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聽罷,便說道:朕亦如此覺得。然重臣,定然不會同意。劉和便迴道:陛下,若是羌胡與流寇,在西河之地,相互纏鬥。而朝廷,便可伺機而動矣!


    羌胡若能擊敗並州流寇,占據西河。羌胡大軍,定然已是,強弩之末之勢。吾朝廷大軍,便可揮軍北上。如此,便不費吹灰之力,收複羌胡,占據已久之上郡。若上郡收複,朝廷則可從太原出兵。與上郡之官軍,東西夾擊西河郡。而攻下西河之羌胡大軍補給,若無法從上郡獲得。便隻能從五原,定襄,雲中三郡調運。而北地三郡,離西河甚遠。羌胡大軍無糧草補給,定然會往北撤軍。如此,朝廷,亦可順勢收迴西河郡。


    若是流寇,能擊退羌胡入侵,朝廷便可從河東,太原二郡,同時進兵。想必流寇,亦再無抵抗之力,對抗朝廷大軍。如此西河郡此地。朝廷想收迴,隨時皆可。怎能言之,舍棄漢土?不論西河流寇,還是並州西麵羌胡。吾朝廷,大可坐山觀虎鬥,收漁翁之利。不知陛下,以為臣之所言。可行?


    劉宏思量起來,覺得劉和所言。甚合心意。便點點頭,微笑說道:不錯,不愧吾劉家好兒郎。比起朝中那些武將要強。其整日喋喋不休,然卻是,道不出什麽好計策,好謀略。劉和便拱手彎腰迴道:臣謝陛下誇讚,此乃臣之本分。隻願為陛下盡心盡力爾!二人便再閑談片刻,劉和便告退了。


    臨出宮之前,劉和便麻煩張讓,若是蔡邕迴到洛陽。便派人來驛館,通告一聲。自己會在驛館,待上一段時日,等蔡邕迴來。便接其迴鄴城。張讓便也答應劉和,畢竟,收下劉和每年千金。且蔡邕此人,已被貶為庶人。


    劉和便與文聘,迴到驛館。蔡琰便問劉和,可有父親消息。劉和便讓蔡琰,於洛陽,安心等待些時日。隻要蔡邕迴到洛陽,自會有人來通報。蔡琰便也不再多言。


    劉和打算前往陽翟,去潁川書院一趟。將此打算,告知蔡琰。囑咐蔡琰,安心留在驛館,等待消息。冀州隨行之護衛,皆留在洛陽。保護蔡琰等人。自己帶文聘一人去陽翟,便可。同時交代春兒文錦二人,守好小姐。不可闖禍胡來。


    翌日清晨,文聘駕著馬車。隨劉和出洛陽城東,朝潁川而去。走了兩日,便也至陽翟。沿途,還是有不小變化。潁川,南陽二郡之黃巾軍。想來將此二郡之地,弄得有些慘。劉和文聘二人,來到驛館安頓。打算明日,再去書院拜訪。


    第二日,劉和帶著文聘,朝書院走去。行至門前,見書院大門景象。與從前一般無二,便一時有些感慨。不多時,便朝書院裏走去。待進入書院之後,便有侍從,行至劉和身前詢問。待劉和通報之後,侍從便去院長處稟報。


    片刻之後,荀彧行至劉和麵前。劉和見到荀彧,便微笑拱手說道:文若兄,別來無恙乎!荀彧見狀,亦拱手迴道:自陽翟一別,有近一年餘,未見劉賢弟。前番聽聞,劉賢弟誅殺賊首張角。數次擊敗河北黃巾賊,陛下已封劉賢弟,為蕩寇將軍。彧,在此恭賀劉將軍。


    劉和聽罷,趕忙笑道:文若兄,可莫要如此。些許寸功,蒙陛下厚恩。無非陛下,念及宗室之情,故而,才破例封吾一將軍爾。荀彧便嗬嗬一笑,邀請劉和進內院小坐。


    待劉和跟隨荀彧,行至荀彧書房小院。荀彧便吩咐侍從,準備好茶來。待劉和與荀彧,相對坐下,劉和便問道:院長可在書院否?荀彧迴道:家父此時,已在洛陽。朝廷眼下,乃多事之秋。故而召家父,前往洛陽理事。


    劉和便點點頭,然後繼續問道:前番吾聽聞,潁川南陽等地。黃巾賊猖獗,不知諸位同窗,可安好?如今,可還在書院?荀彧迴道:書院,倒未被黃巾賊,襲擾過甚,其皆多是,掠奪士族官宦之人。吾等讀書之地,黃巾賊怕是看不上。


    至於其他同窗學子,大多皆歸鄉,躲避禍亂。眼下,還留在書院者。皆乃潁川,或是附近郡縣之人。劉和便問道:不知奉孝誌才,及其他幾人,可在書院?吾此番來洛陽覲見陛下,特意來潁川。便是想與眾人見見!


    荀彧迴道:奉孝數月前,便迴鄉了。誌才亦隨奉孝而去,言說與奉孝,暫避些時日。元直亦迴荊州去了,其人孝順。想必亦迴鄉,侍奉老母。公達,前些時日。便被大將軍何進,請去洛陽擔任幕僚。劉賢弟於洛陽,莫非不曾見過公達乎?劉和迴道:吾至洛陽,隻去皇宮見過陛下。然後便來陽翟了,故而,並未見過公達。


    荀彧聽罷,便也點點頭。然後繼續說道:辛氏兄弟二人,於潁川黃巾作亂之後。便也離開書院矣!去往何處,便不得而知。劉和便問道:不知元常,長文二人可在?荀彧迴道:元常與長文,皆在書院。此二人,族人皆是潁川人士。離書院並不遠,故而便留在書院了。


    劉和便說道:不若晚些時候,吾等幾人,皆去陽翟酒館相聚,喝頓酒。如何?荀彧笑道:既是劉賢弟相邀,定然皆會前往。劉和便與荀彧,再交談了近一個時辰。才離開書院,迴驛館。待天黑之後,在酒館等待眾人。


    臨近酉時,劉和文聘二人,來到酒館。劉和便讓侍從,準備雅間,備好酒宴。對著掌櫃說道:好酒好菜,準備精細些。掌櫃見狀,便連忙點頭答應。劉和與文聘二人,便被侍從領著。行至雅間,劉和打量了一番。還算滿意,便讓侍從去先準備好茶上來。待客人來齊,便會通知其,端上酒菜。侍從便退下了。


    不多時,幾人皆齊齊到來。劉和便見荀彧,身旁還有五人。乃是荀彧之弟,荀諶。還有趙儼杜襲,及鍾繇陳群。六人見到劉和,皆對劉和拱手施禮。劉和便也拱手迴禮,然後笑道:諸位,別來無恙。請!


    待眾人皆落座,劉和便讓文聘,去喊侍從。將酒菜端來。待文聘退下後,劉和便說道:自和北歸後,已近一年有餘,不見諸位兄長。今日,和,能再見諸位。真乃幸甚。幾人聽罷,皆亦如劉和般。


    片刻之後,酒菜端至眾人麵前。劉和便舉起酒盞,對著眾人說道:和,先敬諸位兄長一盞。眾人皆亦舉起酒盞,朝向劉和處。然後皆一飲而畢。


    劉和便說道:和在幽州之時,聞聽,南陽汝南潁川三郡。黃巾賊甚是猖獗,和,甚是擔憂諸位兄長安危。今日,聞聽文若告知,諸位皆無恙,吾便安心矣。然後又端起酒盞說道:來,再敬諸位兄長一盞。眾人,皆微笑舉起酒盞,再與劉和盡飲一盞。


    待飲畢,荀彧便說道:劉賢弟此番,陛下已敕封為蕩寇將軍。今後吾等,皆尊稱一聲,劉將軍矣。眾人聽罷,皆嗬嗬點頭稱是。


    劉和便擺擺手,說道:莫要如此,莫要如此。諸位,皆乃和之同窗兄長。豈可如此稱唿?便繼續喊聲賢弟,便可。眾人便微微笑。


    如此,劉和與同窗幾人。在酒館待至亥時,方才各自散去。而劉和,已然喝得大醉。文聘結完賬後,便背著劉和,迴到驛館去了。


    第二日,劉和再次行至書院。向荀彧打聽了,郭嘉與戲誌才二人。待得知二人,乃在陽翟以東八十裏之許縣。便辭別荀彧與其他幾人,帶上文聘,駕馬車趕往許縣。


    走了兩日,便來到許縣。劉和便在驛館安頓,然後出去打聽,郭嘉一家人,住在何處。經過一個時辰的打聽,便來到郭府門前。然後便向門前奴仆,通報身份。奴仆便進府去了。


    不多時,郭嘉趕忙朝門前跑去。便見到劉和與文聘,站立在郭府門前。劉和與文聘,亦見到郭嘉。便拱手笑道:奉孝兄,別來無恙?郭嘉便嗬嗬笑道:劉賢弟怎會來此?劉和便迴道:數日前,吾去洛陽覲見陛下。便也至陽翟書院一趟。未得見奉孝與誌才二位兄長,故而詢問文若後。方知二位兄長,皆在許縣。便與文聘,駕車來此。


    郭嘉聽罷,便請劉和文聘入府。然後吩咐奴仆,去備酒宴。片刻之後,奴仆端來酒菜。郭嘉便說道:聽聞劉賢弟,在冀州與黃巾賊血戰。還將賊首張角斬殺!劉賢弟,非但才學冠絕天下。想不到,用兵亦如是。真是讓嘉,汗顏矣!


    劉和便微笑說道:奉孝兄之才華,別人不知。吾劉和,豈會不知。此番來此,便是誠心相邀,奉孝與誌才二位兄長。可願隨吾前往冀州,一展平生所學?眼下冀州黃巾之亂,雖已平定。然卻還有不少,黃巾餘孽,淪為流寇,襲擾冀州各縣。吾已然於冀州各郡,招募數千軍士。數月之後,便會領軍,清剿冀州各縣流寇。故而想請兩位兄長,前往冀州。相助於吾,不知奉孝可願?


    郭嘉聽罷,便思慮起來。劉和見狀,便問道:奉孝可是擔憂,家族之事?奉孝並未迴答。劉和便說道:吾知奉孝家族,皆乃潁川本地大族。然眼下,天下流寇四起。據聞涼州,已然有叛亂發生,想必用不了多久。急奏便會傳來洛陽。而朝廷大軍,此刻,皆被皇甫嵩將軍率軍入並州,剿滅並州之十餘萬流寇。若是涼州發生叛亂,想必並州官軍。定會被陛下,調往涼州,平定叛亂。並州官軍一撤,整個並州,定將被流寇占據。


    不知奉孝,可認可,吾之所言?奉孝疑惑的問道:賢弟怎知涼州會叛?劉和便微笑說道:奉孝可還記得,前番,吾等遊曆長安之時。所結識之西域胡商,卡齊茲此人?奉孝迴道:自是記得。


    劉和便說道:正是此人告知吾矣!其於此半年間,並未再派商隊,往返西域。正是因涼州數郡之內,已有不少羌人作亂。且規模已然越來越大,想必用不了多久。定然會成一股亂軍,襲取涼州郡縣。而涼州臨近長安,長安附近。多是劉氏皇陵,及公卿之墓,若被亂賊盜掘。陛下豈不被天下士人唾棄!


    劉和繼續說道:吾料想,朝廷大軍撤出並州之後。陛下,定然會令冀州官軍,西進並州,繼續剿滅流寇。如此,便是吾輩,一展所學之時機。


    奉孝與誌才,腹有良謀,胸藏智計。實乃張良陳平一般賢才,豈可於此地。蹉跎歲月,浪費時日。所謂,讀書萬卷,不若行路萬裏。天地如此廣闊,英雄者,遨遊九天之上,縱橫天下之間。吾等雖乃文士,亦能成就不凡之事。


    說罷,便端起酒盞。對著郭嘉笑道:和,誠邀奉孝兄。相助於吾!亦如當日,離開陽翟之時所言,諸位兄長,若北來相助。和,定以軍師之位待之!


    郭嘉,亦端起酒盞。與劉和對飲。此時,郭嘉內心,已然被劉和打動。自己蟄伏在許縣,本就是,打算觀察局勢,待時而出。如今,劉和親至許縣,找到自己。顯然乃是真心相邀。也定下心思,待誌才迴來。與其商量一二。


    郭嘉便與劉和文聘,飲酒閑談許久。劉和亦知,戲誌才前日出門。需數日才歸。便留在郭嘉府裏住下。幾日間,二人皆談論了許多,朝廷及天下局勢。


    過了兩日,戲誌才來到郭府。得知劉和來了,便立馬行至劉和處。郭嘉亦在,四人便聚一起,飲酒談天。連著三日,郭嘉戲誌才二人。皆願意,追隨劉和去冀州。


    劉和頓時心裏大喜,自己嘴皮都快磨破了。終於說動二人,前往冀州。然後便將蔡琰蔡邕之事,告知兩人。說是自己要在洛陽,等蔡邕迴來。後再一起迴鄴城,讓郭嘉戲誌才二人。安頓好家事,便可前往鄴城。待三人定下後,劉和便辭別兩人。迴洛陽去了。


    三日後,劉和迴到洛陽驛館。蔡琰見劉和迴來了,便讓劉和去見張讓。說是昨日,有宦官,來驛館尋劉和。得知劉和去潁川了,便告知,讓劉和迴來。便去皇宮一趟。劉和聽罷,便點點頭。然後準備明日便去。


    翌日,劉和帶上文聘。去往皇宮,宦官領著劉和,先來到張讓處。張讓便說道:蔡邕昨日已到洛陽,已然見過陛下了。陛下讓其隨劉將軍,迴鄴城去。劉和便拱手說道:多謝張大人。


    張讓便又說道:陛下要見劉將軍。劉和便問道:敢問張大人,陛下何事欲見吾?張讓便說道:數日前,涼州遣人送來急奏。涼州金城,隴西,漢陽三郡之羌人,起兵反漢。據聞,此些羌胡人,擁立北宮伯玉,李文侯為將軍。已將護羌校尉冷征殺死。涼州刺史左昌,便快馬急報陛下。並向朝廷申請軍費,想要領軍平叛。想來陛下,正因此事。欲見劉將軍。


    劉和聽罷,便點點頭。然後拱手謝過張讓。張讓便領著劉和,前往內宮見劉宏。待稟報劉宏後,劉和便進入殿內。劉和下拜行禮,劉宏便讓劉和起身,近前來說話。劉宏開口說道:數日前,涼州刺史急奏。數郡羌人起兵反叛,刺史左昌,向朕索要軍費。欲率軍平叛,汝以為如何?


    劉和拱手迴道:臣已聽張大人,告知涼州之事,臣以為,陛下不可答應左昌之言。劉宏問道:為何?劉和說道:左昌乃一文士,並不知兵。涼州三郡之地,同時反叛,賊軍定然不下數萬。若指望左昌招兵平叛,想來定被叛軍所擊敗。如此,朝廷花了大量軍資。豈非皆大半,送予叛軍?


    劉宏便說道:依汝之見,當該如何?劉和迴道:當立即讓皇甫嵩將軍,撤離並州。直接領軍西進,至右扶風郡。在陳倉,雍縣二地駐守。並派出斥候,打探涼州消息,不可輕進。同時,準備充足糧草軍械,運至長安。涼州數郡,千裏迢迢。大軍若要剿滅叛軍,勢必非短時日,能做到之。故而需備下,至少一年糧草。朝廷亦可派出良將重臣,前往長安,支援皇甫嵩將軍。待斥候,摸清涼州叛軍情況,再因勢而動。羌人大多皆輕騎,朝廷大軍多是重兵。隻能穩紮穩打,步步推進。收複涼州三郡。最重要乃是,後方糧道,不可輕易被羌胡叛軍截斷。望陛下三思!


    劉宏便又問道:並州若撤軍,流寇如何處置?劉和便說道:皇甫嵩老將軍,已在河東,上黨二地,與白波軍大戰許久。想來此數萬流寇,亦損失不小,短時日內。不會大舉來犯。隻需派出一支偏師,駐紮於河東郡之永安縣。此地,乃是上黨河東兩郡,交界之處。白波軍若想,再次進犯河東上黨,此地乃是重地。其若不占據永安縣,定然被官軍,截斷後路。如此,便可保兩郡安寧。


    劉宏聽罷,便繼續說道:眼下,除並州大軍。並未再有兵力,派往河東。劉和便說道:陛下,莫非忘了。臣在冀州,已然開始募兵。不日將領軍,剿滅冀州各縣黃巾流寇。若是臣速戰速決,便可領軍前往河東。防守並州流寇襲擾。然臣麾下所領軍士,不過才數千,怕是亦難敵並州,十餘萬流寇。


    劉宏聽完劉和所言,眉頭緊鎖。細細思量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世三國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尚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尚正並收藏亂世三國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