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宮裏官宦,行至驛館見劉和。言說張讓,請劉和去宮裏一見。劉和聽罷,便帶著趙雲,前往皇宮。待劉和見到張讓,還見到張讓身後,站著兩人,其中還有一熟人。便行至張讓身前,開口問道:張大人何事見吾?張讓便迴道:昨日,劉將軍不是向陛下,討要精於律法,農桑之人?劉和便迴道:莫非便是此二人?張讓便點點頭。然後轉身,行至兩人身前。


    張讓開口指著一人,介紹說道:此人姓鄭名渾,字文公。精於農桑之事!乃是大司農府署郎官。鄭渾便拱手,朝向劉和行禮說道:在下鄭渾,見過劉將軍。劉和亦對著鄭渾,拱手行禮!


    張讓便指著另一人,正要開口。劉和便先說道:張大人,此人不必介紹了。元常,乃吾潁川書院之同窗矣!說罷,鍾繇便朝向劉和,拱手行禮說道:一別數年未見,劉將軍可好?劉和便嗬嗬笑道:數年未見,元常,依舊滿麵書香之氣。


    張讓見狀,便亦說道:汝等既是同窗,那吾便不多言了。此人,便是精於律法之人,乃是廷尉府署吏。陛下下詔,令此二人,隨劉將軍迴鄴城。入學院教授農桑,律法。


    劉和聽罷,便拱手謝過張讓。張讓便讓鄭渾,鍾繇二人準備準備。隨劉和去鄴城!二人便拱手稱是。劉和便領二人出宮,然後,便請二人去酒館談論一二。


    趙雲也跟在劉和身後。四人在洛陽酒館,劉和大致講明,二人去鄴城具體要做什麽。二人得知,乃是與鄭玄等三位夫子,一起教授學子。頓時亦甚是激動。劉和便讓二人準備,明日便出發迴鄴城。


    待辭別鍾繇鄭渾二人,劉和與趙雲迴至驛館。吩咐趙雲,準備明日便動身,返迴鄴城。隨後劉和,便寫書信一封,喊來驛館侍從。交代侍從將信,送往潁川荀家,交予荀彧。同時取五百錢給侍從,當作跑腿錢。


    第二日清晨,劉和等一行人,便離開洛陽,迴鄴城而去。三日後,陽翟荀府,管家稟報。言說洛陽,有人送來一封書信。管家說完,便將書信交予荀彧。荀彧打開細看,不多時,荀彧便行至荀爽處。將劉和書信告知!半個時辰後,荀彧交代管家。自己明年年初,便要前往鄴城。提前準備好,相應事宜!


    七日後,劉和等人迴到鄴城。劉和讓趙雲,先去刺史府安頓,自己帶著鄭渾及鍾繇二人,前往三位夫子處,拜見一番。不多時,劉和三人行至鄭玄府上。同時派人,通告蔡邕及盧植兩人,讓兩位夫子,前來鄭夫子府上一趟。


    待劉和三人見到鄭玄,劉和便領著身後兩人,拜見鄭玄。將二人來鄴城之事,告知鄭玄。後蔡邕及盧植,行至鄭府,劉和便又介紹一遍。待了一個時辰,劉和三人,便辭別三位夫子走了。劉和讓鍾繇及鄭渾,暫且住在刺史府。待城外學院建好,便可長居學院內。二人亦點頭答應,並未有何異議。


    當夜,劉虞擺下酒宴,招待鍾繇及鄭渾。翌日清晨,劉和行至大牛處。交代大牛樂進兩人,陽翟荀家想必不日,便會來鄴城,商談酒水之事。大牛便拉著劉和去酒庫,二人這些時日,又釀造了數百壇酒。劉和便點點頭,然後打算,再提煉些高度酒出來。送去軍營!然後,便命人搬了二十壇,去自己小院屋前。未待多久,劉和便走了。


    一連三日,劉和皆未再出門。皆留在屋內提煉烈酒!直至第四日午時,管家來報劉和。告知歐家堡來人,有事見公子。劉和這才得知,左慈讓劉和,去歐家堡一趟。言說白紙,已製出不少,讓劉和去挑選一二。劉和聽罷,便趕忙去馬廄。騎上風驪,便往歐家堡而去。


    行至歐家堡,左慈領著劉和,去看造好的白紙。於吉也在這裏,等著二人,歐定族長,得知劉和來了。便也從鐵坊那邊來了。待四人見麵,劉和便說道:去取所有造好白紙,來予吾看看。左慈便取來,五張白紙,遞給劉和。


    劉和便一一端詳起來,發現五種白紙,皆厚薄不同,雖非純白色,偏向黃白色。劉和還是很滿意,便挑了一種,質感還算不錯的白紙。交代左慈,便用這種白紙,用以印刷。然後再選了一種,用作學院,日常書寫所用。再挑了一種稍厚之紙,可作書法丹青之用。


    餘下兩種,皆不用再造了。便此三種,即可。左慈便點點頭,言說會安排。左慈便還告訴劉和,需將印刷所需名著等,提前備好。劉和便亦點頭,言說自己會準備的。在歐家堡待了半日,劉和便迴鄴城去了。


    第二日,劉和來找鄭玄。向鄭玄言說了印書之事,讓鄭玄挑選幾冊,授學所用名著,給自己。自己需借去些時日。鄭玄便帶著劉和,行至藏書之地。然後挑了三部名著,足足上百卷竹簡。還特意囑咐劉和,需小心些,可莫要損壞些許。劉和便答應鄭玄,自己會讓手下諸人,小心謹慎!兩個時辰後,劉和喊來不少人及馬車。將上百卷竹簡,全部送往歐家堡。同時讓鄭渾及鍾繇兩人,將農書與律書寫出來。以便送去印刷書籍。


    翌日清晨,劉和又來到城內雕匠處。詢問了雕匠進度!自從劉和給雕匠十萬錢後,雕匠尋了十位幫手。日夜皆忙於刻字!已然每日,皆刻五六百字。劉和便讓眾人,辛苦一些。早日將所需之物,皆刻好。雕匠便連忙點頭答應。待了片刻,劉和便走了。


    轉眼過了一月,城外學府再過月餘,便大致建成。歐家堡內,左慈於吉兩人,這些時日,皆忙著印刷書籍。自從劉和,送來單體字模,又教二人,怎麽用活字印刷。整個歐家堡內,除了鐵坊之人外。其餘歐氏族人,皆日夜印刷書籍。


    而劉和半月前,讓劉虞通告各大士族。讓各大族長,來鄴城一趟,有事相商。劉虞便派出不少奴仆,前往冀州各大家族通知。如今,各大族長皆齊聚鄴城。劉和便設宴,邀請各大族長來刺史府。待劉虞父子二人,招待賓客落座。


    劉和便舉起酒盞,朝向眾人說道:諸位想必皆知,蔡邕盧植鄭玄三位夫子,欲在冀州授業。而學院之事,吾已入洛陽,稟報陛下。陛下聞聽,亦甚為欣喜。還會下詔,封三位夫子為博士。想必聖旨,不日便至鄴城。


    在場眾族長聽罷,便皆恭賀劉和父子。劉和便又說道:諸位亦知,城外學府乃吾劉和,用私財所建。今後凡入學院之人,皆不收分文錢財。且在學院內,所有學子讀書,所需筆墨紙等。亦由學府提供!還有,日常居所,吃食等。亦是學府所出!


    眾人聞言,便皆疑惑。其中一族長,開口問道:劉將軍,若皆學府出資,怕是每年,花費不少錢財。劉和便說道:不錯,學府每年耗費,不下千金之數。吾劉和,雖還有些私財。然亦無法,常年供之,故而今日,請諸位族長前來。便是想讓諸位族長,稍微扶持一二。眾人聽罷,皆思量起來。並未再有何人出言!


    劉和便又說道:據家父告知,言說諸位族長,最近時日。皆有意遣族中子弟,入學院讀書。然諸位不知,三位夫子已決定。凡欲入學院之人,皆需提前考核。由三位夫子出題,若入得夫子眼。方才有資格入學院!故而吾便提前,奉告諸位族長。需慎重挑選,族內有才之人,若是胸無點墨之紈絝子弟。還是莫要來學院,以免失了各家臉麵。


    眾人聽劉和如此說,便齊齊點頭,細思起來。劉和便又說道:學院下月初,便往各郡貼出告示。凡十歲以上,三十以下之學子。無論出身寒門,亦或士族官宦,皆可來鄴城學院,參與考核。


    鄭玄等三位夫子之名,想必諸位皆知。若入夫子門下,無需數年。便有機會,舉孝廉入仕。望諸位族長,三思再三思之。劉和知道,在場諸位族長,皆乃聰慧之人。話不用說太多,自是明白。隨後酒宴,持續了一個多時辰,便各自散去了。


    第二日,劉和便去見三位夫子。待四人齊聚,劉和便告知昨夜之事。告知三位夫子,學院所有花費,皆由自己私財所出。故而,才想讓各大士族,皆捐獻些許錢財,以維持學院日常。鄭玄及蔡邕聽罷,自然有些責備劉和。覺得劉和,不該做出如此舉動。


    盧植則不同,言說劉和此舉,並無不妥。然後言說道:若有士族之餘財,便可多教授些,寒門士子。豈不是好事!且些許錢財,對於士族而言,不過牛毛爾。然寒門士子,一年讀書所費,怕是九成之人,皆負擔不起。劉和此舉,老夫認可。


    劉和便說道:三位夫子有所不知,日後學院皆用白紙,所用之書籍,亦是白紙所印。平常一部名著,有十餘卷竹簡。而若用白紙印製,長寬皆不過一尺,厚不過半寸。


    三位夫子聽罷,便吃驚的看向劉和。鄭玄便開口說道:當真?劉和便點點頭。然後說道:前番問鄭夫子,取了百卷竹簡而去。便是用以白紙,印書所用。然用此白紙印書,需耗費不少錢財。加之城外學院,建造之資,吾餘財,已然不多矣。故而才會向士族開口。然若是三位夫子,不同意此舉,那和,便告知各大族長,此事作罷。自此不再提便是。


    蔡邕鄭玄二人聽罷,便思慮起來。盧植便說道:劉公子,乃是為了天下寒門士子。方才如此這般,以劉公子之身份。何須向士族開口!康成,子幹莫非不知?若真能造福天下寒門,莫說劉公子向士族開口。便是讓吾開口,吾亦毫不猶豫,行此舉。


    不多時,蔡邕亦點頭認可說道:不錯,老夫亦想通了。鄭玄便也點點頭,然後向劉和拱手說道:劉公子,老夫與子幹,一時未能理解,劉公子所為,於此,便向劉公子賠罪了。劉和忙拱手說道:不可,不可,三位夫子不怪和,便是和之幸也。萬萬擔不得夫子大禮!隨即四人,便相互對視,嗬嗬一笑。


    當夜,劉虞便找到劉和。言說今日,有幾位族長來刺史府。皆說欲捐,些許薄資,予學院所需。劉和便嗬嗬一笑,然後說道:既如此,讓其等,送來吾這。若有何要求,便也當麵,告知吾便可。


    父親身居刺史之位,不宜與此事,摻雜過甚!劉虞便點點頭,然後答應劉和。會告知諸位族長此事!劉和便迴屋去了。


    翌日,劉虞便將消息,告知各大族長!於是接下來數日,劉和便與各大族長接觸。自然都是,讓族中子弟入學之事。過了半月,歐家堡來消息了。劉和行至歐家堡,左慈便領著劉和,前去印刷處。然後取了一本書,遞給劉和。


    劉和接過翻開細看,然後捏著紙張,感受下紙張質感。然後又細看每頁,還算滿意。字跡清晰,雖有精細處,有些墨散。然畢竟第一次,印刷書籍,有些瑕疵,還是正常的。便讓左慈,加快印刷。將五本書籍,每樣印兩百本出來。左慈便答應劉和,會日夜印刷的。劉和便又待了半個時辰,便打算迴去。走前,取了一本書籍,欲帶給三位夫子看看。


    待劉和至鄭玄府上,派人通知蔡邕及盧植。片刻之後,三位夫子與劉和,皆落座。劉和便取出,懷中書籍,然後遞至,三位夫子麵前。告知乃是昨日,印刷出來的,讓三位夫子先行看看。鄭玄便拿起書籍,翻開細看。蔡邕及盧植兩人,亦在鄭玄身邊。隻翻開第一頁,三人皆麵帶笑容。鄭玄則繼續翻看書頁!


    蔡邕先開口說道:賢婿,有此書後。定能讓吾華夏文道,昌盛長久。盧植亦點頭認可,還言說從前,一部書,少則十卷竹簡,多則數十卷。保存攜帶,皆不易。從前幾大箱子一部名著,如今竟成,此番輕便之物。當真是造福萬世之舉!


    鄭玄多翻了幾頁,然後合上書籍。起身站立劉和身前,然後拱手彎腰說道:劉公子造出此書,當真乃萬世之功。老夫代天下士子,拜謝劉公子了。劉和見狀,趕忙起身。扶起鄭玄說道:鄭夫子,萬萬不可。如此這般,豈不折煞吾也。快快起身!


    劉和便與三位夫子,商量考核之事,打算出兩份考核題目。一份由十五歲以下之人所用,十五歲以上者,皆用另一份。三位夫子聽罷,便也認可劉和所言。四人便在鄭府,就書籍與考題之事。談論了大半個時辰!劉和便走了。


    過了兩日,鄭玄派人請劉和來府上。待劉和至鄭府,便見鄭玄及身後,站著三人。便拱手問道:不知鄭夫子,何事尋吾?鄭玄便請劉和入屋,待幾人落座。鄭玄便說道:今日喚劉公子前來,乃是介紹三人給劉公子。說罷,便分別指著身邊三人。


    鄭玄說道:此人姓國名淵,字子尼。此人姓孫名乾,字公佑。此人姓郗名慮,字鴻豫。此三人,皆乃老夫門生弟子。兩月前,老夫寫了書信於三人。言說學院之事,此三人,皆願來冀州。老夫想著,有此三人來學院,輔佐教導士子。想來乃是一大助力!


    劉和聽罷,便朝向三人,拱手說道:三位既是鄭夫子高徒,想來,皆名士高才。能來鄴城,乃河北士子之幸。和,在此謝過三位。


    三人亦拱手,朝向劉和,紛紛謙虛迴應劉和。待劉和出了鄭府,劉和內心無比激動。自己原先便料想,有鄭玄此人,在冀州。便能吸引,不少賢士來投奔!當真不枉自己,親自走青州一趟。


    轉眼快到二月,城外學院皆已建好。告示,也早已張貼,冀州各郡縣,就連靠近冀州,附近之郡縣。也得知了,冀州大學院,廣招士子,無論寒門還是士族,皆可前往鄴城,參與學院考核。劉和已然將兩百套書籍,運送至學院內。而洛陽那邊,也有天使前來,宣讀聖旨。封蔡邕盧植鄭玄三人,為博士身份。頓時,各大士族,更加急切的,送族中子弟來學院,參加考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世三國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尚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尚正並收藏亂世三國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