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龍生龍、鳳生鳳
孩子兩歲半,孩子爹死而複生了 作者:淺笑念伊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良久,皇上從禦座上起身。
拿著考卷走到鎮國公跟前:“若是朕沒記錯,宋德宣是子玉的嶽父吧?”
早已不耐煩聽文人在那大唿小叫,正在走神的鎮國公:“啊?是、是!”
皇上笑著揚揚手中考卷:“宋德宣胸藏錦繡,是個人才!”
“難道第九名是……親家?”鎮國公愕然:“不能吧?親家這十幾年,為了找孩子成年在外走動,這才重拾書本兩個月。”
“若是按辭藻華麗,文章工整,他是不如排在前麵的幾個。”
皇上分析道:“但從內容看,他持之有故言之有理,這些應歸功於那十幾年的閱曆。”
鎮國公道:“老臣雖不是文人,也知道行萬裏路,方能知天地之廣闊的道理,看來親家那些路沒白走。”
說完,他立即看了眼一旁沉默不語的鄧太傅:“您老今兒怎麽了?按往常,你這時候該嘲笑本國公咬文嚼字了?”
鄧太傅掀起眼皮瞅他一眼:“國公爺言之有理,老夫為何要嘲笑你?難道老夫不說你兩句,你就心裏不舒服?”
他方才聽皇上說,這第九名是前幾日他才拜訪過的宋德宣,想到些自家的事罷了!
都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宋明燊能做探花郎,是宋德宣這個做父親的也有才華!
江晏白隱姓埋名都能做到驃騎將軍,是鎮國公這個武夫言傳身教的功勞!
集他們兩家血脈於一身的平哥兒,小小年紀就既能識字,又善習武!
不到三歲就能看出,他將來前途無量!
為何偏偏他家精心教養出來的博容,就資質平庸呢?
老三鄧棠論才華不輸任何人,老三媳婦也是個鍾靈慧秀的!
除了他自己親自教導,也沒少為博容延請名師,
在這樣頂級的教育中,博容那時才勉強考了會試第二百九十七名。
同進士出身的他,若不是出身鄧家,也不會被選到戶部做主事!
他家成才的兒孫不少,倒是不缺博容一個。
但是博容跟其他人差距太大了!
別說跟受過正統教育的那些人,連廣濟寺還俗的慧淨都比他強上幾分!
想到這些,他不免心中有些失落!
……
宋悠然到了南城宋家時,報喜官差已經走了。
左鄰右舍正在向宋德宣道賀。
見國公府的馬車駛過來,人們紛紛讓開了道路。
馬車剛一停下,平平就小炮仗一樣衝出車廂。
他對著宋德宣喊:“恭喜外祖父金榜題名!”
“多謝平哥兒!”宋德宣說著,親自將他從馬車上抱下來!
宋悠然和安安這才扶著竹月的手下車。
“恭喜爹爹!”宋悠然俏皮道:“原來爹爹是對我們隱瞞了實力了!”
安安脆生生的說道:“我就知道,外祖父讀書很厲害的!”
所以她當時對宋德宣說的是,蟾宮折桂、高中榜首!
宋德宣不好意思的笑笑:“我這不是怕說的太滿,讓你們失望嗎?”
“那您成功讓我們驚喜到了!看來爹爹這些年也沒有間斷讀書呀?”宋悠然
宋德宣一邊引著她們母子三個往後院走,一邊解釋道:“外出時,長路漫漫,總會帶上幾本書打發時間。隻是文章做得不多!”
宋悠然道:“那些年辛苦爹爹了!若是知道家裏人一直都沒忘記我,我應該……”
怕她傷懷,宋德宣連忙打斷她的話:“孔大儒說,我的文采還需磨煉,但憑著那些年的閱曆寫出來的東西,卻能為文章添色不少。”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是這樣意思嗎?”宋悠然腦海裏突然蹦出這麽一句。
宋德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妙!實在是妙!幽兒,你從何處聽說的這句?”
“不記得了……”宋悠然迴道。
前世為了應付考試積累素材,可沒少背名人名句。
但也隻限於背名句,這兩句是誰寫的、整首詩是什麽,她是真記不得了……
(作者的話:陸遊先生,對不起,此處不能給您留下姓名!)
將母子三個送到正院,宋德宣到:“你們先玩著,我去孔大儒那裏一趟。”
得了好成績,於情於理得去向恩師道聲謝!
平平拉著宋德宣衣襟,仰起小臉兒:“外祖父,帶平平去玩!”
平平是真的喜歡宋德宣這個外祖父,路上沒少念叨要跟外祖父玩。
見宋德宣要出門,他有些不舍。
當然,宋德宣也非常喜歡這個外孫,他看向宋悠然:“幽兒,這……”
宋悠然好笑道:“您想帶就帶著去唄!您幫我看孩子,我高興還來不及呢!”
“外麵開始熱了,我怕你會不舍得他出門,你沒意見就好!”宋德宣開心的牽起了平平。
平平:“外祖母再見、娘親再見、妹妹再見、弟弟再見!”
“臭小子,跟你說了沒弟弟,沒弟弟!怎麽還提?”宋悠然佯裝生氣。
平平指指裴氏的肚子:“我說的是這個弟弟!”
“他是小舅舅,可不能喊弟弟!”宋悠然糾正道。
平平乖乖的說:“小舅舅再見!”
宋悠然問他:“等過幾個月,小舅舅出生了就能陪你玩了!怎麽還不高興?”
平平說:“是小舅舅!不是弟弟!”
在說舅舅兩個字的時候,還刻意大聲強調了一下。
他一雙亮晶晶的眼睛看著宋悠然,仿佛在說:弟弟能陪著玩,舅舅那麽大,怎麽可以?
宋德宣笑道:“小舅舅比你小,就跟小弟弟一樣,也能陪你玩。”
“真的?”
“外祖父說的還能有假?”
宋德宣牽著平平出去了!
裴氏嗔怪道:“你往後可不能對平哥兒那麽兇!多乖的孩子,你兇他做什麽?”
宋悠然撇撇嘴:“我實在是怕他那張小嘴到處亂說。”
但凡是個年輕婦人坐的不端正點兒,他都指著人家肚子說:“有弟弟。”
這幾天上怡然居串門的呂氏、小秦氏、方氏幾個都深受其害!
拿著考卷走到鎮國公跟前:“若是朕沒記錯,宋德宣是子玉的嶽父吧?”
早已不耐煩聽文人在那大唿小叫,正在走神的鎮國公:“啊?是、是!”
皇上笑著揚揚手中考卷:“宋德宣胸藏錦繡,是個人才!”
“難道第九名是……親家?”鎮國公愕然:“不能吧?親家這十幾年,為了找孩子成年在外走動,這才重拾書本兩個月。”
“若是按辭藻華麗,文章工整,他是不如排在前麵的幾個。”
皇上分析道:“但從內容看,他持之有故言之有理,這些應歸功於那十幾年的閱曆。”
鎮國公道:“老臣雖不是文人,也知道行萬裏路,方能知天地之廣闊的道理,看來親家那些路沒白走。”
說完,他立即看了眼一旁沉默不語的鄧太傅:“您老今兒怎麽了?按往常,你這時候該嘲笑本國公咬文嚼字了?”
鄧太傅掀起眼皮瞅他一眼:“國公爺言之有理,老夫為何要嘲笑你?難道老夫不說你兩句,你就心裏不舒服?”
他方才聽皇上說,這第九名是前幾日他才拜訪過的宋德宣,想到些自家的事罷了!
都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宋明燊能做探花郎,是宋德宣這個做父親的也有才華!
江晏白隱姓埋名都能做到驃騎將軍,是鎮國公這個武夫言傳身教的功勞!
集他們兩家血脈於一身的平哥兒,小小年紀就既能識字,又善習武!
不到三歲就能看出,他將來前途無量!
為何偏偏他家精心教養出來的博容,就資質平庸呢?
老三鄧棠論才華不輸任何人,老三媳婦也是個鍾靈慧秀的!
除了他自己親自教導,也沒少為博容延請名師,
在這樣頂級的教育中,博容那時才勉強考了會試第二百九十七名。
同進士出身的他,若不是出身鄧家,也不會被選到戶部做主事!
他家成才的兒孫不少,倒是不缺博容一個。
但是博容跟其他人差距太大了!
別說跟受過正統教育的那些人,連廣濟寺還俗的慧淨都比他強上幾分!
想到這些,他不免心中有些失落!
……
宋悠然到了南城宋家時,報喜官差已經走了。
左鄰右舍正在向宋德宣道賀。
見國公府的馬車駛過來,人們紛紛讓開了道路。
馬車剛一停下,平平就小炮仗一樣衝出車廂。
他對著宋德宣喊:“恭喜外祖父金榜題名!”
“多謝平哥兒!”宋德宣說著,親自將他從馬車上抱下來!
宋悠然和安安這才扶著竹月的手下車。
“恭喜爹爹!”宋悠然俏皮道:“原來爹爹是對我們隱瞞了實力了!”
安安脆生生的說道:“我就知道,外祖父讀書很厲害的!”
所以她當時對宋德宣說的是,蟾宮折桂、高中榜首!
宋德宣不好意思的笑笑:“我這不是怕說的太滿,讓你們失望嗎?”
“那您成功讓我們驚喜到了!看來爹爹這些年也沒有間斷讀書呀?”宋悠然
宋德宣一邊引著她們母子三個往後院走,一邊解釋道:“外出時,長路漫漫,總會帶上幾本書打發時間。隻是文章做得不多!”
宋悠然道:“那些年辛苦爹爹了!若是知道家裏人一直都沒忘記我,我應該……”
怕她傷懷,宋德宣連忙打斷她的話:“孔大儒說,我的文采還需磨煉,但憑著那些年的閱曆寫出來的東西,卻能為文章添色不少。”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是這樣意思嗎?”宋悠然腦海裏突然蹦出這麽一句。
宋德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妙!實在是妙!幽兒,你從何處聽說的這句?”
“不記得了……”宋悠然迴道。
前世為了應付考試積累素材,可沒少背名人名句。
但也隻限於背名句,這兩句是誰寫的、整首詩是什麽,她是真記不得了……
(作者的話:陸遊先生,對不起,此處不能給您留下姓名!)
將母子三個送到正院,宋德宣到:“你們先玩著,我去孔大儒那裏一趟。”
得了好成績,於情於理得去向恩師道聲謝!
平平拉著宋德宣衣襟,仰起小臉兒:“外祖父,帶平平去玩!”
平平是真的喜歡宋德宣這個外祖父,路上沒少念叨要跟外祖父玩。
見宋德宣要出門,他有些不舍。
當然,宋德宣也非常喜歡這個外孫,他看向宋悠然:“幽兒,這……”
宋悠然好笑道:“您想帶就帶著去唄!您幫我看孩子,我高興還來不及呢!”
“外麵開始熱了,我怕你會不舍得他出門,你沒意見就好!”宋德宣開心的牽起了平平。
平平:“外祖母再見、娘親再見、妹妹再見、弟弟再見!”
“臭小子,跟你說了沒弟弟,沒弟弟!怎麽還提?”宋悠然佯裝生氣。
平平指指裴氏的肚子:“我說的是這個弟弟!”
“他是小舅舅,可不能喊弟弟!”宋悠然糾正道。
平平乖乖的說:“小舅舅再見!”
宋悠然問他:“等過幾個月,小舅舅出生了就能陪你玩了!怎麽還不高興?”
平平說:“是小舅舅!不是弟弟!”
在說舅舅兩個字的時候,還刻意大聲強調了一下。
他一雙亮晶晶的眼睛看著宋悠然,仿佛在說:弟弟能陪著玩,舅舅那麽大,怎麽可以?
宋德宣笑道:“小舅舅比你小,就跟小弟弟一樣,也能陪你玩。”
“真的?”
“外祖父說的還能有假?”
宋德宣牽著平平出去了!
裴氏嗔怪道:“你往後可不能對平哥兒那麽兇!多乖的孩子,你兇他做什麽?”
宋悠然撇撇嘴:“我實在是怕他那張小嘴到處亂說。”
但凡是個年輕婦人坐的不端正點兒,他都指著人家肚子說:“有弟弟。”
這幾天上怡然居串門的呂氏、小秦氏、方氏幾個都深受其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