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七郎好歹是國公爺親孫子,哪怕是個庶子,居然連後院都不能進,進了還要挨打。
人家還得皇帝禦筆親書“精忠報國”,並賜字“青鬆”的案首、小三元。
老太太這是對陛下有怨望啊!
這賈家老封君太不智了!
老太太即使經曆過大風大浪,此刻臉上也掛不住了,嘴角抽了抽。哪怕王熙鳳沒資格講話,此刻也不得不站了出來。
王熙鳳對那婆子訓斥道:
“準是你這婆子偷懶,沒去找琮兄弟,變著法子哄老太太。琮兄弟跟老太太親著呢,連我都羨慕的緊,哪裏是你這奴仆能編排的。”
見那婆子還要張口說話,王熙鳳立即道:“來人,把她帶出去。”
門外兩個婆子立即上前把那肥壯的婆子帶走了。
老太太迴過神來,抱歉地說道:
“老了,不中用了,下人都管教不好,讓各位見笑了。”
老太太身旁那位少女淡淡地說道:“老封君仁慈,對下人寬厚,才縱得下人如此。”
眾人今日來的目的不是看賈家笑話,也都附和幾句。
老太太歎了口氣對正在給眾人斟茶的鴛鴦說道:
“鴛鴦,你跑一趟,去請琮哥兒過來,就說貴客來了,賀他中小三元。”
鴛鴦誒了一聲,便出門尋賈琮去了。找到賈琮的時候,他正在校場舞劍,鴛鴦恐他跟老太太耍性子,不肯去榮慶堂,便把榮慶堂始末給賈琮講了一遍。
見鴛鴦氣喘籲籲的趕來,鴛鴦對自己有一飯之恩,賈琮自然客氣的答應。自己不便佩劍進榮慶堂,恐落人口舌,便請鴛鴦替自己抱劍。
一路上,賈琮心想:
對老太太的策略早就定了,自己要奪取賈家控製權必然與現在的掌權人衝突。
而老太太對自己最大的殺器就“孝道”二字,這兩個字在這個時代有多重,看看無論賈赦、賈政在老太太麵前被壓的死死的就知道。
自己唯一破除這兩個字的辦法就“不慈”,讓老太太背上“不慈”的惡名。這樣一來,世人的嘴就不會罵自己不孝,反而會說老太太不慈,汙蔑自己的名聲。
先前自己從春芽那裏得到消息,故意演了一出不去的戲,本來還以為要等自己去榮慶堂再作解釋,沒想到那邊有位貴人幫自己揭開了老太太“不慈”這幕戲。
這樣的效果當然更好,更自然,不著痕跡!
鴛鴦剛才講的情況倒是和自己從春芽那裏得到的消息有出入,本來猜測隻是些賈家老親,借著慶賀自己中了小三元,與榮國府走動走動。
卻不曾想到,來人規格這麽高,他們為什麽來?是何目的?
第一個可能就是前段時間定遠侯一案,四王八公一脈震驚,他們借此聚集一下,也是展示自己的團結和實力,這同原著中四王八公齊至秦可卿葬禮有異曲同工之處。
第二個可能就是:我已經同南安、東平兩座王府決裂,他們要看看自己這個四王八公一脈的新秀賈青鬆,是否因為入了陛下的青眼就要跟這一脈對立。
第三,自己剛得陛下禦筆親書“精忠報國”並賜字“青鬆”,他們這些大人物來賀自己一個區區小三元,這意在測試二聖的聖意……
沒時間細想,無論如何,今日是我的舞台!
不知不覺到了榮慶堂外,賈琮已為自己製定了三個目標。
賈琮定了定心神,跨步走進榮慶堂。
堂上幾位貴客正在誇讚賈寶玉,誇來誇去也就是“銜玉而誕”、“模樣俊美”。
此時見一俊朗少年麵如冠玉,挺拔的鼻梁,深邃的雙眸如星辰,一襲白衣,幹練的箭袖,清瘦卻挺拔如鬆,從容地走了進來。後麵跟著抱劍的鴛鴦。
眾人心裏歎到:定然是他了,不愧是賈青鬆、雁丘公子、賈七郎,李賓之的關門弟子。
賈琮進屋第一眼落到老太太身旁那高貴、莊重,眼裏透著威視的少女,心下震驚!
好在賈琮是個二十一世紀見多識廣的成年人靈魂,處驚不變!
依舊麵不改色、穩定心神,從容的走到老太太麵前,按著規矩一絲不苟的行完禮。
說道:“孫兒賈琮,拜見老太太。”
“起來吧,先去拜見貴客。”老太太說著指著北靜王水溶,接著說道:“這位是……”
“七郎賢弟,半年不見愈發出塵了。恭喜七郎斬獲小三元。”北靜王起身走到賈琮麵前說道。
賈琮行了個同輩禮道:“小弟見過水兄。同喜、同喜。”
北靜王道:“七郎在江南的兩闕詞,為兄可是佩服的很,可歎不能親眼目睹這兩厥詞問世。”
賈琮道:“小弟這點粗淺的文筆,當不得水兄誇讚。”
老太太、王夫人等:他何時與北靜王這般熟絡了?
堂上眾賓客:北靜王先是將聖上親賜鶺鴒香念珠轉贈給賈寶玉,轉贈陛下所賜之物本就有對陛下不敬之意。
鶺鴒寓意兄弟情義,此刻又與賈七郎稱兄道弟,這是要拉攏賈家。
北靜王知道此刻不宜閑聊,便看向老太太。
老太太道:“這位是西寧郡王妃娘娘。”
賈琮看向西寧郡王妃,見腰上帶著一柄寶劍,傳聞她出身望族,幼年得隱世高人傳授武藝,極擅長劍術,尚在其夫君之上。
而西寧郡王和齊國公正是當日老師在金陵提到的尚未腐化墮落的勳貴,西寧郡王現鎮守河西走廊,齊國公鎮守山海關、遼西走廊、遼東半島一帶。(齊國公現仍然襲公國,係作者改編)
賈琮恭敬的向西寧郡王妃行禮道:“賈琮,拜見王妃娘娘。”
王妃仔細打量賈琮一番:“免禮,今日本宮是來祝賀你榮登小三元的,無需多禮。”說著又指著站在自己身旁的少年笑道:
“這是本宮小兒盧少朋,他可是很喜歡你的《笑傲江湖》以及詩詞,今日趕著要來見你。”
那盧少朋雖然生的俊朗,但不似賈寶玉那般嬰兒肥,身形也矯健。
賈琮與盧少朋互相見過禮,二人年歲相差不大,喜好相近,有共同的話題,三言兩語便熱絡起來。
人家還得皇帝禦筆親書“精忠報國”,並賜字“青鬆”的案首、小三元。
老太太這是對陛下有怨望啊!
這賈家老封君太不智了!
老太太即使經曆過大風大浪,此刻臉上也掛不住了,嘴角抽了抽。哪怕王熙鳳沒資格講話,此刻也不得不站了出來。
王熙鳳對那婆子訓斥道:
“準是你這婆子偷懶,沒去找琮兄弟,變著法子哄老太太。琮兄弟跟老太太親著呢,連我都羨慕的緊,哪裏是你這奴仆能編排的。”
見那婆子還要張口說話,王熙鳳立即道:“來人,把她帶出去。”
門外兩個婆子立即上前把那肥壯的婆子帶走了。
老太太迴過神來,抱歉地說道:
“老了,不中用了,下人都管教不好,讓各位見笑了。”
老太太身旁那位少女淡淡地說道:“老封君仁慈,對下人寬厚,才縱得下人如此。”
眾人今日來的目的不是看賈家笑話,也都附和幾句。
老太太歎了口氣對正在給眾人斟茶的鴛鴦說道:
“鴛鴦,你跑一趟,去請琮哥兒過來,就說貴客來了,賀他中小三元。”
鴛鴦誒了一聲,便出門尋賈琮去了。找到賈琮的時候,他正在校場舞劍,鴛鴦恐他跟老太太耍性子,不肯去榮慶堂,便把榮慶堂始末給賈琮講了一遍。
見鴛鴦氣喘籲籲的趕來,鴛鴦對自己有一飯之恩,賈琮自然客氣的答應。自己不便佩劍進榮慶堂,恐落人口舌,便請鴛鴦替自己抱劍。
一路上,賈琮心想:
對老太太的策略早就定了,自己要奪取賈家控製權必然與現在的掌權人衝突。
而老太太對自己最大的殺器就“孝道”二字,這兩個字在這個時代有多重,看看無論賈赦、賈政在老太太麵前被壓的死死的就知道。
自己唯一破除這兩個字的辦法就“不慈”,讓老太太背上“不慈”的惡名。這樣一來,世人的嘴就不會罵自己不孝,反而會說老太太不慈,汙蔑自己的名聲。
先前自己從春芽那裏得到消息,故意演了一出不去的戲,本來還以為要等自己去榮慶堂再作解釋,沒想到那邊有位貴人幫自己揭開了老太太“不慈”這幕戲。
這樣的效果當然更好,更自然,不著痕跡!
鴛鴦剛才講的情況倒是和自己從春芽那裏得到的消息有出入,本來猜測隻是些賈家老親,借著慶賀自己中了小三元,與榮國府走動走動。
卻不曾想到,來人規格這麽高,他們為什麽來?是何目的?
第一個可能就是前段時間定遠侯一案,四王八公一脈震驚,他們借此聚集一下,也是展示自己的團結和實力,這同原著中四王八公齊至秦可卿葬禮有異曲同工之處。
第二個可能就是:我已經同南安、東平兩座王府決裂,他們要看看自己這個四王八公一脈的新秀賈青鬆,是否因為入了陛下的青眼就要跟這一脈對立。
第三,自己剛得陛下禦筆親書“精忠報國”並賜字“青鬆”,他們這些大人物來賀自己一個區區小三元,這意在測試二聖的聖意……
沒時間細想,無論如何,今日是我的舞台!
不知不覺到了榮慶堂外,賈琮已為自己製定了三個目標。
賈琮定了定心神,跨步走進榮慶堂。
堂上幾位貴客正在誇讚賈寶玉,誇來誇去也就是“銜玉而誕”、“模樣俊美”。
此時見一俊朗少年麵如冠玉,挺拔的鼻梁,深邃的雙眸如星辰,一襲白衣,幹練的箭袖,清瘦卻挺拔如鬆,從容地走了進來。後麵跟著抱劍的鴛鴦。
眾人心裏歎到:定然是他了,不愧是賈青鬆、雁丘公子、賈七郎,李賓之的關門弟子。
賈琮進屋第一眼落到老太太身旁那高貴、莊重,眼裏透著威視的少女,心下震驚!
好在賈琮是個二十一世紀見多識廣的成年人靈魂,處驚不變!
依舊麵不改色、穩定心神,從容的走到老太太麵前,按著規矩一絲不苟的行完禮。
說道:“孫兒賈琮,拜見老太太。”
“起來吧,先去拜見貴客。”老太太說著指著北靜王水溶,接著說道:“這位是……”
“七郎賢弟,半年不見愈發出塵了。恭喜七郎斬獲小三元。”北靜王起身走到賈琮麵前說道。
賈琮行了個同輩禮道:“小弟見過水兄。同喜、同喜。”
北靜王道:“七郎在江南的兩闕詞,為兄可是佩服的很,可歎不能親眼目睹這兩厥詞問世。”
賈琮道:“小弟這點粗淺的文筆,當不得水兄誇讚。”
老太太、王夫人等:他何時與北靜王這般熟絡了?
堂上眾賓客:北靜王先是將聖上親賜鶺鴒香念珠轉贈給賈寶玉,轉贈陛下所賜之物本就有對陛下不敬之意。
鶺鴒寓意兄弟情義,此刻又與賈七郎稱兄道弟,這是要拉攏賈家。
北靜王知道此刻不宜閑聊,便看向老太太。
老太太道:“這位是西寧郡王妃娘娘。”
賈琮看向西寧郡王妃,見腰上帶著一柄寶劍,傳聞她出身望族,幼年得隱世高人傳授武藝,極擅長劍術,尚在其夫君之上。
而西寧郡王和齊國公正是當日老師在金陵提到的尚未腐化墮落的勳貴,西寧郡王現鎮守河西走廊,齊國公鎮守山海關、遼西走廊、遼東半島一帶。(齊國公現仍然襲公國,係作者改編)
賈琮恭敬的向西寧郡王妃行禮道:“賈琮,拜見王妃娘娘。”
王妃仔細打量賈琮一番:“免禮,今日本宮是來祝賀你榮登小三元的,無需多禮。”說著又指著站在自己身旁的少年笑道:
“這是本宮小兒盧少朋,他可是很喜歡你的《笑傲江湖》以及詩詞,今日趕著要來見你。”
那盧少朋雖然生的俊朗,但不似賈寶玉那般嬰兒肥,身形也矯健。
賈琮與盧少朋互相見過禮,二人年歲相差不大,喜好相近,有共同的話題,三言兩語便熱絡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