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是615號,現在進行例行報告。”
“好的,這裏是408號。通訊一切正常,請講。”
“目前,我已經獲得了對象的初步信任。任務仍在正常的進行。”
“很好,我了解到的情況是組織暫時不會有什麽刻意的舉動了。”
“但是,你別忘了,空間依然可能遭遇些未知的威脅,就算是我們也沒有探明。”
“615明白。”
……
當前時間:公元88年4月
當前皇帝:東漢第3任皇帝:漢章帝劉炟(56—88)
還行,最近的皇帝都是早上到來的,倒是不影響大家的作息。可是,這才過了13天啊,而且他才31歲啊。
還是同一套流程。劉炟對祖宗們一一拜見。劉邦想到了什麽,於是問:“你才31歲,那你的太子多大了?”
劉炟:“我立劉肇為太子了。他今年10歲。不過,我的竇皇後一定會待他很好。”
上次說了類似的話的是誰啊?劉邦稍微有些不安,先讓他退下了。
……
漢章帝劉炟是是一位好皇帝,但性格更加接近於漢元帝劉奭,或者說是劉奭的“高配版”。
他的性格寬仁,政見完全與其父親相反。他對官員寬鬆,並且在一定程度上放任外戚。
在東漢,皇權還沒有集中到後來的水平。那時,太後是否幹政也許真的要靠太後的自覺。或許也是因為大漢以孝治國,使得皇帝不好公然反對太後。
漢哀帝劉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漢章帝可能也是如此。
繼位之初,漢明帝的皇後馬太後可能幹預了朝政。馬太後去世後,馬氏外戚才逐漸失勢。
匈奴想要反攻西域,在耿恭的孤軍堅守下,東漢成功守住了西域,等到了援軍到來。
耿恭就算身陷絕境,也誓死不降。後世的嶽飛也讚頌過耿恭的事例。但由於馬氏外戚的幹預下,耿恭最後被罷免。
漢章帝終止了很多勞役,節省開支,慎用刑罰,寬鬆治國。
他在此前漢武帝等人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儒家神化,將其改造成利於封建統治的思想。
為了維護封建統治,他將人們的一切社會行動,思想活動納入到了“新儒家”的綱常之中。
這有利於思想的統一,在封建統治還很先進的當時,這是有利於社會進步的。
但是,劉炟是有缺點的。雖然他維持了治世局麵。但他放鬆了對官員的督查。之後,士大夫互相舉薦抱團,吏治逐漸敗壞。而且,他重用竇氏外戚,為大漢留下了隱患。
……
清晨,空間中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
劉邦照常去取記錄,順便在雨中散步。在路上,他遇上了嬴政。
“啊,政哥,早上好啊。”
“嗯。劉邦,你的後代挺不錯的啊,這個東漢也到強盛期了吧。”
“算是吧,不知道能持續多久。竇氏外戚鬧騰得很厲害。”
劉邦突然話鋒一轉:“對了,政哥。你希望這種局麵保持下去嗎?”
嬴政一愣,然後說道:“現在當然希望了。不過,你這個問題真沒有意義。”
劉邦:“或許吧。唉,其實也真是諷刺,我們死後竟然還要玩人間的那一套,並且似乎還沒完沒了了。”
嬴政沒有迴應,默默離開了。
……
劉弗陵坐在窗前,聆聽著外麵的雨聲,他在他的筆記中寫道:
萬事皆有盛衰興亡。人間如此,這裏或許也如此。可悲,可歎!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這難道就是我們的報應嗎?死後還是不能享受真正的清靜!
他很羨慕劉秀祖孫三人還有劉詢和劉奭,在他們身上能看到真正的親情。父親劉徹雖然不是沒有親情,但他很難看到,屬於自己的親情在哪裏呢?
他輕輕歎了口氣,看著外麵的細雨。
……
劉炟的竇皇後其實很不老實。劉炟在位時,她就為了保住自己的皇後位除掉了四位貴人,其中還包括劉肇的生母梁貴人。
《後漢書》記載:劉炟死後,竇太後經常召見宗室成員劉暢。
劉肇繼位後,竇氏外戚立刻掌權,竇憲掌握了朝政大權。為了撈取政治資本,鞏固竇氏權威,竇憲提議北伐匈奴。
其實這一次北伐根本沒有必要。此時北匈奴已經四麵受敵:西有西域諸國,南有南匈奴,東有鮮卑,北有丁零。
與其興師動眾北伐,還不如坐山觀虎鬥,利用這四股勢力製衡北匈奴。而倉促北伐還有可能造成破壞這種平衡。
最後,竇憲“勒石燕然”,北伐勝利。但根本得不償失,隻是扶持了一個親竇氏的北匈奴勢力,沒有建立任何統治。
也是從竇氏外戚開始,劉秀時的“度田”工作再也沒有出現過,從此豪強士族勢力開始失控。
14歲的天才少年劉肇以班固的《漢書·外戚傳》為參考資料和教科書,聯合身邊的宦官,發動政變,成功除掉了竇氏外戚勢力。
在他的治理下,東漢走向了極盛,史稱“永元之隆”。
……
然而,空間中的劉氏皇帝反應平平,這次連慶祝會都沒辦。
他們都經曆過一次興衰。這次也一樣,極盛之後,大漢就要走下坡路了。
……
《空間記事》(節選)
空間中的“假和平”
四弟都替我寫了這麽多了,該輪到我了,最近他也挺忙的。
他要忙著記錄糧食的儲量,而且王莽又給他提出了一個新難題:建造“電網”。雖然不知道那是什麽,但是劉恆看到王莽的報價,腦袋都大了一圈。
說了這麽多,進入正題吧。
這些天來,空間中21名皇帝都在按部就班的工作,看起來一切正常。
但很多人都明白,東漢滅亡後,這種情況或許不會持續下去。
我想了想,受影響最大的人是胡亥、劉賀和王莽,尤其是劉賀。他們三個人被夾在了中間。到時候,情況會很尷尬。
劉莊和劉炟仔細研究了西漢時人口、耕地的數據,發現了一個規律:王朝要滅亡時,人口是最多的,然後會迅速下降。
王莽大驚:你們這就發現了?太厲害了!
所以這其中一定有一個大秘密。
另外,隨著人數變多,“空間危機”也是一個大難題。
……
夜深人靜,劉邦在睡夢中感到了輕微的晃動,他翻了個身,很快就忘記了這件事。
此時,應答機第三次發出了嘀嗒聲,但沒人聽到。
第三次空間危機發生時間:公元225年1月。
“好的,這裏是408號。通訊一切正常,請講。”
“目前,我已經獲得了對象的初步信任。任務仍在正常的進行。”
“很好,我了解到的情況是組織暫時不會有什麽刻意的舉動了。”
“但是,你別忘了,空間依然可能遭遇些未知的威脅,就算是我們也沒有探明。”
“615明白。”
……
當前時間:公元88年4月
當前皇帝:東漢第3任皇帝:漢章帝劉炟(56—88)
還行,最近的皇帝都是早上到來的,倒是不影響大家的作息。可是,這才過了13天啊,而且他才31歲啊。
還是同一套流程。劉炟對祖宗們一一拜見。劉邦想到了什麽,於是問:“你才31歲,那你的太子多大了?”
劉炟:“我立劉肇為太子了。他今年10歲。不過,我的竇皇後一定會待他很好。”
上次說了類似的話的是誰啊?劉邦稍微有些不安,先讓他退下了。
……
漢章帝劉炟是是一位好皇帝,但性格更加接近於漢元帝劉奭,或者說是劉奭的“高配版”。
他的性格寬仁,政見完全與其父親相反。他對官員寬鬆,並且在一定程度上放任外戚。
在東漢,皇權還沒有集中到後來的水平。那時,太後是否幹政也許真的要靠太後的自覺。或許也是因為大漢以孝治國,使得皇帝不好公然反對太後。
漢哀帝劉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漢章帝可能也是如此。
繼位之初,漢明帝的皇後馬太後可能幹預了朝政。馬太後去世後,馬氏外戚才逐漸失勢。
匈奴想要反攻西域,在耿恭的孤軍堅守下,東漢成功守住了西域,等到了援軍到來。
耿恭就算身陷絕境,也誓死不降。後世的嶽飛也讚頌過耿恭的事例。但由於馬氏外戚的幹預下,耿恭最後被罷免。
漢章帝終止了很多勞役,節省開支,慎用刑罰,寬鬆治國。
他在此前漢武帝等人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儒家神化,將其改造成利於封建統治的思想。
為了維護封建統治,他將人們的一切社會行動,思想活動納入到了“新儒家”的綱常之中。
這有利於思想的統一,在封建統治還很先進的當時,這是有利於社會進步的。
但是,劉炟是有缺點的。雖然他維持了治世局麵。但他放鬆了對官員的督查。之後,士大夫互相舉薦抱團,吏治逐漸敗壞。而且,他重用竇氏外戚,為大漢留下了隱患。
……
清晨,空間中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
劉邦照常去取記錄,順便在雨中散步。在路上,他遇上了嬴政。
“啊,政哥,早上好啊。”
“嗯。劉邦,你的後代挺不錯的啊,這個東漢也到強盛期了吧。”
“算是吧,不知道能持續多久。竇氏外戚鬧騰得很厲害。”
劉邦突然話鋒一轉:“對了,政哥。你希望這種局麵保持下去嗎?”
嬴政一愣,然後說道:“現在當然希望了。不過,你這個問題真沒有意義。”
劉邦:“或許吧。唉,其實也真是諷刺,我們死後竟然還要玩人間的那一套,並且似乎還沒完沒了了。”
嬴政沒有迴應,默默離開了。
……
劉弗陵坐在窗前,聆聽著外麵的雨聲,他在他的筆記中寫道:
萬事皆有盛衰興亡。人間如此,這裏或許也如此。可悲,可歎!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這難道就是我們的報應嗎?死後還是不能享受真正的清靜!
他很羨慕劉秀祖孫三人還有劉詢和劉奭,在他們身上能看到真正的親情。父親劉徹雖然不是沒有親情,但他很難看到,屬於自己的親情在哪裏呢?
他輕輕歎了口氣,看著外麵的細雨。
……
劉炟的竇皇後其實很不老實。劉炟在位時,她就為了保住自己的皇後位除掉了四位貴人,其中還包括劉肇的生母梁貴人。
《後漢書》記載:劉炟死後,竇太後經常召見宗室成員劉暢。
劉肇繼位後,竇氏外戚立刻掌權,竇憲掌握了朝政大權。為了撈取政治資本,鞏固竇氏權威,竇憲提議北伐匈奴。
其實這一次北伐根本沒有必要。此時北匈奴已經四麵受敵:西有西域諸國,南有南匈奴,東有鮮卑,北有丁零。
與其興師動眾北伐,還不如坐山觀虎鬥,利用這四股勢力製衡北匈奴。而倉促北伐還有可能造成破壞這種平衡。
最後,竇憲“勒石燕然”,北伐勝利。但根本得不償失,隻是扶持了一個親竇氏的北匈奴勢力,沒有建立任何統治。
也是從竇氏外戚開始,劉秀時的“度田”工作再也沒有出現過,從此豪強士族勢力開始失控。
14歲的天才少年劉肇以班固的《漢書·外戚傳》為參考資料和教科書,聯合身邊的宦官,發動政變,成功除掉了竇氏外戚勢力。
在他的治理下,東漢走向了極盛,史稱“永元之隆”。
……
然而,空間中的劉氏皇帝反應平平,這次連慶祝會都沒辦。
他們都經曆過一次興衰。這次也一樣,極盛之後,大漢就要走下坡路了。
……
《空間記事》(節選)
空間中的“假和平”
四弟都替我寫了這麽多了,該輪到我了,最近他也挺忙的。
他要忙著記錄糧食的儲量,而且王莽又給他提出了一個新難題:建造“電網”。雖然不知道那是什麽,但是劉恆看到王莽的報價,腦袋都大了一圈。
說了這麽多,進入正題吧。
這些天來,空間中21名皇帝都在按部就班的工作,看起來一切正常。
但很多人都明白,東漢滅亡後,這種情況或許不會持續下去。
我想了想,受影響最大的人是胡亥、劉賀和王莽,尤其是劉賀。他們三個人被夾在了中間。到時候,情況會很尷尬。
劉莊和劉炟仔細研究了西漢時人口、耕地的數據,發現了一個規律:王朝要滅亡時,人口是最多的,然後會迅速下降。
王莽大驚:你們這就發現了?太厲害了!
所以這其中一定有一個大秘密。
另外,隨著人數變多,“空間危機”也是一個大難題。
……
夜深人靜,劉邦在睡夢中感到了輕微的晃動,他翻了個身,很快就忘記了這件事。
此時,應答機第三次發出了嘀嗒聲,但沒人聽到。
第三次空間危機發生時間:公元22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