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給幫忙的人道謝
我天,李家小八是錦鯉 作者:喜獲小兔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眉在李小八的陪伴下吃完了早飯,內心不知道舒坦了多少,整個人的狀態也變得不一樣了。
她放下碗筷,也不想著現在就收拾,而是陪著李小八玩了起來。
她拿來了一塊布輕輕地擋著自己的臉,擋一小會兒,便把布拿開,跟李小八做起了鬼臉,再擋一小會,再拿開。
如此下去,這個小遊戲,玩了半天,整個場麵相當是溫馨,直到小太陽也醒了過來,三個人一起玩的不亦樂乎。
但小嬰兒的精力總是有限的,他們仨沒玩多久,李小八和小太陽就又犯困了,兩個人都甜甜的睡著了。
等顧許言來接李小八的時候,看她二兒媳婦的臉上已經有了笑容,不禁感歎道,還是她的閨女給力!
她家閨女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看李小八睡著了,顧許言也害怕現在抱她迴房間睡覺,會吵醒她。
就在旁邊靜靜的等著,沒等多久,她突然之間想起來,小太陽的玉佩還沒有給他呢。
她輕聲地走了出去,迴房間將那玉佩拿了過來。
“阿眉,這是小太陽的玉佩,之前太忙了,都忘記給你了,你仔細收好,等小太陽娶媳婦時,你再交給他。”
周眉記得自家公爹說過,李家每一個子孫都會有一塊玉佩,她沒有好奇,從顧許言手中接過玉佩。
她正準備給小太陽帶上呢,就被顧許言攔著了。
“阿眉,這玉佩你得仔細地收好,能不在人前出現,就不在人前出現。”
周眉一頭霧水,“娘,這是為什麽?既然有著玉佩,那不應該就佩戴上嗎?玉佩辟邪,我想著給小太陽戴上應該也是可以的。”
“阿眉,你可知財不露白,咱李家目前在村子裏,可不是啥富裕人家,要是小子們都帶著一塊玉佩出去招搖,你覺得會發生什麽事?”
周眉雖是個婦道人家,但她也不是那種不諳世事的人,她知道自己想問題比不過大嫂和三弟妹,她索性就聽話照做。
“娘,您說的我都懂了,我聽您的,好好收好,等小太陽娶媳婦的時候再給他。”
顧許言也知道周眉的性子,對她很是放心,婆媳倆個又聊了許久,周眉在她婆婆的開導下,也想的更開了。
她們倆聊的時間都忘了,直到李小八和小太陽都醒了,他們倆才各自散了,哄著自己的小娃娃去了。
李晉曄和李二娃在鎮上采買了大部分的東西,迴到李家之後,就帶著李家的眾小子們給這些東西分門別類。
然後就帶著這些分好的東西,挨家挨戶的送上門。
當然,這也不是有多貴重的東西,都是每家送上一小盒花生糖,兩斤肉,並加上李家自己種的蔬菜。
不論是李家族人,還是李家村外來的住戶,都覺得李家既識大體,又很大氣,家家戶戶都很歡喜。
李晉曄一行人將村子裏的人們都送完了,就趕緊迴到李家。
一迴家個個都累壞了,但想著還有縣令那兒沒送呢,也都強打起精神。
李晉曄拿上自己專門請人製作的匾額,敲鑼打鼓的往縣衙送去,一路上也引來很多人的關注。
他們還沒到縣衙呢,下邊就有衙役給孫縣令通報了。
“大人,好事兒啊,李家給您送匾額來了,這是給大人揚名呢。”
胡師爺和一眾衙役們也很高興,他們大人名聲越好,這政績就越沒人頂替的了。
到時候升遷也快呢,他們這些人也能喝點肉湯。
孫縣令剛好用完午飯,正在書房裏看卷宗呢。
他一聽李家人送匾額來了,急忙起身迎了出去。
李家這事兒讓孫縣令覺得這李家人真是是會來事兒,這可比他們送銀子來的劃算的多,畢竟哪個當官的都不會嫌棄自己的名聲好。
李晉曄瞧著孫縣令出來迎接,連忙讓敲鑼打鼓的敲打的更響亮一些。
這時候的縣衙外邊圍滿了人,個個都好奇這是發生什麽事了。
有幾個八卦的婆娘還硬往裏邊擠呢,“哎呦,這是咋的了?咋那麽熱鬧啊?”
有知道這事的人迴道,“這是有人給孫縣令送匾額呢,孫縣令剛抓了偷娃娃的賊,這家人送匾額來感謝孫縣令呢!”
這婆娘一聽,忙說,“咱們這還有偷娃娃的呢?這可真是缺大德了,要我說啊,這縣令大人做的好,這壞人啊就該抓。”
邊上的人也紛紛附和,“這孫縣令真是青天大老爺,這事辦的,我要為他拍手叫好。”
“就是就是,娃娃還那麽小呢,哪個當爹當娘的都心疼,偷娃娃的就該死,真是抓得好,抓得妙,抓得呱呱叫。”
孫縣令聽著這些百姓的誇獎,內心很是欣慰,他一直都把發生的案子放在第一位,不僅是為了心安,也是為了這些百姓。
自讀書起,他就發誓要做就做最對得起自己良心的官。
現在這樣,他不僅做到了,還得到了百姓的認可。
他覺得這樣就很好,以後也還是要這麽繼續下去,做百姓的父母官,為他們遮風擋雨。
看著這場麵,孫縣令也害怕會發生踩踏事件,他趕緊安排人維持起了秩序。
他站在縣衙門口,“大家請靜一靜,聽本官一言。
本官做這些事都是應該的,也感謝大家對本官的認可。
今後要是還有什麽冤屈可盡管來縣衙,本官一定秉公辦理,還你們一片晴天。”
他剛說完,李晉曄就帶頭叫好,“好,縣令大人說的真好,感謝縣令大人,不然我家小女可是要遭大罪。
縣令大人之恩,我們無以為報,隻好製作一塊匾額,以示對您的感謝,還望大人收下。”
孫縣令連忙說,“這是我份內之事,不值一提,不過,這匾額我可以收下,你們費心了。”
孫縣令收下匾額,胡師爺連忙安排人疏散人群。
李晉曄看自己的目的已達到,也連忙跟孫縣令告了別,一行人迴了李家村。
至此,李小八被偷一事算是正式過去了,孫縣令收到匾額一事也成為縣城裏茶餘飯後的談資。
這事兒過了好久還被人津津樂道,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她放下碗筷,也不想著現在就收拾,而是陪著李小八玩了起來。
她拿來了一塊布輕輕地擋著自己的臉,擋一小會兒,便把布拿開,跟李小八做起了鬼臉,再擋一小會,再拿開。
如此下去,這個小遊戲,玩了半天,整個場麵相當是溫馨,直到小太陽也醒了過來,三個人一起玩的不亦樂乎。
但小嬰兒的精力總是有限的,他們仨沒玩多久,李小八和小太陽就又犯困了,兩個人都甜甜的睡著了。
等顧許言來接李小八的時候,看她二兒媳婦的臉上已經有了笑容,不禁感歎道,還是她的閨女給力!
她家閨女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看李小八睡著了,顧許言也害怕現在抱她迴房間睡覺,會吵醒她。
就在旁邊靜靜的等著,沒等多久,她突然之間想起來,小太陽的玉佩還沒有給他呢。
她輕聲地走了出去,迴房間將那玉佩拿了過來。
“阿眉,這是小太陽的玉佩,之前太忙了,都忘記給你了,你仔細收好,等小太陽娶媳婦時,你再交給他。”
周眉記得自家公爹說過,李家每一個子孫都會有一塊玉佩,她沒有好奇,從顧許言手中接過玉佩。
她正準備給小太陽帶上呢,就被顧許言攔著了。
“阿眉,這玉佩你得仔細地收好,能不在人前出現,就不在人前出現。”
周眉一頭霧水,“娘,這是為什麽?既然有著玉佩,那不應該就佩戴上嗎?玉佩辟邪,我想著給小太陽戴上應該也是可以的。”
“阿眉,你可知財不露白,咱李家目前在村子裏,可不是啥富裕人家,要是小子們都帶著一塊玉佩出去招搖,你覺得會發生什麽事?”
周眉雖是個婦道人家,但她也不是那種不諳世事的人,她知道自己想問題比不過大嫂和三弟妹,她索性就聽話照做。
“娘,您說的我都懂了,我聽您的,好好收好,等小太陽娶媳婦的時候再給他。”
顧許言也知道周眉的性子,對她很是放心,婆媳倆個又聊了許久,周眉在她婆婆的開導下,也想的更開了。
她們倆聊的時間都忘了,直到李小八和小太陽都醒了,他們倆才各自散了,哄著自己的小娃娃去了。
李晉曄和李二娃在鎮上采買了大部分的東西,迴到李家之後,就帶著李家的眾小子們給這些東西分門別類。
然後就帶著這些分好的東西,挨家挨戶的送上門。
當然,這也不是有多貴重的東西,都是每家送上一小盒花生糖,兩斤肉,並加上李家自己種的蔬菜。
不論是李家族人,還是李家村外來的住戶,都覺得李家既識大體,又很大氣,家家戶戶都很歡喜。
李晉曄一行人將村子裏的人們都送完了,就趕緊迴到李家。
一迴家個個都累壞了,但想著還有縣令那兒沒送呢,也都強打起精神。
李晉曄拿上自己專門請人製作的匾額,敲鑼打鼓的往縣衙送去,一路上也引來很多人的關注。
他們還沒到縣衙呢,下邊就有衙役給孫縣令通報了。
“大人,好事兒啊,李家給您送匾額來了,這是給大人揚名呢。”
胡師爺和一眾衙役們也很高興,他們大人名聲越好,這政績就越沒人頂替的了。
到時候升遷也快呢,他們這些人也能喝點肉湯。
孫縣令剛好用完午飯,正在書房裏看卷宗呢。
他一聽李家人送匾額來了,急忙起身迎了出去。
李家這事兒讓孫縣令覺得這李家人真是是會來事兒,這可比他們送銀子來的劃算的多,畢竟哪個當官的都不會嫌棄自己的名聲好。
李晉曄瞧著孫縣令出來迎接,連忙讓敲鑼打鼓的敲打的更響亮一些。
這時候的縣衙外邊圍滿了人,個個都好奇這是發生什麽事了。
有幾個八卦的婆娘還硬往裏邊擠呢,“哎呦,這是咋的了?咋那麽熱鬧啊?”
有知道這事的人迴道,“這是有人給孫縣令送匾額呢,孫縣令剛抓了偷娃娃的賊,這家人送匾額來感謝孫縣令呢!”
這婆娘一聽,忙說,“咱們這還有偷娃娃的呢?這可真是缺大德了,要我說啊,這縣令大人做的好,這壞人啊就該抓。”
邊上的人也紛紛附和,“這孫縣令真是青天大老爺,這事辦的,我要為他拍手叫好。”
“就是就是,娃娃還那麽小呢,哪個當爹當娘的都心疼,偷娃娃的就該死,真是抓得好,抓得妙,抓得呱呱叫。”
孫縣令聽著這些百姓的誇獎,內心很是欣慰,他一直都把發生的案子放在第一位,不僅是為了心安,也是為了這些百姓。
自讀書起,他就發誓要做就做最對得起自己良心的官。
現在這樣,他不僅做到了,還得到了百姓的認可。
他覺得這樣就很好,以後也還是要這麽繼續下去,做百姓的父母官,為他們遮風擋雨。
看著這場麵,孫縣令也害怕會發生踩踏事件,他趕緊安排人維持起了秩序。
他站在縣衙門口,“大家請靜一靜,聽本官一言。
本官做這些事都是應該的,也感謝大家對本官的認可。
今後要是還有什麽冤屈可盡管來縣衙,本官一定秉公辦理,還你們一片晴天。”
他剛說完,李晉曄就帶頭叫好,“好,縣令大人說的真好,感謝縣令大人,不然我家小女可是要遭大罪。
縣令大人之恩,我們無以為報,隻好製作一塊匾額,以示對您的感謝,還望大人收下。”
孫縣令連忙說,“這是我份內之事,不值一提,不過,這匾額我可以收下,你們費心了。”
孫縣令收下匾額,胡師爺連忙安排人疏散人群。
李晉曄看自己的目的已達到,也連忙跟孫縣令告了別,一行人迴了李家村。
至此,李小八被偷一事算是正式過去了,孫縣令收到匾額一事也成為縣城裏茶餘飯後的談資。
這事兒過了好久還被人津津樂道,當然這都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