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韓遂被劉和擒獲之後,劉和便讓朱儁繼續領兵。前往隴右各郡,馳援皇甫嵩等人。劉和希望皇甫嵩與朱儁,盡快平定涼州各郡。而劉和依舊駐守在冀縣,並且派人將韓遂,馬騰的三族,全部抓來冀縣,打算帶迴長安一並斬首。
過了半月,朝廷便收到劉和大敗韓遂馬騰的消息。眾臣與劉協,皆喜不自勝。自遷都關中之後,這些涼州叛賊,便是朝廷最大的威脅。自此長安朝廷,便再無後顧之憂了。
朱儁領兵行至隴西,故而麴義很順利,便將隴西郡攻下。隨後便將消息,派人送去冀縣,將隴西情況報之劉和。朱儁則領兵,繼續往金城郡進兵,馳援皇甫嵩。
又過了半月,皇甫嵩正圍攻金城,其早已收到劉和書信,亦是十分高興。過了數日,朱儁也領大軍趕至。金城留守叛軍,見城外來了萬餘官軍支援,便也不再抵抗,向官軍投降了。自此,唯剩張濟張繡,還未有消息。武威距離漢陽太遠,送信的斥候,多半還在路上。
麴義,皇甫嵩,朱儁三人,將韓遂在隴右的勢力,全部剿滅之後。皇甫嵩便讓朱儁留守金城,自己與麴義先領兵,返迴冀縣。朱儁便駐守在金城,同時派斥候北上,打探張濟與張繡消息。若二人已然攻下武威,那自己便不用領兵北上了。
劉和這些時日,一直在冀縣等待隴右的消息。得知隴右,金城也順利被奪迴,安心不少。劉和從冀縣三萬俘虜中,挑選出一萬青壯。讓樂進張遼領右營武卒,押迴長安。讓關羽好好訓練整編這一萬青壯。
過了不久,皇甫嵩,麴義領兵迴到冀縣。劉和便與皇甫嵩商議,決定讓皇甫酈領兵,進駐武都。先前被韓遂派來武都,襲擾朱儁的三千輕騎。得知韓遂情況後,便各自逃散跑了。
而武都位置特殊,東禦漢中,南抵廣漢。是防備張魯與劉焉的重地。故而劉和才會讓皇甫酈,坐鎮武都。並且調撥了五千郡兵,及五千俘虜給皇甫酈。劉和交代皇甫酈,盡快收編這五千俘虜,有此萬人駐守武都。想來張魯與劉焉二人,皆對朝廷會有所忌憚。
而斥候此時,也帶來李傕消息。言說其已逃迴北地郡!劉和便請皇甫嵩,領兵入北地。將李傕及其三族,全部押迴長安伏誅。皇甫嵩也不推辭,當即答應劉和。
第二日,皇甫嵩便領兵萬人,離開漢陽向北地郡進兵。劉和也上奏朝廷,薦舉劉虞前番推薦的五名河北名士,治理涼州各郡。時苗任安定太守,崔林任漢陽太守,張臶任隴西太守,劉邵任金城太守,邢顒任武都太守。至於河西走廊的四郡,等重新奪迴之後,再派人去接管吧。
過了數日,劉和命顏良留守冀縣。除了武卒與先登營外,餘下士卒皆交由顏良統領。劉和交代顏良,冀縣城內剩餘的俘虜。待皇甫嵩,朱儁等人返迴冀縣之後,便讓其二人全部收編入軍。翌日,劉和便領兵返迴長安而去。
十餘日後,劉和便至陳倉。劉和讓許褚,押著韓遂行至陳倉牢中。馬超龐德二人,已關押在陳倉數月。見到劉和之後,馬超依舊怒罵劉和。劉和見狀,也不生氣。隨後便朝身後擺擺手!
許褚便將韓遂,一把推至馬超麵前。馬超定睛一看,乃是韓遂。當即雙拳緊握,對著韓遂怒目暴喝,恨不得將韓遂,千刀萬剮。龐德此時神情,亦如馬超那般。
韓遂見狀,冷笑說道: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想必汝亦死期不遠!想吾韓遂,縱橫涼州十載,卻敗於劉和這等小兒之手。當真乃是奇恥大辱!
許褚聽罷,當即提腳,踹向韓遂。韓遂此時被繩子綁縛,被許褚一腳踹翻倒地。許褚又伸出拳頭,欲教訓韓遂一頓。劉和擺擺手,攔住許褚。劉和說道:韓遂,汝起兵叛漢,作亂涼州十年。今日被吾所擒,還敢口出狂言,當真不畏死乎?
韓遂嗬嗬一笑道:死有何懼?隻恨此生,未能覆滅漢室也。說罷,哈哈大笑起來。劉和說道:好,好,好,如此這般,不枉為涼州一代梟雄。待汝三族老幼,盡數押迴長安之後。吾劉和定然為汝,選一塊好地。將整個韓氏三族,男女老幼之頭顱,築成封土京觀,用以警示叛漢之人。韓遂聞言驚詫,大罵劉和殘忍。
馬超聽罷,當即跪在劉和身前,開口說道:大司馬,超懇請大司馬,讓超手刃韓遂,為父報仇。韓遂聽罷笑道:原以為,壽成已投靠劉和,與劉和勾結,謀害於吾。然此番被困於冀縣許久,方才明白,原來皆乃劉和所施離間之計。汝父雖死於吾手,然真正謀害之人,卻是劉和。如今汝卻向仇人乞求,當真枉為人子。
劉和迴道:兵者詭道,如此淺顯的道理,莫非汝不知乎?韓遂聞言,不屑一顧。並未開口反駁!劉和對著馬超說道:汝馬氏三族,此時也在押往長安的路上。待行刑之前,吾可讓汝,親手斬殺韓遂。馬超聞言,麵容之上,未有絲毫欣慰之色。隨後,劉和便將韓遂,直接關押在牢中。
而劉虞收到劉和書信之後,嗬嗬大笑。知曉馬騰韓遂之亂,已然平定。想必不久,涼州各郡定然重歸朝廷。當即迴到州牧府,將情況告知眾人。而蔡琰得知劉和平安消息後,也安心不少。
先前春兒有孕,故而典韋被劉和留在了鄴城。如今春兒,已為典韋生下一子數月。典韋便打算,趕往長安。劉虞則告知典韋,言說劉和不用多久,便會領兵至洛陽。不若先等劉和至洛陽後,再去。典韋聞言,便遵照劉虞所言。
劉虞隨後,便征調了二十萬石糧草,運往洛陽。劉和已然告知劉虞,自己的想法。便是出兵兗州,剿滅曹操。而曹操屠戮徐州百姓之事,劉虞自是聽聞了。亦未曾想到,曹操竟會如此殘忍,縱然比之董卓,也不遑多讓。故而也上奏朝廷,將曹操所行諸事,報之朝廷。
而荀彧也早收到劉和書信,張合得知情況後。便加緊訓練,留守洛陽的兵馬。而歐定族長,已將鎧甲軍備全部鍛好。如今洛陽城中,除了張合麾下左營武卒外,剩下的兩萬青壯,皆是武備齊全的精銳士卒。
而高順麾下的三千士卒,也有千人裝備了全身重甲。且高順十分擅長練兵,故而這三千人戰力,也堪比半營武卒。所以曹操縱然擁兵數萬,也不敢北渡黃河,奪迴被高順占據的數縣。更何況,鄴城還有文聘統領的五千士卒。
而自曹操再次進攻徐州之際,下邳國相笮融聞聽消息後,如同驚弓之鳥。便將原本該運至郯縣的糧草,錢財以及馬匹,直接全部卷跑,逃往江東投靠了薛禮。
陶謙得知消息後,當即氣暈倒地。本來東海,下邳,彭城三郡,就深受曹軍破壞。如今更是雪上加霜,陶謙因此,被氣的一病不起。好在還有劉備屯兵在小沛,能稍微牽製一下曹操大軍。
而自麴義與曹操,輪番大敗青州黃巾賊之後。餘下的黃巾賊,便再也不敢走出青州之地。而清剿這些黃巾賊,唯有北海國相孔融,出兵出力。
青州刺史焦和,早已年老昏聵。對於這些黃巾賊,也基本保持不管不顧的態度。故而,青州境內的黃巾賊,多是進攻孔融。孔融乃名儒,並不擅長領兵剿賊。而焦和又指望不上,便隻能上奏朝廷,請求朝廷派兵,清剿青州黃巾賊。同時也建議,罷免焦和青州刺史之位。
而袁術自占據壽春之後,未用多久,便將整個九江郡掌控。陶謙雖然退軍迴防徐州,然袁術在廣陵西麵,駐紮了三萬大軍。故而,袁紹被困在廣陵郡內,與袁術大軍對峙。而先前被劉協任命為廣陵太守的趙昱,也被袁紹除掉。袁紹自領廣陵太守一職。
過了不久,袁術又擊敗揚州刺史陳瑀。陳瑀棄官逃迴了家鄉下邳,自此,袁術將目光投向江東之地,打算跨過長江,奪取整個揚州。
而劉和已領大軍,行至長安附近。劉協與百官,皆至長安西門迎接。轉眼到午時,劉和行至長安城門不遠處,見到劉協與百官。當即下馬,快步朝劉協走去。不多時,劉和朝劉協跪拜行禮,拱手說道:臣劉和,拜見陛下。劉協扶起劉和迴道:皇兄不必多禮,此番皇兄剿滅馬騰與韓遂這等叛賊,乃當世大功也。朕得皇兄輔佐,真乃社稷之幸。
劉和起身迴道:陛下過譽了,皆賴陛下洪福,眾將士效死耳!劉協連連點頭,然後拉著劉和手臂,示意同乘禦駕。百官見狀,皆不敢多言。劉和交代郭嘉賈詡,讓眾將領兵返迴軍營。隨後,劉和與劉協同乘返迴皇宮。許褚跟在劉和身邊,一起進入了皇宮。
劉協早已交代近侍,在宮中設宴,為劉和慶功。隨後,百官也齊聚皇宮。劉和此番迴來,發現劉協長高了一些。想想劉協,已然十三歲矣。一時也有些感慨,當初在洛陽南宮,初見劉協之時,還隻是一名八歲的幼童。轉眼間,劉協已然長得如城外成年百姓,這般高大。百官皆紛紛舉盞,朝向劉和慶賀。劉和在皇宮飲宴至天黑,便離開皇宮,迴到大司馬府。
關羽以及郭嘉等人,早已迴到大司馬府。劉和見眾人都在,便開口說道:此番平定涼州,諸位皆辛苦了。然中原諸事,想必汝等皆已知曉。不久,吾便會領兵趕往洛陽。
曹操縱兵屠戮徐州數十萬百姓,此等殘暴之人,堪比董卓。吾此番出兵,欲一舉攻下兗州。征討董卓之時,兗州這些郡守國相,皆屯兵酸棗,未進半步。對於這些屍位素餐之人,當盡數免官除之。
眾人聽罷,皆點頭認可。荀攸說道:主公若欲領兵離開長安,當妥善安排朝廷諸事。如今朝堂眾臣,亦多是屍位素餐之人。若無主公坐鎮朝堂,怕這些人會蠱惑陛下,弄權作亂。郭嘉戲誌才等人,皆認為荀攸所言不錯。劉和迴道:吾亦知公達之意,且容吾思之再議。眾人見狀,便也不再多言。
劉和對著關羽說道:先前那一萬涼州俘虜,皆乃涼州叛軍精銳。便請雲長早日將這萬人,整編訓練成為關中精銳。加之留守長安的萬人,有此二萬精銳,以及雲長駐守關中,想來和,再無後顧之憂矣!
關羽聞言,拱手迴道:主公放心,某定保關中安穩。劉和微笑迴道:關中有雲長坐鎮,和自是放心。隨後,劉和與在場眾人,商議出兵兗州之事至夜深。
第二日,劉和領著許褚,進宮拜見劉協。向劉協行禮之後,劉和說道:陛下可聞聽,曹操縱兵屠戮徐州百姓之事?劉協迴道:皇兄可是欲出兵兗州乎?
劉和迴道:不錯,將吾大漢數十萬百姓,視如草芥芻狗。若不誅滅曹操,朝廷何以麵對天下百姓。且曹操未得朝廷詔書印綬,便自領兗州刺史。當真視陛下與朝廷如無物。此等逆賊,不可不除。故而,臣請陛下下詔,命和領兵,剿滅曹操,誅其三族。
劉協迴道:既皇兄有此意,那朕即刻下詔,命皇兄統兵討伐曹操。劉和跪拜拱手迴道:臣劉和,謹遵陛下之命。劉協繼續說道:若皇兄領兵,離開關中之消息,傳至涼州。涼州叛賊再次作亂,當如何?劉和迴道:陛下放心,臣雖領兵離開關中。然還有皇甫老將軍,領兵威懾這些亂賊。陛下大可放心!
劉協聞言,便點點頭。劉和繼續說道:臣惟擔憂,朝堂生亂。董卓雖已伏誅,然原先依附董卓之人,還有不少未曾除掉。這些人,如今依舊潛伏在朝堂當中。臣怕這些人,趁臣不在長安,又陸續冒頭,作亂朝廷。
劉協聽罷,問道:此事,不知皇兄有何對策?劉和迴道:要想找出這些人,並非短時日內能辦到的。然臣沒有餘力,留在長安處置這些人。故而惟有快刀斬亂麻,撤換一批朝臣。
然此舉,定然會引發眾臣對陛下的非議。故而,此舉背負的罵名,還是交由臣來承受吧。請陛下下詔,授臣以大司馬之職,錄尚書事,總領尚書台。都督中外諸軍事。說罷,劉和拱手跪拜而下。
劉協聞言一驚,當然知曉劉和所言數語,代表著什麽。神情猶豫的不敢答應劉和!劉和見劉協不吭聲,便又說道:陛下,莫非對臣生出疑心乎?劉協聽罷,忙迴道:皇兄誤會矣,然此事事關重大,不若與重臣商議一番,如何?
劉和迴道:陛下莫非忘了少帝乎?劉協聽罷,內心惶恐起來。劉和說道:臣自河北起兵討伐董卓始,無時無刻皆在擔憂陛下,為董卓所害。後得知陛下被董卓挾持,遷都至長安。曆經千難,西渡黃河。得知李傕郭泛,領兵攻打長安,臣心急如焚,領兵星夜兼程數百裏。蒙祖宗庇佑,讓臣能在最後時刻,趕至長安,擊退李傕郭泛。若臣晚到一日,陛下安能無恙乎?
劉協聽罷,當即迴道:皇兄忠勇之心,朕豈不知也。劉和繼續說道:家父劉虞,每每感念先帝厚恩。故而時常教導和,舍命效忠陛下,匡正漢室社稷。如今董卓已死,涼州叛賊也將覆滅。然各地諸侯,皆趁董卓禍亂之際,割據一方稱雄。
便如那宗室重臣劉焉,不也是隔絕益州各處關隘,阻攔大漢官吏進入。劉焉在蜀郡,出行皆乃是天子儀仗,所乘亦是天子禦駕。此等謀逆之心,昭然若揭。更遑論還有那曹操稱雄兗州,袁術稱雄豫州,袁紹稱雄淮揚,公孫瓚稱雄遼西,公孫度割據遼東。陛下,這些人不除,大漢怎能中興?莫非陛下,想做個偏安一隅的天子乎?
話音剛落,劉協身邊一名近侍說道:大膽,竟敢對陛下無禮。劉和扭頭望去,說話之人,乃是服侍劉協起居的宦官。劉協見狀,心裏一驚。劉和對著陛下說道:陛下,想必洛陽十常侍之亂,楊司空早已向陛下講述過。這才短短數年,莫非閹宦之亂,在長安也要再次出現乎?
劉協忙迴道:皇兄莫要與其計較。說罷,看了那名宦官一眼。那宦官便低下頭,準備退出大殿。劉和見狀,喊道:來人。許褚聞言,立馬與兩名虎士,進入大殿之中。劉和說道:將那閹人,綁縛至掖門處。再召集皇宮所有閹宦,當眾將其斬首。
許褚聞言,便大步走向那名宦官。此時,這名宦官嚇的癱坐在地。驚慌失措的望向劉協,希望劉協能開口求情。劉協亦被殺氣騰騰的許褚嚇到,不敢說話。許褚遂將那名宦官,帶出大殿之後。此時,劉和再次開口說道:臣劉和所為,皆為陛下,皆為朝廷,望陛下授臣錄尚書事,領尚書台,都督中外諸軍事之權。
劉協見狀,不敢再推脫。便迴道:皇兄所請,朕皆應允。隨後,劉和便行至劉協身前,親自起草詔書。片刻之後,劉和雙手將詔書,捧至劉協麵前。劉協簡單的看了一眼,便蓋上了印璽。隨後,劉和便說道:臣,定不負陛下信任。早日掃除天下諸侯,以全陛下中興大業。
過了半月,朝廷便收到劉和大敗韓遂馬騰的消息。眾臣與劉協,皆喜不自勝。自遷都關中之後,這些涼州叛賊,便是朝廷最大的威脅。自此長安朝廷,便再無後顧之憂了。
朱儁領兵行至隴西,故而麴義很順利,便將隴西郡攻下。隨後便將消息,派人送去冀縣,將隴西情況報之劉和。朱儁則領兵,繼續往金城郡進兵,馳援皇甫嵩。
又過了半月,皇甫嵩正圍攻金城,其早已收到劉和書信,亦是十分高興。過了數日,朱儁也領大軍趕至。金城留守叛軍,見城外來了萬餘官軍支援,便也不再抵抗,向官軍投降了。自此,唯剩張濟張繡,還未有消息。武威距離漢陽太遠,送信的斥候,多半還在路上。
麴義,皇甫嵩,朱儁三人,將韓遂在隴右的勢力,全部剿滅之後。皇甫嵩便讓朱儁留守金城,自己與麴義先領兵,返迴冀縣。朱儁便駐守在金城,同時派斥候北上,打探張濟與張繡消息。若二人已然攻下武威,那自己便不用領兵北上了。
劉和這些時日,一直在冀縣等待隴右的消息。得知隴右,金城也順利被奪迴,安心不少。劉和從冀縣三萬俘虜中,挑選出一萬青壯。讓樂進張遼領右營武卒,押迴長安。讓關羽好好訓練整編這一萬青壯。
過了不久,皇甫嵩,麴義領兵迴到冀縣。劉和便與皇甫嵩商議,決定讓皇甫酈領兵,進駐武都。先前被韓遂派來武都,襲擾朱儁的三千輕騎。得知韓遂情況後,便各自逃散跑了。
而武都位置特殊,東禦漢中,南抵廣漢。是防備張魯與劉焉的重地。故而劉和才會讓皇甫酈,坐鎮武都。並且調撥了五千郡兵,及五千俘虜給皇甫酈。劉和交代皇甫酈,盡快收編這五千俘虜,有此萬人駐守武都。想來張魯與劉焉二人,皆對朝廷會有所忌憚。
而斥候此時,也帶來李傕消息。言說其已逃迴北地郡!劉和便請皇甫嵩,領兵入北地。將李傕及其三族,全部押迴長安伏誅。皇甫嵩也不推辭,當即答應劉和。
第二日,皇甫嵩便領兵萬人,離開漢陽向北地郡進兵。劉和也上奏朝廷,薦舉劉虞前番推薦的五名河北名士,治理涼州各郡。時苗任安定太守,崔林任漢陽太守,張臶任隴西太守,劉邵任金城太守,邢顒任武都太守。至於河西走廊的四郡,等重新奪迴之後,再派人去接管吧。
過了數日,劉和命顏良留守冀縣。除了武卒與先登營外,餘下士卒皆交由顏良統領。劉和交代顏良,冀縣城內剩餘的俘虜。待皇甫嵩,朱儁等人返迴冀縣之後,便讓其二人全部收編入軍。翌日,劉和便領兵返迴長安而去。
十餘日後,劉和便至陳倉。劉和讓許褚,押著韓遂行至陳倉牢中。馬超龐德二人,已關押在陳倉數月。見到劉和之後,馬超依舊怒罵劉和。劉和見狀,也不生氣。隨後便朝身後擺擺手!
許褚便將韓遂,一把推至馬超麵前。馬超定睛一看,乃是韓遂。當即雙拳緊握,對著韓遂怒目暴喝,恨不得將韓遂,千刀萬剮。龐德此時神情,亦如馬超那般。
韓遂見狀,冷笑說道: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想必汝亦死期不遠!想吾韓遂,縱橫涼州十載,卻敗於劉和這等小兒之手。當真乃是奇恥大辱!
許褚聽罷,當即提腳,踹向韓遂。韓遂此時被繩子綁縛,被許褚一腳踹翻倒地。許褚又伸出拳頭,欲教訓韓遂一頓。劉和擺擺手,攔住許褚。劉和說道:韓遂,汝起兵叛漢,作亂涼州十年。今日被吾所擒,還敢口出狂言,當真不畏死乎?
韓遂嗬嗬一笑道:死有何懼?隻恨此生,未能覆滅漢室也。說罷,哈哈大笑起來。劉和說道:好,好,好,如此這般,不枉為涼州一代梟雄。待汝三族老幼,盡數押迴長安之後。吾劉和定然為汝,選一塊好地。將整個韓氏三族,男女老幼之頭顱,築成封土京觀,用以警示叛漢之人。韓遂聞言驚詫,大罵劉和殘忍。
馬超聽罷,當即跪在劉和身前,開口說道:大司馬,超懇請大司馬,讓超手刃韓遂,為父報仇。韓遂聽罷笑道:原以為,壽成已投靠劉和,與劉和勾結,謀害於吾。然此番被困於冀縣許久,方才明白,原來皆乃劉和所施離間之計。汝父雖死於吾手,然真正謀害之人,卻是劉和。如今汝卻向仇人乞求,當真枉為人子。
劉和迴道:兵者詭道,如此淺顯的道理,莫非汝不知乎?韓遂聞言,不屑一顧。並未開口反駁!劉和對著馬超說道:汝馬氏三族,此時也在押往長安的路上。待行刑之前,吾可讓汝,親手斬殺韓遂。馬超聞言,麵容之上,未有絲毫欣慰之色。隨後,劉和便將韓遂,直接關押在牢中。
而劉虞收到劉和書信之後,嗬嗬大笑。知曉馬騰韓遂之亂,已然平定。想必不久,涼州各郡定然重歸朝廷。當即迴到州牧府,將情況告知眾人。而蔡琰得知劉和平安消息後,也安心不少。
先前春兒有孕,故而典韋被劉和留在了鄴城。如今春兒,已為典韋生下一子數月。典韋便打算,趕往長安。劉虞則告知典韋,言說劉和不用多久,便會領兵至洛陽。不若先等劉和至洛陽後,再去。典韋聞言,便遵照劉虞所言。
劉虞隨後,便征調了二十萬石糧草,運往洛陽。劉和已然告知劉虞,自己的想法。便是出兵兗州,剿滅曹操。而曹操屠戮徐州百姓之事,劉虞自是聽聞了。亦未曾想到,曹操竟會如此殘忍,縱然比之董卓,也不遑多讓。故而也上奏朝廷,將曹操所行諸事,報之朝廷。
而荀彧也早收到劉和書信,張合得知情況後。便加緊訓練,留守洛陽的兵馬。而歐定族長,已將鎧甲軍備全部鍛好。如今洛陽城中,除了張合麾下左營武卒外,剩下的兩萬青壯,皆是武備齊全的精銳士卒。
而高順麾下的三千士卒,也有千人裝備了全身重甲。且高順十分擅長練兵,故而這三千人戰力,也堪比半營武卒。所以曹操縱然擁兵數萬,也不敢北渡黃河,奪迴被高順占據的數縣。更何況,鄴城還有文聘統領的五千士卒。
而自曹操再次進攻徐州之際,下邳國相笮融聞聽消息後,如同驚弓之鳥。便將原本該運至郯縣的糧草,錢財以及馬匹,直接全部卷跑,逃往江東投靠了薛禮。
陶謙得知消息後,當即氣暈倒地。本來東海,下邳,彭城三郡,就深受曹軍破壞。如今更是雪上加霜,陶謙因此,被氣的一病不起。好在還有劉備屯兵在小沛,能稍微牽製一下曹操大軍。
而自麴義與曹操,輪番大敗青州黃巾賊之後。餘下的黃巾賊,便再也不敢走出青州之地。而清剿這些黃巾賊,唯有北海國相孔融,出兵出力。
青州刺史焦和,早已年老昏聵。對於這些黃巾賊,也基本保持不管不顧的態度。故而,青州境內的黃巾賊,多是進攻孔融。孔融乃名儒,並不擅長領兵剿賊。而焦和又指望不上,便隻能上奏朝廷,請求朝廷派兵,清剿青州黃巾賊。同時也建議,罷免焦和青州刺史之位。
而袁術自占據壽春之後,未用多久,便將整個九江郡掌控。陶謙雖然退軍迴防徐州,然袁術在廣陵西麵,駐紮了三萬大軍。故而,袁紹被困在廣陵郡內,與袁術大軍對峙。而先前被劉協任命為廣陵太守的趙昱,也被袁紹除掉。袁紹自領廣陵太守一職。
過了不久,袁術又擊敗揚州刺史陳瑀。陳瑀棄官逃迴了家鄉下邳,自此,袁術將目光投向江東之地,打算跨過長江,奪取整個揚州。
而劉和已領大軍,行至長安附近。劉協與百官,皆至長安西門迎接。轉眼到午時,劉和行至長安城門不遠處,見到劉協與百官。當即下馬,快步朝劉協走去。不多時,劉和朝劉協跪拜行禮,拱手說道:臣劉和,拜見陛下。劉協扶起劉和迴道:皇兄不必多禮,此番皇兄剿滅馬騰與韓遂這等叛賊,乃當世大功也。朕得皇兄輔佐,真乃社稷之幸。
劉和起身迴道:陛下過譽了,皆賴陛下洪福,眾將士效死耳!劉協連連點頭,然後拉著劉和手臂,示意同乘禦駕。百官見狀,皆不敢多言。劉和交代郭嘉賈詡,讓眾將領兵返迴軍營。隨後,劉和與劉協同乘返迴皇宮。許褚跟在劉和身邊,一起進入了皇宮。
劉協早已交代近侍,在宮中設宴,為劉和慶功。隨後,百官也齊聚皇宮。劉和此番迴來,發現劉協長高了一些。想想劉協,已然十三歲矣。一時也有些感慨,當初在洛陽南宮,初見劉協之時,還隻是一名八歲的幼童。轉眼間,劉協已然長得如城外成年百姓,這般高大。百官皆紛紛舉盞,朝向劉和慶賀。劉和在皇宮飲宴至天黑,便離開皇宮,迴到大司馬府。
關羽以及郭嘉等人,早已迴到大司馬府。劉和見眾人都在,便開口說道:此番平定涼州,諸位皆辛苦了。然中原諸事,想必汝等皆已知曉。不久,吾便會領兵趕往洛陽。
曹操縱兵屠戮徐州數十萬百姓,此等殘暴之人,堪比董卓。吾此番出兵,欲一舉攻下兗州。征討董卓之時,兗州這些郡守國相,皆屯兵酸棗,未進半步。對於這些屍位素餐之人,當盡數免官除之。
眾人聽罷,皆點頭認可。荀攸說道:主公若欲領兵離開長安,當妥善安排朝廷諸事。如今朝堂眾臣,亦多是屍位素餐之人。若無主公坐鎮朝堂,怕這些人會蠱惑陛下,弄權作亂。郭嘉戲誌才等人,皆認為荀攸所言不錯。劉和迴道:吾亦知公達之意,且容吾思之再議。眾人見狀,便也不再多言。
劉和對著關羽說道:先前那一萬涼州俘虜,皆乃涼州叛軍精銳。便請雲長早日將這萬人,整編訓練成為關中精銳。加之留守長安的萬人,有此二萬精銳,以及雲長駐守關中,想來和,再無後顧之憂矣!
關羽聞言,拱手迴道:主公放心,某定保關中安穩。劉和微笑迴道:關中有雲長坐鎮,和自是放心。隨後,劉和與在場眾人,商議出兵兗州之事至夜深。
第二日,劉和領著許褚,進宮拜見劉協。向劉協行禮之後,劉和說道:陛下可聞聽,曹操縱兵屠戮徐州百姓之事?劉協迴道:皇兄可是欲出兵兗州乎?
劉和迴道:不錯,將吾大漢數十萬百姓,視如草芥芻狗。若不誅滅曹操,朝廷何以麵對天下百姓。且曹操未得朝廷詔書印綬,便自領兗州刺史。當真視陛下與朝廷如無物。此等逆賊,不可不除。故而,臣請陛下下詔,命和領兵,剿滅曹操,誅其三族。
劉協迴道:既皇兄有此意,那朕即刻下詔,命皇兄統兵討伐曹操。劉和跪拜拱手迴道:臣劉和,謹遵陛下之命。劉協繼續說道:若皇兄領兵,離開關中之消息,傳至涼州。涼州叛賊再次作亂,當如何?劉和迴道:陛下放心,臣雖領兵離開關中。然還有皇甫老將軍,領兵威懾這些亂賊。陛下大可放心!
劉協聞言,便點點頭。劉和繼續說道:臣惟擔憂,朝堂生亂。董卓雖已伏誅,然原先依附董卓之人,還有不少未曾除掉。這些人,如今依舊潛伏在朝堂當中。臣怕這些人,趁臣不在長安,又陸續冒頭,作亂朝廷。
劉協聽罷,問道:此事,不知皇兄有何對策?劉和迴道:要想找出這些人,並非短時日內能辦到的。然臣沒有餘力,留在長安處置這些人。故而惟有快刀斬亂麻,撤換一批朝臣。
然此舉,定然會引發眾臣對陛下的非議。故而,此舉背負的罵名,還是交由臣來承受吧。請陛下下詔,授臣以大司馬之職,錄尚書事,總領尚書台。都督中外諸軍事。說罷,劉和拱手跪拜而下。
劉協聞言一驚,當然知曉劉和所言數語,代表著什麽。神情猶豫的不敢答應劉和!劉和見劉協不吭聲,便又說道:陛下,莫非對臣生出疑心乎?劉協聽罷,忙迴道:皇兄誤會矣,然此事事關重大,不若與重臣商議一番,如何?
劉和迴道:陛下莫非忘了少帝乎?劉協聽罷,內心惶恐起來。劉和說道:臣自河北起兵討伐董卓始,無時無刻皆在擔憂陛下,為董卓所害。後得知陛下被董卓挾持,遷都至長安。曆經千難,西渡黃河。得知李傕郭泛,領兵攻打長安,臣心急如焚,領兵星夜兼程數百裏。蒙祖宗庇佑,讓臣能在最後時刻,趕至長安,擊退李傕郭泛。若臣晚到一日,陛下安能無恙乎?
劉協聽罷,當即迴道:皇兄忠勇之心,朕豈不知也。劉和繼續說道:家父劉虞,每每感念先帝厚恩。故而時常教導和,舍命效忠陛下,匡正漢室社稷。如今董卓已死,涼州叛賊也將覆滅。然各地諸侯,皆趁董卓禍亂之際,割據一方稱雄。
便如那宗室重臣劉焉,不也是隔絕益州各處關隘,阻攔大漢官吏進入。劉焉在蜀郡,出行皆乃是天子儀仗,所乘亦是天子禦駕。此等謀逆之心,昭然若揭。更遑論還有那曹操稱雄兗州,袁術稱雄豫州,袁紹稱雄淮揚,公孫瓚稱雄遼西,公孫度割據遼東。陛下,這些人不除,大漢怎能中興?莫非陛下,想做個偏安一隅的天子乎?
話音剛落,劉協身邊一名近侍說道:大膽,竟敢對陛下無禮。劉和扭頭望去,說話之人,乃是服侍劉協起居的宦官。劉協見狀,心裏一驚。劉和對著陛下說道:陛下,想必洛陽十常侍之亂,楊司空早已向陛下講述過。這才短短數年,莫非閹宦之亂,在長安也要再次出現乎?
劉協忙迴道:皇兄莫要與其計較。說罷,看了那名宦官一眼。那宦官便低下頭,準備退出大殿。劉和見狀,喊道:來人。許褚聞言,立馬與兩名虎士,進入大殿之中。劉和說道:將那閹人,綁縛至掖門處。再召集皇宮所有閹宦,當眾將其斬首。
許褚聞言,便大步走向那名宦官。此時,這名宦官嚇的癱坐在地。驚慌失措的望向劉協,希望劉協能開口求情。劉協亦被殺氣騰騰的許褚嚇到,不敢說話。許褚遂將那名宦官,帶出大殿之後。此時,劉和再次開口說道:臣劉和所為,皆為陛下,皆為朝廷,望陛下授臣錄尚書事,領尚書台,都督中外諸軍事之權。
劉協見狀,不敢再推脫。便迴道:皇兄所請,朕皆應允。隨後,劉和便行至劉協身前,親自起草詔書。片刻之後,劉和雙手將詔書,捧至劉協麵前。劉協簡單的看了一眼,便蓋上了印璽。隨後,劉和便說道:臣,定不負陛下信任。早日掃除天下諸侯,以全陛下中興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