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真是井底之蛙,鼠目寸光!
冷麵小姐下山,傲嬌王爺追瘋了 作者:落花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靖王對羅征的話非常感興趣,當即問道,“說說看,什麽好地方?”
“迴王爺,距皇宮不遠有一座慶華樓。每月十六,南越太子齊銘川都會在慶華樓接見來自四麵八方的文人學士,傾聽他們的治國之道。今日正好十六,屬下想帶王爺過去看看,也好了解一下太子的為人。”
“羅征,據你了解,南越的這幾位皇子怎麽樣?”
“王爺,據屬下所知。太子齊銘川為人善良,心懷天下,極得乾清帝及老百姓的喜愛。二皇子齊銘嶽小太子兩歲,是一位嬪妃所出。表麵上看起來很低調,但民間傳言,是個心狠手辣之人。三皇子與太子一母同胞,脾性差不多。至於其他幾位皇子,都沒有什麽建樹。”
“那昨日街上那位女子呢?”
“那是七公主齊雲瑾,是周皇後所生,很得乾清帝喜歡,賜封號端敬公主。平日刁蠻任性,就是幾位皇子見了都頭疼。”
靖王冷哼一聲,“還端敬公主呢,也不知所做所為,從哪裏可以稱得上端敬二字!”
飯後,在羅征的引路下,一行人齊刷刷地前往慶華樓。
說起慶華樓,上京城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慶華樓,樓高五層,氣勢恢宏。平日裏都是些文人墨客和達官顯貴的聚會場所,普通百姓,根本沒有登樓入室的機會。
兩年前,太子齊銘川在三樓專門開設了一個敬知廳。每逢十六,就在此廣聚文人賢士,暢談對南越的發展言論與計劃。
因為此,齊銘川的名聲鵲起,人人都稱南越有一名心懷天下,招賢納士的太子殿下。
至於他納了多少賢士,采納了多少條建議,那就不得而知了。
靖王等人來到慶華樓,拾級而上,直奔三樓。
一上三樓,立即有人過來。
“各位,請問可是前往敬知廳的?”
靖王點點頭,“正是。”
“從這裏進去,然後左拐,最大的房間就是。”
“多謝。”
來到敬知廳,發現裏麵的人並不多。大家找了合適的位子坐下,然後開始打量敬知廳的布局。
敬知廳很大,總計擺放了大約二十張桌子。每張桌子上都有文房四寶,而且還統一在左上角放著幾本書。
在敬知廳前麵正中間的位置,放著一張黃梨木書案,書案後麵擺放著一張黃梨木椅子。
不用問,這肯定是齊銘川的座位。
敬知廳四邊的牆上,掛了不少名人畫作。有山水,有花鳥。每一張都栩栩如生,頗具功力。在敬知廳的四角,還擺放著四盆體型巨大的綠植。
字畫加上綠植,給敬知廳憑空增添了不少文雅之氣。
打量之際,陸陸續續有人進來。等人差不多坐滿的時候,外麵傳來了聲音。
“太子殿下到!”
隨著聲音,一名高大的男子笑嗬嗬地從外麵走了進來。大家一看,正是太子齊銘川。
隻見他棱角分明的臉上,劍眉飛揚,星目含笑。穿一身紫色刺繡錦袍,做工精良,圖案繁瑣,渾身上下都透著貴氣。
齊銘川走至黃梨木書案後站定,兩名侍衛立即分立在兩側。
眾人起身,“拜見太子殿下。”
齊銘川伸出雙手示意大家坐下。
“各位都是南越的棟梁之材,不必拘禮,快快請坐。”
“謝殿下。”
齊銘川在椅子上坐定,大家也紛紛坐了下來。
目光掃了一圈,當看到李含煙和寶珠時,齊銘川明顯愣了一下。他實在沒想到,今日場中竟然會有兩位姑娘。
但是敬知廳自開辦以來,從來沒有女子不能入內的規定。所以對於她們,齊銘川隻能選擇性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想到這裏,齊銘川看了看大家嗬嗬一笑,“剛過元宵佳節,不知諸位心中有何感想?”
一名青衣男子站起身,“昨晚煙花大會,皇上及諸皇子在廣安門城樓上與民同樂。我等生在南越,俱都感到慶幸。”
“的確如此。昨日元宵佳節,上京城的百姓走出家門,在大街上遊玩嬉戲。此乃我南越盛事,皇上的恩典。”
“就是,就是。國家安定,百姓安居樂業。如此盛世,恐怕隻有我南越一國。諸如西良、大順及東盛等國,隻能遙遙相望,卻遙不可及。”
聽著一個個所謂的棟梁之才侃侃而談,靖王等人不由地冷笑。
南越,一個不但國土麵積及國家綜合實力都遠遠不如大順的國家,有什麽資格說大順遠遠不如它?
真是井底之蛙,鼠目寸光!
靖王冷哼一聲,“太子殿下,在下鬥膽請問。一個國家的安定,最核心的東西是什麽?”
“自然是國家繁榮,百姓團結一心。”
靖王微微一笑,“錯。是外,與邦鄰交好。內,體恤百姓疾苦。”
齊銘嶽聽了,不由自主地撫掌讚同。
“公子所言極是,本殿下受教了。”
“不勞殿下誇獎。隻是在下有一個問題想請教殿下。”
“公子請講。”
“假如有人圖謀他國的國土,並且與別人聯手為之。請問太子殿下,這種行為是否可行?”
“自然不可行。”
“如若此人是皇室中人呢?”
靖王的話剛一出口,立即有人站起來迴擊。
“簡直胡說八道,皇室之中怎麽有人行如此不義之舉?”
“這位公子,你若再汙蔑皇室中人,請小心你的性命!”
靖王神情自若,冷笑連連。
“俗話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在下不過是打個比方,你們一個個急什麽?”
齊銘川滿臉堆笑,“算了,公子就是打個比方而已,大家不要再抓著不放了。”
離靖王最近的一名身穿藍衣的男子斜了靖王一眼,語氣頗為不善地說道,“哼,幸虧你是在太子殿下麵前說話,也幸虧太子殿下仁愛敦厚。否則的話,你的小命早就完了。”
見男子如此,一行人義憤填膺,李含煙更是按捺不住。
“如若僅憑幾句話就取人性命,這太子殿下與那刁蠻的公主有何不同?這南越國,隻怕也沒幾天好日子可過了。”
藍衣男子指著李含煙怒道,“你……”
一個“你”字剛出口,李含煙立即毫不客氣地懟了迴去。
“我什麽?實話告訴你,本小姐既然敢說,那就有敢說出來的底氣。更何況昨日七公主在大街上無理取鬧,還要責打婦孺的情況很多人都看到了。要不是本小姐出手相救,恐怕那個孩子就要殞命了。這件事情,請問你們怎麽看?”
齊銘川聽了一愣,“竟然有這等事?”
李含煙冷冷一笑,“不止,還有比這更嚴重的呢!”
“迴王爺,距皇宮不遠有一座慶華樓。每月十六,南越太子齊銘川都會在慶華樓接見來自四麵八方的文人學士,傾聽他們的治國之道。今日正好十六,屬下想帶王爺過去看看,也好了解一下太子的為人。”
“羅征,據你了解,南越的這幾位皇子怎麽樣?”
“王爺,據屬下所知。太子齊銘川為人善良,心懷天下,極得乾清帝及老百姓的喜愛。二皇子齊銘嶽小太子兩歲,是一位嬪妃所出。表麵上看起來很低調,但民間傳言,是個心狠手辣之人。三皇子與太子一母同胞,脾性差不多。至於其他幾位皇子,都沒有什麽建樹。”
“那昨日街上那位女子呢?”
“那是七公主齊雲瑾,是周皇後所生,很得乾清帝喜歡,賜封號端敬公主。平日刁蠻任性,就是幾位皇子見了都頭疼。”
靖王冷哼一聲,“還端敬公主呢,也不知所做所為,從哪裏可以稱得上端敬二字!”
飯後,在羅征的引路下,一行人齊刷刷地前往慶華樓。
說起慶華樓,上京城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慶華樓,樓高五層,氣勢恢宏。平日裏都是些文人墨客和達官顯貴的聚會場所,普通百姓,根本沒有登樓入室的機會。
兩年前,太子齊銘川在三樓專門開設了一個敬知廳。每逢十六,就在此廣聚文人賢士,暢談對南越的發展言論與計劃。
因為此,齊銘川的名聲鵲起,人人都稱南越有一名心懷天下,招賢納士的太子殿下。
至於他納了多少賢士,采納了多少條建議,那就不得而知了。
靖王等人來到慶華樓,拾級而上,直奔三樓。
一上三樓,立即有人過來。
“各位,請問可是前往敬知廳的?”
靖王點點頭,“正是。”
“從這裏進去,然後左拐,最大的房間就是。”
“多謝。”
來到敬知廳,發現裏麵的人並不多。大家找了合適的位子坐下,然後開始打量敬知廳的布局。
敬知廳很大,總計擺放了大約二十張桌子。每張桌子上都有文房四寶,而且還統一在左上角放著幾本書。
在敬知廳前麵正中間的位置,放著一張黃梨木書案,書案後麵擺放著一張黃梨木椅子。
不用問,這肯定是齊銘川的座位。
敬知廳四邊的牆上,掛了不少名人畫作。有山水,有花鳥。每一張都栩栩如生,頗具功力。在敬知廳的四角,還擺放著四盆體型巨大的綠植。
字畫加上綠植,給敬知廳憑空增添了不少文雅之氣。
打量之際,陸陸續續有人進來。等人差不多坐滿的時候,外麵傳來了聲音。
“太子殿下到!”
隨著聲音,一名高大的男子笑嗬嗬地從外麵走了進來。大家一看,正是太子齊銘川。
隻見他棱角分明的臉上,劍眉飛揚,星目含笑。穿一身紫色刺繡錦袍,做工精良,圖案繁瑣,渾身上下都透著貴氣。
齊銘川走至黃梨木書案後站定,兩名侍衛立即分立在兩側。
眾人起身,“拜見太子殿下。”
齊銘川伸出雙手示意大家坐下。
“各位都是南越的棟梁之材,不必拘禮,快快請坐。”
“謝殿下。”
齊銘川在椅子上坐定,大家也紛紛坐了下來。
目光掃了一圈,當看到李含煙和寶珠時,齊銘川明顯愣了一下。他實在沒想到,今日場中竟然會有兩位姑娘。
但是敬知廳自開辦以來,從來沒有女子不能入內的規定。所以對於她們,齊銘川隻能選擇性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想到這裏,齊銘川看了看大家嗬嗬一笑,“剛過元宵佳節,不知諸位心中有何感想?”
一名青衣男子站起身,“昨晚煙花大會,皇上及諸皇子在廣安門城樓上與民同樂。我等生在南越,俱都感到慶幸。”
“的確如此。昨日元宵佳節,上京城的百姓走出家門,在大街上遊玩嬉戲。此乃我南越盛事,皇上的恩典。”
“就是,就是。國家安定,百姓安居樂業。如此盛世,恐怕隻有我南越一國。諸如西良、大順及東盛等國,隻能遙遙相望,卻遙不可及。”
聽著一個個所謂的棟梁之才侃侃而談,靖王等人不由地冷笑。
南越,一個不但國土麵積及國家綜合實力都遠遠不如大順的國家,有什麽資格說大順遠遠不如它?
真是井底之蛙,鼠目寸光!
靖王冷哼一聲,“太子殿下,在下鬥膽請問。一個國家的安定,最核心的東西是什麽?”
“自然是國家繁榮,百姓團結一心。”
靖王微微一笑,“錯。是外,與邦鄰交好。內,體恤百姓疾苦。”
齊銘嶽聽了,不由自主地撫掌讚同。
“公子所言極是,本殿下受教了。”
“不勞殿下誇獎。隻是在下有一個問題想請教殿下。”
“公子請講。”
“假如有人圖謀他國的國土,並且與別人聯手為之。請問太子殿下,這種行為是否可行?”
“自然不可行。”
“如若此人是皇室中人呢?”
靖王的話剛一出口,立即有人站起來迴擊。
“簡直胡說八道,皇室之中怎麽有人行如此不義之舉?”
“這位公子,你若再汙蔑皇室中人,請小心你的性命!”
靖王神情自若,冷笑連連。
“俗話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在下不過是打個比方,你們一個個急什麽?”
齊銘川滿臉堆笑,“算了,公子就是打個比方而已,大家不要再抓著不放了。”
離靖王最近的一名身穿藍衣的男子斜了靖王一眼,語氣頗為不善地說道,“哼,幸虧你是在太子殿下麵前說話,也幸虧太子殿下仁愛敦厚。否則的話,你的小命早就完了。”
見男子如此,一行人義憤填膺,李含煙更是按捺不住。
“如若僅憑幾句話就取人性命,這太子殿下與那刁蠻的公主有何不同?這南越國,隻怕也沒幾天好日子可過了。”
藍衣男子指著李含煙怒道,“你……”
一個“你”字剛出口,李含煙立即毫不客氣地懟了迴去。
“我什麽?實話告訴你,本小姐既然敢說,那就有敢說出來的底氣。更何況昨日七公主在大街上無理取鬧,還要責打婦孺的情況很多人都看到了。要不是本小姐出手相救,恐怕那個孩子就要殞命了。這件事情,請問你們怎麽看?”
齊銘川聽了一愣,“竟然有這等事?”
李含煙冷冷一笑,“不止,還有比這更嚴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