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瓜洲渡遇刺中自己展露了身手,想來隨著護衛進京,負責調查遇刺案的已經知道了,皇帝應該也知道了。
當日護衛和船工見到的主要是我的箭術和身法,箭術倒是符合軍中的需要。
以皇帝這個職業多疑的毛病,自己需要公開武藝的來曆,才能打消其顧慮,否則會被懷疑為某一派政治勢力的暗子。
這需要等一個合適的場合,把自己編好的故事令人信服地講出來……
既然陛下希望我從軍,我也做了正麵迴應。那麽接下來有兩種可能:
要麽陛下采取實質性動作讓我投筆從戎;
或者等,等查明我武藝來曆,再行動。
若是後者,自己就主動創造機會,公開自己武藝來曆。比如過節、老師或師兄壽辰這樣的公眾場合,自己露一手,然後介紹自己被隱世宗門收為弟子習武一事。
謀劃此事先等陛下反應,待院試考完再說吧,先做好眼前的事。
賈琮不知道的是:戴權因打斷自己說完“願效仿嶽將軍”這句話,也被皇帝劈頭蓋臉罵了一頓,不過這話的意思已經明了。
次日一早,正值初五祭財神、放鞭炮,賈琮穿過京城熱鬧的街道,到了老師家。
得知老師果真放棄了以超然的姿態在朝中保持中立,換取了皇帝為自己賜字。“青鬆”是老師早就替自己想好了的,本打算自己有功名後再取字。
賈琮既感激又慚愧,那麽老師原本打算上書乞骸骨(請求告老還鄉)的安排也不能實施了,否則便是欺君。你剛投靠過去,轉身就走人,不是欺君是什麽。
老師卻笑道:“也未必,為師這步棋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看著賈琮不解的模樣,老師繼續道:“世人以為上皇會一直壓製新皇,甚至改天換日。
其實為師這些年觀察,除開軍權,上皇其實已悄然放權了,隻是咱們新帝過於多疑,以為都是自己搶來的。
士衡(內閣大臣左機,賈琮的師兄)他們有心對這天下有所作為,都需要皇上的支持。”
賈琮想了想道:“老師認為新皇把握朝政不可避免,幹脆讓師兄們早日站隊,也便於日後有所作為。
以自己支持皇上,而師兄們名正言順站隊?或者老師日後上書乞骸骨,再拋出條件,順理成章的把師兄他們推過去?”
老師點點頭道:“史上多少能臣有心社稷,因得不到皇帝的支持而蹉跎半生,最後不得已選擇歸隱田園。”說到後麵竟有些落寞之意。
賈琮明白老師的意思了:現在朝上二日相爭,整日裏吵來吵去,朝政荒廢。老師年事已高,無心戀戰。
一旦日後皇帝掌握朝政了,想要有所作為,必會優先從支持自己的大臣裏麵選拔人才,而且越早站隊的說明忠誠度越高。故而讓師兄們先站隊。
老師這樣做,既幫自己擺脫被家族除名的威脅,又順理成章把師兄們交給皇帝。
對皇權而言,忠於自己比忠於大楚重要得多。
新皇掌權什麽時候掌權?
應該就是原本這世界皇帝清洗甄家、賈家這般舊勢力的之前。那時候賈寶玉大約十七歲,還有不到九年。
自己現在對朝政影響忽略不計,日後若是自己入朝,才會改變時間進程。
對這方世界走向,包括政治大方向的了解,是賈琮最大的優勢之一。
……
下午,賈琮和賈璉按照約定的時間,去往舅舅張敬府上。
路上,賈璉得知來龍去脈,自己還有一個親舅舅,還隻是戶部左侍郎,既驚又喜。
偉人說了,搞鬥爭要朋友越多越好,敵人越少越好。跟這個舅舅建立好關係,既可以幫助自己在榮國府內的盟友賈璉,也可以在朝中添一份助力。
今日一早,賈琮便讓柱子把拜帖送到了張府。
二人剛一進府,便被管家領到了正堂,張敬,賈琮這個禮法上的舅舅,賈璉的親舅舅已在大堂等候。
賈琮、賈璉行過禮,舅舅目不轉睛盯打量著賈璉。
賈璉如今二十剛出頭,出落的一表人才,平日裏又擅長親戚、勳貴間走動。
榮國府在外間的尋常往來,逢年過節、生日的禮物走動大都是賈璉在跑腿,對這些駕輕就熟。
賈璉的言談舉止,舅舅看在眼裏,很是滿意。人已經領來了,這裏的主角是賈璉,本就是人家親人相認,賈琮自當隱形人。
小頃,舅舅領著二人進了內院,堂上坐著一位跟賈母差不多年紀的老太太,麵目慈祥,望眼欲穿的看著門口。
見三人進來,一眼便瞧著賈璉了,仔細端詳一番,喜不自禁。
老太太身旁還有一位中年貴婦,另一邊是一十五六歲的少年和一個十七八歲盤了頭發的女子。
在舅舅的引薦下,賈琮、賈璉拜見了外祖母、舅母,又見過了表兄表姐。
賈璉被外祖母叫到跟前,坐在外祖母身邊的軟榻上。
“璉哥兒,幾時成的親,媳婦好嗎?有沒有女兒了?……”外祖母一邊問著,一邊摩挲的賈璉。
賈璉長這麽大還是第一次享受賈寶玉的待遇,有些不自在,卻也乖乖的順從,蜷縮在外祖母懷裏,一一迴答外祖母的問題。
一時間,賈琮、舅舅等人仿佛都成了多餘,賈琮與舅舅相視一笑。在舅舅的引領下,二人來到了書房。
丫鬟給二人泡了茶便被揮退了。
舅舅問道:“琮哥兒,你們在瓜洲渡受刺殺一事,可有眉目?有嫌疑人嗎?”
賈琮搖搖頭道:“此事,老師和我也議過,毫無眉目。今日上午,老師還提過,子正(刑部尚書方子庭)師兄在負責此案,也是毫無頭緒。”
都怪自己一時殺心大起,沒經驗,沒能留下個活口。
舅舅歎了口氣道:“此事朝中文臣都是一條心的,即使上皇那邊的人亦然是如此。曆朝曆代,縱是朝爭也有底線,此例一開後患無窮。
昨日你們府上的事,京城已經傳開了,那南安太妃欺人太甚,幸而你老師請動了陛下。”
賈琮心想,外人認為老師是為救自己不得已靠攏皇帝,這也在老師的考慮之中。
當日護衛和船工見到的主要是我的箭術和身法,箭術倒是符合軍中的需要。
以皇帝這個職業多疑的毛病,自己需要公開武藝的來曆,才能打消其顧慮,否則會被懷疑為某一派政治勢力的暗子。
這需要等一個合適的場合,把自己編好的故事令人信服地講出來……
既然陛下希望我從軍,我也做了正麵迴應。那麽接下來有兩種可能:
要麽陛下采取實質性動作讓我投筆從戎;
或者等,等查明我武藝來曆,再行動。
若是後者,自己就主動創造機會,公開自己武藝來曆。比如過節、老師或師兄壽辰這樣的公眾場合,自己露一手,然後介紹自己被隱世宗門收為弟子習武一事。
謀劃此事先等陛下反應,待院試考完再說吧,先做好眼前的事。
賈琮不知道的是:戴權因打斷自己說完“願效仿嶽將軍”這句話,也被皇帝劈頭蓋臉罵了一頓,不過這話的意思已經明了。
次日一早,正值初五祭財神、放鞭炮,賈琮穿過京城熱鬧的街道,到了老師家。
得知老師果真放棄了以超然的姿態在朝中保持中立,換取了皇帝為自己賜字。“青鬆”是老師早就替自己想好了的,本打算自己有功名後再取字。
賈琮既感激又慚愧,那麽老師原本打算上書乞骸骨(請求告老還鄉)的安排也不能實施了,否則便是欺君。你剛投靠過去,轉身就走人,不是欺君是什麽。
老師卻笑道:“也未必,為師這步棋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看著賈琮不解的模樣,老師繼續道:“世人以為上皇會一直壓製新皇,甚至改天換日。
其實為師這些年觀察,除開軍權,上皇其實已悄然放權了,隻是咱們新帝過於多疑,以為都是自己搶來的。
士衡(內閣大臣左機,賈琮的師兄)他們有心對這天下有所作為,都需要皇上的支持。”
賈琮想了想道:“老師認為新皇把握朝政不可避免,幹脆讓師兄們早日站隊,也便於日後有所作為。
以自己支持皇上,而師兄們名正言順站隊?或者老師日後上書乞骸骨,再拋出條件,順理成章的把師兄他們推過去?”
老師點點頭道:“史上多少能臣有心社稷,因得不到皇帝的支持而蹉跎半生,最後不得已選擇歸隱田園。”說到後麵竟有些落寞之意。
賈琮明白老師的意思了:現在朝上二日相爭,整日裏吵來吵去,朝政荒廢。老師年事已高,無心戀戰。
一旦日後皇帝掌握朝政了,想要有所作為,必會優先從支持自己的大臣裏麵選拔人才,而且越早站隊的說明忠誠度越高。故而讓師兄們先站隊。
老師這樣做,既幫自己擺脫被家族除名的威脅,又順理成章把師兄們交給皇帝。
對皇權而言,忠於自己比忠於大楚重要得多。
新皇掌權什麽時候掌權?
應該就是原本這世界皇帝清洗甄家、賈家這般舊勢力的之前。那時候賈寶玉大約十七歲,還有不到九年。
自己現在對朝政影響忽略不計,日後若是自己入朝,才會改變時間進程。
對這方世界走向,包括政治大方向的了解,是賈琮最大的優勢之一。
……
下午,賈琮和賈璉按照約定的時間,去往舅舅張敬府上。
路上,賈璉得知來龍去脈,自己還有一個親舅舅,還隻是戶部左侍郎,既驚又喜。
偉人說了,搞鬥爭要朋友越多越好,敵人越少越好。跟這個舅舅建立好關係,既可以幫助自己在榮國府內的盟友賈璉,也可以在朝中添一份助力。
今日一早,賈琮便讓柱子把拜帖送到了張府。
二人剛一進府,便被管家領到了正堂,張敬,賈琮這個禮法上的舅舅,賈璉的親舅舅已在大堂等候。
賈琮、賈璉行過禮,舅舅目不轉睛盯打量著賈璉。
賈璉如今二十剛出頭,出落的一表人才,平日裏又擅長親戚、勳貴間走動。
榮國府在外間的尋常往來,逢年過節、生日的禮物走動大都是賈璉在跑腿,對這些駕輕就熟。
賈璉的言談舉止,舅舅看在眼裏,很是滿意。人已經領來了,這裏的主角是賈璉,本就是人家親人相認,賈琮自當隱形人。
小頃,舅舅領著二人進了內院,堂上坐著一位跟賈母差不多年紀的老太太,麵目慈祥,望眼欲穿的看著門口。
見三人進來,一眼便瞧著賈璉了,仔細端詳一番,喜不自禁。
老太太身旁還有一位中年貴婦,另一邊是一十五六歲的少年和一個十七八歲盤了頭發的女子。
在舅舅的引薦下,賈琮、賈璉拜見了外祖母、舅母,又見過了表兄表姐。
賈璉被外祖母叫到跟前,坐在外祖母身邊的軟榻上。
“璉哥兒,幾時成的親,媳婦好嗎?有沒有女兒了?……”外祖母一邊問著,一邊摩挲的賈璉。
賈璉長這麽大還是第一次享受賈寶玉的待遇,有些不自在,卻也乖乖的順從,蜷縮在外祖母懷裏,一一迴答外祖母的問題。
一時間,賈琮、舅舅等人仿佛都成了多餘,賈琮與舅舅相視一笑。在舅舅的引領下,二人來到了書房。
丫鬟給二人泡了茶便被揮退了。
舅舅問道:“琮哥兒,你們在瓜洲渡受刺殺一事,可有眉目?有嫌疑人嗎?”
賈琮搖搖頭道:“此事,老師和我也議過,毫無眉目。今日上午,老師還提過,子正(刑部尚書方子庭)師兄在負責此案,也是毫無頭緒。”
都怪自己一時殺心大起,沒經驗,沒能留下個活口。
舅舅歎了口氣道:“此事朝中文臣都是一條心的,即使上皇那邊的人亦然是如此。曆朝曆代,縱是朝爭也有底線,此例一開後患無窮。
昨日你們府上的事,京城已經傳開了,那南安太妃欺人太甚,幸而你老師請動了陛下。”
賈琮心想,外人認為老師是為救自己不得已靠攏皇帝,這也在老師的考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