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慎行下意識就要擋在顧昭惜麵前,卻被顧昭惜扯住了袖袍,他看見顧昭惜笑裏帶了幾分清甜,“嬸子,哥哥沒跟著我,我這是要去宜州,聽說當地的魚膾可是連在京城都吃不到。”
中年婦人知道顧行簡兄妹都是京城人,哥哥在軍中當兵,還是個不大不小的官兒,妹妹出落得像顆明珠一般美麗大方,看著像是高門大戶養出來的好孩子,又沒有脾氣,所以對他們都非常有好感。
此時一邊熱情的招唿著他們入座,另一邊拉著顧昭惜就開口勸,“聽嬸子的,在嬸子這店裏歇腳以後,趕緊點頭迴京城,宜州那邊可千萬去不得啊。”
沈慎行皺眉,“店家,為何說宜州不能去。”
“貴人有所不知,宜州前些日子發生了嚴重的水患,當地負責的官員那是如今三殿下的親舅舅,硬是壓著這件事,上報的災民數量也和實際情況對不上,現在宜州裏亂得不行!”
王嬸子說起這件事也是一臉的憤怒,官官相護最後苦得還是最底層的貧苦老百姓!
沈慎行聞言大怒,“他怎麽敢!災情瞞報的話,京城知道的消息定然不夠全麵,一直拖下去還有可能出現瘟疫,到時候豈不是民不聊生。”
他們出行之前,隻是聽說當地有水患,如今看著實際情況恐怕和他們知道的消息還要千差萬別。
“已經出現了,我這小店距離宜州還有一部分腳程,聽逃出來的難民說,那邊已經有瘟疫了,而且官府已經不允許當地百姓外出,出現瘟疫直接埋了。”王嬸子提起這件事也是心有餘悸。
轉頭看向顧昭惜,又想起來了,“顧家妹子,聽嬸子的話,別去那邊兒了,趕快迴京城,一定要走官道,當心碰上難民,這年頭大家為了活下去,可是什麽都敢吃!”
像他們這種富家少爺和小姐最容易心軟,到時候一旦被難民們圍住,硬生生的被吃了人肉都是有可能的。
沈慎行神色複雜的看了眼顧昭惜,他們此行準備並不充足,現在給陛下去信,能不能送過去先不說,還容易被瞞下不報。
皇帝在給他們設局。
“嬸子,你打算如何?”顧昭惜現在看起來完全沒有最初的公主模樣,坐姿也隨意了不少,緊緊的皺著眉頭,怎麽看都帶著富家千金的嬌俏。
“我開到這個月末也就進京了,女兒在京城裏開店,我就先去女兒家裏住一陣,等到這邊的事兒解決了再迴來,畢竟老頭子的墓還在這裏。”王嬸子定然不會繼續留下,好在她這店也沒有什麽值錢的東西,收拾一下就能關掉。
顧昭惜轉念一想,“嬸子,我和表哥便不去宜州了,直接去江南看看外祖,多謝您提醒了,讓我們兄妹躲過一劫,既然不去宜州也沒有必要帶這麽多人了,不如嬸子就跟著我們的馬車迴京城吧。”
王嬸子哪裏好意思,她提醒的人沒有十幾也有幾十個了,隻是想著給女兒積點德,又是因為和這顧家妹妹有緣分,趕忙紅著臉要拒絕。
“嬸子,還請不要拒絕表妹的好意,您隨著我們的馬車迴去,路上也安全一些,免得讓令愛憂心牽掛。”沈慎行生得一副好皮相,勸人的時候也是一擊即中,王嬸子想到了自家女兒就不再拒絕了,隻是一個勁兒的給他們道謝。
“我兄妹二人在京城中也有親屬,到時候還請嬸子幫忙跑上一趟,告知家中親屬宜州的情況,也算是給家中親屬報個平安了。”
光是看馬車就知道顧家妹妹身份非富即貴,為了表達感謝,王嬸子當然一口答應下來,就算她不去傳信,過不了多久宜州的事情也會傳到京城,路上可是有那麽多的難民!
王嬸子突然想起來什麽事一樣,重重的拍了一下大腿,“妹子,嬸子還記得你哥哥喜歡嬸子烙的油酥餅和醬肉,嬸子給你烙一些帶迴去,反正這店裏的東西也帶不走。”
“嬸子再給你做點兒路上帶著的點心,都是好存放的,雖說去不了宜州,但吃點宜州周邊的特產也不算白來,顧家妹子的表哥,你愛吃什麽?”
沈慎行似乎從來都沒有見過性子這麽風風火火的嬸子,自家母親是高門貴女出身,平日裏飲食說話都是有規律和度的,猛然間有人這麽對他,他還有一些不習慣。
不過他也笑著迴應了,“嬸子看著做,我沒來過宜州,想來嬸子做什麽都是好吃的,我也好給家中親人分上一份。”
“好嘞,嬸子保準兒做得好吃!”王嬸子轉頭就去了廚房,還不忘記招待侍衛們一起吃飯,得了許可以後,他們也坐在了客棧的桌子上,開始休息,還有幾個眼色快的,特地去了後廚幫手。
沈慎行沒著急過去吃飯,沈清去那邊收拾屋子了,顧昭惜也沒有過去,兩個人就坐在小桌子前,互相看著對方。
“沈大人嘴真甜,嬸子剛才高興得一個勁兒的在誇你。”顧昭惜並沒有擔心前路如何,反倒是有些意外沈慎行居然也如此接地氣。
“入鄉隨俗罷了,沈某安排了身邊的親信也跟著嬸子一同迴去,還請殿下手書一封,將這邊的所見所聞告知陛下。”
沈慎行想得很周全,人證有了、物證有了,迴去找陛下之前,先將事情散布出去,好歹也要讓他們知道宜州的情況,陛下就算再如何昏庸,也不至於用宜州百姓的性命開玩笑。
顧昭惜歎了口氣,“你也一同迴京吧。”
“不走,沈某還要借著殿下的東風從宜州迴京升上一升,殿下不能這般趕人。”沈慎行笑了笑,他知道顧昭惜大多時候都有這個心軟的好處,現在就著急給他鋪迴去的路了。
“宜州有瘟疫。”
“沈某誓與殿下同進退,殿下不必擔憂,離京之前,沈某已經從沈家旁係過繼了新任家主,哪怕折在宜州亦無妨。”
沈慎行從袖口拿出一塊錦帕擦了擦麵前的水碗,用熱水燙過,又仔細擦幹邊沿,倒了水又用銀針試過遞給顧昭惜,整個流程熟練異常。
中年婦人知道顧行簡兄妹都是京城人,哥哥在軍中當兵,還是個不大不小的官兒,妹妹出落得像顆明珠一般美麗大方,看著像是高門大戶養出來的好孩子,又沒有脾氣,所以對他們都非常有好感。
此時一邊熱情的招唿著他們入座,另一邊拉著顧昭惜就開口勸,“聽嬸子的,在嬸子這店裏歇腳以後,趕緊點頭迴京城,宜州那邊可千萬去不得啊。”
沈慎行皺眉,“店家,為何說宜州不能去。”
“貴人有所不知,宜州前些日子發生了嚴重的水患,當地負責的官員那是如今三殿下的親舅舅,硬是壓著這件事,上報的災民數量也和實際情況對不上,現在宜州裏亂得不行!”
王嬸子說起這件事也是一臉的憤怒,官官相護最後苦得還是最底層的貧苦老百姓!
沈慎行聞言大怒,“他怎麽敢!災情瞞報的話,京城知道的消息定然不夠全麵,一直拖下去還有可能出現瘟疫,到時候豈不是民不聊生。”
他們出行之前,隻是聽說當地有水患,如今看著實際情況恐怕和他們知道的消息還要千差萬別。
“已經出現了,我這小店距離宜州還有一部分腳程,聽逃出來的難民說,那邊已經有瘟疫了,而且官府已經不允許當地百姓外出,出現瘟疫直接埋了。”王嬸子提起這件事也是心有餘悸。
轉頭看向顧昭惜,又想起來了,“顧家妹子,聽嬸子的話,別去那邊兒了,趕快迴京城,一定要走官道,當心碰上難民,這年頭大家為了活下去,可是什麽都敢吃!”
像他們這種富家少爺和小姐最容易心軟,到時候一旦被難民們圍住,硬生生的被吃了人肉都是有可能的。
沈慎行神色複雜的看了眼顧昭惜,他們此行準備並不充足,現在給陛下去信,能不能送過去先不說,還容易被瞞下不報。
皇帝在給他們設局。
“嬸子,你打算如何?”顧昭惜現在看起來完全沒有最初的公主模樣,坐姿也隨意了不少,緊緊的皺著眉頭,怎麽看都帶著富家千金的嬌俏。
“我開到這個月末也就進京了,女兒在京城裏開店,我就先去女兒家裏住一陣,等到這邊的事兒解決了再迴來,畢竟老頭子的墓還在這裏。”王嬸子定然不會繼續留下,好在她這店也沒有什麽值錢的東西,收拾一下就能關掉。
顧昭惜轉念一想,“嬸子,我和表哥便不去宜州了,直接去江南看看外祖,多謝您提醒了,讓我們兄妹躲過一劫,既然不去宜州也沒有必要帶這麽多人了,不如嬸子就跟著我們的馬車迴京城吧。”
王嬸子哪裏好意思,她提醒的人沒有十幾也有幾十個了,隻是想著給女兒積點德,又是因為和這顧家妹妹有緣分,趕忙紅著臉要拒絕。
“嬸子,還請不要拒絕表妹的好意,您隨著我們的馬車迴去,路上也安全一些,免得讓令愛憂心牽掛。”沈慎行生得一副好皮相,勸人的時候也是一擊即中,王嬸子想到了自家女兒就不再拒絕了,隻是一個勁兒的給他們道謝。
“我兄妹二人在京城中也有親屬,到時候還請嬸子幫忙跑上一趟,告知家中親屬宜州的情況,也算是給家中親屬報個平安了。”
光是看馬車就知道顧家妹妹身份非富即貴,為了表達感謝,王嬸子當然一口答應下來,就算她不去傳信,過不了多久宜州的事情也會傳到京城,路上可是有那麽多的難民!
王嬸子突然想起來什麽事一樣,重重的拍了一下大腿,“妹子,嬸子還記得你哥哥喜歡嬸子烙的油酥餅和醬肉,嬸子給你烙一些帶迴去,反正這店裏的東西也帶不走。”
“嬸子再給你做點兒路上帶著的點心,都是好存放的,雖說去不了宜州,但吃點宜州周邊的特產也不算白來,顧家妹子的表哥,你愛吃什麽?”
沈慎行似乎從來都沒有見過性子這麽風風火火的嬸子,自家母親是高門貴女出身,平日裏飲食說話都是有規律和度的,猛然間有人這麽對他,他還有一些不習慣。
不過他也笑著迴應了,“嬸子看著做,我沒來過宜州,想來嬸子做什麽都是好吃的,我也好給家中親人分上一份。”
“好嘞,嬸子保準兒做得好吃!”王嬸子轉頭就去了廚房,還不忘記招待侍衛們一起吃飯,得了許可以後,他們也坐在了客棧的桌子上,開始休息,還有幾個眼色快的,特地去了後廚幫手。
沈慎行沒著急過去吃飯,沈清去那邊收拾屋子了,顧昭惜也沒有過去,兩個人就坐在小桌子前,互相看著對方。
“沈大人嘴真甜,嬸子剛才高興得一個勁兒的在誇你。”顧昭惜並沒有擔心前路如何,反倒是有些意外沈慎行居然也如此接地氣。
“入鄉隨俗罷了,沈某安排了身邊的親信也跟著嬸子一同迴去,還請殿下手書一封,將這邊的所見所聞告知陛下。”
沈慎行想得很周全,人證有了、物證有了,迴去找陛下之前,先將事情散布出去,好歹也要讓他們知道宜州的情況,陛下就算再如何昏庸,也不至於用宜州百姓的性命開玩笑。
顧昭惜歎了口氣,“你也一同迴京吧。”
“不走,沈某還要借著殿下的東風從宜州迴京升上一升,殿下不能這般趕人。”沈慎行笑了笑,他知道顧昭惜大多時候都有這個心軟的好處,現在就著急給他鋪迴去的路了。
“宜州有瘟疫。”
“沈某誓與殿下同進退,殿下不必擔憂,離京之前,沈某已經從沈家旁係過繼了新任家主,哪怕折在宜州亦無妨。”
沈慎行從袖口拿出一塊錦帕擦了擦麵前的水碗,用熱水燙過,又仔細擦幹邊沿,倒了水又用銀針試過遞給顧昭惜,整個流程熟練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