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此時望向劉和,依舊不願張口,向劉和求饒。而龐德跪在一旁開口說道:懇請大司馬饒恕孟起,饒恕馬氏全族。劉和問道:汝並非馬氏族人,何以為馬超,為馬氏求饒?


    龐德迴道:馬騰於某有知遇之恩,故而某追隨馬騰,近十年矣!且超,鐵,休,岱四人自小,某便時常教導武藝。此四人,某心中早已當作自己兄弟一般。


    孟起性情狂傲,某豈不知也。如今馬氏生死,皆在大司馬一念之間。然因馬騰將軍一事,孟起心中難以釋懷。故而無法開口,向大司馬請求饒恕。然大司馬,既肯給閻行與成公英二人,將功折罪的機會。那某亦請大司馬,能給予馬氏一個機會,戴罪立功,以贖其罪。某與孟起,定然萬死報之大司馬。


    劉和嗬嗬笑道:馬騰有汝這等忠義大將輔佐,若當初未曾起兵叛漢,或許能重現馬援榮光也。劉和說罷,便看向馬超繼續說道:馬超,當真無言乎?


    馬超此時,雙眼湧出淚珠,朝向劉和跪地叩首說道:超,懇求大司馬,饒恕馬氏。超此生,願舍身報效大司馬。說罷,依舊不曾抬頭,卻悲涼的哭泣起來。


    劉和迴道:馬氏三族,共計百餘人。此等謀逆重罪,豈能輕赦?龐德迴道:懇請大司馬寬赦!說罷,龐德也跪拜而下,向劉和叩首。


    劉和見狀,長歎一聲。然後對許褚耳邊,言語了幾聲。許褚便點頭,轉身往牢門處走去。不多時,禁衛便離開了大牢。劉和此時說道:汝馬氏百餘人首級,便暫且留著吧。望汝等二人,記住今日所言。


    馬超,和先前便說過,汝天生反骨,然和念及汝年少輕狂,以及有龐德這等忠義之人,為汝求情。故而和,仍願給汝一個贖罪的機會。然汝謹記,和之雙眼,能看透這世間人心。若將來,汝依舊萌生反意,那和,非但要誅滅馬氏三族,更將整個涼州姓馬之人,盡數誅之。


    馬超聞言,抬頭拱手迴道:超,此生謹記!劉和冷眼看向馬超,微微點頭。隨後,便讓許褚將二人放出大牢。隨後便離開了。過了不久,劉和便下令,將整個馬氏全部遷去弘農郡。


    過了半月,蔡邕,盧植,田豐,沮授,荀彧,荀爽等人,皆陸續趕至長安。李傕的三族,也盡數皆被劉和下令斬首。首級亦如韓遂三族那般,被劉和下令運至陳倉城外,築成京觀,警示世人。


    閻行成公英二人,被劉和暫且安置在軍營。待二人宗族遷至長安,便打算讓這二人,前往冀縣歸於皇甫嵩麾下,協助皇甫嵩早日肅清,隴右各郡。而馬超則被劉和,安排至關羽手下,交代關羽好生磨礪馬超,早日讓馬超,褪去身上反骨。龐德則被劉和安排身前效力。


    劉和交代歐承,鍛造兩萬把槊杆,備在武庫。待隴右安定之後,朝廷便有充足的涼馬,裝備軍隊。同時也給歐承,畫了一張具裝重騎兵的簡單圖樣。交代歐承,好好想想如何改進。歐承隻看了一眼,便心裏一震。這一身馬鎧,以及騎軍身上的鎧甲,隻怕得有百餘斤重。


    隨後,劉和在尚書台,開口向眾人說道:涼州雖已基本平定,然若欲長治久安,朝廷對待涼州各郡的政策,便不能再如先前那般。否則不出十年,涼州各郡,定然又會有人起兵反叛。


    楊修便問道:大司馬有何對策?劉和迴道:和且問諸位,涼州未亂之前,朝廷每年可從涼州各郡,征收多少錢糧賦稅?韓浩迴道:稟大司馬,涼州各郡土地貧瘠,每年收糧,大致在十三萬石上下。錢基本也是丁稅所得,羌氐胡漢算一起,隻有三千二百萬錢左右。


    劉和聽罷迴道:整個涼州未亂之前,每年稅錢不過三千萬,稅糧不過十三萬石而已。然朝廷派遣三萬大軍,征剿涼州叛軍,一年至少得花兩億錢,消耗至少四十萬石糧草。對比如此懸殊,諸位以為,該如何安定涼州?讓涼州不再起刀兵之亂。


    荀彧幾人,皆低頭細思起來。卻如劉和所言,涼州征收數年錢糧賦稅,遠不及朝廷大軍,一年消耗的多。不多時,劉和見眾人皆沒有什麽好的建議。劉和便開口說道:和有一策,諸位且聽。


    眾人便皆望向劉和。劉和緩緩說道:攤丁入畝!眾人聽罷,皆疑惑不解。荀彧似乎明白劉和之意,因為先前,董卓下令將洛陽焚毀後。劉和為了複蘇洛陽周邊田畝,便是讓流民遷至洛陽。將百姓所有的徭役,丁稅全部取消了。隻征收三成田稅。想來劉和如今,也想在涼州實施此策。


    劉和說道:涼州各郡,土地貧瘠,無論種上何種糧食,收成皆不如中原,河北等地。然徭役,賦稅等,卻如中原,河北百姓一般。且涼州羌氐,胡漢雜居。這些羌胡之人,多是放牧為生。朝廷向這些人,征發徭役賦稅,更加激起這些人反叛之心。


    故而涼州羌胡之亂,能夠持續近百年。朝廷以往在涼州,每年花費巨量錢糧,依舊未能安定涼州,緣由皆在此處。故而,和所言攤丁入畝之策。乃是取消涼州各郡,所有徭役,丁稅等。隻向居於涼州各郡的羌氐,胡漢之民,征收一成田稅與牧稅爾。


    眾人聽罷,皆吃驚的望向劉和。董昭問道:此策雖惠及涼州百姓,卻傷及涼州士族。這些士族,定然會抵抗大司馬此策!幾人皆點頭,認可董昭之言。


    劉和嗬嗬笑道:和豈不知此策,有損士族利益。然眼下,正是實施此策最佳時機。涼州如今,有皇甫老將軍以及皇甫酈坐鎮,這些士族敢冒頭,那便盡數誅滅。若能以這些涼州士族之命,一舉解決涼州百年之亂。和,當義無反顧也!


    荀彧此時,也開口說道:大司馬所言,彧亦認可也。涼州地處荒涼之地,縱然不征收錢糧,對於朝廷而言,也未有多大損失。涼州真正對於朝廷的價值,乃是涼州戎馬,乃是前往西域的商道,乃是截斷匈奴與西羌,西域的聯係。此三點,才是朝廷掌控涼州真正的意義。故而,大司馬所提攤丁入畝之策,彧認為可行也!


    眾人聞荀彧如此言說,便皆同意涼州,實行攤丁入畝之策。劉和嗬嗬一笑,內心也感慨,荀彧當真不愧王佐之才,輕鬆便將整個涼州的價值,盡數看清。


    劉和隨即便說道:既諸位皆同意此策,那涼州之事,便勞煩諸位盡心。和明日,便動身趕往洛陽。長安諸事,便托付於諸位矣!說罷,拱手朝向眾人。尚書台十人,便皆拱手朝向劉和。當夜,劉和寫了三封書信。分別給皇甫嵩,袁術,左慈三人。


    翌日清晨,劉和進宮覲見劉協。向劉協進言,征討曹操之事,劉協隨即便下詔,命大司馬劉和,進兵兗州,誅滅曹操。


    隨後,劉和交代嶽丈蔡邕,好生教導劉協治國之道。同時也交代趙雲,牢牢掌控羽林禁衛,莫讓奸逆之人,有可乘之機,蠱惑陛下。趙雲便拱手答應劉和。


    劉和便與許褚,離開皇宮,行至城外軍營。先前從韓遂那裏,繳獲了數百匹涼馬。劉和將這些涼馬,盡數調撥給呂布,並且又抽調青壯,補充給呂布帳下。故而呂布此時,統領千餘精銳騎軍。


    見到關羽之後,劉和便交代關羽一些事宜。同時讓馬超,靜心跟隨關羽身邊,研習真正的軍略之道。劉和將龐德,調至自己身邊,一起前往洛陽。在軍營待了一個時辰,劉和便與許褚,龐德,呂布,以及並州騎軍,離開了長安。


    郭嘉,戲誌才,賈詡,荀攸四人,半月前便趕至洛陽。處理劉和交代的諸事。而劉虞前番,已然運送二十萬石糧草至洛陽。劉和又讓左慈從歐家堡,給麴義也準備五萬石糧食。給高順準備三萬石糧食。


    曹仁先鋒軍,在琅琊國境內,與臧霸孫觀交戰月餘。待曹操領大軍,從泰山郡而來,臧霸孫觀二人,再也無力抵禦。便領兵撤出琅琊,退迴郯縣去了。曹操大軍至琅琊國後,依舊大肆屠殺徐州百姓。故而琅琊境內,大量百姓皆扶老攜幼,舉家逃亡。


    其中便有一家,複姓諸葛的世家大族。為首之人名叫諸葛玄,其帶領一家老小,以及自己的三位子侄,隨流民百姓一起,逃離琅琊國。這三位子侄,便是二十一歲的諸葛瑾,十三歲的諸葛亮,四歲的諸葛均。由於逃亡百姓太多,隨行隊伍混亂。諸葛瑾與諸葛玄在東海境內,便走散了。諸葛玄帶著一家,往西向荊州避難。而諸葛瑾則往南,打算前往江東避難。


    陶謙得知,曹操又縱兵屠戮琅琊百姓,便也派出兵馬襲擾曹操。然數次皆被曹操擊敗,故而陶謙,便龜縮在郯縣。同時派人去小沛,請劉備領兵救援。劉備收到陶謙書信之後,也不遲疑。當即領七千兵馬,趕往郯縣而去。


    過了十餘日,劉和等人趕至洛陽。此時洛陽內外,駐紮四個營的河北武卒,還有兩萬軍備齊整的精銳士卒。劉和當即派遣斥候,北上去見麴義與高順,讓麴義渡河,先攻白馬城,再圍濮陽。讓高順從平原渡河,攻取濟北,再攻東平。


    劉和與手下眾人商議,決定分兵三路。徐晃率領前營武卒,進攻鄄城,荀攸隨軍。樂進領右營武卒,進攻定陶,戲誌才隨軍。張合領左營武卒,進攻睢陽,郭嘉隨軍。


    劉和親領後營武卒,以及呂布騎軍,再帶上一萬洛陽士卒,進攻陳留。讓張遼領餘下萬人,留守洛陽,賈詡也留在洛陽。交代眾將,兩日內整軍備糧。趁曹操大軍,此時皆在徐州。一鼓作氣,將整個兗州攻下。眾人便皆拱手領命。


    而孫堅之子孫策,在江都為父守孝結束。聞聽袁術在壽春,又攻占丹陽郡。便趕至壽春城,請見袁術。袁術得知孫策,乃是孫堅之子,便親自接見孫策。孫策開口向袁術說道:先父自長沙北上千裏,於南陽結盟將軍,共討董卓。後先父不幸死於襄陽,未能完成與將軍共謀之大業。策感念先父之恩,欲繼先父與將軍之盟,望將軍明鑒策之誠心。


    袁術觀孫策,儀表雄壯,勇毅果敢,日後必成大器。然卻擔心孫策,是否真心效忠自己。故而便想考驗孫策一番,袁術對孫策說道:汝之舅父,吾已任其為丹陽太守。汝之堂兄,吾已任其為丹陽都尉。丹陽乃多精兵之地,汝可投奔二人,吾撥三千金於汝。汝自行招募精兵,成就功業。孫策見狀,便拱手謝過袁術。


    孫策在壽春數日,結識了在壽春避禍的呂範。呂範認為孫策非常人,便領百餘門客,皆隨自己向孫策投效。當時孫策之母與弟妹,皆在江都。孫策知曉袁術與袁紹,水火不容。擔心袁紹會加害自己家人。便希望呂範前往江都,轉移自己家人至曲阿。呂範遂趕去江都,想方設法,終不負孫策信任,成功的將孫策家小,全部帶至曲阿安頓。


    呂範迴到壽春之後,孫策便帶領族人孫河,及呂範等人,一起南下丹陽郡,投靠舅父吳景。吳景也對孫策甚為器重。孫策很順利的在丹陽郡,招募了近千士卒。之後,孫策便在丹陽郡訓練士卒,幫助吳景剿滅丹陽盜匪。


    而長安不久前,收到揚州刺史陳瑀,被袁術趕跑的消息。荀彧幾人認為,若揚州皆被袁術奪下,日後定然成為劉和心腹大患。於是幾人便商議,最後決定上奏劉協,封劉岱之弟劉繇,成為揚州牧。希望劉繇能在揚州,牽製袁術數年,為劉和爭取一些時間。


    劉協知劉繇乃是漢室宗親,內心也希望劉繇,能在揚州崛起,將來或許能對抗劉和。畢竟此時劉協心裏,已將劉和當作董卓那般人物了。劉繇接到詔書與印綬之後,便滿心歡喜,快馬趕往揚州。


    劉備領兵趕至郯縣之後,陶謙便派曹豹與劉備合兵,一起抵禦曹操進攻。二人合兵兩萬餘人,在郯縣北邊布防,抵禦曹操進攻。


    而徐晃,張合,樂進三人領兵,在滎陽與劉和分兵,各自而去。劉和親領近兩萬兵馬,一路急行軍,直撲陳留。待劉和行至開封之時,張邈才收到消息。當即驚慌起來!


    而身在濮陽的陳宮與夏侯惇,此時也收到冀州軍,入侵兗州的消息。夏侯惇當即派信使,快馬趕去徐州報之曹操。麴義數日前,便趁夜渡過黃河,此時已然將白馬城奪下。高順此時,也領兵至高唐。不日便將進兵濟北國。


    過了數日,劉和領大軍,兵臨陳留城下。張邈站在城上,發現乃是大司馬劉和,親自領兵。劉和騎馬出陣,朝向張邈喊道:和奉天子詔,此番領大軍進攻兗州。乃因曹操擅殺兗州名士,肆意縱兵屠戮徐州百萬百姓。陛下聞聽此事,震怒無比。故而命和領兵,誅滅曹氏!張太守若執意助紂為虐,待曹氏三族誅滅之日,亦是張太守全族,滅亡之期也!望張太守,三思之!


    張邈聞言迴道:大司馬,曹孟德擅殺名士,屠戮百姓。吾亦對曹孟德此人,深惡痛絕。吾張邈,絕無反叛朝廷之意,望大司馬信之。


    劉和說道:張太守既如此說,那便打開城門投降。如此和,方能信張太守所言。張邈聽罷,猶豫起來。劉和繼續說道:張太守莫要疑心,和若欲殺汝,隻需朝夕之間,便可攻破陳留。望張太守,莫要自誤,悔恨終生。張邈聽罷,當即下令手下,打開城門。


    隨後,陳留城門便打開了。張邈此時,也從城內出來。劉和便也下馬,許褚龐德跟在劉和身後。劉和交代顏良,文醜,呂布三人,領大軍駐紮城外。劉和等人行至張邈身前,張邈拱手彎腰行禮說道:大司馬,在下一心忠於朝廷,望大司馬明鑒。


    劉和從懷中取出詔書,然後遞至張邈麵前說道:此乃陛下親筆詔書,爾細看一二。張邈便雙手接過詔書,打開細看。片刻之後,劉和取迴詔書說道:汝若效忠朝廷,那和有一事,希望張太守能幫忙。


    張邈迴道:不知大司馬所言何事?劉和迴道:請張太守,親手寫一篇討曹檄文,傳至兗州各郡。張邈聽罷,想了想。便當即答應劉和,明日便將檄文送至。劉和嗬嗬笑道:既如此,那和明日在城外營寨,等張太守將檄文送來。


    說罷,劉和轉身離去。突然又想起一事,迴頭說道:張太守能否勸說陳宮此人?和聽聞陳宮,乃是曹操左右心腹之人。若能勸此人效忠朝廷,想來誅滅曹氏之事,也能有所助力!


    張邈迴道:大司馬放心,在下當即寫封書信,派人送往濮陽,交予陳宮手中。劉和迴道:怕是晚了,濮陽此時,想來已被大軍圍困矣。張邈聞言一驚!劉和便說道:不若請張太守,親自前往濮陽一趟,勸說陳宮投降,如何?


    張邈也不猶豫,當即答應劉和。明日便動身,前往濮陽。劉和聽罷,便嗬嗬一笑迴道:張太守若能助和,一舉誅滅曹氏。和亦會如實上奏陛下,為張太守請功。張邈便拱手朝向劉和。劉和便轉身離開了。當夜,劉和大軍便駐紮在陳留城外。


    而袁術在壽春,也收到劉和送來的書信。看完之後,當即大喜。自己正憂慮,若徐州被曹操攻占,那自己將同時麵對,曹操與袁紹的大軍。如今劉和進兵兗州,當即解了自己燃眉之急。


    袁術遂派人前往譙縣,抓捕夏侯氏全族老幼,若曹氏在譙縣還有族人,便也全部抓捕。一起送往洛陽,交予劉和。前番在兗州,被曹操打的大敗。如今正好可以出口惡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世三國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尚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尚正並收藏亂世三國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