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自與袁紹停戰之後,由於擔心袁紹反撲。便派人前往徐州,打算與陶謙結盟。陶謙得知之後,便欣然接受。畢竟能與袁氏交好,可謂是百利無一害。且豫州情況,陶謙也了然於心。知曉袁紹實力不如袁術,能有袁術這般強大的盟友在側。徐州便無憂矣!
而袁術迴到南陽後,便將目光投向南邊的劉表。劉表依靠荊州各大士族,已然平定荊州境內大小叛亂。還將荊州治所,從江陵遷至襄陽。也多半是為了防備袁術南下,奪取荊州。
事實也正如劉表預料一般,袁術不久便命孫堅,領兵南下攻打南郡。至於先前答應劉和,帶兵打武關,攻進關中之事。袁術自然早已忘記,天下如今形勢,正是自己崛起之機。匡正社稷,誅殺國賊這些事,讓劉和這般的漢室宗親去做吧。孫堅接到袁術命令之後,便領兵離開豫州,一路往西南方向進兵。
袁紹得知,袁術拉攏陶謙之事後。便也決意,派人去荊州。打算與劉表結盟,對抗袁術。劉表得知後大喜,便也與袁紹結成同盟。未過多久,孫堅領兵而來的消息,劉表便知曉了。派手下大將黃祖領兵,北渡漢江,進駐樊城抵禦孫堅。自己坐鎮襄陽,在後麵支援黃祖。
然而孫堅這頭猛虎,黃祖豈能擋之。未過半月,黃祖就被孫堅打得大敗。黃祖便直接放棄了樊城,狼狽的逃迴襄陽,劉表收到消息後,惶恐不安。不敢再出城與孫堅交戰,下令堅守城池。
孫堅很快便領兵渡過漢江,直接兵臨襄陽城外。劉表便讓黃祖趁夜出城,去往各郡調集援兵。孫堅隨後,便將襄陽圍困。袁術得知消息後,內心激動。對於孫堅所提一應軍需,皆命人籌集送去。
由於襄陽乃是荊州重鎮,故而孫堅,一時間也難以攻取。轉眼一個月過去,黃祖統領近二萬荊州軍,行至襄陽。孫堅得知消息後,便挑選一萬精銳,突襲黃祖。留程普統領餘下士卒,繼續圍困襄陽。
黃祖此時,駐紮在襄陽西南邊十裏外。孫堅讓黃蓋領二千精銳,從左翼突襲。讓韓當領二千精銳,從右翼突襲。孫堅與親信祖茂。統領六千人馬,正麵衝殺黃祖。
過了半日,孫堅分兵三路,殺至黃祖麵前。黃祖手下士卒,半數皆是臨時招募的士卒。被孫堅麾下精銳一衝即潰。黃祖未抵禦多久,便撤軍逃往西南方向的峴山。孫堅見黃祖潰逃,便下令全軍追擊。見黃祖領殘兵,逃往山林處,便打算一舉將黃祖斬殺。以免日後,黃祖又領兵來襲擾後路。
故而,孫堅挑出百餘精騎追擊,讓祖茂領步卒在後跟上。黃祖領兵至山澗處,便讓弓手埋伏山林兩側,準備伏擊孫堅大軍。孫堅自恃勇武,每戰皆喜歡親自帶領騎軍衝殺。且頭上佩戴的,又是一頂紅纓盔。將領特征十分明顯!
片刻之後,孫堅領軍追至。黃祖本想伏擊孫堅大軍,然卻發現,追兵隻有百餘騎。又見領頭之人,正是孫堅。便下令放箭!故而兩側山林之上,突然飛出大量暗箭。
又因孫堅佩戴紅纓盔,故而弓手多是瞄準孫堅射箭。孫堅大意之下,來不及躲避,當即中箭跌落馬下。身邊騎軍,也有不少人被暗箭射死,隻有三十餘騎迴馬逃走。黃祖便派人,將孫堅屍體搬走,隨後便領兵,繼續撤走。
不久後,逃迴來的騎軍,便告知祖茂情況。祖茂聞聽,便好似發瘋般領兵追去。然祖茂趕至伏兵處之時,並未發現孫堅屍首。當即咆哮大怒,然黃祖已無蹤跡。後程普,黃蓋,韓當三人得知孫堅戰死。商議後,便決議撤軍,返迴南陽。
孫堅戰死的消息,不久便傳至宛城。袁術得知後大驚,便下令讓孫堅餘部,退迴宛城。先前孫堅任長沙太守之時,曾舉長沙人桓階為孝廉。桓階後被朝廷任命為尚書郎,得知孫堅屍首在劉表手上。便冒險親至襄陽,向劉表討要孫堅屍首。
劉表知曉,桓階乃荊州名士,故而便同意,將孫堅屍首交予桓階。孫堅死後,袁術將其餘部,交由孫堅子侄孫賁統領。並且讓孫賁,繼任豫州刺史一職。故而孫賁便與桓階一起,護送孫堅遺體,沿長江而下,前往江東安葬。孫堅死後,袁術再未曾戰勝過劉表。
而孫堅常年征戰,家眷皆安頓在江東。此時孫堅長子孫策,年十七歲。孫策亦是少年英雄,喜愛結交名士。在江東一帶,已然小有名氣。身在廬江的周瑜,與孫策同齡,兩人一見如故,推心置腹。故而與孫策交情匪淺。
後接孫策一家,前往舒縣定居。孫策曾想,效力於廬江太守陸康帳下。然陸康未見孫策,隻派主簿接見孫策。孫策自此,便對陸康懷恨在心。
劉和此時,在河東郡厲兵秣馬,同時也留意蒲阪對岸情況。文聘許定二人,已然運送三十萬石糧食至解縣。劉和讓文聘領五千郡兵,繼續留守魏郡,許定依舊領二千郡兵,留守河內。餘下的郡兵,便留在河東郡。
故而整個河東郡內,駐紮著三營河北武卒,還有麴義所領先登營,以及近六千騎射輕騎,一千六百多精銳衝騎,還有招募的郡兵兩萬。共計五萬多人馬。而洛陽這邊,也有近兩萬兵力。有荀彧張合坐鎮,劉和也是放心的。
而兗州這邊,曹操領兵跟在青州黃巾後麵,不斷襲擾黃巾賊。黃巾賊由於搶掠不到糧食,故而皆士氣低迷。又有曹操時不時的突襲一二,這些青州黃巾賊,便在濟北國,向曹操投降了。
而這些青州黃巾賊,雖然號稱百萬。然婦孺家眷算一起,也不到三十萬人。故而曹操,從這些黃巾賊中,挑選了兩萬青壯,組建成軍。稱為青州兵!手下謀士也獻策屯田製,曹操便將所有黃巾家眷,全部安置在兗州各郡。如此既能養兵,又能養民。隻不過此舉,得罪了兗州很多士族。
而待曹操,平定青州黃巾的消息,傳至兗州各郡後。先前那三位,不支持曹操的郡守國相。也不得不認同,曹操繼任兗州刺史。故而曹操,自此占據一州之地。兗州各郡名士,也有不少人投入曹操帳下。如滿寵,程昱,毛階等人。
而當朝廷得知曹操消息後,並不打算承認,曹操為兗州刺史。更派名士金尚,趕往兗州,出任刺史一職。而曹操得知後,也不猶豫。當即領兵攻打,將金尚趕出了兗州。後金尚逃至南陽,請求袁術援助。
而自孫堅死後,袁術便與劉表對峙。隱隱已成弱勢。糧道都快被劉表截斷。故而袁術便將目光,投向兗州。認為曹操是自居兗州刺史。若自己同朝廷任命的兗州刺史金尚,一起進兵攻打曹操,也算名正言順。
且袁術認為,曹操收編的那些黃巾賊,皆是流寇組成。想來也沒有什麽戰力!故而便派人去見劉表,希望與劉表停戰。不久後,劉表便同意停戰。於是袁術,便開始準備攻打兗州一事。
而自王允特意交好呂布之後,便時常試探呂布,想要知曉呂布對董卓的態度。呂布也如王允預料一般,對待董卓態度,已然日漸不滿。趁與呂布飲宴之際,王允便將誅殺董卓的想法,透露給呂布。希望呂布能相助自己,誅滅董氏一族。
呂布聞聽,當即一驚。後王允便苦勸呂布許久,呂布終被王允說動。同意王允的計劃,自己會策應誅殺董卓。王允大喜,呂布乃董卓貼身之人。有呂布相助,董卓死期不遠矣!且眼下,也正是誅滅董卓的良機。
因為董卓為了防範劉和,孫堅。命董越,張濟駐守弘農郡,牛輔駐守陝縣,李傕,郭泛,胡軫皆駐守函穀關,且數月前,右扶風郡發生叛亂。徐榮也被派遣去右扶風平叛。
董卓親弟董旻,與侄子董璜,則駐守在郿塢。此時長安城內,董卓最信任之人,隻剩呂布在身邊。之後數日,王允便開始策劃,誅殺董卓的事宜。
劉和在河東郡,與帳下眾人反複商議。最後決定,讓唿廚泉,趙雲,張飛三人。統領所有騎軍北上,駐紮在龍門津,同時運五萬石糧草過去。
一旦大舉進攻關中,便先要解決蒲阪津對岸的樊稠。然樊稠領五千精銳,駐紮對岸。其若阻擊劉和大軍渡河,劉和定然死傷慘重。故而劉和打算,讓所有騎軍,在大軍渡河之時,衝殺樊稠。如此方能以最小代價,渡過黃河進入左馮祤。
而龍門津距離蒲阪,足有三百餘裏。也唯有騎軍,能在短時日內,接應大軍渡河。交代張飛三人,在龍門津等待命令。不可提前泄露蹤跡,以免樊稠提前布防。唿廚泉,張飛,趙雲便皆拱手領命。翌日,三人統領麾下騎軍,帶上五萬石糧草北上,前往河東郡西北方向的龍門津。
而前番,劉和派往長安潛伏的南匈奴人。也帶著一些牛羊馬,行至長安。此時長安雖然混亂,然還是有不少胡人,攜帶牛羊前來販售。這幾人便順利的潛伏在長安城內!
轉眼過去半月,經過王允精心策劃。趁著劉協病愈之際,召集眾臣至未央宮議事。王允讓士孫瑞,將提前寫好的詔書,交予呂布。讓騎都尉李肅,以及秦誼和陳衛等十餘名勇士。手持長戟,偽裝成宮門衛士,潛伏在宮門兩旁的掖門,等董卓前來。
董卓此時,也正準備乘車出門,前往未央宮主持朝政。然剛出門不遠,馬匹便受到驚嚇。董卓也跌落在地,滿身泥土。故而董卓,又返迴太師府更換朝服。
董卓小妾得知後,便對董卓言說,此非吉兆,勸說董卓莫要入宮。董卓聽罷,哈哈大笑。董卓認為,如今長安城內,還有何人膽敢謀害自己。且還有呂布在旁護衛,故而並未聽從小妾所言。然為了穩妥一些,便穿戴一件鐵甲在內,再套上朝服在外。隨後便與呂布及一眾侍衛,乘車前往未央宮。
片刻之後,董卓車馬行至宮門口,董卓便下車準備進宮。呂布與手下侍衛,便跟在董卓身後,往宮門行去。董卓剛至掖門,便見李肅等人竄了出來。李肅等人也不猶豫,當即持長戟衝向董卓。董卓大意之下,被李肅,陳衛持戟刺中。可李肅,陳衛二人未曾想到。董卓竟在朝服之下,還穿戴了厚厚的鐵甲。故而隻傷到董卓手臂!
董卓大驚之下,忙唿喚呂布護衛。此時呂布手持方天畫戟,緩緩行至董卓身前。然後從懷中取出詔書說道:奉詔誅賊!話音剛落,董卓麵色慘白。由於董卓身穿鐵甲,故而呂布,持戟奮力一擊,才當場將董卓誅殺。自此,前半生忠臣,後半生逆臣的董卓,死於未央宮門前。
不久,董卓被殺的消息,便在長安城內傳開。一時間,整個長安城人聲鼎沸。長安軍士高唿萬歲,長安百姓載歌載舞。更有甚者,未來得及迴家取錢,便立即當掉身上珠玉,換成酒肉慶賀!
過了兩日,皇甫嵩便領長安兵馬。離開長安往西進兵郿塢,此時董旻與董璜二人,還不知曉董卓已死的消息。依舊在郿塢醉生夢死!
而劉和命令潛伏在長安的南匈奴人,則立刻離開長安城,往北而去。準備快馬將消息,迴報給劉和!由於樊稠擋在蒲阪津對岸,故而隻能往北至龍門津,再入河東。而張飛等三人,已然領騎軍,行至龍門津駐紮。
過了十日,皇甫嵩便攻破郿塢。將整個董氏一族,盡數誅滅。經過清算,整個郿塢有金三十萬,珠寶玉器,以及奇珍異寶等,裝車足有十餘輛,糧食更是堆積如山,至少百萬石以上。皇甫嵩將這些錢財,統統運迴長安府庫。
董卓的屍首,也被拖至長安街示眾。由於天氣炎熱,董卓肥胖的屍體,被曬的流油。看守屍體的官吏,在董卓肚臍上,插入一根燈芯點燃起來。隨後便見董卓屍體,光明如曙,如是積日。
過了數日,幾名南匈奴人,便騎馬趕到龍門津。見到騎軍駐紮,便立馬將消息,告知張飛三人。張飛便將消息,讓人快馬南下告知劉和。
而自董卓死後,王允便將董卓三族夷滅。王允開始以司徒官職,錄尚書事,總領尚書台。朝政諸事,皆落入王允之手。呂布也因誅殺董卓有功,被封為溫侯,官升奮威將軍,假節。而年僅十二歲的劉協,也終於不用提心吊膽的麵對董卓。
王允自掌權之後,便一改平日謙遜的形象。變得居功自傲,目中無人起來。滿朝文武,王允皆不放在眼裏。處理朝事,也時常輕蔑官吏。故而朝中諸臣,也開始有人漸漸疏遠王允。
而董卓雖死,然董卓麾下涼州軍還在。如何安置這些涼州軍,便成了王允首先要處理之事。這些涼州軍,對董卓甚是忠心,且戰力較強。而涼州的這些將領,雖然官職不高。然卻個個手握兵權,稍有不慎,便會引起禍亂。
呂布向王允建議,赦免董卓麾下所有將領。王允便答應呂布,然不久便後悔起來。呂布便又勸說王允,將部分珠寶錢財,用來拉攏這些涼州將領。王允非但不答應,還思量如何收繳,這些涼州將領的軍權。一時間,長安城內謠言四起。傳出王允欲將涼州將領,盡數除去的聲音。
不久後,劉和得知消息。當即派斥候北上,通知張飛三人領兵渡河。又估算了時間,交代張飛三人半月之後,領兵突襲樊稠側翼,以掩護大軍從蒲阪渡河。同時再派五千郡兵,前往虞城支援徐晃。徐晃領五千郡兵,一直駐守茅津對岸,防備牛輔。劉和交代徐晃,自己將領兵進攻關中。讓徐晃提防牛輔,北上進攻河東。過了數日,張飛等人收到劉和命令。當即便領騎軍渡河!
而董卓麾下的涼州將領,得知董卓已死的消息,本就驚懼。如今更是傳出王允,要將所有涼州將領誅殺的消息。這些涼州諸將,皆惶惶不安起來。
先前徐榮得知董卓消息後,又聞聽皇甫嵩,正領兵在攻打郿塢。便立馬領兵,行至皇甫嵩身前,表示自己絕對忠心朝廷。願將兵權交予皇甫嵩!
皇甫嵩便保下徐榮,依舊讓徐榮統領南軍。而段煨也來見皇甫嵩,聲明自己也是效忠朝廷,而非董卓。段煨也是董卓手下唯一一位,沒有縱兵劫掠百姓的涼州將領。故而皇甫嵩也保下段煨。
而董卓,董旻一死。牛輔儼然成為涼州軍的領頭人,其麾下有李傕,郭泛,張濟,這等大將。更有賈詡,在身邊出謀劃策。呂布深知牛輔不除,關中定然還會大亂。便以皇帝名義,讓李肅領兵,往東進攻牛輔。
而袁術迴到南陽後,便將目光投向南邊的劉表。劉表依靠荊州各大士族,已然平定荊州境內大小叛亂。還將荊州治所,從江陵遷至襄陽。也多半是為了防備袁術南下,奪取荊州。
事實也正如劉表預料一般,袁術不久便命孫堅,領兵南下攻打南郡。至於先前答應劉和,帶兵打武關,攻進關中之事。袁術自然早已忘記,天下如今形勢,正是自己崛起之機。匡正社稷,誅殺國賊這些事,讓劉和這般的漢室宗親去做吧。孫堅接到袁術命令之後,便領兵離開豫州,一路往西南方向進兵。
袁紹得知,袁術拉攏陶謙之事後。便也決意,派人去荊州。打算與劉表結盟,對抗袁術。劉表得知後大喜,便也與袁紹結成同盟。未過多久,孫堅領兵而來的消息,劉表便知曉了。派手下大將黃祖領兵,北渡漢江,進駐樊城抵禦孫堅。自己坐鎮襄陽,在後麵支援黃祖。
然而孫堅這頭猛虎,黃祖豈能擋之。未過半月,黃祖就被孫堅打得大敗。黃祖便直接放棄了樊城,狼狽的逃迴襄陽,劉表收到消息後,惶恐不安。不敢再出城與孫堅交戰,下令堅守城池。
孫堅很快便領兵渡過漢江,直接兵臨襄陽城外。劉表便讓黃祖趁夜出城,去往各郡調集援兵。孫堅隨後,便將襄陽圍困。袁術得知消息後,內心激動。對於孫堅所提一應軍需,皆命人籌集送去。
由於襄陽乃是荊州重鎮,故而孫堅,一時間也難以攻取。轉眼一個月過去,黃祖統領近二萬荊州軍,行至襄陽。孫堅得知消息後,便挑選一萬精銳,突襲黃祖。留程普統領餘下士卒,繼續圍困襄陽。
黃祖此時,駐紮在襄陽西南邊十裏外。孫堅讓黃蓋領二千精銳,從左翼突襲。讓韓當領二千精銳,從右翼突襲。孫堅與親信祖茂。統領六千人馬,正麵衝殺黃祖。
過了半日,孫堅分兵三路,殺至黃祖麵前。黃祖手下士卒,半數皆是臨時招募的士卒。被孫堅麾下精銳一衝即潰。黃祖未抵禦多久,便撤軍逃往西南方向的峴山。孫堅見黃祖潰逃,便下令全軍追擊。見黃祖領殘兵,逃往山林處,便打算一舉將黃祖斬殺。以免日後,黃祖又領兵來襲擾後路。
故而,孫堅挑出百餘精騎追擊,讓祖茂領步卒在後跟上。黃祖領兵至山澗處,便讓弓手埋伏山林兩側,準備伏擊孫堅大軍。孫堅自恃勇武,每戰皆喜歡親自帶領騎軍衝殺。且頭上佩戴的,又是一頂紅纓盔。將領特征十分明顯!
片刻之後,孫堅領軍追至。黃祖本想伏擊孫堅大軍,然卻發現,追兵隻有百餘騎。又見領頭之人,正是孫堅。便下令放箭!故而兩側山林之上,突然飛出大量暗箭。
又因孫堅佩戴紅纓盔,故而弓手多是瞄準孫堅射箭。孫堅大意之下,來不及躲避,當即中箭跌落馬下。身邊騎軍,也有不少人被暗箭射死,隻有三十餘騎迴馬逃走。黃祖便派人,將孫堅屍體搬走,隨後便領兵,繼續撤走。
不久後,逃迴來的騎軍,便告知祖茂情況。祖茂聞聽,便好似發瘋般領兵追去。然祖茂趕至伏兵處之時,並未發現孫堅屍首。當即咆哮大怒,然黃祖已無蹤跡。後程普,黃蓋,韓當三人得知孫堅戰死。商議後,便決議撤軍,返迴南陽。
孫堅戰死的消息,不久便傳至宛城。袁術得知後大驚,便下令讓孫堅餘部,退迴宛城。先前孫堅任長沙太守之時,曾舉長沙人桓階為孝廉。桓階後被朝廷任命為尚書郎,得知孫堅屍首在劉表手上。便冒險親至襄陽,向劉表討要孫堅屍首。
劉表知曉,桓階乃荊州名士,故而便同意,將孫堅屍首交予桓階。孫堅死後,袁術將其餘部,交由孫堅子侄孫賁統領。並且讓孫賁,繼任豫州刺史一職。故而孫賁便與桓階一起,護送孫堅遺體,沿長江而下,前往江東安葬。孫堅死後,袁術再未曾戰勝過劉表。
而孫堅常年征戰,家眷皆安頓在江東。此時孫堅長子孫策,年十七歲。孫策亦是少年英雄,喜愛結交名士。在江東一帶,已然小有名氣。身在廬江的周瑜,與孫策同齡,兩人一見如故,推心置腹。故而與孫策交情匪淺。
後接孫策一家,前往舒縣定居。孫策曾想,效力於廬江太守陸康帳下。然陸康未見孫策,隻派主簿接見孫策。孫策自此,便對陸康懷恨在心。
劉和此時,在河東郡厲兵秣馬,同時也留意蒲阪對岸情況。文聘許定二人,已然運送三十萬石糧食至解縣。劉和讓文聘領五千郡兵,繼續留守魏郡,許定依舊領二千郡兵,留守河內。餘下的郡兵,便留在河東郡。
故而整個河東郡內,駐紮著三營河北武卒,還有麴義所領先登營,以及近六千騎射輕騎,一千六百多精銳衝騎,還有招募的郡兵兩萬。共計五萬多人馬。而洛陽這邊,也有近兩萬兵力。有荀彧張合坐鎮,劉和也是放心的。
而兗州這邊,曹操領兵跟在青州黃巾後麵,不斷襲擾黃巾賊。黃巾賊由於搶掠不到糧食,故而皆士氣低迷。又有曹操時不時的突襲一二,這些青州黃巾賊,便在濟北國,向曹操投降了。
而這些青州黃巾賊,雖然號稱百萬。然婦孺家眷算一起,也不到三十萬人。故而曹操,從這些黃巾賊中,挑選了兩萬青壯,組建成軍。稱為青州兵!手下謀士也獻策屯田製,曹操便將所有黃巾家眷,全部安置在兗州各郡。如此既能養兵,又能養民。隻不過此舉,得罪了兗州很多士族。
而待曹操,平定青州黃巾的消息,傳至兗州各郡後。先前那三位,不支持曹操的郡守國相。也不得不認同,曹操繼任兗州刺史。故而曹操,自此占據一州之地。兗州各郡名士,也有不少人投入曹操帳下。如滿寵,程昱,毛階等人。
而當朝廷得知曹操消息後,並不打算承認,曹操為兗州刺史。更派名士金尚,趕往兗州,出任刺史一職。而曹操得知後,也不猶豫。當即領兵攻打,將金尚趕出了兗州。後金尚逃至南陽,請求袁術援助。
而自孫堅死後,袁術便與劉表對峙。隱隱已成弱勢。糧道都快被劉表截斷。故而袁術便將目光,投向兗州。認為曹操是自居兗州刺史。若自己同朝廷任命的兗州刺史金尚,一起進兵攻打曹操,也算名正言順。
且袁術認為,曹操收編的那些黃巾賊,皆是流寇組成。想來也沒有什麽戰力!故而便派人去見劉表,希望與劉表停戰。不久後,劉表便同意停戰。於是袁術,便開始準備攻打兗州一事。
而自王允特意交好呂布之後,便時常試探呂布,想要知曉呂布對董卓的態度。呂布也如王允預料一般,對待董卓態度,已然日漸不滿。趁與呂布飲宴之際,王允便將誅殺董卓的想法,透露給呂布。希望呂布能相助自己,誅滅董氏一族。
呂布聞聽,當即一驚。後王允便苦勸呂布許久,呂布終被王允說動。同意王允的計劃,自己會策應誅殺董卓。王允大喜,呂布乃董卓貼身之人。有呂布相助,董卓死期不遠矣!且眼下,也正是誅滅董卓的良機。
因為董卓為了防範劉和,孫堅。命董越,張濟駐守弘農郡,牛輔駐守陝縣,李傕,郭泛,胡軫皆駐守函穀關,且數月前,右扶風郡發生叛亂。徐榮也被派遣去右扶風平叛。
董卓親弟董旻,與侄子董璜,則駐守在郿塢。此時長安城內,董卓最信任之人,隻剩呂布在身邊。之後數日,王允便開始策劃,誅殺董卓的事宜。
劉和在河東郡,與帳下眾人反複商議。最後決定,讓唿廚泉,趙雲,張飛三人。統領所有騎軍北上,駐紮在龍門津,同時運五萬石糧草過去。
一旦大舉進攻關中,便先要解決蒲阪津對岸的樊稠。然樊稠領五千精銳,駐紮對岸。其若阻擊劉和大軍渡河,劉和定然死傷慘重。故而劉和打算,讓所有騎軍,在大軍渡河之時,衝殺樊稠。如此方能以最小代價,渡過黃河進入左馮祤。
而龍門津距離蒲阪,足有三百餘裏。也唯有騎軍,能在短時日內,接應大軍渡河。交代張飛三人,在龍門津等待命令。不可提前泄露蹤跡,以免樊稠提前布防。唿廚泉,張飛,趙雲便皆拱手領命。翌日,三人統領麾下騎軍,帶上五萬石糧草北上,前往河東郡西北方向的龍門津。
而前番,劉和派往長安潛伏的南匈奴人。也帶著一些牛羊馬,行至長安。此時長安雖然混亂,然還是有不少胡人,攜帶牛羊前來販售。這幾人便順利的潛伏在長安城內!
轉眼過去半月,經過王允精心策劃。趁著劉協病愈之際,召集眾臣至未央宮議事。王允讓士孫瑞,將提前寫好的詔書,交予呂布。讓騎都尉李肅,以及秦誼和陳衛等十餘名勇士。手持長戟,偽裝成宮門衛士,潛伏在宮門兩旁的掖門,等董卓前來。
董卓此時,也正準備乘車出門,前往未央宮主持朝政。然剛出門不遠,馬匹便受到驚嚇。董卓也跌落在地,滿身泥土。故而董卓,又返迴太師府更換朝服。
董卓小妾得知後,便對董卓言說,此非吉兆,勸說董卓莫要入宮。董卓聽罷,哈哈大笑。董卓認為,如今長安城內,還有何人膽敢謀害自己。且還有呂布在旁護衛,故而並未聽從小妾所言。然為了穩妥一些,便穿戴一件鐵甲在內,再套上朝服在外。隨後便與呂布及一眾侍衛,乘車前往未央宮。
片刻之後,董卓車馬行至宮門口,董卓便下車準備進宮。呂布與手下侍衛,便跟在董卓身後,往宮門行去。董卓剛至掖門,便見李肅等人竄了出來。李肅等人也不猶豫,當即持長戟衝向董卓。董卓大意之下,被李肅,陳衛持戟刺中。可李肅,陳衛二人未曾想到。董卓竟在朝服之下,還穿戴了厚厚的鐵甲。故而隻傷到董卓手臂!
董卓大驚之下,忙唿喚呂布護衛。此時呂布手持方天畫戟,緩緩行至董卓身前。然後從懷中取出詔書說道:奉詔誅賊!話音剛落,董卓麵色慘白。由於董卓身穿鐵甲,故而呂布,持戟奮力一擊,才當場將董卓誅殺。自此,前半生忠臣,後半生逆臣的董卓,死於未央宮門前。
不久,董卓被殺的消息,便在長安城內傳開。一時間,整個長安城人聲鼎沸。長安軍士高唿萬歲,長安百姓載歌載舞。更有甚者,未來得及迴家取錢,便立即當掉身上珠玉,換成酒肉慶賀!
過了兩日,皇甫嵩便領長安兵馬。離開長安往西進兵郿塢,此時董旻與董璜二人,還不知曉董卓已死的消息。依舊在郿塢醉生夢死!
而劉和命令潛伏在長安的南匈奴人,則立刻離開長安城,往北而去。準備快馬將消息,迴報給劉和!由於樊稠擋在蒲阪津對岸,故而隻能往北至龍門津,再入河東。而張飛等三人,已然領騎軍,行至龍門津駐紮。
過了十日,皇甫嵩便攻破郿塢。將整個董氏一族,盡數誅滅。經過清算,整個郿塢有金三十萬,珠寶玉器,以及奇珍異寶等,裝車足有十餘輛,糧食更是堆積如山,至少百萬石以上。皇甫嵩將這些錢財,統統運迴長安府庫。
董卓的屍首,也被拖至長安街示眾。由於天氣炎熱,董卓肥胖的屍體,被曬的流油。看守屍體的官吏,在董卓肚臍上,插入一根燈芯點燃起來。隨後便見董卓屍體,光明如曙,如是積日。
過了數日,幾名南匈奴人,便騎馬趕到龍門津。見到騎軍駐紮,便立馬將消息,告知張飛三人。張飛便將消息,讓人快馬南下告知劉和。
而自董卓死後,王允便將董卓三族夷滅。王允開始以司徒官職,錄尚書事,總領尚書台。朝政諸事,皆落入王允之手。呂布也因誅殺董卓有功,被封為溫侯,官升奮威將軍,假節。而年僅十二歲的劉協,也終於不用提心吊膽的麵對董卓。
王允自掌權之後,便一改平日謙遜的形象。變得居功自傲,目中無人起來。滿朝文武,王允皆不放在眼裏。處理朝事,也時常輕蔑官吏。故而朝中諸臣,也開始有人漸漸疏遠王允。
而董卓雖死,然董卓麾下涼州軍還在。如何安置這些涼州軍,便成了王允首先要處理之事。這些涼州軍,對董卓甚是忠心,且戰力較強。而涼州的這些將領,雖然官職不高。然卻個個手握兵權,稍有不慎,便會引起禍亂。
呂布向王允建議,赦免董卓麾下所有將領。王允便答應呂布,然不久便後悔起來。呂布便又勸說王允,將部分珠寶錢財,用來拉攏這些涼州將領。王允非但不答應,還思量如何收繳,這些涼州將領的軍權。一時間,長安城內謠言四起。傳出王允欲將涼州將領,盡數除去的聲音。
不久後,劉和得知消息。當即派斥候北上,通知張飛三人領兵渡河。又估算了時間,交代張飛三人半月之後,領兵突襲樊稠側翼,以掩護大軍從蒲阪渡河。同時再派五千郡兵,前往虞城支援徐晃。徐晃領五千郡兵,一直駐守茅津對岸,防備牛輔。劉和交代徐晃,自己將領兵進攻關中。讓徐晃提防牛輔,北上進攻河東。過了數日,張飛等人收到劉和命令。當即便領騎軍渡河!
而董卓麾下的涼州將領,得知董卓已死的消息,本就驚懼。如今更是傳出王允,要將所有涼州將領誅殺的消息。這些涼州諸將,皆惶惶不安起來。
先前徐榮得知董卓消息後,又聞聽皇甫嵩,正領兵在攻打郿塢。便立馬領兵,行至皇甫嵩身前,表示自己絕對忠心朝廷。願將兵權交予皇甫嵩!
皇甫嵩便保下徐榮,依舊讓徐榮統領南軍。而段煨也來見皇甫嵩,聲明自己也是效忠朝廷,而非董卓。段煨也是董卓手下唯一一位,沒有縱兵劫掠百姓的涼州將領。故而皇甫嵩也保下段煨。
而董卓,董旻一死。牛輔儼然成為涼州軍的領頭人,其麾下有李傕,郭泛,張濟,這等大將。更有賈詡,在身邊出謀劃策。呂布深知牛輔不除,關中定然還會大亂。便以皇帝名義,讓李肅領兵,往東進攻牛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