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一行六人,走了十日,便至洛陽。劉和讓隨從,先去驛館安頓,自己帶著典韋一人,前往皇宮。待皇宮侍衛,通報張讓之後,便領劉和二人進宮。劉和見到張讓,便拱手開口道:張大人,不知陛下何事召吾?


    張讓便迴道:陛下月前,將張溫,自長安召迴。改封其為太尉,長安數萬官軍此刻,皆由皇甫嵩所領。然涼州局勢,仍然嚴峻。想必,陛下召劉將軍來洛陽。多是涼州平叛之事!


    劉和聽罷,便迴道:青州黃巾餘孽,陛下可調軍,入青州剿賊?張讓迴道:陛下下詔,讓兗州青州各郡,自行招募青壯,抵禦黃巾賊。更讓大將軍抽調數千官軍,前往青州剿賊。想來青州,應是無礙。


    隨後,張讓領劉和典韋二人,去見陛下。行至殿外,劉和讓典韋,在外麵等候。待宦官傳召,劉和便入殿而去。劉和見到劉宏,便跪拜而下。開口道:臣劉和,拜見陛下。劉宏便讓劉和,上前來說話。


    待劉和行至劉宏麵前,劉宏便說道:涼州叛軍首領,邊章,北宮伯玉二人,皆被韓遂殺了。眼下涼州十萬叛軍,皆歸韓遂獨攬。後韓遂領叛軍入隴西,隴西太守李參,亦叛漢,與韓遂聯合。想必不久,便會再次,進犯三輔。


    而朕半年前,亦讓涼州刺史耿鄙,於涼州各郡,招募郡兵,以抵禦叛軍。而月前耿鄙上奏,言說涼州各郡百姓,皆四散逃離,涼州郡縣。已然招募不到,多少軍士,故而上奏朝廷,請求援軍。


    而皇甫嵩,雖領軍駐守右扶風,怕也勢弱。三輔之地,不容有失。故而,朕打算命汝,領軍前往長安,支援涼州平叛。汝以為如何?


    劉和迴道:陛下有命,臣不敢有違。然臣領軍才迴冀州,手下將士亦需補充。且鮮卑大軍,前番撤軍退走,乃因北地即將入冬。若是明年開春,鮮卑胡人領軍,再次進犯。想必,以幽州目前狀況,定然沒有,足夠軍力抵擋。故而,還是得從冀州,調軍北上。臣麾下,隻有萬餘人馬。若領軍西進而去,怕是不妥。


    劉宏聽罷,便迴道:朕已命遼西,遼東,右北平三郡太守。招募軍士,補充邊軍,且朕還欲征召,三千烏桓騎兵,調往長安支援。想來幽州邊軍,能自行抵禦胡人。


    劉和便迴道:鮮卑大軍,半數皆輕騎,兇暴異常,新募邊軍,戰力遠不如也。且數月前,幽州邊軍,敗於和連之手。損失近萬人馬,此刻幽州邊軍。已然不足萬人,怕是難以抵禦。而漁陽,廣陽,上穀三郡,前番皆被鮮卑大軍,搶掠一空。想來還需陛下,征調不少錢糧北上。又因王芬之事,幽州士族已然對朝廷,頗有怨言。望陛下三思!


    劉宏聽罷,亦細思起來。劉和便又說道:不知陛下,派遣何人,接替王芬,任幽州刺史?劉宏便說道:汝有何人選?劉和便迴道:陛下若欲,重整邊軍,定然需耗費不少錢糧。臣自小,便在薊縣長大,知曉幽州若想安穩。至少需近三萬邊軍,鎮守要地。故而,陛下至少需要補充,近兩萬幽州邊軍。


    劉宏一聽,便在心裏估算,兩萬邊軍,需要耗費多少錢財。片刻之後,劉和又說道:鍛造兩萬,邊軍鎧甲軍械,需耗不下萬金。且以幽州眼下局勢,想必邊軍所需錢糧,定然拿不出。故而,需讓幽州各大士族,及富戶出錢。相助幽州邊軍!


    劉宏聽罷,便問道:可有何策,讓士族富戶,拿出錢財來?劉和便迴道:便是派遣一位,能讓幽州士族,畏懼之人,接任刺史!劉宏與旁邊的張讓聽罷,亦不解,劉和所言之意。劉和便又說道:天下士族,誰家聲勢最大?劉宏便迴道:自是袁楊二家!


    劉和便說道:陛下從袁家或楊家,選一人北上幽州,接任刺史,重整邊軍。想來,以袁楊二家之權勢。幽州士族,皆不敢造次!陛下再告知此人,重整邊軍之耗費,及日後邊軍糧餉等。皆由幽州府庫承擔。若是此事做不好,便按罪論處。陛下,隻需征調一半錢糧,北上便可。餘下一半,便讓此人,自籌便可。


    劉宏想了想,便想明白了劉和之意。便嗬嗬一笑,然後說道:甚好,甚好。又說道:若如此,幽州可定。汝便無需,留守冀州,可領軍去長安。劉和便迴道:臣領軍去長安,甚是不易。既然要去,當準備妥當,一舉平定涼州叛亂。故而臣希望陛下,許臣,在冀州各郡,再招募萬餘軍士。征集二十萬石糧草,明年四月,臣領兩萬精銳,西進長安。定然為陛下,平定涼州叛亂。說罷,劉和跪拜而下。


    劉宏聽罷,便說道:擴軍可以,然軍備糧草等,朕可負擔不起。汝亦知曉,眼下國庫,並無餘財。皆大半,用以涼州平叛!劉和便迴道:不知洛陽武庫內,可還剩有,鎧甲軍備?


    劉宏便看向張讓,張讓便迴道:武庫內,尚餘鎧甲二千具,刀戟等亦有三千把。劉和便問道:可有馬槊?張讓便迴道:那便不知了,待吾遣人,去武庫查看一二。


    劉和便點點頭,然後對著劉宏說道:陛下,冀州各郡民生,眼下已然恢複七成。想來,供養兩萬軍士之錢糧,還是有的。然鍛造鎧甲軍械,所需錢財,怕不是小數。故而請陛下,能將洛陽武庫,所存軍備。交由吾麾下裝備,餘下所缺之數。臣便自行想辦法,定然不再費陛下分文。


    劉宏聽罷,便點頭答應劉和。將武庫現下所有軍備,皆派人送往鄴城。劉和便拜謝行禮。隨後劉宏便又說道:汝前番,送來的酒水,可還有?劉和便迴道:陛下,臣府中,尚有數十壇封存。陛下若喜歡,臣迴鄴城後。便派人,再送二十壇來!劉宏便點頭說道:有心了,汝所釀之酒。卻是世間難尋!劉和便說道:臣已為此酒取名,乃叫五糧漿。劉宏聽罷,便微笑的說道:不錯,五糧所釀瓊漿。當如是也!


    再與劉宏,談論了片刻,劉和便拜別退下了。而出來之後,張讓領著劉和,前去武庫查看。待二人行至,張讓便取出劉宏令牌,示之武庫令。隨後,張讓便帶劉和進入武庫。


    劉和進入之後,便見鎧甲,刀劍槍戟等。整齊的擺放。劉和便開口,向武庫令問道:可有馬槊或槊杆?武庫令便迴道:馬槊皆被運至長安去了,槊杆倒是有。劉和便問道:槊杆有多少?武庫令迴道:槊杆有二千杆,皆用上好拓木製成,且被桐油,浸泡兩年以上。尋常刀劍砍之不斷!


    劉和便讓武庫令,帶自己去看看。不多時,劉和行至武庫一角。便見武庫令,打開堆放一旁的長木匣。武庫令便取了一杆,交給劉和。劉和接過細看,觀之槊杆,長約一丈四尺左右,配上槊鋒,怕也有一丈八尺長。與雲長翼德二人,所用馬槊一般!


    劉和滿意的點點頭,然後對著張讓說道:張大人,此槊杆可以。至於槊鋒,吾自會在鄴城鍛造。這武庫所有軍備,便請早日,運至鄴城。吾迴去後,便開始向各郡縣募兵。


    張讓便點頭答應劉和,會盡早將這些東西。送至鄴城!隨後,劉和便領典韋,離開皇宮迴驛館去了。待二人出宮後,劉和在宮門外,正好看見幾人。其中一人,乃是荀攸。便朝向那人喊道:公達,公達。


    荀攸便迴頭看見,原來是劉和。便亦招了招手,然後朝向劉和走去。隨後,劉和便請荀攸去酒館。待三人在酒館落座,劉和便開口說道:和前番,迴潁川書院之時。聞聽公達,已然前往洛陽。任大將軍幕僚,方今才遇上公達兄。公達兄可好?


    荀攸便迴道:尚好,自然比不得劉賢弟。劉賢弟,誅張角,剿黃巾,平江夏,驅鮮卑。攸,好生敬佩賢弟!劉和聽罷,便嗬嗬一笑。然後迴道:公達兄言過了。可惜,奉孝誌才二人不在。不然吾等四人,當一醉方休。


    荀攸迴道:聽聞奉孝誌才二人,已然追隨賢弟。劉和便說道:不錯,奉孝兄與誌才兄,皆隨和入軍。誌才為吾左軍師,奉孝為吾左司馬。若公達願意,亦可來冀州。陛下命吾,領軍入長安,平定涼州之亂。若有公達相助,定然如虎添翼。不知公達可願?


    荀攸聽罷,便微笑的迴道:攸,謝過劉賢弟了,然攸,已然入大將軍帳下。其於吾,有知遇之恩!劉和聽罷,便嗬嗬一笑。然後說道:無妨,公達乃忠義之人。和,自是知曉。隻望日後,吾等同窗諸人。能再聚一起,指點江山,匡扶社稷。說罷,劉和舉起酒盞,然後朝向荀攸。荀攸亦舉盞,隨後二人,便一飲而盡。


    三人在酒館,一直待到入夜,才各自迴去了。劉和本打算明日,便迴鄴城,突然想起袁術來,便打聽了一番。翌日,劉和帶著典韋。前往洛陽袁府,然後告知奴仆,去通報袁術,言說劉和請見。


    片刻之後,袁術便行至劉和麵前。然後拉著劉和,往一家酒館走去,而典韋則跟在劉和身後。待袁術劉和二人坐下,袁術便開口說道:劉將軍怎至洛陽?為何不提前,告知一聲。


    劉和便嗬嗬一笑迴道:陛下半月前傳召,來洛陽議事。故而昨日,才至洛陽。和聽聞,公路兄已然,官至虎賁中郎將。和在此,恭賀公路兄了!說罷,便舉起酒盞,朝向袁術。袁術聽罷,便亦舉起酒盞。與劉和對飲。


    劉和隨後便說道:公路兄,可還記得,吾二人之交易?袁術一聽,便迴道:自是記得。劉和便說道:然和,迴到鄴城。久久未見,公路兄派人送來?如今已近半年之久?莫非公路兄,有何難處?


    袁術聽罷,便迴道:劉將軍,非吾故意推脫。實則吾名下產業,不可大張旗鼓的出售他人。以免被族長知曉,故而,才遲遲未給劉將軍送去。


    劉和便問道:不知公路兄,還要多久時日?袁術便想了想,便迴道:劉將軍再稍待三月,可好?三月之後,吾定然遣人,送往鄴城,交予劉將軍。


    劉和便說道:可以,三月之後。望公路兄,莫要失信於和!袁術便連忙迴道:劉將軍放心,吾袁術,既然答應劉將軍。定然不會食言,隻需三月。定然將兩萬金,送至鄴城。劉和便嗬嗬一笑,隨後便與袁術,在酒館待了半個時辰。便辭別袁術走了。


    第二日,劉和一行人。便離開洛陽了。而皇帝劉宏,同時發出兩道聖旨,一道,讓袁成接任幽州刺史,趕往薊縣。盡快恢複幽州民生,及邊軍諸事。一道,便是晉封劉和,為鎮西將軍,進右將軍銜。明年四月前,領兩萬冀州官軍,西進長安,與皇甫嵩一起,平定涼州叛亂。


    十日後,劉和一行人迴至鄴城。隨後劉和將事情,告知劉虞。劉虞聽罷,便開口說道:汝走前,為父如何交代汝的?劉和便迴道:父親不讓兒子領軍,前往長安。劉虞便說道:汝既知曉,為何還答應陛下?劉和便說道:涼州叛亂,已近兩年。若是還不能早日平定,想必其它州郡。還會有更多叛亂發生。父親細思之。


    劉虞說道:可汝所領,不過萬人。涼州叛軍,據聞已然超過十萬。汝這萬人,又有何作用?皇甫嵩將軍,領三萬朝廷精銳。尚且不能剿滅叛軍,汝莫非比皇甫嵩將軍,更知兵否?


    劉和聽罷,便嘿嘿一笑道:陛下已答應兒子,允兒子在冀州各郡,擴軍一萬。劉虞聽罷一驚,然後拉著劉和說道:陛下怎會答應擴軍?劉和便說道:父親何故疑惑?劉虞便迴道:自光武皇帝始,便一直限製,宗親掌兵。汝能領萬餘軍士,已然百餘年,未曾發生之事。


    劉和便迴道:想必兒子,乃第二個霍驃騎。陛下或是,不忍明珠蒙塵?劉虞聽罷,氣的用手,捶了劉和一下。然後說道:放肆。劉和便迴道:父親放心,吾知曉輕重。眼下,陛下無人可用,洛陽府庫錢糧,亦未有多少。故而,擴軍萬人所需,皆由冀州府庫所出。


    劉虞聽罷,便說道:冀州民生,尚未完全恢複,哪來如此多錢糧。劉和便說道:父親放心,父親隻需,負擔這兩萬軍士之糧餉,便可。


    至於鍛造鎧甲軍械,所需錢財,便由吾自行解決。定然不叫父親,再費分文。劉虞便說道:縱然如此,然汝麾下軍士。糧餉皆比之郡兵,高出一半。還減免其家中,三人丁稅,養汝兩萬軍士,可比三萬郡兵所需錢糧,還要多出不少。


    劉和便笑道:父親所言不錯,然吾麾下,兩萬精銳戰力。可遠非三萬郡兵能比,父親可不能,隻看軍士糧餉。劉虞聽罷,便亦點頭。然後說道:汝既已答應陛下領軍,那為父,亦不再多言。望汝,萬事小心,可莫要有何,三長兩短,切記!劉和便點點頭,答應劉虞,會謹慎應對諸事的。


    隨後,劉和便迴屋去了。待見到蔡琰,並未開口告知蔡琰,洛陽之事。第二日,劉和典韋二人便出城,前往歐家堡去了。待見到左慈於吉,及歐定歐承,便將擴軍之事,及領軍,西進長安平叛之事,告知眾人。


    劉和便對於吉說道:半年之內需備齊,行軍藥草等物。吾亦會將烈酒備好。於吉便點頭答應劉和。劉和又對著左慈說道:此番,至少需備,二十萬石糧草隨軍,老道士,汝可得提前安排好。歐家堡的糧倉,再建兩個。此番前去長安,怕是時日不短。各處田產及印刷書籍之事,便皆交由汝了。左慈亦答應劉和,會處理好諸事的。


    隨後便對著,歐定歐承說道:洛陽武庫裏,有數千軍備。陛下已然答應,不日,便會派人送來鄴城。然餘下數千軍備,還需歐氏早日鍛造出來。吾明日便會在冀州各郡,張貼募兵告示。先將兵器等,鍛造出來,用以訓練。


    然後對著歐承說道:此番,還有一批槊杆送來。所歐兄,鍛二千槊鋒出來。眼下軍中,有馬一千七百餘。皆需裝備馬槊此物!歐承便拱手答應劉和。隨後,劉和問歐定歐承二人。可有什麽輕便馬鎧,隻需抵禦弓矢便可。歐承歐定便也一時,想不到什麽好的想法。劉和便在歐家堡,與幾人一起討論,如何改良出輕型馬鎧出來。畢竟北方胡馬,比不得涼州大馬。負重多了,便跑不動了。


    翌日,劉和讓文聘領十名隨從。帶上二十壇酒,去洛陽將酒敬獻陛下。再帶一箱金餅,交給張讓便可。第二日,文聘便帶隊前往洛陽了。而劉和打算,花些時日將那餘下的酒,再提煉一番,用以軍用。同時也取了紙筆,將閹割肥豕及如何豢養之法,記在紙上。打算交由管家去做!同時讓父親劉虞,在各郡縣張貼告示,招募青壯入軍。一連半月,劉和都在府內忙碌,而典韋則與蔡琰等人,一起在大牛酒房釀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世三國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尚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尚正並收藏亂世三國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