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琮點了點頭,讓素雪、陳萬剛等人到內儀門等自己,自己同夏守忠一起騎馬進了自己的三等將軍府。
府裏的建築布局和規格同榮國府差不多,是太祖皇帝下令給榮寧二公同時建造的。
陳萬剛一行見到碧瓦朱甍、富麗堂皇的國公府邸,猶如劉姥姥進大觀園,心中既震撼又歡喜。
這才投靠主公多久,主公年紀輕輕就有了世襲爵位,當了皇帝身邊近臣,還住進了國公府。
關西鏢局這半年更是得了主公不少武藝傳授,實力已然脫胎換骨。
賈琮和夏守忠一直穿過內儀門,到了主堂(相當於榮國府的榮禧堂)外。
賈琮知道夏守忠有話要說,便在此下馬,二人走了進去。
進了大堂,剛轉到一旁抱廈,夏守忠便麵對賈琮雙膝跪下行大禮道:
“夏家謝恩公救命之恩!”
賈琮先前隱隱有所猜測,扶起夏守忠,問道:
“公公可是來自湘西夏家?”
夏守忠道:“是,也不算是。我們本來自廣西鬱林州夏家。”
賈琮疑惑,自己當年在貴州布政司確實救過湘西夏家幾十條人命,廣西鬱林州夏家又是怎麽迴事?
見賈琮疑惑,夏守忠便把來龍去脈一一道來。
原來他們這一支夏家本在廣西鬱林州,廣西民風好鬥,鬱林州尤盛,村與村之間,鄉與鄉之間,縣與縣之間時常發生大規模械鬥。(這在後世建國後依然常見)
數十年前,他們夏家與鄰村發生大規模械鬥,結果夏家慘敗,壯丁一日之間死傷大半。
在當地已無立足之地,為防闔族遭遇滅頂之災,舉族連夜逃離。後遷徙至湘西,依附湘西夏家而活。
可是他們這一脈在湘西也倍受欺淩,然而並不是什麽家族都能出習文弄武的人才,來振興家族。
迫不得已,他們想到了一條出路,算選了幾個相貌好點,機靈的男孩送進京,花銀子、走門路入宮當太監。
以期望他們中有人能出人頭地,迴頭庇護夏家。
夏守忠就是其中之一,也是當年進京那些男孩中,唯一一個出人頭地的。
然而,當他走到這個位置才發現,自己雖然能私下跟家族在京的人聯係,但除了提供些銀子,並不能為家族做什麽。
與家族當初想象的差距巨大,而且那些銀子也並不足以讓家族在湘西發展壯大。
直到數年前,家族裏在外跑營生的人裏麵出來個奇人,此人能判斷玉石的原石中是否有玉。
於是夏家決定博一把,派出了家族中幾乎所有的壯丁,護送他去緬甸宣慰司北部(後世緬甸克欽邦)采買原石。以期望用玉石生意來振興家族。
一路上也遇到不少山匪路霸,付出了錢財甚至生命代價,總算迴到大楚。
然而在途經貴州布政使司梵淨山附近,遭遇一夥殺人越貨的強盜,險些全軍覆沒。
若家族失去這些壯丁,怕再難有翻身之日。
後麵的事,賈琮就知道了,適逢自己路過,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不幸的是,他們在與這夥強盜反抗途中,運送玉石的箱子被打破,玉石散落開來。
夏家人見財物露了餡,恐賈琮一行見財起意,他們便無生還可能。匆匆忙忙裝好玉石,道了聲謝,便倉促離去。
賈琮見他們警惕的模樣,隻說了一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然而,厄運專挑苦命人,麻繩專挑細處斷。夏家一行人沒走到一個時辰,就在泥濘的山路上翻了車,墜入山溝。
賈琮等人再次與之相遇,此時夏家已經意識到賈琮並非見財起意之輩,向賈琮求助。賈琮不計前嫌,讓丫丫幫他們把馬車舉了上來。
事後,夏家請求賈琮庇護,護送他們出山。賈琮見他們前倨後恭,沒有答應,不過也沒驅趕他們尾隨自己身後出山。
這便是整個事情來龍去脈。
賈琮心想,自己雖然有大恩於夏家,但也不足以讓夏守忠對自己和盤托出。
賈琮能理解像他這樣自小經曆家族巨變,逃亡遷徙,又身負家族命運的人。
難怪曹公敘述過,元春封妃後,夏守忠到賈家勒索銀子一事。
但夏守忠如此對自己,應該還有原因。
正尋思著緣由,夏守忠道:
“如今家族裏已經確定從緬甸宣慰司北部采買原石這個法子可行,但苦於不能打通商路。
家族希望與賈將軍合作,你們的人負責打通商路,護衛沿途安全;
夏家負責采買玉礦原石,運迴來後,玉石五五分賬。”
賈琮心想,這樣的玉石生意暴利,自己可以將所得的玉石交由薛家商行銷售出去;護衛嘛可以用關西鏢局,都是自己的家臣。
素雪的故鄉就在那片高原,其父身為土司在那一帶也有自己的勢力範圍,可以用起來,對雙方都有利,必要的時候可以派素雪的丫鬟阿奴迴她家鄉走一趟。
另一方麵自己還可跟夏守忠在利益方麵綁在一起,相當於私底下獲得皇宮內部一條重要眼線。
對於夏家而言,找自己合作,首先是自己人品可信,先前在大山中自己都沒有見利忘義,如今有了夏守忠這層關係,自己更不會失信於他們;
再者,自己的關西鏢局在給他們提供護衛的同時,也給他們家族在湘西提供了安全庇護。背靠自己的家臣,當地沒人敢動他們。
賈琮道:“合作可以,但我不能給你打包票。我需要派人去雲貴大山中趟出一條路。
若是打通了這條商路到時候便通知公公。”
夏守忠點了點頭,這等事若你信口答應下來,我們反而不放心。
夏守忠道:“不知道賈將軍需要多久?”
賈琮心想,關西鏢局投入自己麾下以後,自己傳了些二三流功夫給他們,雖然遠不及自己的嫡係力量(近衛營)。
但在這個紅樓世界,他們足以輕鬆應付這些山賊、流寇。
賈琮道:“沿途上千裏,不知多少山匪路霸,各種勢力犬牙交錯,或交買路錢,或武力剪除。我估計少則半年,長則一年。”
府裏的建築布局和規格同榮國府差不多,是太祖皇帝下令給榮寧二公同時建造的。
陳萬剛一行見到碧瓦朱甍、富麗堂皇的國公府邸,猶如劉姥姥進大觀園,心中既震撼又歡喜。
這才投靠主公多久,主公年紀輕輕就有了世襲爵位,當了皇帝身邊近臣,還住進了國公府。
關西鏢局這半年更是得了主公不少武藝傳授,實力已然脫胎換骨。
賈琮和夏守忠一直穿過內儀門,到了主堂(相當於榮國府的榮禧堂)外。
賈琮知道夏守忠有話要說,便在此下馬,二人走了進去。
進了大堂,剛轉到一旁抱廈,夏守忠便麵對賈琮雙膝跪下行大禮道:
“夏家謝恩公救命之恩!”
賈琮先前隱隱有所猜測,扶起夏守忠,問道:
“公公可是來自湘西夏家?”
夏守忠道:“是,也不算是。我們本來自廣西鬱林州夏家。”
賈琮疑惑,自己當年在貴州布政司確實救過湘西夏家幾十條人命,廣西鬱林州夏家又是怎麽迴事?
見賈琮疑惑,夏守忠便把來龍去脈一一道來。
原來他們這一支夏家本在廣西鬱林州,廣西民風好鬥,鬱林州尤盛,村與村之間,鄉與鄉之間,縣與縣之間時常發生大規模械鬥。(這在後世建國後依然常見)
數十年前,他們夏家與鄰村發生大規模械鬥,結果夏家慘敗,壯丁一日之間死傷大半。
在當地已無立足之地,為防闔族遭遇滅頂之災,舉族連夜逃離。後遷徙至湘西,依附湘西夏家而活。
可是他們這一脈在湘西也倍受欺淩,然而並不是什麽家族都能出習文弄武的人才,來振興家族。
迫不得已,他們想到了一條出路,算選了幾個相貌好點,機靈的男孩送進京,花銀子、走門路入宮當太監。
以期望他們中有人能出人頭地,迴頭庇護夏家。
夏守忠就是其中之一,也是當年進京那些男孩中,唯一一個出人頭地的。
然而,當他走到這個位置才發現,自己雖然能私下跟家族在京的人聯係,但除了提供些銀子,並不能為家族做什麽。
與家族當初想象的差距巨大,而且那些銀子也並不足以讓家族在湘西發展壯大。
直到數年前,家族裏在外跑營生的人裏麵出來個奇人,此人能判斷玉石的原石中是否有玉。
於是夏家決定博一把,派出了家族中幾乎所有的壯丁,護送他去緬甸宣慰司北部(後世緬甸克欽邦)采買原石。以期望用玉石生意來振興家族。
一路上也遇到不少山匪路霸,付出了錢財甚至生命代價,總算迴到大楚。
然而在途經貴州布政使司梵淨山附近,遭遇一夥殺人越貨的強盜,險些全軍覆沒。
若家族失去這些壯丁,怕再難有翻身之日。
後麵的事,賈琮就知道了,適逢自己路過,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不幸的是,他們在與這夥強盜反抗途中,運送玉石的箱子被打破,玉石散落開來。
夏家人見財物露了餡,恐賈琮一行見財起意,他們便無生還可能。匆匆忙忙裝好玉石,道了聲謝,便倉促離去。
賈琮見他們警惕的模樣,隻說了一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然而,厄運專挑苦命人,麻繩專挑細處斷。夏家一行人沒走到一個時辰,就在泥濘的山路上翻了車,墜入山溝。
賈琮等人再次與之相遇,此時夏家已經意識到賈琮並非見財起意之輩,向賈琮求助。賈琮不計前嫌,讓丫丫幫他們把馬車舉了上來。
事後,夏家請求賈琮庇護,護送他們出山。賈琮見他們前倨後恭,沒有答應,不過也沒驅趕他們尾隨自己身後出山。
這便是整個事情來龍去脈。
賈琮心想,自己雖然有大恩於夏家,但也不足以讓夏守忠對自己和盤托出。
賈琮能理解像他這樣自小經曆家族巨變,逃亡遷徙,又身負家族命運的人。
難怪曹公敘述過,元春封妃後,夏守忠到賈家勒索銀子一事。
但夏守忠如此對自己,應該還有原因。
正尋思著緣由,夏守忠道:
“如今家族裏已經確定從緬甸宣慰司北部采買原石這個法子可行,但苦於不能打通商路。
家族希望與賈將軍合作,你們的人負責打通商路,護衛沿途安全;
夏家負責采買玉礦原石,運迴來後,玉石五五分賬。”
賈琮心想,這樣的玉石生意暴利,自己可以將所得的玉石交由薛家商行銷售出去;護衛嘛可以用關西鏢局,都是自己的家臣。
素雪的故鄉就在那片高原,其父身為土司在那一帶也有自己的勢力範圍,可以用起來,對雙方都有利,必要的時候可以派素雪的丫鬟阿奴迴她家鄉走一趟。
另一方麵自己還可跟夏守忠在利益方麵綁在一起,相當於私底下獲得皇宮內部一條重要眼線。
對於夏家而言,找自己合作,首先是自己人品可信,先前在大山中自己都沒有見利忘義,如今有了夏守忠這層關係,自己更不會失信於他們;
再者,自己的關西鏢局在給他們提供護衛的同時,也給他們家族在湘西提供了安全庇護。背靠自己的家臣,當地沒人敢動他們。
賈琮道:“合作可以,但我不能給你打包票。我需要派人去雲貴大山中趟出一條路。
若是打通了這條商路到時候便通知公公。”
夏守忠點了點頭,這等事若你信口答應下來,我們反而不放心。
夏守忠道:“不知道賈將軍需要多久?”
賈琮心想,關西鏢局投入自己麾下以後,自己傳了些二三流功夫給他們,雖然遠不及自己的嫡係力量(近衛營)。
但在這個紅樓世界,他們足以輕鬆應付這些山賊、流寇。
賈琮道:“沿途上千裏,不知多少山匪路霸,各種勢力犬牙交錯,或交買路錢,或武力剪除。我估計少則半年,長則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