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晚,涯石街不遠的一處官宅,門口掛著“李府”二字。
府內書房,孫掌櫃正在向一位花甲之年、白發朱顏的老者匯報今日與七郎商談《笑傲江湖》出書一事。
當孫掌櫃講到“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時,老者眼中一亮笑道:
“小小年紀雄心壯誌還頗有幾分才氣,老夫倒是很想聽聽這首詩的後半截。你先前說,懷疑此子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是怎麽迴事?”
孫掌櫃恭敬地答道:“迴老爺,七郎在書齋讀書已有二十多天,老奴先是留意到他從不看自己看過的書。
後來我故意將書架裏的書位置調整、打亂,結果他仍然沒有重複過一本,他讀過的書,隻看看書名就跳過去了。”
老者好奇的問道“他都讀過些什麽書?”
“七郎先是讀完了四書五經,接著把相關的注釋看了個遍,然後開始讀遊記、手劄、雜記,現在開始讀詩集。”孫掌櫃答道。
“哦,倒是讀的極快,不知這小子是不是囫圇吞棗。”頓了頓,老者接著說道:
“他想將茶樓托庇在書齋名下,明日我放衙去書齋看看這七郎再做定論。”說完老者端起了茶杯。
“是,老奴去安排。”孫掌櫃應了老者的話便退了出去。
次日下午酉時,涯石街,卿相書齋,平時這會兒賈琮早已迴到榮國府,今日從孫掌櫃口中得知,其東家這個時候會來,有意見見他,故而留在書齋繼續看書。
大約酉時一刻,一老者正步走進書齋,在孫掌櫃的引路下徑直走到了正在專注看書的賈琮旁,端詳起來。
孫掌櫃假咳一聲,引起賈琮的注意,然後說道:
“老爺,這位就是《笑傲江湖》的著者——七郎。”
賈琮抬頭看去,隻見一鶴顏白發麵目慈祥的老者頭戴烏紗帽,身著繡有仙鶴的緋袍,束帶,這是當朝一品官服!賈琮合上書,禮貌地行禮道:
“七郎拜見大人!”
老者微微點頭,說道:
“聽聞你喜好讀書,四書五經可讀完了?”
賈琮見老者有考校自己之意,便改口恭敬的答道:
“學生,承蒙大人愛護,在卿相書齋讀書二十餘日,四書五經皆已讀完。學生在此替天下寒門學子拜謝大人!”說完鄭重的向老者行了一個儒生禮。
老者手捋胡須道:“《大學》乃我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法,可背得?”
能得當朝一品大員當麵考校,賈琮心裏大喜,這是自己的機緣,便整整衣冠,抬頭朗聲道: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兩千餘字,不到一刻鍾,賈琮便一字不差背誦完畢。
老者點了點頭,接著道:“可知其意?”
見老者繼續考校自己,便拱手行禮道:
“學生未得老師指點,隻看了些注釋,囫圇吞棗,知道個大概。”賈琮接著根據注釋把自己知道的講了一遍:
“《大學》的大道,在於弘揚高尚的德行,在於心係萬民,在於達到至高的善。……
掌管國家大事的人隻致力於財富的聚斂,這一定是來自小人的主張。
若認為這種做法是好的,小人被重用,那麽災害就會一起來到,縱使有賢臣,也無濟於事啊!
這就是說國家不要把財利當做利益,而應把仁義當做利益。”
聽著賈琮娓娓道來,老者麵露喜色,雖有諸多瑕疵,大意還是掌握了,如此年紀沒有老師教導,僅僅靠自行讀書,便能把儒家經典學個七七八八,實屬難得。
轉念一想,便取出自己正在修撰的大楚開國史遞給賈琮,此書稿除了自己沒人看過,就當試試此子是否有過目不忘的本領。
賈琮雙手接過手稿,大約四五千字,很快便讀完了,在老者的要求下一字不漏的背誦了下來。
老者點點頭,此子年紀輕輕過目不忘,才華橫溢,相貌端正,鎮定從容,行為有度,說道:
“你叫什麽名字,家住哪裏?”
賈琮心想,這是要收自己為學生了,大喜道:
“學生賈琮,琮,八方象地(周禮對琮字的解釋)。學生家住榮寧街榮國府,是一品將軍庶子。”
老者聽聞賈琮出身勳貴之家,本有的收徒之心有所猶豫,轉念想到此子於鬧市中能靜下心來讀書,不但快還能過目不忘……老者稍頓了一會兒,接著道: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可有全詩?”
賈琮從老者的神色中猜到自己的出身令其有了猶豫。這首出自清代鄭板橋的《新竹》不僅表達了長江後浪推前浪的豪情,更表達了後輩不忘前輩扶持教導之恩。
這樣的豪情正適合賈琮這般一往無前的少年,而又知反哺、不忘師恩。於是賈琮朗聲道:
“《新竹》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龍孫:竹筍、新竹。
鳳池:就是鳳凰池,古人以中書省、內閣為“鳳凰池”,以鳳池喻首輔等皇帝身邊的內閣,這裏用鳳池比喻一品重臣的老者。
老者哈哈大笑,手捋胡須道:
“老夫並未入閣,也無意那鳳池,老夫姓李,你可願拜老夫為師?”
賈琮聽聞大喜過望,隨即退後一步,恭敬的朝老者行了大禮,磕了三個響頭道:
“學生賈琮,拜見老師!”
“好好好!”老者滿意的笑道:
“兩日後,為師休沐,你來府裏見過你師娘、眾師兄,全了禮數吧。”說著老者又看了眼孫掌櫃示意其告知賈琮李府位置。
賈琮連忙稱是。老師先行迴府,賈琮恭敬地送老師到街上。隨後孫掌櫃跟了上來,把老師的情況一一跟賈琮講了一遍。
原來老師姓李,名東來,字賓之,乃是翰林院大學士,少傅。
孫掌櫃還隱晦告知賈琮:
因太上皇、皇帝二日臨朝,加之老師的學生遍及朝廷中樞和地方。
老師雖任大學士卻以年老體衰為名不入內閣,隻管修書撰史,監考科舉,稽查官學功課,稽查鴻臚寺檔案等閑職。
府內書房,孫掌櫃正在向一位花甲之年、白發朱顏的老者匯報今日與七郎商談《笑傲江湖》出書一事。
當孫掌櫃講到“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時,老者眼中一亮笑道:
“小小年紀雄心壯誌還頗有幾分才氣,老夫倒是很想聽聽這首詩的後半截。你先前說,懷疑此子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是怎麽迴事?”
孫掌櫃恭敬地答道:“迴老爺,七郎在書齋讀書已有二十多天,老奴先是留意到他從不看自己看過的書。
後來我故意將書架裏的書位置調整、打亂,結果他仍然沒有重複過一本,他讀過的書,隻看看書名就跳過去了。”
老者好奇的問道“他都讀過些什麽書?”
“七郎先是讀完了四書五經,接著把相關的注釋看了個遍,然後開始讀遊記、手劄、雜記,現在開始讀詩集。”孫掌櫃答道。
“哦,倒是讀的極快,不知這小子是不是囫圇吞棗。”頓了頓,老者接著說道:
“他想將茶樓托庇在書齋名下,明日我放衙去書齋看看這七郎再做定論。”說完老者端起了茶杯。
“是,老奴去安排。”孫掌櫃應了老者的話便退了出去。
次日下午酉時,涯石街,卿相書齋,平時這會兒賈琮早已迴到榮國府,今日從孫掌櫃口中得知,其東家這個時候會來,有意見見他,故而留在書齋繼續看書。
大約酉時一刻,一老者正步走進書齋,在孫掌櫃的引路下徑直走到了正在專注看書的賈琮旁,端詳起來。
孫掌櫃假咳一聲,引起賈琮的注意,然後說道:
“老爺,這位就是《笑傲江湖》的著者——七郎。”
賈琮抬頭看去,隻見一鶴顏白發麵目慈祥的老者頭戴烏紗帽,身著繡有仙鶴的緋袍,束帶,這是當朝一品官服!賈琮合上書,禮貌地行禮道:
“七郎拜見大人!”
老者微微點頭,說道:
“聽聞你喜好讀書,四書五經可讀完了?”
賈琮見老者有考校自己之意,便改口恭敬的答道:
“學生,承蒙大人愛護,在卿相書齋讀書二十餘日,四書五經皆已讀完。學生在此替天下寒門學子拜謝大人!”說完鄭重的向老者行了一個儒生禮。
老者手捋胡須道:“《大學》乃我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法,可背得?”
能得當朝一品大員當麵考校,賈琮心裏大喜,這是自己的機緣,便整整衣冠,抬頭朗聲道: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兩千餘字,不到一刻鍾,賈琮便一字不差背誦完畢。
老者點了點頭,接著道:“可知其意?”
見老者繼續考校自己,便拱手行禮道:
“學生未得老師指點,隻看了些注釋,囫圇吞棗,知道個大概。”賈琮接著根據注釋把自己知道的講了一遍:
“《大學》的大道,在於弘揚高尚的德行,在於心係萬民,在於達到至高的善。……
掌管國家大事的人隻致力於財富的聚斂,這一定是來自小人的主張。
若認為這種做法是好的,小人被重用,那麽災害就會一起來到,縱使有賢臣,也無濟於事啊!
這就是說國家不要把財利當做利益,而應把仁義當做利益。”
聽著賈琮娓娓道來,老者麵露喜色,雖有諸多瑕疵,大意還是掌握了,如此年紀沒有老師教導,僅僅靠自行讀書,便能把儒家經典學個七七八八,實屬難得。
轉念一想,便取出自己正在修撰的大楚開國史遞給賈琮,此書稿除了自己沒人看過,就當試試此子是否有過目不忘的本領。
賈琮雙手接過手稿,大約四五千字,很快便讀完了,在老者的要求下一字不漏的背誦了下來。
老者點點頭,此子年紀輕輕過目不忘,才華橫溢,相貌端正,鎮定從容,行為有度,說道:
“你叫什麽名字,家住哪裏?”
賈琮心想,這是要收自己為學生了,大喜道:
“學生賈琮,琮,八方象地(周禮對琮字的解釋)。學生家住榮寧街榮國府,是一品將軍庶子。”
老者聽聞賈琮出身勳貴之家,本有的收徒之心有所猶豫,轉念想到此子於鬧市中能靜下心來讀書,不但快還能過目不忘……老者稍頓了一會兒,接著道: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可有全詩?”
賈琮從老者的神色中猜到自己的出身令其有了猶豫。這首出自清代鄭板橋的《新竹》不僅表達了長江後浪推前浪的豪情,更表達了後輩不忘前輩扶持教導之恩。
這樣的豪情正適合賈琮這般一往無前的少年,而又知反哺、不忘師恩。於是賈琮朗聲道:
“《新竹》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龍孫:竹筍、新竹。
鳳池:就是鳳凰池,古人以中書省、內閣為“鳳凰池”,以鳳池喻首輔等皇帝身邊的內閣,這裏用鳳池比喻一品重臣的老者。
老者哈哈大笑,手捋胡須道:
“老夫並未入閣,也無意那鳳池,老夫姓李,你可願拜老夫為師?”
賈琮聽聞大喜過望,隨即退後一步,恭敬的朝老者行了大禮,磕了三個響頭道:
“學生賈琮,拜見老師!”
“好好好!”老者滿意的笑道:
“兩日後,為師休沐,你來府裏見過你師娘、眾師兄,全了禮數吧。”說著老者又看了眼孫掌櫃示意其告知賈琮李府位置。
賈琮連忙稱是。老師先行迴府,賈琮恭敬地送老師到街上。隨後孫掌櫃跟了上來,把老師的情況一一跟賈琮講了一遍。
原來老師姓李,名東來,字賓之,乃是翰林院大學士,少傅。
孫掌櫃還隱晦告知賈琮:
因太上皇、皇帝二日臨朝,加之老師的學生遍及朝廷中樞和地方。
老師雖任大學士卻以年老體衰為名不入內閣,隻管修書撰史,監考科舉,稽查官學功課,稽查鴻臚寺檔案等閑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