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風和日麗,春鳥聲聲。


    親耕禮隆重舉行。


    唐朝的先農壇位於長安城東郊春明門外七裏,圓壇高五尺,周迴四十步,供神農氏。其地有千畝之多,皆為良田好地。


    先農壇周圍,已經聚集了很多農夫,一大群男女老少,都前來圍觀大場麵,想一睹皇帝皇後的風采。


    文武百官到齊,三公、諸王、卿相悉數到場,祭品牛羊豬就位。


    巳時與午時交界,鼓樂高奏,典祀郎走上台高聲宣布:吉時到,請陛下行祭祀之禮。


    李世民登上先農壇,酹酒祭奠,跪拜先農,虔誠禱告,祈求先農保佑大唐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接下來便是“親耕”了。


    李世民卷起褲管,拿起木耒,到右邊的地裏刨了幾下,換木耜扒土。之後,趕著大黃牛,扶著曲轅犁,到左邊的土地上,輕車熟路,來來去去犁了三個來迴。


    三推三返後,皇帝親耕之禮完成。


    “眾愛卿,該你們了。”


    李世民笑道。


    皇帝都為天下農夫做出表率了,三公大臣、尚書九卿豈敢偷懶,卷褲腳擼袖子齊上陣,一人一套曲轅犁,依葫蘆畫瓢,各自扶著曲轅犁耕地。最後,司農監挑選出來的二三十個農夫,分成兩列,各執農具,朝見天子,一眾文武百官行慶賀之禮。


    場麵熱火朝天。


    “觀音婢,這次親耕大禮,真虧了李千安啊,這曲轅犁用起來太方便了,不費力氣。春耕順利,有望豐收啊。”


    李世民感慨不已。


    “兩相對比,夫君是想起你之前的親耕禮了吧。”


    長孫氏笑道。


    武德時,李淵生病,著李世民與其四弟李元吉代父行親耕禮。但元吉使壞,放跑了耕牛,想讓李世民出醜。後麵多虧了尉遲敬德甘願以身作牛,拉著笨重的直轅犁,才完成了親耕任務,避免了尷尬。


    李千安弄出來這個曲轅犁,讓他風風光光完成了親耕禮。


    目光所尋處,李千安最輕鬆,穿著紅色的五品官服,正笑著看大家用曲轅犁耕地呢。


    他作壁上觀,才是最輕鬆愉快的那一個。


    耕地畢,李世民“賜宴”——皇帝大方請客。


    先農壇下,擺開一大片桌子,眾官員就地吃肉喝酒。當然了,老百姓麽隻有看著的份,迴自己家中吃喝去。


    十日後,皇後親蠶禮又隆重舉行。


    通化門外十裏,一大片桑樹園裏,築起一座方台“先蠶壇” 。


    皇後親自采桑養蠶,代表天下女性向上天、大地、桑樹和蠶寶寶祈禱,表示重視家庭紡織。


    長孫皇後身著親蠶服,雍容大方,站在方壇前,三肅三跪三拜。


    肅是作揖,跪是兩個膝蓋跪在地上,拜是撅起屁股,頭部著地。


    宮中的婦人,跟著皇後作揖跪拜。


    跪拜之後,是“躬桑”。長孫皇後挽起籃子鉤子,領著一眾女人走進桑園,采摘桑葉,歌女們在周圍唱采桑歌。


    采桑葉完畢,再用桑葉喂蠶。


    禮畢,一樣的是擺長桌宴,皇後請客,婦人們吃飯喝酒,至寅時方迴。


    李千安可長見識了,這般露天的大祭祀,大典禮,放在任何時候都是盛會。


    有了皇帝的親耕禮,皇後的親蠶禮,天下百姓男耕女織,安心過田園生活。


    大唐的春耕,隨著布穀鳥聲聲叫開始了,每一個山野村落都忙著耕地播種。


    曲轅犁傳到江南之地,魚米之鄉,更是受到了田農們的熱烈歡迎,大大小小的曲轅犁,有錢的花錢去木匠鋪買,手巧的自己砍木頭做,犁地耕田,無所不能。


    ……


    李千安抽空去歸義坊莊園巡視指導,玉米苗又長高了不少,土豆也出芽了,紅薯苗長勢不錯,過不了多久便可以剪枝栽種,地裏一片生機勃勃。


    這才是他的一畝三分地,虎三娘不同意叫虎家莊,又覺得李家莊太普通,天下李家莊多了去了,最後叫千安莊,那才是獨一無二的。


    莊裏陸續來了很多流離而來的勞力,加上田大壯等,有幾十戶人家定居下來,男女老少耕地勞作,互幫互助,安穩生活。


    偶有遇見李千安與虎三娘,都熱情稱莊主,家家戶戶送上好吃好喝的。


    這便是最淳樸的農民,窮怕了,餓怕了,誰能讓他們安定下來,養家糊口,生活安定,誰便是他們的救世主。


    除此外,李千安的生活大都兩點一線,李宅,弘文館,偶爾去天香酒肆。


    “千安,你比皇帝還忙呢。”


    孫二娘一早幫他整理著紅色官服,一臉心疼。


    “嗬嗬,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我現在正是一展抱負的時候。”


    李千安笑道。


    李世民的勤政,他可算是親身見識了。


    那是一有時間就從朝堂往弘文館跑,與他坐論天下,政治,民生,社會,經濟,文化,軍事,天文地理,無所不談。


    李千安沒有藏私。


    給李世民灌輸千年大計,教育為本的理念,闡述人才就是生產力,不能搞愚民政策,灌輸國家的概念,立德樹人要有家國情懷。


    這是把儒家思想學說精煉創新了,加入了法治,德治,人治。


    李世民聽了深以為然。


    大唐以武功立國,自然知曉文治才能守業治國,國運長久。


    遂讓李千安編寫通俗易懂的教材,從蒙學讀本,到學科分類,都以李千安這個著作郎編寫為主。


    李千安沒忘記老朋友,在李世民麵前提了建議,把上官儀、溫中正、範仲良等待官進士都弄進了弘文館,當了從九品的校書郎,助他出版係列叢書。


    《聲律啟蒙》、《竹翁對韻》、《三字經》、《千字文》等都作了精簡,與時代同步。


    另有《簡易數學讀本》、《簡易物理讀本》、《簡易化學讀本》、《簡易天文讀本》、《簡易自然地理讀本》、《新齊民要術》、《天工開物》、《農經》、《新算經》、《紡織製造手工百業讀本》等等。


    簡單來說,就是把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地理、生物、天文等知識用唐人能讀懂的方式編寫,灌輸科學之概念,播種知識的種子。


    先期把這些知識給二十來個進士培訓過後,把他們分配到國子監去,教授普及,並逐級普及到地方郡縣學堂,還大力提倡自學。


    李世民不愧為千古一帝,接納新認知、新事物的速度出奇的快,命天下州府郡縣,大修孔廟,興學堂,並把李淵時期勒令還俗的道士、和尚等迴歸道觀、寺廟,讓他們也來傳播文化。


    “千安,朕怎麽賞賜你好呢,錢財你看不上,官職目前也不能再給你往上升了,那些老家夥反對啊。”


    李世民翻著這些讀本,如獲至寶。


    大笑中又露出愁容。


    李千安天縱奇才,這麽多新知識新書編寫出來,堪稱天功!


    而李千安給他描述的是,大唐旗幟要世界飄揚,深得他意。


    “陛下,其實我現在又想要錢了,嘿嘿。開銷大啊。”


    “這些書,每印出一本來,給我一貫錢如何?畢竟一字值千金,我要這麽少不過分吧。”


    李千安也倒沒說版權費。


    這陣子跟李二混熟了不少,說話也隨意,李二甚至給了他宮內通行的腰牌,可以隨意出入東宮。


    “嗬嗬,善。”


    李世民痛快答應。


    隻是當後麵教材每年越印越多,官方統計每年不下一二十萬冊的時候,他才感到肉痛一些,不過那是後話了。


    “除了錢,朕給你賜婚如何?你看上哪家姑娘了,朝中無論誰家小姐,甚至公主,朕都作主許配給你。你不知道,觀音婢念叨了許久,讓朕給你找個好姑娘。”


    其實是李世民念叨了好久。


    李千安表現得愈驚豔,越天才,他便越想把李千安籠絡在身邊。


    長孫氏在給他訪美女的時候,他還說讓跟著訪幾個適合李千安的。


    “嘿嘿,還不考慮這個。好男兒誌在四方,兒女情長為時尚早。”


    李千安一笑。


    李千安聽孫二娘嘮叨就夠了,現在李二也嘮叨,哪天見著長孫氏也嘮叨,還真是耳朵吵吵。


    “朕當年,十五之齡便娶了十三歲的觀音婢,也不耽擱南征北戰,縱橫天下,又怎麽小了?”


    李世民故作不悅。


    “不過你可別打小長樂的主意啊。她才六歲,是真的還小,除非你能等上十年八年的不娶妻,哈哈。”


    李世民不正經。


    娶皇家公主,那隻能是正妻,不然,讓公主做妾,貽笑天下人。


    “啊哈,長樂就是個可愛的小妹妹。對了這個小禮物送給她。”


    李千安鬼使神差地想起了什麽,把那個銀麵人要他送李二的小盒子拿了出來。


    他費勁打開盒子看過,裏麵是一顆散發著淡淡香味的香珠,珠子裏麵有一條小靈魚活靈活現,有點像天然琥珀。


    小姑娘戴著應該好看。


    反正送給李二之女,銀麵人要問起來,就說是送給李二了,至於李二怎麽送給女兒的,那他還管得了?


    “嗬嗬,你倒是有心了。記得啊,中意誰家女子,早點給朕說。”


    李世民接過珠子,樂嗬嗬地去了,早點哄小長樂開心去。


    皇帝一走,李千安自由嘍,下班迴家唄。


    剛出宮門。


    “千安哥,等一等,一起走。”


    原來是秦懷安跟程二,兩人受封了千牛衛副統領,在東宮當值了好幾天了。


    “千安哥,金吾衛約了我們千牛衛晚上來一場馬球比賽,那裴大少遞來戰書,賭百金約我們出戰!指名要你參加,怎麽樣,去還是不去?”


    秦懷安說道。


    久未露麵的裴大少,這迴不來暗的,來明的了,搞馬球比賽。


    “馬球比賽?嗬嗬,正缺錢呢,散財童子就送錢上門,不要白不要。咱弟兄一起上。”


    李千安大笑。


    “哈,程二,見沒,千安哥答應了,你輸了啊,哪天請我跟千安哥去平康坊,嘿嘿。”


    李千安一臉黑線,這兩家夥,拿他賭上了,還是紈絝之風啊。


    “出息,天天離不得女人似的。講正經的,我之前可沒打過馬球呢,趁還有點時間,找個地兒教一下我先。”


    秦懷安與程二笑容一僵: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悟性逆天:風流小狀元震驚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醉愛楓林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醉愛楓林晚並收藏悟性逆天:風流小狀元震驚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