“都頭逼得緊,容咱們仔細思量。”
武鬆笑道:“休怪我話直,金童玉女要相配,老樹枯藤也想周全,都是男女事,哪有高低之分?咱們粗人學不了相敬如賓,卻也能做貼心人,有人相伴,就免得一世孤獨。”
這番話說完,三人俱都沉默不語,心裏卻敲起鼓似的。
武鬆伸腳在武大腿上一碰,武大受了弟弟的鼓舞,舉起酒杯紅著臉道:“走街串巷許多年,沒一個人正眼看過武大,隻劉大姐心地最善。在武大眼中,劉大姐也比旁人美得多,隻是自家粗鄙醜陋,說一千道一萬,都是我癡心妄想了!”說罷一飲而盡,眼圈也漸漸紅了。
劉婆婆心裏早就情願,隻是不知媳婦心思,急得心中冒火,也陪了一杯。隻聽劉寡婦低聲道:“武大哥,奴家可沒……可沒說過不願……”
武鬆朗聲大笑,撲倒在地便拜了幾拜,聲若洪鍾道:“長嫂如母,從此後俺武二便有家了!”
“隻是我有話要說。”劉寡婦一句話,三個人的心又懸了起來。
“我嫁便嫁了,隻是婆婆家中已無親眷……我與婆婆相處數載,相依為命也有二年多,比親娘也絲毫不差。”劉寡婦攥住婆婆的手,道,“我總不能一嫁了之,叫婆婆孤苦伶仃,年歲大時身邊連個人都沒有。”
劉婆婆也動了情,哭道:“我的好閨女,你過得好便萬事大吉,還惦記我做什麽?”
武鬆道:“大姐多慮了,這並非什麽難處,我家屋舍多得是,盡管搬來便是。若怕人說閑話,到時武鬆認婆婆做個幹娘,與自家長輩一樣養老。”
這話一說開了,酒桌氣氛立刻融洽起來,武大做夢也沒想到自己這輩子還能娶妻,心中歡喜自不必說。劉寡婦婆媳兩個已被張大戶逼得走投無路,自身又有缺陷,因此也不嫌武大貌醜,有了武都頭這個靠山,至少不會再被人欺淩。
待到談及婚嫁,武鬆堅持要依照“六禮”置辦,納彩、問名、納吉、下聘、請期、迎親一個都不能少。武大是武家長子,這可馬虎不得。隻是寡婦改嫁,需守喪三年,因此這一切都要等到明春才能操辦。
這頓飯一直吃到了戌時,兩兄弟又將婆媳二人送迴餅鋪。
武鬆次日到了縣衙,剛在兵房坐定,孫機密滿臉堆笑走了進來,深施一禮道:“賀喜武都頭高升,咱們也是舊相識,盼今後多關照些。”說完在桌上撂下一個布包。
武鬆起身道:“孫機密客氣了,同在衙門做事,理當相互關照。”
得知武鬆受知縣青睞做了都頭後,孫機密本就不多的報複心頓時煙消雲散,唯恐武鬆記著前仇,見武鬆如此好說話,心中大喜,又奉承幾句才告退了。
武鬆掂了掂手上布包,至少也有七八兩銀子,不禁暗歎,尋常百姓一年也攢不下這些錢,縣衙中一個小小的機密油水也不少。
片刻後,武鬆手下的二十個兵丁到齊,武鬆拎幾個石鎖叫他們各自操練,又去尋關衙役。
“劉家餅鋪的牌匾前夜被人潑了漆,晚上尋人盯著些。”
關衙役一喜,當即應下,做衙役的就怕無事可做,清閑是清閑了,但沒有錢財入賬啊!他知道這是武鬆故意抬舉自己,倘若有朝一日能升遷節級、押獄,好日子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