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後,張懿一行十餘騎,行至陽邑縣。劉和得知,並州刺史來此,便令眾人迎接其入城。行至官署,張懿見劉和如此年少。心裏有些驚奇起來。劉和便令親衛,去準備些許酒菜。
待眾人落座,劉和便開口問道:不知張刺史何故來此?可是黑山賊軍,有何動向?張懿迴道:黑山賊軍,自攻陷上艾縣後,並未再有何舉動。吾乃聞得劉將軍,已然行軍至陽邑,而吾數日前,便領邊軍五千人。駐於晉陽!故而特來此,欲要同劉將軍,商議一二,如何剿滅黑山賊。
劉和聽罷,便微微笑道:敢問張刺史,有何計策否?張懿說道:前番,吾已打探清楚,黑山賊軍首領,姓張名燕。似乃原太平教賊首,張角手下大將。手下賊眾,約莫有四五萬人。且張燕其人,武藝過人,性狠嗜殺。故而太原郡周邊縣府,皆有不少百姓,慘遭屠戮。吾此番,抽調雁門邊軍南下。便是欲要剿滅此賊!如今,有劉將軍領冀州軍前來。想必剿滅此賊,易如反掌矣!
說罷,張懿看見劉和身後地圖。便起身行至地圖旁!眾人見狀,亦皆起身。站立地圖旁邊!張懿指著地圖說道:月前,黑山賊軍攻占上艾縣。此後便並未有何舉動,想來聽聞,吾邊軍南下而來。故而不敢輕舉妄動!吾於晉陽出兵東進,於上艾西邊,牽製黑山賊軍。請劉將軍領軍,出陽邑,東進至沾縣。
沾縣北麵距離上艾,不足百裏。劉將軍若從沾縣北上,兵威直指上艾。與吾西南兩麵,夾擊黑山賊。定然大敗賊軍!吾於上艾北麵不遠處,還留下一支邊軍。有兩千之眾。若劉將軍與吾,擊敗黑山賊軍,其定然會往北撤離。此二千人馬,便可阻截其退路。不知劉將軍以為如何?
眾人聽罷,皆看著地圖思索。劉和亦細思起來!這時,郭嘉說道:主公,若按張刺史之策。吾軍與邊軍,當細思,如何以萬餘官軍,擊敗五萬黑山賊。若能正麵擊敗張燕,北麵二千邊軍,才能起到作用。
張懿便也迴道:不錯,若以吾五千邊軍,想要正麵擊敗黑山賊軍。勝算太低,吾亦不敢輕易嚐試。然吾聽聞,劉將軍自黃巾之亂始,便領三千幽州軍,一路南下,轉戰河北各地。一路勢如破竹,無人能擋。連張角,亦被劉將軍斬殺!想來,劉將軍此番,定然也能擊敗張燕。
劉和聽張懿如此說,便也隻能嗬嗬一笑。並未答應張懿!這時,手下端來酒菜。劉和便請張懿落座,破敵之事。待與手下眾人,細細商議一二。明日答複!張懿便也不再多言。劉和招待張懿,於陽邑縣休息一晚。待明早,便答複張懿。
待安頓張懿住下之後,劉和喊來眾人,繼續商議軍務。不多時,眾人齊聚劉和身旁,劉和正看著地圖思量。劉和便開口問道:諸位,有何看法,皆可直言。
戲誌才先說道:主公,吾兩路官軍,合兵不過萬餘人。而上艾北麵二千邊軍,在未破張燕之前,並未有何作用。而占據上艾之張燕,想必亦打探清楚,吾等動向。且吾軍,與邊軍兵力,皆分散於三麵。若張燕,領軍集中突襲一路。想來,皆留不住黑山賊軍。張刺史此策,太過危險。望主公三思之!
劉和便迴道:吾豈不知矣,然此時,吾軍與邊軍,三麵臨近上艾。若是被其,遁入太行山中,再想一舉剿滅黑山賊,怕是無望矣!
郭嘉亦點頭說道:不錯,想要擊敗數萬黑山賊軍,確實不易。然眼下,數萬賊軍,皆龜縮於上艾縣內。此亦是千載難逢之良機!
前番,想要剿滅黑山賊。需率軍,行進千裏太行山中,找尋其巢穴,耗時耗力。如今,其數萬人馬,皆齊聚上艾。雖難於擊敗,然卻讓吾軍。省去日後,進山破敵之辛。故而,有利亦有弊。
眾人聽罷,亦認可郭嘉所言。劉和便說道:上艾乃小縣,且太原郡土地,大多皆乃旱田。種不出多少糧食,五萬黑山賊軍屯於上艾。吾料想其糧草,定然支持不了多久。郭嘉亦說道:不錯,嘉亦認為,以上艾一縣之地。供養不起,數萬賊軍,其定然不會坐以待斃。
而吾軍,前番接連大敗白波,黃龍二軍。張燕定然輕易不敢,來襲主公。而上艾北邊三百裏,皆乃大山深林。並無村落,縣邑。惟有西麵,張刺史所屯之晉陽。晉陽乃太原郡縣,城內士族富戶頗多。更有太原王氏,這等百年大族。張燕若攻占晉陽,想必,便能有充足糧草,與官軍對峙。
故而,主公不妨以晉陽為餌,讓邊軍出晉陽,北上潛伏。吾軍亦留下一支疑兵,停留於沾縣。而主公親領精銳,北上潛伏晉陽附近。待張燕進攻晉陽之時,便與張刺史五千邊軍。南北合擊黑山賊軍。如此,或可大勝。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在場眾人,聽罷郭嘉所言,便皆點頭認可。劉和便問道:晉陽城池高大,怕是張燕不敢輕易來攻。郭嘉便說道:既然主公,擔心張燕不敢進攻晉陽。那便讓吾等,幫張燕些許。讓其安心領軍,攻打晉陽。
劉和聞言,便微笑問道:奉孝有何計策?不妨直說。眾人亦看向郭嘉。郭嘉便開口說道:主公可傳出風聲,言說雁門,上穀二郡。有十萬胡人,進犯幽並二州。張刺史領軍迴防雁門而去。而吾軍亦撤軍,至陽邑南邊二十裏之箕縣。同時派出疑兵,撤往鄔縣。如此,張燕見邊軍及主公這邊。皆撤軍退走,其定然會領軍攻取晉陽。主公以為如何?
劉和聽罷,便細思起來。然後便問道:吾軍若南撤至箕縣,怕會被黑山賊發現。郭嘉便說道:可讓翼德將軍,領騎兵於隱秘之地。若發現可疑之人,皆拿下關押起來。
隻需將賊軍斥候等,全部控製。張燕縱然有所遲疑,然數萬賊軍糧草,可是每天皆消耗不少。張燕有耐心等,手下黑山賊軍肚子,可等不了。劉和便點點頭,亦認可郭嘉所言。便問其餘眾人,可還有何對策。眾人皆認可郭嘉之策,劉和便定下,按郭嘉之策破敵。
翌日清晨,張懿行至劉和處。劉和便對著地圖,對張懿講述,如何擊敗張燕之策。片刻之後,張懿細思之後。便也認同劉和之策。然後劉和便再與張懿,商量了一些細節,張懿便迴晉陽去了。
五日後,一則消息自太原郡傳出。北地近十萬胡人犯邊,幽並二州邊軍,皆嚴陣以待。身在上艾縣中之張燕,亦聽聞手下來報此消息。頓時欣喜起來!
過了數日,手下又來報之張燕。言之前番,駐紮晉陽之邊軍,已然領軍急撤北去。晉陽城內,隻有數百留守郡兵防衛。張燕便讓手下,再打探南麵官軍動靜。
而劉和這邊,令郭嘉戲誌才兩人。領一半軍士,沿大道,大張旗鼓迴撤鄔縣。自己領一半軍士,趁夜往南,朝向箕縣而去。
過了數日,張燕便得知南邊官軍。亦退軍迴鄔縣去了。當下便讓手下眾將,前來議事。半個時辰後,整個上艾縣內之黑山軍。皆齊齊準備明日出發,前往西邊,二百裏外之晉陽縣。同時,張燕派出手下數人,分別前往南北兩麵。繼續打探官軍動靜!
翌日,張燕率領近三萬黑山軍,朝向西麵進軍。留下一萬多老弱之人,防守上艾縣。三日後,斥候來報劉和。言之黑山賊軍已然出城,往西進軍。
劉和大喜,便派出翼德,將騎兵分為五隊。巡查箕縣附近五十裏,但凡遇上男子。無論穿著如何,一律抓迴來關押。張飛領命便去!同時劉和派出斥候,前往鄔縣。讓郭嘉兩人,三日後便領兵出城,與自己在陽邑會合。劉和估算黑山賊軍,至少需七日才至晉陽。故而需算準時間,斷張燕後路。
而另一邊張懿,已然領軍,行至晉陽北麵百餘裏之孟縣。後方斥候終於來報,說是黑山賊軍,已然向晉陽進軍。便讓邊軍進駐孟縣,再派出斥候打探。
張燕三萬大軍,走了六日,便在晉陽城東二十裏處,安營休整。順便製造幾架雲梯及衝錘!而晉陽城內,早已派出手下,假扮流民百姓,混入晉陽城中。此刻晉陽隻有數百郡兵,想來自己三萬黑山軍,隻需兩個時辰。便能攻破晉陽,屆時城中錢財糧食,足夠自己立足太原郡。
郭嘉戲誌才兩人,三日前便領軍與劉和會合。眼下,劉和已然率領全軍,埋伏在張燕大軍,後麵三十裏處。而數日前,張飛騎兵亦抓了數十名男子。無論是細作,還是流民。皆關押在箕縣內,待擊敗張燕。便再放了這些人便可。
此刻,劉和命張飛領騎兵。阻截大軍與東麵上艾之間,往來之人。切不可放跑黑山細作,向張燕報信。張飛便領騎兵,日夜巡視劉和大軍東麵。
而並州刺史張懿,亦領軍,行至晉陽北麵十五裏處。藏身於山林之中,待斥候迴報消息。同時,派了斥候,給上艾北麵二千邊軍。讓二千邊軍南下,駐紮於上艾附近。若遇黑山賊軍,就地斬殺。不可放其逃遁山中去!
第二日,張燕領三萬黑山軍,兵臨晉陽城下。晉陽城內士族及百姓,皆大驚失色。留守縣尉,下令四門緊閉。所有郡兵,皆上城牆抵禦。同時,派人告知城內士族富戶,將所有家奴護院,皆派來協助守城。一時間,亦有不少手持簡易兵器之人。與晉陽郡兵一起,站立於城牆之上。
張燕觀察晉陽四麵,估算也就千餘人守城。便下令,派出兩萬黑山軍,帶上雲梯。朝南北兩處城牆登城,自己領餘下萬人。帶衝錘,正麵衝擊東門。命令一出,三萬黑山軍分成三隊。南北兩麵,各有一萬黑山軍,立於城下。張燕自領一萬餘人,開始朝城門口衝去。而其餘兩麵,皆開始扛起雲梯。朝城牆處衝來。
而晉陽縣尉,見三麵皆大片黑山賊攻城。亦有些心驚!晉陽城池高大,城門厚實。且郡兵皆有朝廷製式軍械,一時間也開始,朝城下放箭。而士族家奴護院等,亦手持刀劍等。立於雲梯處,將爬上之人砍殺刺死!
張懿及劉和,於黑山賊攻城之時,便得知消息。立馬領軍,趕往晉陽。張懿邊軍,有不少騎兵。故而先至晉陽北麵,便見萬餘賊軍。已然開始攀爬城牆,亦知晉陽此刻,十分危急。便也不等後軍,領千餘騎兵,衝向黑山賊軍。
而正在攀城之黑山軍,被後麵突然殺出之騎兵,殺得措手不及。頓時城牆附近之人,皆驚恐起來。此前與官軍交戰,皆從未見過,如此多騎兵。多是縣府郡兵,如今眼見千餘騎兵。聲勢震天的馬踏而來,頓時嚇得不敢抵抗。一時間,士氣便崩潰了。於是,還活著的數千黑山賊軍,皆四散逃竄。而城牆之上郡兵等,眼有官軍騎兵衝來,頓時士氣大振。
而南麵之劉和,亦領數千軍士。列陣朝向南邊黑山軍,距離二百步之時。劉和便下令,弩陣列於前。重步立兩翼,張飛騎兵分為兩隊,列隊於東西兩麵,追擊逃竄之人。
而南麵黑山軍,正當與城牆之上郡兵,血戰之時。便亦發現,身後有幾千官軍。已然成包圍之勢,將自己這邊圍住。待劉和大軍,再往前推進了數十步之後。劉和便下令弩手放箭,大軍維持陣線。頓時,大片弩矢射來。頓時,南麵黑山賊軍死傷慘重。
而東麵張燕,此刻已然撞開晉陽城門了。正欲派兵,衝進城中之時,手下來報張燕。言說南北兩麵,突然有官軍殺來。兩麵大軍,已然死傷殆盡矣!
張燕聽罷,頓時慌張起來。然後又看了晉陽城門一眼,頓時氣的拍了大腿一下。便立即下令,讓前軍趕快退迴來。
不待張燕說完,劉和已然領軍,從南麵殺來。張燕便立即讓手下,趕緊去傳令撤軍。而張懿那邊,後麵趕來的步軍,亦加入戰場,剿殺黑山賊。張懿眼見晉陽北麵,已然勝券在握。便令千餘騎兵,隨自己向東,殺向張燕。
劉和領軍推向張燕,行至不遠。發現張燕想逃,便下令張飛。領騎兵,疾馳張燕東麵。定要堵住黑山軍退路,萬萬不可放跑張燕。張飛領命,便領百餘騎兵,飛馬疾馳而去。劉和亦派出斥候,繞過張燕賊軍。去向張懿告知,令其率領邊軍騎兵。火速趕往東麵,支援張飛。斥候領命,飛馬離去。
張燕見劉和大軍,距離自己已然不遠。當下,亦顧得上前麵攻城之人,便下令。讓身邊餘下人馬,皆往東麵撤退。劉和見狀,便下令所有弩手。將盔甲等全部脫了,帶上重弩及弩矢。輕裝追擊張燕賊軍。亦留下戲誌才郭嘉兩人,領重步軍收拾軍備後,便火速趕上來接應。
命令一下,二千餘弩兵皆脫去鎧甲,摘下頭盔。攜重弩及弩矢,跟隨劉和疾馳,追殺張燕。而張懿,待得知劉和斥候所言,便立馬率騎兵。趕忙朝向張飛那邊而去。
半個時辰,張燕殘兵逃至晉陽北十裏處。便發現有百餘騎兵,堵在路中間,觀之,不似邊軍騎兵。便也來不及細想,讓三千大軍衝過去。張飛這邊,見數千黑山賊衝來。便領騎兵,朝向賊軍而去。
待距離不遠之時,百餘騎兵皆手舉標槍。投向迎麵而來之賊軍。頓時百餘賊軍,被標槍射死!而張飛騎兵,射完一輪後。便策馬與黑山賊軍,拉開些許距離,便又取標槍,繼續朝賊軍投擲。如此反複,接連投擲五輪標槍。三千黑山軍,已然被射死數百人。已然被嚇得,有些不敢再往前,縱使自己再衝。也追不上張飛騎兵。
而張懿此時,正好領軍殺來。張飛與張燕兩人,皆見張懿邊軍騎兵。頓時一人驚慌,一人驚喜。張懿便下令騎兵,衝向黑山賊。而張燕身邊,已然隻有數千人矣。見邊軍大片騎兵衝向自己,亦被騎兵衝鋒之勢震撼。頓時不少黑山軍,已然開始四處逃跑。縱然張燕大聲喝止,亦未有何作用。頓時張燕所領萬餘人馬,皆士氣崩潰,往四麵逃竄。張燕眼見如此,便率領親信手下,趁亂逃之!
而張飛亦領百餘騎兵,追殺逃竄之人。劉和此時,亦趕至。見不少黑山賊軍,慌張逃跑。便下令所有弩手,朝向黑山賊軍亂射。如此,一麵數千弩手,兩麵騎兵。張燕萬餘黑山軍,被三麵圍殺。
一個時辰後,張懿劉和皆下令。收拾戰場,同時找尋張燕屍體。臨近天黑,手下眾人皆稟報。並未發現張燕屍體,想必其趁亂逃了。劉和便歎息一聲,點點頭。讓眾人退下休息!而張懿亦來到劉和身前,告知並未發現張燕屍體。兩人便各自休息去了。
翌日清晨,劉和張懿兩人合兵。近萬官軍,朝向上艾縣進軍,而張懿昨夜,已然派出斥候。前往上艾北邊處,傳令給二千邊軍。定要死死盯住上艾縣內,留守黑山賊軍。不可放其跑了。而邊軍將領,聽完斥候迴報後,便令斥候退去。一旁軍士開口問道:張將軍,吾等如何打算?據報,上艾縣內,尚有萬餘黑山賊軍。吾等隻有兩千人馬,欲留住萬餘賊軍。隻怕不易矣!
待眾人落座,劉和便開口問道:不知張刺史何故來此?可是黑山賊軍,有何動向?張懿迴道:黑山賊軍,自攻陷上艾縣後,並未再有何舉動。吾乃聞得劉將軍,已然行軍至陽邑,而吾數日前,便領邊軍五千人。駐於晉陽!故而特來此,欲要同劉將軍,商議一二,如何剿滅黑山賊。
劉和聽罷,便微微笑道:敢問張刺史,有何計策否?張懿說道:前番,吾已打探清楚,黑山賊軍首領,姓張名燕。似乃原太平教賊首,張角手下大將。手下賊眾,約莫有四五萬人。且張燕其人,武藝過人,性狠嗜殺。故而太原郡周邊縣府,皆有不少百姓,慘遭屠戮。吾此番,抽調雁門邊軍南下。便是欲要剿滅此賊!如今,有劉將軍領冀州軍前來。想必剿滅此賊,易如反掌矣!
說罷,張懿看見劉和身後地圖。便起身行至地圖旁!眾人見狀,亦皆起身。站立地圖旁邊!張懿指著地圖說道:月前,黑山賊軍攻占上艾縣。此後便並未有何舉動,想來聽聞,吾邊軍南下而來。故而不敢輕舉妄動!吾於晉陽出兵東進,於上艾西邊,牽製黑山賊軍。請劉將軍領軍,出陽邑,東進至沾縣。
沾縣北麵距離上艾,不足百裏。劉將軍若從沾縣北上,兵威直指上艾。與吾西南兩麵,夾擊黑山賊。定然大敗賊軍!吾於上艾北麵不遠處,還留下一支邊軍。有兩千之眾。若劉將軍與吾,擊敗黑山賊軍,其定然會往北撤離。此二千人馬,便可阻截其退路。不知劉將軍以為如何?
眾人聽罷,皆看著地圖思索。劉和亦細思起來!這時,郭嘉說道:主公,若按張刺史之策。吾軍與邊軍,當細思,如何以萬餘官軍,擊敗五萬黑山賊。若能正麵擊敗張燕,北麵二千邊軍,才能起到作用。
張懿便也迴道:不錯,若以吾五千邊軍,想要正麵擊敗黑山賊軍。勝算太低,吾亦不敢輕易嚐試。然吾聽聞,劉將軍自黃巾之亂始,便領三千幽州軍,一路南下,轉戰河北各地。一路勢如破竹,無人能擋。連張角,亦被劉將軍斬殺!想來,劉將軍此番,定然也能擊敗張燕。
劉和聽張懿如此說,便也隻能嗬嗬一笑。並未答應張懿!這時,手下端來酒菜。劉和便請張懿落座,破敵之事。待與手下眾人,細細商議一二。明日答複!張懿便也不再多言。劉和招待張懿,於陽邑縣休息一晚。待明早,便答複張懿。
待安頓張懿住下之後,劉和喊來眾人,繼續商議軍務。不多時,眾人齊聚劉和身旁,劉和正看著地圖思量。劉和便開口問道:諸位,有何看法,皆可直言。
戲誌才先說道:主公,吾兩路官軍,合兵不過萬餘人。而上艾北麵二千邊軍,在未破張燕之前,並未有何作用。而占據上艾之張燕,想必亦打探清楚,吾等動向。且吾軍,與邊軍兵力,皆分散於三麵。若張燕,領軍集中突襲一路。想來,皆留不住黑山賊軍。張刺史此策,太過危險。望主公三思之!
劉和便迴道:吾豈不知矣,然此時,吾軍與邊軍,三麵臨近上艾。若是被其,遁入太行山中,再想一舉剿滅黑山賊,怕是無望矣!
郭嘉亦點頭說道:不錯,想要擊敗數萬黑山賊軍,確實不易。然眼下,數萬賊軍,皆龜縮於上艾縣內。此亦是千載難逢之良機!
前番,想要剿滅黑山賊。需率軍,行進千裏太行山中,找尋其巢穴,耗時耗力。如今,其數萬人馬,皆齊聚上艾。雖難於擊敗,然卻讓吾軍。省去日後,進山破敵之辛。故而,有利亦有弊。
眾人聽罷,亦認可郭嘉所言。劉和便說道:上艾乃小縣,且太原郡土地,大多皆乃旱田。種不出多少糧食,五萬黑山賊軍屯於上艾。吾料想其糧草,定然支持不了多久。郭嘉亦說道:不錯,嘉亦認為,以上艾一縣之地。供養不起,數萬賊軍,其定然不會坐以待斃。
而吾軍,前番接連大敗白波,黃龍二軍。張燕定然輕易不敢,來襲主公。而上艾北邊三百裏,皆乃大山深林。並無村落,縣邑。惟有西麵,張刺史所屯之晉陽。晉陽乃太原郡縣,城內士族富戶頗多。更有太原王氏,這等百年大族。張燕若攻占晉陽,想必,便能有充足糧草,與官軍對峙。
故而,主公不妨以晉陽為餌,讓邊軍出晉陽,北上潛伏。吾軍亦留下一支疑兵,停留於沾縣。而主公親領精銳,北上潛伏晉陽附近。待張燕進攻晉陽之時,便與張刺史五千邊軍。南北合擊黑山賊軍。如此,或可大勝。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在場眾人,聽罷郭嘉所言,便皆點頭認可。劉和便問道:晉陽城池高大,怕是張燕不敢輕易來攻。郭嘉便說道:既然主公,擔心張燕不敢進攻晉陽。那便讓吾等,幫張燕些許。讓其安心領軍,攻打晉陽。
劉和聞言,便微笑問道:奉孝有何計策?不妨直說。眾人亦看向郭嘉。郭嘉便開口說道:主公可傳出風聲,言說雁門,上穀二郡。有十萬胡人,進犯幽並二州。張刺史領軍迴防雁門而去。而吾軍亦撤軍,至陽邑南邊二十裏之箕縣。同時派出疑兵,撤往鄔縣。如此,張燕見邊軍及主公這邊。皆撤軍退走,其定然會領軍攻取晉陽。主公以為如何?
劉和聽罷,便細思起來。然後便問道:吾軍若南撤至箕縣,怕會被黑山賊發現。郭嘉便說道:可讓翼德將軍,領騎兵於隱秘之地。若發現可疑之人,皆拿下關押起來。
隻需將賊軍斥候等,全部控製。張燕縱然有所遲疑,然數萬賊軍糧草,可是每天皆消耗不少。張燕有耐心等,手下黑山賊軍肚子,可等不了。劉和便點點頭,亦認可郭嘉所言。便問其餘眾人,可還有何對策。眾人皆認可郭嘉之策,劉和便定下,按郭嘉之策破敵。
翌日清晨,張懿行至劉和處。劉和便對著地圖,對張懿講述,如何擊敗張燕之策。片刻之後,張懿細思之後。便也認同劉和之策。然後劉和便再與張懿,商量了一些細節,張懿便迴晉陽去了。
五日後,一則消息自太原郡傳出。北地近十萬胡人犯邊,幽並二州邊軍,皆嚴陣以待。身在上艾縣中之張燕,亦聽聞手下來報此消息。頓時欣喜起來!
過了數日,手下又來報之張燕。言之前番,駐紮晉陽之邊軍,已然領軍急撤北去。晉陽城內,隻有數百留守郡兵防衛。張燕便讓手下,再打探南麵官軍動靜。
而劉和這邊,令郭嘉戲誌才兩人。領一半軍士,沿大道,大張旗鼓迴撤鄔縣。自己領一半軍士,趁夜往南,朝向箕縣而去。
過了數日,張燕便得知南邊官軍。亦退軍迴鄔縣去了。當下便讓手下眾將,前來議事。半個時辰後,整個上艾縣內之黑山軍。皆齊齊準備明日出發,前往西邊,二百裏外之晉陽縣。同時,張燕派出手下數人,分別前往南北兩麵。繼續打探官軍動靜!
翌日,張燕率領近三萬黑山軍,朝向西麵進軍。留下一萬多老弱之人,防守上艾縣。三日後,斥候來報劉和。言之黑山賊軍已然出城,往西進軍。
劉和大喜,便派出翼德,將騎兵分為五隊。巡查箕縣附近五十裏,但凡遇上男子。無論穿著如何,一律抓迴來關押。張飛領命便去!同時劉和派出斥候,前往鄔縣。讓郭嘉兩人,三日後便領兵出城,與自己在陽邑會合。劉和估算黑山賊軍,至少需七日才至晉陽。故而需算準時間,斷張燕後路。
而另一邊張懿,已然領軍,行至晉陽北麵百餘裏之孟縣。後方斥候終於來報,說是黑山賊軍,已然向晉陽進軍。便讓邊軍進駐孟縣,再派出斥候打探。
張燕三萬大軍,走了六日,便在晉陽城東二十裏處,安營休整。順便製造幾架雲梯及衝錘!而晉陽城內,早已派出手下,假扮流民百姓,混入晉陽城中。此刻晉陽隻有數百郡兵,想來自己三萬黑山軍,隻需兩個時辰。便能攻破晉陽,屆時城中錢財糧食,足夠自己立足太原郡。
郭嘉戲誌才兩人,三日前便領軍與劉和會合。眼下,劉和已然率領全軍,埋伏在張燕大軍,後麵三十裏處。而數日前,張飛騎兵亦抓了數十名男子。無論是細作,還是流民。皆關押在箕縣內,待擊敗張燕。便再放了這些人便可。
此刻,劉和命張飛領騎兵。阻截大軍與東麵上艾之間,往來之人。切不可放跑黑山細作,向張燕報信。張飛便領騎兵,日夜巡視劉和大軍東麵。
而並州刺史張懿,亦領軍,行至晉陽北麵十五裏處。藏身於山林之中,待斥候迴報消息。同時,派了斥候,給上艾北麵二千邊軍。讓二千邊軍南下,駐紮於上艾附近。若遇黑山賊軍,就地斬殺。不可放其逃遁山中去!
第二日,張燕領三萬黑山軍,兵臨晉陽城下。晉陽城內士族及百姓,皆大驚失色。留守縣尉,下令四門緊閉。所有郡兵,皆上城牆抵禦。同時,派人告知城內士族富戶,將所有家奴護院,皆派來協助守城。一時間,亦有不少手持簡易兵器之人。與晉陽郡兵一起,站立於城牆之上。
張燕觀察晉陽四麵,估算也就千餘人守城。便下令,派出兩萬黑山軍,帶上雲梯。朝南北兩處城牆登城,自己領餘下萬人。帶衝錘,正麵衝擊東門。命令一出,三萬黑山軍分成三隊。南北兩麵,各有一萬黑山軍,立於城下。張燕自領一萬餘人,開始朝城門口衝去。而其餘兩麵,皆開始扛起雲梯。朝城牆處衝來。
而晉陽縣尉,見三麵皆大片黑山賊攻城。亦有些心驚!晉陽城池高大,城門厚實。且郡兵皆有朝廷製式軍械,一時間也開始,朝城下放箭。而士族家奴護院等,亦手持刀劍等。立於雲梯處,將爬上之人砍殺刺死!
張懿及劉和,於黑山賊攻城之時,便得知消息。立馬領軍,趕往晉陽。張懿邊軍,有不少騎兵。故而先至晉陽北麵,便見萬餘賊軍。已然開始攀爬城牆,亦知晉陽此刻,十分危急。便也不等後軍,領千餘騎兵,衝向黑山賊軍。
而正在攀城之黑山軍,被後麵突然殺出之騎兵,殺得措手不及。頓時城牆附近之人,皆驚恐起來。此前與官軍交戰,皆從未見過,如此多騎兵。多是縣府郡兵,如今眼見千餘騎兵。聲勢震天的馬踏而來,頓時嚇得不敢抵抗。一時間,士氣便崩潰了。於是,還活著的數千黑山賊軍,皆四散逃竄。而城牆之上郡兵等,眼有官軍騎兵衝來,頓時士氣大振。
而南麵之劉和,亦領數千軍士。列陣朝向南邊黑山軍,距離二百步之時。劉和便下令,弩陣列於前。重步立兩翼,張飛騎兵分為兩隊,列隊於東西兩麵,追擊逃竄之人。
而南麵黑山軍,正當與城牆之上郡兵,血戰之時。便亦發現,身後有幾千官軍。已然成包圍之勢,將自己這邊圍住。待劉和大軍,再往前推進了數十步之後。劉和便下令弩手放箭,大軍維持陣線。頓時,大片弩矢射來。頓時,南麵黑山賊軍死傷慘重。
而東麵張燕,此刻已然撞開晉陽城門了。正欲派兵,衝進城中之時,手下來報張燕。言說南北兩麵,突然有官軍殺來。兩麵大軍,已然死傷殆盡矣!
張燕聽罷,頓時慌張起來。然後又看了晉陽城門一眼,頓時氣的拍了大腿一下。便立即下令,讓前軍趕快退迴來。
不待張燕說完,劉和已然領軍,從南麵殺來。張燕便立即讓手下,趕緊去傳令撤軍。而張懿那邊,後麵趕來的步軍,亦加入戰場,剿殺黑山賊。張懿眼見晉陽北麵,已然勝券在握。便令千餘騎兵,隨自己向東,殺向張燕。
劉和領軍推向張燕,行至不遠。發現張燕想逃,便下令張飛。領騎兵,疾馳張燕東麵。定要堵住黑山軍退路,萬萬不可放跑張燕。張飛領命,便領百餘騎兵,飛馬疾馳而去。劉和亦派出斥候,繞過張燕賊軍。去向張懿告知,令其率領邊軍騎兵。火速趕往東麵,支援張飛。斥候領命,飛馬離去。
張燕見劉和大軍,距離自己已然不遠。當下,亦顧得上前麵攻城之人,便下令。讓身邊餘下人馬,皆往東麵撤退。劉和見狀,便下令所有弩手。將盔甲等全部脫了,帶上重弩及弩矢。輕裝追擊張燕賊軍。亦留下戲誌才郭嘉兩人,領重步軍收拾軍備後,便火速趕上來接應。
命令一下,二千餘弩兵皆脫去鎧甲,摘下頭盔。攜重弩及弩矢,跟隨劉和疾馳,追殺張燕。而張懿,待得知劉和斥候所言,便立馬率騎兵。趕忙朝向張飛那邊而去。
半個時辰,張燕殘兵逃至晉陽北十裏處。便發現有百餘騎兵,堵在路中間,觀之,不似邊軍騎兵。便也來不及細想,讓三千大軍衝過去。張飛這邊,見數千黑山賊衝來。便領騎兵,朝向賊軍而去。
待距離不遠之時,百餘騎兵皆手舉標槍。投向迎麵而來之賊軍。頓時百餘賊軍,被標槍射死!而張飛騎兵,射完一輪後。便策馬與黑山賊軍,拉開些許距離,便又取標槍,繼續朝賊軍投擲。如此反複,接連投擲五輪標槍。三千黑山軍,已然被射死數百人。已然被嚇得,有些不敢再往前,縱使自己再衝。也追不上張飛騎兵。
而張懿此時,正好領軍殺來。張飛與張燕兩人,皆見張懿邊軍騎兵。頓時一人驚慌,一人驚喜。張懿便下令騎兵,衝向黑山賊。而張燕身邊,已然隻有數千人矣。見邊軍大片騎兵衝向自己,亦被騎兵衝鋒之勢震撼。頓時不少黑山軍,已然開始四處逃跑。縱然張燕大聲喝止,亦未有何作用。頓時張燕所領萬餘人馬,皆士氣崩潰,往四麵逃竄。張燕眼見如此,便率領親信手下,趁亂逃之!
而張飛亦領百餘騎兵,追殺逃竄之人。劉和此時,亦趕至。見不少黑山賊軍,慌張逃跑。便下令所有弩手,朝向黑山賊軍亂射。如此,一麵數千弩手,兩麵騎兵。張燕萬餘黑山軍,被三麵圍殺。
一個時辰後,張懿劉和皆下令。收拾戰場,同時找尋張燕屍體。臨近天黑,手下眾人皆稟報。並未發現張燕屍體,想必其趁亂逃了。劉和便歎息一聲,點點頭。讓眾人退下休息!而張懿亦來到劉和身前,告知並未發現張燕屍體。兩人便各自休息去了。
翌日清晨,劉和張懿兩人合兵。近萬官軍,朝向上艾縣進軍,而張懿昨夜,已然派出斥候。前往上艾北邊處,傳令給二千邊軍。定要死死盯住上艾縣內,留守黑山賊軍。不可放其跑了。而邊軍將領,聽完斥候迴報後,便令斥候退去。一旁軍士開口問道:張將軍,吾等如何打算?據報,上艾縣內,尚有萬餘黑山賊軍。吾等隻有兩千人馬,欲留住萬餘賊軍。隻怕不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