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初之在開車的時候給自己的媽媽迴了個電話。
“媽,你剛才說什麽?”
“我說晚上有空你們都迴家來吃飯!你爸今天跟瘋了一樣,買了好多海鮮!”
“哦,我晚上迴去,可能會晚一點,人也會多一點。告訴他今天晚上把態度擺好了。我還帶著兩個孩子呢!”
“你是不是領過證了呀?”媽媽長籲短歎的嘮叨著:“你爸爸也就是這脾氣,他總是防著別人,但是對自己家人還是很好的。他今天可能就是要買一些菜,想讓你們迴來,自己又沒臉說。”
“嗯,好。”華初之答應下來,到了律所的時候,給高小雅發了個微信:我媽讓我們一起迴家吃飯,你想去嗎?尊重你的意見。
高小雅看了好久,思慮再三,還是決定去。醜媳婦也要見公婆,反正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再說他為自己付出那麽多,也不應該讓他為難呀!
“我們聽你的。”她把這個問題又拋給了華初之。
“那就去吧。”
她迴複了一個ok的表情。
下午練車的時候,乞炳文還帶了個防曬麵具。子千就嘲笑他矯情。
乞炳文就不高興了:“怎麽了?隻許女生防曬嗎?”
“行,隨便你。”子千是來一旁幫他們提包的。
每天都在手機上做科目一的題,一邊做科目一的題,一邊練著科目二。
教練就在車上喊:“不要玩遊戲啦!不練車的同學先做題!爭取一個星期之內考完科目一和考科目二。說的就是你們這幫大學生,隻有一個暑假的時間,不是吃雞就是王者,不能玩個消消樂嗎?”
教練曬得黑不溜秋,都反光了。
他常常抱著一個椰子喝,太熱了。
每個人10分鍾練車,教練就在旁邊逼逼叨叨:“打死,方向打死,往左往左,好,往右打方向盤,這是左,你往右打方向,哪是右?左右都分不清了嗎?”
本來左右分的挺清的,教練坐到邊上以後整個人都是懵的。高小雅撥方向盤的樣子就好像在修車一樣——都快要把方向盤給他掰掉了。
她仰著脖子往前伸,恨不得站在窗外麵看側方位。
側方停車,倒車入庫,半坡起步, s線,一圈下來5分鍾,每個人每天最多也就練兩遍。
男孩子真的要好很多,尤其是乞炳文,他隻跑了兩圈,教練就對他豎起了大拇指。
高子嘉也很快,他學起來很快,一個星期差不多就輕車熟路了。
教練就立刻給他們預約考試。
“下周一,科目一。7天以後考科目二。”
“謝謝教練。”子嘉給教練拿了兩瓶水——從乞炳文的摩托車後座裏拿的。
“你還挺會借花獻佛的。”乞炳文說著,自己噸噸噸的喝了一瓶,
“那下次你給。”子嘉接過他遞過來的頭盔說道。
“誰給不都一樣嗎?”
這家夥,真是無聊。
高小雅騎著電車帶著子千迴家了——自己家。
爸爸正在院子裏收拾紙箱。
“這兩天挺忙吧?帶孩子累不累?”爸趕緊把手上的活停下。
“不累,孩子已經走了,沒事了。”
“誰家的孩子?”爸爸出於好奇順口一問。
“以前的一個朋友,有事出差,幫忙帶了兩天。”高小雅迴答的很簡單,有些事情不用說實話。
“我正想給你打電話呢,今天來了兩個老頭,可奇怪了。”
高峰講起今天早上他在檔口遇見的事兒。
兩個老頭站在他的攤位前,問他:“原來這個老板,是不是叫高小雅?”
高峰點點頭,還問他們有什麽事嗎?
“沒事,我們就是來買點東西。”
於是這倆老頭買了許多海鮮,稱完以後掃過錢,他們倆將手裏的東西放到地上,接著打探。
“我們呢,是她……以前的客戶,想問你一下你們倆認識嗎?”
“我是她爸爸。”高峰毫不掩飾。
“哎喲,你好你好。”
倆老頭一人拽他一隻手握著,握了好長時間才放開。
給他整的一愣一愣的。
“您二位是……”高峰左右看著,他們倆都像是文化人,身上還略微有一些書生意氣。
“我介紹一下,我孫子叫乞炳文,跟你孫子是同學。”老乞先介紹起了自己。
“我就厲害了,我是阿初的爸爸,以後,咱們就是親家。”
高峰呆愣了好久,這兩位真的非常文質彬彬。即便年齡大了,也遮不住他們身上的儒雅氣質。
“真是太幸會了,我這穿戴挺不禮貌的。”
“哎,怎麽會不禮貌呢?勤勞的農民用最樸實的勞動換來的小康生活,最值得別人敬佩!”
倆老頭坐在他的攤位上,一早上絮絮叨叨的,也不知道說了點啥,反正就是仨老頭一起說說笑笑。
華教授迴去以後,就把一袋子海鮮扔到了廚房。
原來,倆老頭是為了跟高峰套近乎。
他們倆早就打聽過了,問的清清楚楚,那個攤位上就是高小雅和他的爸爸一起幹的。但是高小雅現在一般不來。
於是,媽媽又讓他們晚上迴家來吃飯。
高小雅聽聞,是乞炳文的爺爺,她倒也不擔心。
“爸,他們還說別的了嗎?”
“說……要聊一聊彩禮和嫁妝的事。”
高小雅頓時耳根一熱,滾燙的很。
“那你怎麽說的?”高小雅追問著。
“我說,你們跟我閨女自己談。她的事,我不過問。”
高小雅本來挺高興的,聽到爸爸這麽說,她多多少少有些失落。好像兩個人像陌生人一樣,明明住在一起,又好像離得很遠。
“爸,這種事情您得當家呀!這都是長輩們的事兒,你要是覺得不好意思開口,就讓他們自己講條件。”
“我怕會影響你,怕他們以為我是見錢眼開賣閨女的,我也不知道該提什麽條件,要不然我去問一問街坊鄰居?”
“行,出門打聽打聽。看看現在結婚都是什麽行情。”高小雅不僅僅是想讓她爸爸理直氣壯起來,也希望他去外麵多接觸一些人。
爸爸就跑到廣場附近,找了一個叫桂花嬸子的50歲婦女——她有一個女兒,前兩天剛剛結婚,向她打聽再合適不過了。
“媽,你剛才說什麽?”
“我說晚上有空你們都迴家來吃飯!你爸今天跟瘋了一樣,買了好多海鮮!”
“哦,我晚上迴去,可能會晚一點,人也會多一點。告訴他今天晚上把態度擺好了。我還帶著兩個孩子呢!”
“你是不是領過證了呀?”媽媽長籲短歎的嘮叨著:“你爸爸也就是這脾氣,他總是防著別人,但是對自己家人還是很好的。他今天可能就是要買一些菜,想讓你們迴來,自己又沒臉說。”
“嗯,好。”華初之答應下來,到了律所的時候,給高小雅發了個微信:我媽讓我們一起迴家吃飯,你想去嗎?尊重你的意見。
高小雅看了好久,思慮再三,還是決定去。醜媳婦也要見公婆,反正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再說他為自己付出那麽多,也不應該讓他為難呀!
“我們聽你的。”她把這個問題又拋給了華初之。
“那就去吧。”
她迴複了一個ok的表情。
下午練車的時候,乞炳文還帶了個防曬麵具。子千就嘲笑他矯情。
乞炳文就不高興了:“怎麽了?隻許女生防曬嗎?”
“行,隨便你。”子千是來一旁幫他們提包的。
每天都在手機上做科目一的題,一邊做科目一的題,一邊練著科目二。
教練就在車上喊:“不要玩遊戲啦!不練車的同學先做題!爭取一個星期之內考完科目一和考科目二。說的就是你們這幫大學生,隻有一個暑假的時間,不是吃雞就是王者,不能玩個消消樂嗎?”
教練曬得黑不溜秋,都反光了。
他常常抱著一個椰子喝,太熱了。
每個人10分鍾練車,教練就在旁邊逼逼叨叨:“打死,方向打死,往左往左,好,往右打方向盤,這是左,你往右打方向,哪是右?左右都分不清了嗎?”
本來左右分的挺清的,教練坐到邊上以後整個人都是懵的。高小雅撥方向盤的樣子就好像在修車一樣——都快要把方向盤給他掰掉了。
她仰著脖子往前伸,恨不得站在窗外麵看側方位。
側方停車,倒車入庫,半坡起步, s線,一圈下來5分鍾,每個人每天最多也就練兩遍。
男孩子真的要好很多,尤其是乞炳文,他隻跑了兩圈,教練就對他豎起了大拇指。
高子嘉也很快,他學起來很快,一個星期差不多就輕車熟路了。
教練就立刻給他們預約考試。
“下周一,科目一。7天以後考科目二。”
“謝謝教練。”子嘉給教練拿了兩瓶水——從乞炳文的摩托車後座裏拿的。
“你還挺會借花獻佛的。”乞炳文說著,自己噸噸噸的喝了一瓶,
“那下次你給。”子嘉接過他遞過來的頭盔說道。
“誰給不都一樣嗎?”
這家夥,真是無聊。
高小雅騎著電車帶著子千迴家了——自己家。
爸爸正在院子裏收拾紙箱。
“這兩天挺忙吧?帶孩子累不累?”爸趕緊把手上的活停下。
“不累,孩子已經走了,沒事了。”
“誰家的孩子?”爸爸出於好奇順口一問。
“以前的一個朋友,有事出差,幫忙帶了兩天。”高小雅迴答的很簡單,有些事情不用說實話。
“我正想給你打電話呢,今天來了兩個老頭,可奇怪了。”
高峰講起今天早上他在檔口遇見的事兒。
兩個老頭站在他的攤位前,問他:“原來這個老板,是不是叫高小雅?”
高峰點點頭,還問他們有什麽事嗎?
“沒事,我們就是來買點東西。”
於是這倆老頭買了許多海鮮,稱完以後掃過錢,他們倆將手裏的東西放到地上,接著打探。
“我們呢,是她……以前的客戶,想問你一下你們倆認識嗎?”
“我是她爸爸。”高峰毫不掩飾。
“哎喲,你好你好。”
倆老頭一人拽他一隻手握著,握了好長時間才放開。
給他整的一愣一愣的。
“您二位是……”高峰左右看著,他們倆都像是文化人,身上還略微有一些書生意氣。
“我介紹一下,我孫子叫乞炳文,跟你孫子是同學。”老乞先介紹起了自己。
“我就厲害了,我是阿初的爸爸,以後,咱們就是親家。”
高峰呆愣了好久,這兩位真的非常文質彬彬。即便年齡大了,也遮不住他們身上的儒雅氣質。
“真是太幸會了,我這穿戴挺不禮貌的。”
“哎,怎麽會不禮貌呢?勤勞的農民用最樸實的勞動換來的小康生活,最值得別人敬佩!”
倆老頭坐在他的攤位上,一早上絮絮叨叨的,也不知道說了點啥,反正就是仨老頭一起說說笑笑。
華教授迴去以後,就把一袋子海鮮扔到了廚房。
原來,倆老頭是為了跟高峰套近乎。
他們倆早就打聽過了,問的清清楚楚,那個攤位上就是高小雅和他的爸爸一起幹的。但是高小雅現在一般不來。
於是,媽媽又讓他們晚上迴家來吃飯。
高小雅聽聞,是乞炳文的爺爺,她倒也不擔心。
“爸,他們還說別的了嗎?”
“說……要聊一聊彩禮和嫁妝的事。”
高小雅頓時耳根一熱,滾燙的很。
“那你怎麽說的?”高小雅追問著。
“我說,你們跟我閨女自己談。她的事,我不過問。”
高小雅本來挺高興的,聽到爸爸這麽說,她多多少少有些失落。好像兩個人像陌生人一樣,明明住在一起,又好像離得很遠。
“爸,這種事情您得當家呀!這都是長輩們的事兒,你要是覺得不好意思開口,就讓他們自己講條件。”
“我怕會影響你,怕他們以為我是見錢眼開賣閨女的,我也不知道該提什麽條件,要不然我去問一問街坊鄰居?”
“行,出門打聽打聽。看看現在結婚都是什麽行情。”高小雅不僅僅是想讓她爸爸理直氣壯起來,也希望他去外麵多接觸一些人。
爸爸就跑到廣場附近,找了一個叫桂花嬸子的50歲婦女——她有一個女兒,前兩天剛剛結婚,向她打聽再合適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