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叫百花莊的小山村裏,住著一個姓李的小夥子。他父母雙亡,靠種幾畝薄田過日子,為人忠厚老實,又勤勞節儉,人們都叫他小李。
有一天,小李上縣城去賣柴,迴來得晚了,走到村外已經天黑了。走到村南一片鬆柏林時,忽然聽見有個女的在哭,聲音挺淒慘。小李想,深更半夜的,怎麽有女人在這裏哭呢?怕她出什麽事,就順著聲音找去。他走近一看,原來是個十七八歲的姑娘,長得挺俊秀,就和氣地問:“姑娘,你怎麽在這裏哭呢?”
那姑娘一抬頭,見是個小夥子,長得挺老實,知他不是壞人,就哭著說:“我叫梅花,是外村人,迴家走親戚,沒想到在路上遇著了強盜,把我所有的東西都搶走了,連衣服都扒光了,讓我怎麽有臉迴家呀!還不如死了好。”說著又嗚嗚地哭起來。
小李一聽,很同情這個姑娘,就說:“姑娘,別難過,我送你迴家去吧。”
梅花說:“這樣我怎麽能迴家呢?再說,天也這麽晚了,你送我迴去,不怕別人說笑話嗎?”
小李想,這位姑娘挺知禮節的,就安慰她說:“別害怕,我送你迴去,誰家沒個難事呀,誰還能說出啥來?再說,這麽晚了,你一個人在這裏,萬一再出點別的事,不是更糟了嗎?”
梅花聽小李說得在理,就答應了。小李讓梅花在前邊走,自己在後邊跟著,一直把梅花送到家。
梅花的父母一見女兒迴來了,又驚又喜,忙問是怎麽迴事。梅花一五一十地把遇強盜和小李救她的事說了。梅花的父母很感激小李,留他住下,第二天又殺雞又宰羊,設宴款待他。席間,梅花的父母見小李挺忠厚老實,知書達禮,知他父母雙亡,就商量著招他為婿。小李見梅花長得挺俊秀,就和梅花商量。梅花也同意,這門親事就這樣定了。
過了些日子,小李和梅花拜了堂,成了親。有一天,小李對梅花說:“咱們成親已經好幾個月了,我還沒有領你迴過家,今天咱就迴去一趟吧,也順便看看我種的那幾畝莊稼。”梅花聽丈夫要帶她迴娘家,自然很高興,就答應了。
小李領著梅花迴到家裏,拜見了老丈人老丈母。老兩口見女婿把女兒領迴來了,挺高興,讓小兩口在家裏住了幾天。
臨走的時候,老丈人對小李說:“你成家立業了,應該立點誌氣,幹點大事。老在家種那幾畝地,啥時能富起來呢?離咱村東二十多裏地有座山,叫麒麟山,山上有座廟,廟裏有個老和尚會看病,挺靈的。你去找他,求他收你為徒,學點手藝,將來好養家糊口。”
小李一聽,覺得老丈人說得在理,就答應了。迴到家裏,和梅花一商量,梅花也同意。第二天,小李就辭別了父母和妻子,直奔麒麟山去了。
小李走了十多天,來到了麒麟山腳下,一看,這座山挺高,滿山遍野都是古鬆老柏,鬱鬱蔥蔥,山上有一座廟,廟門上的匾上寫著“麒麟寺”三個大字。小李進了廟,見廟裏有一個老和尚,正在那裏打坐念經。小李走上前去,深深地施了一禮,說:“師父,弟子特來投師學藝,望師父收留。”
老和尚睜開二目,仔細打量了小李一番,見他挺忠厚老實,知他不是壞人,就答應收留他。老和尚給他起了個法名,叫“淨心”,讓他先在廟裏念經,打掃院子,幹些雜活。
淨心在廟裏住了些日子,見老和尚除了念經,就是給來廟裏進香的人看病,看得挺準,挺靈。淨心就跟老和尚學起了看病。老和尚見他挺聰明,就盡心地傳他。不知不覺,過了三年多。淨心把老和尚的醫術全學會了,無論是內科外科,還是婦科兒科,常見的病都會治,就是連一些疑難雜症,經他治療,也都手到病除。老和尚見淨心的醫術超過了自己,挺高興,就對他說:“淨心,你的醫術已經學成,應該雲遊四海,廣結善緣,普救眾生。現在,為師的要走了。”
淨心一聽,忙問:“師父,你要上哪裏去?”
老和尚說:“我雲遊四方幾十年,該到去找歸宿的時候了。師父我一生治愈了很多人,至今仍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死後也不願帶走一件金銀財寶。不過,在走之前,我要為你準備幾貼藥,讓你帶迴家去,給莊稼人治病,解救黎民百姓。”
淨心聽了老和尚的話,十分感動,連連磕頭說:“師父大恩大德,弟子沒齒難忘。”
老和尚把淨心送出廟門,告訴他:“在迴家的路上,你會看見一口井,井旁有一棵大榆樹,井水甘甜清涼,你就在井邊歇歇腳,喝口水再走吧。”
淨心拜別了老和尚,按師父的囑咐,一路往家走去。果然,在半路上看見了一口井,井旁果然有一棵大榆樹。他走到井邊,坐在樹下,覺得涼陰陰的挺舒服。這時已是初夏時節,太陽已熱得像個火球。淨心坐在樹下乘著涼,不由得想起了老和尚的話,於是走到井邊喝了幾口水。誰知這口水一入肚,他忽然覺得渾身充滿了力氣。心想,這口清涼的水井是個寶呀。如果告訴鄉親們讓每人每天帶一擔水迴去喝,既解渴又提神;自己迴村把所學醫術教給村民們治百病;在井旁立塊碑子刻上“救命水”三個字,以廣結善緣。想到這裏,他覺得渾身是勁,精神百倍。於是辭別了父母和妻子,帶上藥方和醫書,直奔百花莊去了。
小李迴到百花莊後,按照老丈人的囑咐,到麒麟山去拜師學藝。學成歸來後,不僅學會了看病治病,還學會了配製各種草藥。迴到百花莊後,他便在村頭開了一家藥鋪。藥鋪開張的那天,小李在門口貼了一副對聯。上聯是:“救死扶傷在所期”;下聯是:“解民痛苦醫者術”。橫批是:“妙手迴春”。村裏人看了這副對聯都稱讚小李是個有誌氣的年輕人。
小李不僅醫術高明,為人忠厚老實、勤勞節儉的作風也贏得了大家的讚揚。他不僅自己種田種菜養家糊口,還把配製的草藥無償送給鄉親們。誰家有人病了,隻要派人到藥鋪裏來叫一聲,他就會帶著藥方和草藥趕來。藥到病除後,鄉親們都說:“小李這小夥子真不簡單。”
小李的藥鋪在百花莊一帶出了名。十裏八村的鄉親們都來找他看病。小李的名聲也傳到了縣太爺的耳朵裏。一天縣太爺帶著幾個隨從來到百花莊找小李看病。小李一看是縣太爺來了,忙施禮說:“縣太爺大駕光臨,有失遠迎。”縣太爺說:“聽說你醫術高明,特來領教。”說著就躺在床上裝起病來。小李根據病情開了一副藥方,又給縣太爺抓了幾副藥服下。不一會兒,縣太爺覺得身上來了勁兒了。縣太爺覺得很驚奇:“想不到這小夥子還真有兩下子。”從此以後縣太爺就經常來百花莊找小李看病。一來二去縣太爺和鄉親們都熟了。他還常幫著小李經營藥鋪和田地裏的莊稼生意呢!
時間長了縣太爺知道了百花莊有個小李和一個美貌賢惠的妻子梅花後很喜歡他們二人便常常替他倆牽線搭橋讓他們慢慢產生了好感最終喜結良緣並成了恩愛夫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如今百花莊一帶不論男女老少都知道小李這個名字和他做人的故事!他的名字也被載入了史冊成為流傳千古的佳話!
有一天,小李上縣城去賣柴,迴來得晚了,走到村外已經天黑了。走到村南一片鬆柏林時,忽然聽見有個女的在哭,聲音挺淒慘。小李想,深更半夜的,怎麽有女人在這裏哭呢?怕她出什麽事,就順著聲音找去。他走近一看,原來是個十七八歲的姑娘,長得挺俊秀,就和氣地問:“姑娘,你怎麽在這裏哭呢?”
那姑娘一抬頭,見是個小夥子,長得挺老實,知他不是壞人,就哭著說:“我叫梅花,是外村人,迴家走親戚,沒想到在路上遇著了強盜,把我所有的東西都搶走了,連衣服都扒光了,讓我怎麽有臉迴家呀!還不如死了好。”說著又嗚嗚地哭起來。
小李一聽,很同情這個姑娘,就說:“姑娘,別難過,我送你迴家去吧。”
梅花說:“這樣我怎麽能迴家呢?再說,天也這麽晚了,你送我迴去,不怕別人說笑話嗎?”
小李想,這位姑娘挺知禮節的,就安慰她說:“別害怕,我送你迴去,誰家沒個難事呀,誰還能說出啥來?再說,這麽晚了,你一個人在這裏,萬一再出點別的事,不是更糟了嗎?”
梅花聽小李說得在理,就答應了。小李讓梅花在前邊走,自己在後邊跟著,一直把梅花送到家。
梅花的父母一見女兒迴來了,又驚又喜,忙問是怎麽迴事。梅花一五一十地把遇強盜和小李救她的事說了。梅花的父母很感激小李,留他住下,第二天又殺雞又宰羊,設宴款待他。席間,梅花的父母見小李挺忠厚老實,知書達禮,知他父母雙亡,就商量著招他為婿。小李見梅花長得挺俊秀,就和梅花商量。梅花也同意,這門親事就這樣定了。
過了些日子,小李和梅花拜了堂,成了親。有一天,小李對梅花說:“咱們成親已經好幾個月了,我還沒有領你迴過家,今天咱就迴去一趟吧,也順便看看我種的那幾畝莊稼。”梅花聽丈夫要帶她迴娘家,自然很高興,就答應了。
小李領著梅花迴到家裏,拜見了老丈人老丈母。老兩口見女婿把女兒領迴來了,挺高興,讓小兩口在家裏住了幾天。
臨走的時候,老丈人對小李說:“你成家立業了,應該立點誌氣,幹點大事。老在家種那幾畝地,啥時能富起來呢?離咱村東二十多裏地有座山,叫麒麟山,山上有座廟,廟裏有個老和尚會看病,挺靈的。你去找他,求他收你為徒,學點手藝,將來好養家糊口。”
小李一聽,覺得老丈人說得在理,就答應了。迴到家裏,和梅花一商量,梅花也同意。第二天,小李就辭別了父母和妻子,直奔麒麟山去了。
小李走了十多天,來到了麒麟山腳下,一看,這座山挺高,滿山遍野都是古鬆老柏,鬱鬱蔥蔥,山上有一座廟,廟門上的匾上寫著“麒麟寺”三個大字。小李進了廟,見廟裏有一個老和尚,正在那裏打坐念經。小李走上前去,深深地施了一禮,說:“師父,弟子特來投師學藝,望師父收留。”
老和尚睜開二目,仔細打量了小李一番,見他挺忠厚老實,知他不是壞人,就答應收留他。老和尚給他起了個法名,叫“淨心”,讓他先在廟裏念經,打掃院子,幹些雜活。
淨心在廟裏住了些日子,見老和尚除了念經,就是給來廟裏進香的人看病,看得挺準,挺靈。淨心就跟老和尚學起了看病。老和尚見他挺聰明,就盡心地傳他。不知不覺,過了三年多。淨心把老和尚的醫術全學會了,無論是內科外科,還是婦科兒科,常見的病都會治,就是連一些疑難雜症,經他治療,也都手到病除。老和尚見淨心的醫術超過了自己,挺高興,就對他說:“淨心,你的醫術已經學成,應該雲遊四海,廣結善緣,普救眾生。現在,為師的要走了。”
淨心一聽,忙問:“師父,你要上哪裏去?”
老和尚說:“我雲遊四方幾十年,該到去找歸宿的時候了。師父我一生治愈了很多人,至今仍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死後也不願帶走一件金銀財寶。不過,在走之前,我要為你準備幾貼藥,讓你帶迴家去,給莊稼人治病,解救黎民百姓。”
淨心聽了老和尚的話,十分感動,連連磕頭說:“師父大恩大德,弟子沒齒難忘。”
老和尚把淨心送出廟門,告訴他:“在迴家的路上,你會看見一口井,井旁有一棵大榆樹,井水甘甜清涼,你就在井邊歇歇腳,喝口水再走吧。”
淨心拜別了老和尚,按師父的囑咐,一路往家走去。果然,在半路上看見了一口井,井旁果然有一棵大榆樹。他走到井邊,坐在樹下,覺得涼陰陰的挺舒服。這時已是初夏時節,太陽已熱得像個火球。淨心坐在樹下乘著涼,不由得想起了老和尚的話,於是走到井邊喝了幾口水。誰知這口水一入肚,他忽然覺得渾身充滿了力氣。心想,這口清涼的水井是個寶呀。如果告訴鄉親們讓每人每天帶一擔水迴去喝,既解渴又提神;自己迴村把所學醫術教給村民們治百病;在井旁立塊碑子刻上“救命水”三個字,以廣結善緣。想到這裏,他覺得渾身是勁,精神百倍。於是辭別了父母和妻子,帶上藥方和醫書,直奔百花莊去了。
小李迴到百花莊後,按照老丈人的囑咐,到麒麟山去拜師學藝。學成歸來後,不僅學會了看病治病,還學會了配製各種草藥。迴到百花莊後,他便在村頭開了一家藥鋪。藥鋪開張的那天,小李在門口貼了一副對聯。上聯是:“救死扶傷在所期”;下聯是:“解民痛苦醫者術”。橫批是:“妙手迴春”。村裏人看了這副對聯都稱讚小李是個有誌氣的年輕人。
小李不僅醫術高明,為人忠厚老實、勤勞節儉的作風也贏得了大家的讚揚。他不僅自己種田種菜養家糊口,還把配製的草藥無償送給鄉親們。誰家有人病了,隻要派人到藥鋪裏來叫一聲,他就會帶著藥方和草藥趕來。藥到病除後,鄉親們都說:“小李這小夥子真不簡單。”
小李的藥鋪在百花莊一帶出了名。十裏八村的鄉親們都來找他看病。小李的名聲也傳到了縣太爺的耳朵裏。一天縣太爺帶著幾個隨從來到百花莊找小李看病。小李一看是縣太爺來了,忙施禮說:“縣太爺大駕光臨,有失遠迎。”縣太爺說:“聽說你醫術高明,特來領教。”說著就躺在床上裝起病來。小李根據病情開了一副藥方,又給縣太爺抓了幾副藥服下。不一會兒,縣太爺覺得身上來了勁兒了。縣太爺覺得很驚奇:“想不到這小夥子還真有兩下子。”從此以後縣太爺就經常來百花莊找小李看病。一來二去縣太爺和鄉親們都熟了。他還常幫著小李經營藥鋪和田地裏的莊稼生意呢!
時間長了縣太爺知道了百花莊有個小李和一個美貌賢惠的妻子梅花後很喜歡他們二人便常常替他倆牽線搭橋讓他們慢慢產生了好感最終喜結良緣並成了恩愛夫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如今百花莊一帶不論男女老少都知道小李這個名字和他做人的故事!他的名字也被載入了史冊成為流傳千古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