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蔡琰便去鄴城布館,購置了不少布帛,打算為這些孩童,做兩身麻衣。留在歐家堡的百餘孩童,皆被歐氏族人收養,能幹點簡單活的,皆被安排到紙坊,印刷坊去了。左慈於吉二人,也打量過這些孩童,想看看這些人中,是否有道門機緣之人。
此時張飛趙雲等眾人,皆在冀州各郡,招募豪傑壯士。張合在老家河間郡,也募得一豪傑,姓高名奐。張合覺得此人,頗為雄壯,亦通軍略。便收留此人在側,打算迴鄴城之後,再帶去見劉和。而這位名叫高奐之人,數年之後,便會改名為高覽。
轉眼一月過去,身在皇宮的劉宏。接到董卓奏疏,看完後大怒。隨後將奏疏遞給張讓,張讓看完之後。亦指責董卓忤逆!劉宏考慮到,眼下洛陽暗潮湧動的局勢,自己也久病難醫。董卓既然不肯交出兵權,便與張讓商議,決定調董卓任並州牧。並州乃多戰之地,也適合董卓坐鎮。張讓見劉宏如此打算,便也稱是。隨即便下詔,派人去涼州宣詔。
先前,劉宏因朝廷無力鎮壓叛亂,也隻封了三位州牧,除去劉焉與劉虞,還有時任太仆的黃琬,因豫州境內盜賊猖獗,便任黃琬為豫州牧,肅清豫州諸郡。而董卓,便是劉宏下詔封的第四位州牧。
又過了半月,甄豫派人,帶了四千金來鄴城購酒。州牧府酒庫內,隻剩餘三十幾壇五糧漿。劉和這些時日,也基本待在酒房,與大牛等人一起。有了二十孩童幫手之後,大牛不必如之前那般辛苦。劉和交代大牛,以後隻做蒸餾這一事便可。
左慈也派人來鄴城,告知劉和,紙張與書籍已然印好。劉和便帶上典韋,一起出城趕往歐家堡。待行至紙坊後,左慈便取來晾曬好的紙張,遞給劉和細看。左慈也說道:此紙,比之學院日常所用,要好上不少。劉和也點點頭說道:不錯,此等紙張,售予那些豪門大族。定然能售高價!
片刻之後,左慈又取來兩本書籍。一本,如先前為學院印刷的書籍一樣,一本,用金箔錦絹等物,精心裝裁。所用紙張也是最好的,那墨也是從中原高價購來。
劉和一邊聽左慈說著,一邊快速翻看。不多時,劉和迴道:不錯,如此精美之書籍。想來那些大族,願意出高價。左慈便問道:主公打算每本,售價多少?劉和細思起來,不多時便迴道:待吾,再去問三位夫子,要些典籍。加之先前那些典籍,將所有典籍,整合為一套書籍。再將成套書籍,售予大族,想來比單本出售,要好上不少。
左慈聽罷,便也點頭稱是。隨後劉和便對左慈說道:再造一批紙張,存於庫房內。再命人,將學院所需的那些書籍,全部挑出來。自己明日會帶人前來,將這些書籍運去學院。左慈便答應劉和。交代完後,劉和與典韋,便騎馬迴鄴城去了。
翌日清晨,劉和與典韋二人,駕著兩輛馬車,行至歐家堡。左慈便命人,將印好的書籍,全部搬上馬車。一個時辰後,劉和典韋便至學院。待見到鄭玄後,便開口說道:先前典籍,已然印好。和已運來,皆在馬車之上。鄭玄便嗬嗬一笑,然後便命侍從,將馬車之上的書籍,全部搬至書閣去了。而蔡邕盧植二人此時,也行至劉和麵前。
劉和又開口說道:不知三位夫子府上,還存有多少典籍。和,欲將三位夫子所藏之典籍,全部印刷出來。鄭玄三人聽罷,便嗬嗬一笑。鄭玄說道:劉將軍有心了,吾府上還藏有十餘部典籍。盧植也說道:老夫府上,亦藏有數部其它典籍。蔡邕也如是!
劉和便讓三位夫子,各自迴去準備一番。自己兩日後,便會命人搬去印刷坊。鄭玄三人,便皆點頭答應劉和。半個時辰後,劉和得知郭嘉戲誌才,也在學院。便行至二人處,發現鍾繇亦在。劉和便讓典韋去找侍從,準備些酒菜來,自己與三位同窗好好聚聚。
半月之後,董卓收到劉宏詔書。與李儒商議之後,便決定從兩萬士卒之中,挑選五千精銳帶去並州。麾下其餘軍士,皆交接給皇甫嵩統領。之後便領五千精銳,離開涼州趕往並州。
轉眼已是中平六年,所有冀州軍士,皆已歸營。劉和交代手下眾將,好好訓練這些武卒。張合也將高奐帶去見劉和,劉和亦認可高奐。然眼下無戰事,便先隨張合,學習練兵帶兵。鼓勵高奐,日後建功。劉和交代完眾人之後,便並未再過問,軍營諸事!郭嘉與戲誌才二人,這段時日,也待在軍營處理諸事。
劉和除了去歐家堡外,便留在州牧府陪伴蔡琰,以及幫大牛釀酒。典韋則對春兒,愈發殷勤。蔡琰自是看在眼裏,也暗自觀察過典韋。也發現典韋一些優點。自然也時常在春兒麵前,誇讚典韋。典韋每月軍俸三千錢,隔三差五購置吃食或女兒家的東西,贈予春兒。慢慢的,春兒也察覺出典韋心思。文錦年紀也有十四了,早已看出典韋心儀春兒。故而也時常,在春兒麵前念叨典韋!
過了數日,書籍已然印好。劉和得知消息,便與典韋行至歐家堡。看過書籍之後,便滿意的點點頭。想到張讓的千金,又該送去了。便決定此番,帶上紙張及一套書籍,前往洛陽。打算售予世家大族!
歐承也來見劉和,告知劉和眾將精甲,已然鍛好。劉和與典韋,便隨歐承前去庫房。不多時,三人行至一處庫房內。劉和與典韋,便見十餘個木架之上,皆掛著一副精甲。歐承指著精甲,向劉和介紹,劉和邊看邊聽。片刻之後,劉和讓典韋穿上一套試試。
典韋便挑了一副精甲穿戴上,劉和歐承則細細打量起來。劉和便讓典韋,取鐧演練一番。看看這精甲,還有何處需要修改。典韋便拿起鋼鐧,開始揮舞起來。過了不久,典韋感覺,並無什麽不適之處。
劉和便說道:此甲能擋弩矢否?歐承迴道:吾軍所用重弩,自是不能。然尋常弓矢,皆未能穿透此甲。劉和又問道:刀劍槍戟可曾試過?歐承迴道:刀劍劈砍,皆未傷分毫。至於槍戟,便不好試之。劉和便讓典韋,去旁邊庫房內,取一把長戟來試試。
待典韋取來一把長戟,劉和便讓典韋,去刺木架之上的精甲。典韋便手持長戟刺去,隨即便傳來金屬碰撞之聲。接連刺了數次之後,劉和歐承二人,便細細觀察精甲。發現前胸部位,並未穿透。而肩甲及腿甲處,亦被長戟刺破些許。但卻也未被刺穿!
劉和便與歐承,決定再改良一二。在歐家堡待了一個時辰後,便迴鄴城去了。迴到州牧府,劉和便將去洛陽之事,告知劉虞。然後準備了一箱金餅,準備明日便動身,前往洛陽。當夜,蔡琰便為劉和收拾行裝。
第二日,劉和交代完郭嘉戲誌才後,便帶典韋及十名隨從,去往洛陽。十日後,劉和便至洛陽。讓典韋帶上金餅,隨自己去見張讓。待見到張讓之後,劉和便拱手開口說道:張大人,許久未見。別來無恙?張讓便也迴道:劉將軍,一年多未見。劉將軍風采依舊!
劉和便指了錢箱一下,張讓便轉身,對身後宦官使了一個眼色。隨後兩名宦官,便將錢箱搬走了。劉和說道:不知陛下可好?張讓迴道:陛下龍體欠佳許久,前番得知劉將軍,平定幽並之亂,便也好轉一些。劉和聽罷,便點點頭。張讓又說道:月前,陛下下詔,升董卓任並州牧。不知劉將軍對此事,如何看待?
劉和便迴道:並州之亂雖已平定,然鮮卑胡人,隨時會入侵襲擾。有董將軍坐鎮並州,想來能保並州四郡安穩。不知董將軍如今,麾下有多少士卒?
張讓迴道:董卓原先麾下士卒,有近二萬。然陛下擔憂,皇甫嵩麾下士卒太少,為防範涼州叛軍卷土重來,便讓董卓將麾下士卒,交由皇甫嵩統領。迴到並州之後,再自行招募士卒。然董卓挑選了五千精銳出來,隻將餘下萬餘老弱,全交接於皇甫嵩。
劉和聽罷便迴道:董將軍留下五千,也算情理。並州四郡百姓,流失不少。想要募兵,怕是不易。且隻有五千而已,陛下大可放心。西園禁衛軍便有萬餘人。以及大將軍麾下,衛戍洛陽的三萬士卒。張讓聽後,便也嗬嗬一笑。然後說道:聽聞劉將軍在冀州,又招募不少士卒?
劉和便迴道:張大人有所不知,此番幽並胡人作亂。二州邊軍,皆死傷大半。若鮮卑趁勢入侵,以邊軍現下實力,定然無法抵禦。惟有冀州軍北上馳援,方能擋住鮮卑南下。和此番,募兵不多,隻是維持一定戰力,以隨時準備抵禦鮮卑。望張大人向陛下稟明情況!吾父子二人,皆受陛下厚恩。萬萬不敢生出異心!張讓聽罷,便嗬嗬一笑。隨即便帶劉和,前去覲見陛下。
片刻之後,劉和進殿覲見劉宏。劉宏此時,滿臉病態。待劉和行禮過後,便讓劉和近前說話!劉和行至麵前後,劉宏便說道:幽並二州,可還安穩?劉和便迴道:陛下放心,有臣坐鎮冀州。烏桓胡人皆不敢放肆。南匈奴叛軍,已然北逃依附鮮卑。於夫羅單於,也已掌控河朔匈奴諸部。可與官軍一起鉗製鮮卑。
劉宏聽罷,便麵帶微笑的點點頭。然後說道:朕有意立協兒為儲,汝如何看待?張讓聞言,麵色一驚。劉和見劉宏如此問,便迴道:臣父子二人,深受陛下厚恩,忠於朝廷,忠於陛下。陛下無論立哪位皇子為儲,臣父子二人,皆誓死效忠。望陛下明鑒!
劉宏便迴道:汝父子二人,朕自是信任。河北乃重地,不容有失。有汝父子二人坐鎮,朕亦安心。汝還未曾見過協兒,今日便留在宮中飲宴。劉和聽罷,便拱手彎腰行禮。隨後,劉宏讓張讓去帶劉協來。同時讓人,準備酒宴!
劉和便在皇宮待至天黑。此時的劉協,不到九歲。劉和見到劉協後,見劉協尚算聰慧。至於以後那般懦弱,想來多半被董卓嚇的。不免暗自歎息!而董太後得知消息,知曉劉宏之意。便也有意,拉攏劉和。
劉和在洛陽待了兩日,便離開洛陽,前往潁川。走了一日,行至陽翟。在驛館安頓休息。第二日,便前往潁川書院見荀彧。行至書院,才得知荀彧,已然被舉孝廉,入洛陽擔任守宮令。
劉和便去見其弟荀諶,得知荀諶還未入仕。便對荀諶說道:友若一身才學,若是願意,可去鄴城。吾父手下,尚缺似友若這般,治政之才。且奉孝,誌才,元常三人皆在鄴城為官。和亦誠心相邀,望友若兄,慎重考慮一番。
荀諶見劉和如此說,便拱手謝過劉和。稱會細細考慮的!隨後劉和,便將紙張及書籍之事,告知荀諶。商談了半個時辰,劉和留下幾本書籍及百張白紙,便辭別荀諶迴驛館了。告知荀諶,若有意購置紙張及書籍,便可來鄴城。荀諶也答應劉和,會將此事告知族內長輩。
翌日清晨,劉和一行人便離開陽翟,往東前往徐州。劉和亦打算去見糜竺,向其介紹紙張與書籍。走了四日,途經譙縣時,劉和想起曹操來。一想到日後,曹操定然是自己的強勁對手,便決定在譙縣,停留一段時日。看看能否提前,將曹操宗族內的幾位大將,收入麾下。若一切順利,等群雄討董之後,曹操手下,無宗族大將相助,將來對自己的威脅,也能減小不少。劉和一路皆在思慮這事!
在譙縣驛館安頓之後,劉和便向驛館侍從,打聽曹家,夏侯家的情況。得知譙縣附近,有好幾個曹氏。第二日,劉和決定與典韋,先去拜訪夏侯家。行至夏侯府,便向門前奴仆通報身份。
片刻之後,一名麵帶英氣的青壯出府。行至劉和身前,然後拱手說道:在下夏侯惇,字元讓。久聞劉將軍大名。劉和聽罷,便也拱手迴道:和欲往徐州處事,途經譙縣附近,聞聽此地多有豪傑。故而稍加打聽,才知夏侯兄之名。故而特來此處拜訪!夏侯惇聽罷,便嗬嗬一笑。然後邀請劉和入府!
夏侯惇便讓奴仆,去準備酒宴,今日貴客臨門,需好生招待。隨後便請劉和典韋落座。劉和坐下之後,便即開口說道:敢問元讓可舉孝廉入仕?夏侯惇迴道:不瞞劉將軍,早年因人辱吾師,吾便將其殺之。後自無緣仕途矣!
劉和聽罷,便嗬嗬一笑說道:吾觀元讓武藝應是不凡,可知軍略?夏侯惇便迴道:吾亦熟讀不少兵書,然資質不佳,也隻算粗通而已。自是不比劉將軍,不敢在劉將軍麵前造次。
劉和便擺擺手迴道:元讓切莫自輕,自黃巾作亂,天下匪寇四起。先有涼州叛亂,鮮卑入侵。後有匈奴,烏桓叛漢。似元讓這般豪傑壯士,身具將才,卻無法建功立業。豈不虛度光陰,蹉跎歲月?
夏侯惇聽罷,便歎氣一聲。劉和便又說道:不知元讓,可願入吾冀州軍麾下?以元讓之才,先做別部司馬,統領部曲軍士,如何?夏侯惇聞言,疑惑的看向劉和。劉和見狀,便繼續說道:吾亦聽聞,元讓有一族弟,名為夏侯淵,不知可有此人?夏侯惇便點頭稱是。
劉和便又說道:汝二人之名,這些時日,吾亦多有耳聞。不若汝兄弟二人,皆隨吾迴鄴城。暫時擔任司馬,統領部曲。待日後與胡人交鋒,汝兄弟二人便可沙場建功。亦不枉這一身本事。如何?
夏侯惇便迴道:此事,吾與族弟皆須考慮一二。劉和便迴道:那是自然,汝二人皆是有本事之人。和乃誠心相邀,希望汝兄弟二人,認真思慮。夏侯惇便拱手謝過劉和。
隨後劉和便與夏侯惇,把酒暢談。在夏侯府待了一個多時辰,才迴驛館。典韋則問劉和,為何如此抬舉此人。劉和聽罷,也未作解釋。隻是嗬嗬一笑應之。
第二日,劉和又去拜訪曹家。拜訪到第三家之時,才得知曹仁所在。聞聽曹仁此刻,不在譙縣。又得知,其弟曹純,前年便已在洛陽為官。劉和便又打聽曹洪,曹洪也去洛陽投奔曹操,此刻乃是西園軍一員。劉和聽罷,頓時失望。看來曹家這幾人,皆與自己無緣。便帶典韋迴去了。
快到驛館之時,劉和又想起一人。然後便與典韋一起,前往譙縣官署,待將身份通報之後。縣令便親自行至官署門前,邀請劉和入府。劉和便讓縣令,查查譙縣附近,許家莊有哪幾處。縣令便立馬吩咐署吏,趕緊查冊。不久後,署吏行至劉和麵前。告知劉和,譙縣附近有三處許家莊。劉和又問署吏,可知許褚之名。署吏及縣令,皆搖頭表示不識。
此時張飛趙雲等眾人,皆在冀州各郡,招募豪傑壯士。張合在老家河間郡,也募得一豪傑,姓高名奐。張合覺得此人,頗為雄壯,亦通軍略。便收留此人在側,打算迴鄴城之後,再帶去見劉和。而這位名叫高奐之人,數年之後,便會改名為高覽。
轉眼一月過去,身在皇宮的劉宏。接到董卓奏疏,看完後大怒。隨後將奏疏遞給張讓,張讓看完之後。亦指責董卓忤逆!劉宏考慮到,眼下洛陽暗潮湧動的局勢,自己也久病難醫。董卓既然不肯交出兵權,便與張讓商議,決定調董卓任並州牧。並州乃多戰之地,也適合董卓坐鎮。張讓見劉宏如此打算,便也稱是。隨即便下詔,派人去涼州宣詔。
先前,劉宏因朝廷無力鎮壓叛亂,也隻封了三位州牧,除去劉焉與劉虞,還有時任太仆的黃琬,因豫州境內盜賊猖獗,便任黃琬為豫州牧,肅清豫州諸郡。而董卓,便是劉宏下詔封的第四位州牧。
又過了半月,甄豫派人,帶了四千金來鄴城購酒。州牧府酒庫內,隻剩餘三十幾壇五糧漿。劉和這些時日,也基本待在酒房,與大牛等人一起。有了二十孩童幫手之後,大牛不必如之前那般辛苦。劉和交代大牛,以後隻做蒸餾這一事便可。
左慈也派人來鄴城,告知劉和,紙張與書籍已然印好。劉和便帶上典韋,一起出城趕往歐家堡。待行至紙坊後,左慈便取來晾曬好的紙張,遞給劉和細看。左慈也說道:此紙,比之學院日常所用,要好上不少。劉和也點點頭說道:不錯,此等紙張,售予那些豪門大族。定然能售高價!
片刻之後,左慈又取來兩本書籍。一本,如先前為學院印刷的書籍一樣,一本,用金箔錦絹等物,精心裝裁。所用紙張也是最好的,那墨也是從中原高價購來。
劉和一邊聽左慈說著,一邊快速翻看。不多時,劉和迴道:不錯,如此精美之書籍。想來那些大族,願意出高價。左慈便問道:主公打算每本,售價多少?劉和細思起來,不多時便迴道:待吾,再去問三位夫子,要些典籍。加之先前那些典籍,將所有典籍,整合為一套書籍。再將成套書籍,售予大族,想來比單本出售,要好上不少。
左慈聽罷,便也點頭稱是。隨後劉和便對左慈說道:再造一批紙張,存於庫房內。再命人,將學院所需的那些書籍,全部挑出來。自己明日會帶人前來,將這些書籍運去學院。左慈便答應劉和。交代完後,劉和與典韋,便騎馬迴鄴城去了。
翌日清晨,劉和與典韋二人,駕著兩輛馬車,行至歐家堡。左慈便命人,將印好的書籍,全部搬上馬車。一個時辰後,劉和典韋便至學院。待見到鄭玄後,便開口說道:先前典籍,已然印好。和已運來,皆在馬車之上。鄭玄便嗬嗬一笑,然後便命侍從,將馬車之上的書籍,全部搬至書閣去了。而蔡邕盧植二人此時,也行至劉和麵前。
劉和又開口說道:不知三位夫子府上,還存有多少典籍。和,欲將三位夫子所藏之典籍,全部印刷出來。鄭玄三人聽罷,便嗬嗬一笑。鄭玄說道:劉將軍有心了,吾府上還藏有十餘部典籍。盧植也說道:老夫府上,亦藏有數部其它典籍。蔡邕也如是!
劉和便讓三位夫子,各自迴去準備一番。自己兩日後,便會命人搬去印刷坊。鄭玄三人,便皆點頭答應劉和。半個時辰後,劉和得知郭嘉戲誌才,也在學院。便行至二人處,發現鍾繇亦在。劉和便讓典韋去找侍從,準備些酒菜來,自己與三位同窗好好聚聚。
半月之後,董卓收到劉宏詔書。與李儒商議之後,便決定從兩萬士卒之中,挑選五千精銳帶去並州。麾下其餘軍士,皆交接給皇甫嵩統領。之後便領五千精銳,離開涼州趕往並州。
轉眼已是中平六年,所有冀州軍士,皆已歸營。劉和交代手下眾將,好好訓練這些武卒。張合也將高奐帶去見劉和,劉和亦認可高奐。然眼下無戰事,便先隨張合,學習練兵帶兵。鼓勵高奐,日後建功。劉和交代完眾人之後,便並未再過問,軍營諸事!郭嘉與戲誌才二人,這段時日,也待在軍營處理諸事。
劉和除了去歐家堡外,便留在州牧府陪伴蔡琰,以及幫大牛釀酒。典韋則對春兒,愈發殷勤。蔡琰自是看在眼裏,也暗自觀察過典韋。也發現典韋一些優點。自然也時常在春兒麵前,誇讚典韋。典韋每月軍俸三千錢,隔三差五購置吃食或女兒家的東西,贈予春兒。慢慢的,春兒也察覺出典韋心思。文錦年紀也有十四了,早已看出典韋心儀春兒。故而也時常,在春兒麵前念叨典韋!
過了數日,書籍已然印好。劉和得知消息,便與典韋行至歐家堡。看過書籍之後,便滿意的點點頭。想到張讓的千金,又該送去了。便決定此番,帶上紙張及一套書籍,前往洛陽。打算售予世家大族!
歐承也來見劉和,告知劉和眾將精甲,已然鍛好。劉和與典韋,便隨歐承前去庫房。不多時,三人行至一處庫房內。劉和與典韋,便見十餘個木架之上,皆掛著一副精甲。歐承指著精甲,向劉和介紹,劉和邊看邊聽。片刻之後,劉和讓典韋穿上一套試試。
典韋便挑了一副精甲穿戴上,劉和歐承則細細打量起來。劉和便讓典韋,取鐧演練一番。看看這精甲,還有何處需要修改。典韋便拿起鋼鐧,開始揮舞起來。過了不久,典韋感覺,並無什麽不適之處。
劉和便說道:此甲能擋弩矢否?歐承迴道:吾軍所用重弩,自是不能。然尋常弓矢,皆未能穿透此甲。劉和又問道:刀劍槍戟可曾試過?歐承迴道:刀劍劈砍,皆未傷分毫。至於槍戟,便不好試之。劉和便讓典韋,去旁邊庫房內,取一把長戟來試試。
待典韋取來一把長戟,劉和便讓典韋,去刺木架之上的精甲。典韋便手持長戟刺去,隨即便傳來金屬碰撞之聲。接連刺了數次之後,劉和歐承二人,便細細觀察精甲。發現前胸部位,並未穿透。而肩甲及腿甲處,亦被長戟刺破些許。但卻也未被刺穿!
劉和便與歐承,決定再改良一二。在歐家堡待了一個時辰後,便迴鄴城去了。迴到州牧府,劉和便將去洛陽之事,告知劉虞。然後準備了一箱金餅,準備明日便動身,前往洛陽。當夜,蔡琰便為劉和收拾行裝。
第二日,劉和交代完郭嘉戲誌才後,便帶典韋及十名隨從,去往洛陽。十日後,劉和便至洛陽。讓典韋帶上金餅,隨自己去見張讓。待見到張讓之後,劉和便拱手開口說道:張大人,許久未見。別來無恙?張讓便也迴道:劉將軍,一年多未見。劉將軍風采依舊!
劉和便指了錢箱一下,張讓便轉身,對身後宦官使了一個眼色。隨後兩名宦官,便將錢箱搬走了。劉和說道:不知陛下可好?張讓迴道:陛下龍體欠佳許久,前番得知劉將軍,平定幽並之亂,便也好轉一些。劉和聽罷,便點點頭。張讓又說道:月前,陛下下詔,升董卓任並州牧。不知劉將軍對此事,如何看待?
劉和便迴道:並州之亂雖已平定,然鮮卑胡人,隨時會入侵襲擾。有董將軍坐鎮並州,想來能保並州四郡安穩。不知董將軍如今,麾下有多少士卒?
張讓迴道:董卓原先麾下士卒,有近二萬。然陛下擔憂,皇甫嵩麾下士卒太少,為防範涼州叛軍卷土重來,便讓董卓將麾下士卒,交由皇甫嵩統領。迴到並州之後,再自行招募士卒。然董卓挑選了五千精銳出來,隻將餘下萬餘老弱,全交接於皇甫嵩。
劉和聽罷便迴道:董將軍留下五千,也算情理。並州四郡百姓,流失不少。想要募兵,怕是不易。且隻有五千而已,陛下大可放心。西園禁衛軍便有萬餘人。以及大將軍麾下,衛戍洛陽的三萬士卒。張讓聽後,便也嗬嗬一笑。然後說道:聽聞劉將軍在冀州,又招募不少士卒?
劉和便迴道:張大人有所不知,此番幽並胡人作亂。二州邊軍,皆死傷大半。若鮮卑趁勢入侵,以邊軍現下實力,定然無法抵禦。惟有冀州軍北上馳援,方能擋住鮮卑南下。和此番,募兵不多,隻是維持一定戰力,以隨時準備抵禦鮮卑。望張大人向陛下稟明情況!吾父子二人,皆受陛下厚恩。萬萬不敢生出異心!張讓聽罷,便嗬嗬一笑。隨即便帶劉和,前去覲見陛下。
片刻之後,劉和進殿覲見劉宏。劉宏此時,滿臉病態。待劉和行禮過後,便讓劉和近前說話!劉和行至麵前後,劉宏便說道:幽並二州,可還安穩?劉和便迴道:陛下放心,有臣坐鎮冀州。烏桓胡人皆不敢放肆。南匈奴叛軍,已然北逃依附鮮卑。於夫羅單於,也已掌控河朔匈奴諸部。可與官軍一起鉗製鮮卑。
劉宏聽罷,便麵帶微笑的點點頭。然後說道:朕有意立協兒為儲,汝如何看待?張讓聞言,麵色一驚。劉和見劉宏如此問,便迴道:臣父子二人,深受陛下厚恩,忠於朝廷,忠於陛下。陛下無論立哪位皇子為儲,臣父子二人,皆誓死效忠。望陛下明鑒!
劉宏便迴道:汝父子二人,朕自是信任。河北乃重地,不容有失。有汝父子二人坐鎮,朕亦安心。汝還未曾見過協兒,今日便留在宮中飲宴。劉和聽罷,便拱手彎腰行禮。隨後,劉宏讓張讓去帶劉協來。同時讓人,準備酒宴!
劉和便在皇宮待至天黑。此時的劉協,不到九歲。劉和見到劉協後,見劉協尚算聰慧。至於以後那般懦弱,想來多半被董卓嚇的。不免暗自歎息!而董太後得知消息,知曉劉宏之意。便也有意,拉攏劉和。
劉和在洛陽待了兩日,便離開洛陽,前往潁川。走了一日,行至陽翟。在驛館安頓休息。第二日,便前往潁川書院見荀彧。行至書院,才得知荀彧,已然被舉孝廉,入洛陽擔任守宮令。
劉和便去見其弟荀諶,得知荀諶還未入仕。便對荀諶說道:友若一身才學,若是願意,可去鄴城。吾父手下,尚缺似友若這般,治政之才。且奉孝,誌才,元常三人皆在鄴城為官。和亦誠心相邀,望友若兄,慎重考慮一番。
荀諶見劉和如此說,便拱手謝過劉和。稱會細細考慮的!隨後劉和,便將紙張及書籍之事,告知荀諶。商談了半個時辰,劉和留下幾本書籍及百張白紙,便辭別荀諶迴驛館了。告知荀諶,若有意購置紙張及書籍,便可來鄴城。荀諶也答應劉和,會將此事告知族內長輩。
翌日清晨,劉和一行人便離開陽翟,往東前往徐州。劉和亦打算去見糜竺,向其介紹紙張與書籍。走了四日,途經譙縣時,劉和想起曹操來。一想到日後,曹操定然是自己的強勁對手,便決定在譙縣,停留一段時日。看看能否提前,將曹操宗族內的幾位大將,收入麾下。若一切順利,等群雄討董之後,曹操手下,無宗族大將相助,將來對自己的威脅,也能減小不少。劉和一路皆在思慮這事!
在譙縣驛館安頓之後,劉和便向驛館侍從,打聽曹家,夏侯家的情況。得知譙縣附近,有好幾個曹氏。第二日,劉和決定與典韋,先去拜訪夏侯家。行至夏侯府,便向門前奴仆通報身份。
片刻之後,一名麵帶英氣的青壯出府。行至劉和身前,然後拱手說道:在下夏侯惇,字元讓。久聞劉將軍大名。劉和聽罷,便也拱手迴道:和欲往徐州處事,途經譙縣附近,聞聽此地多有豪傑。故而稍加打聽,才知夏侯兄之名。故而特來此處拜訪!夏侯惇聽罷,便嗬嗬一笑。然後邀請劉和入府!
夏侯惇便讓奴仆,去準備酒宴,今日貴客臨門,需好生招待。隨後便請劉和典韋落座。劉和坐下之後,便即開口說道:敢問元讓可舉孝廉入仕?夏侯惇迴道:不瞞劉將軍,早年因人辱吾師,吾便將其殺之。後自無緣仕途矣!
劉和聽罷,便嗬嗬一笑說道:吾觀元讓武藝應是不凡,可知軍略?夏侯惇便迴道:吾亦熟讀不少兵書,然資質不佳,也隻算粗通而已。自是不比劉將軍,不敢在劉將軍麵前造次。
劉和便擺擺手迴道:元讓切莫自輕,自黃巾作亂,天下匪寇四起。先有涼州叛亂,鮮卑入侵。後有匈奴,烏桓叛漢。似元讓這般豪傑壯士,身具將才,卻無法建功立業。豈不虛度光陰,蹉跎歲月?
夏侯惇聽罷,便歎氣一聲。劉和便又說道:不知元讓,可願入吾冀州軍麾下?以元讓之才,先做別部司馬,統領部曲軍士,如何?夏侯惇聞言,疑惑的看向劉和。劉和見狀,便繼續說道:吾亦聽聞,元讓有一族弟,名為夏侯淵,不知可有此人?夏侯惇便點頭稱是。
劉和便又說道:汝二人之名,這些時日,吾亦多有耳聞。不若汝兄弟二人,皆隨吾迴鄴城。暫時擔任司馬,統領部曲。待日後與胡人交鋒,汝兄弟二人便可沙場建功。亦不枉這一身本事。如何?
夏侯惇便迴道:此事,吾與族弟皆須考慮一二。劉和便迴道:那是自然,汝二人皆是有本事之人。和乃誠心相邀,希望汝兄弟二人,認真思慮。夏侯惇便拱手謝過劉和。
隨後劉和便與夏侯惇,把酒暢談。在夏侯府待了一個多時辰,才迴驛館。典韋則問劉和,為何如此抬舉此人。劉和聽罷,也未作解釋。隻是嗬嗬一笑應之。
第二日,劉和又去拜訪曹家。拜訪到第三家之時,才得知曹仁所在。聞聽曹仁此刻,不在譙縣。又得知,其弟曹純,前年便已在洛陽為官。劉和便又打聽曹洪,曹洪也去洛陽投奔曹操,此刻乃是西園軍一員。劉和聽罷,頓時失望。看來曹家這幾人,皆與自己無緣。便帶典韋迴去了。
快到驛館之時,劉和又想起一人。然後便與典韋一起,前往譙縣官署,待將身份通報之後。縣令便親自行至官署門前,邀請劉和入府。劉和便讓縣令,查查譙縣附近,許家莊有哪幾處。縣令便立馬吩咐署吏,趕緊查冊。不久後,署吏行至劉和麵前。告知劉和,譙縣附近有三處許家莊。劉和又問署吏,可知許褚之名。署吏及縣令,皆搖頭表示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