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佐飛又舉著票子看了好幾遍,不無擔憂地開口:“我要是聯華那邊的人,看了這個片名肯定是要生氣。”
朱品慧立刻會意地問道:“你是怕影響傲雪吧?這是錦華公司的商業行為,傲雪隻是執筆編劇,她怎麽能左右呢。如果聯華不願意,可以去法院提告。萬一他們遷怒傲雪……”她笑著連連搖頭,“先不說我覺得聯華這樣進步的公司,做不出柿子盡挑軟的捏這種事,要是真有這樣的事,我會替傲雪擺平的。”
至於話題中心的蘇傲雪,她忙於找到自己的座位,和杜景堂匯合。剛想開口解釋,方才自己在外麵,一邊找一邊等呢,所以拖到這時候才進場。
結果燈一暗,什麽話也打斷了。
片頭閃過,隨著人物依次登場,有人在看了不到五分鍾的時候,就開始議論上了:“這跟《三個摩登女性》不搭嘎的嚒,人名都不一樣。”
“這女的沒有陳燕燕漂亮。”
“那男的也沒有金焰挺刮(好看)呀!”
像這樣隻評價演員相貌,卻不留心劇情的交流,讓蘇傲雪不由地想起了《棄嬰》公演時的尷尬。她心裏亂糟糟的,兩隻手揪著衣角,人也有些坐不定了。
明明是在黑暗中,明明一句話也不曾說過,但杜景堂仿佛什麽都知道。握了握她攥緊的拳頭,湊在她耳邊低聲安慰:“別急,哪部電影不受兩句批評呢。”
蘇傲雪忘了彼此置身暗處,兀自點了一下頭。然而,她的情緒安分不了多久,到謝子蘭出場時,又因為另一個角落的觀眾而攪亂了。
“謝子蘭身材真好呀!她不是生過孩子的嘛,還是很瘦呢。”
“是咯,該挺的地方也是挺的。”
“明朝再來看,好伐?”
“好的呀,我再問問其他人。看謝子蘭洗澡,難得的呀!”
“這個票價值的,謝子蘭有兩年不脫衣服了。”
坐不住的也不止蘇傲雪一人,靠前排坐主要演員專座的謝子蘭,也覺得這話不僅刺耳,還紮得她心窩子滴血。
剛好有一幕的光線很亮,兩人的視線在空中一個對撞,各自都有說不出來的痛苦。所不同的是,謝子蘭的丈夫在家照顧病中的幼女,無法在妻子身邊給她力量。而蘇傲雪有杜景堂在身邊,撐開她洇濕的手掌,十指交扣的動作,不僅是在放鬆她的肢體,也給了她一種精神上的支撐。
好在也就是開場時,觀眾席比較多無謂的聲音。隨著劇情慢慢地展開,大家看得都很入神。這時候誰要再開口,不管說什麽,都會被其他觀眾自發地製止。
杜景堂微微彎起唇角,他因為工作的關係,是除劇組人員之外,最先一批觀賞過全片,而且是觀看了最完整全片的人。他對這部電影的故事表達,有著充足的信心。他甚至知道,如果沒有電檢委員會強行要求剪掉一些醫院病房的劇情,電影的流暢程度還要更好呢,觀眾拋的淚也會更多的。
此時,再有竊竊私語聲,就不似開場那樣沒正行了,人們紛紛開始議論劇情。
“好是好,就是男主人翁態度轉得很生硬。”
“在病房裏認識了幾個工人和腳夫,稍聊了兩句家常,就成了跨越階級的摯友了,好奇怪呀!”
“可能膠片不夠了,沒拍完吧。”
聽到這樣的評價,蘇傲雪緊繃的心弦終於放下了,手心的汗也漸漸收幹。
如果觀眾隻是覺得病房的劇情不好,那就不是她的不足了,那一段劇情中,出現的諸如“群眾”“階級”一類的台詞,統統都被要求刪改。還有一句“我們窮人要擰成一股繩”,配合因工致殘的幾位病友互相握拳鼓勵的畫麵,這一段的審改意見是全部刪除,連修改的餘地都不給。
最後,這段關乎主人公心境轉變的重要劇情,被裁到了七零八碎的程度。
其實,如果錦華願意再投一點資本補拍,也許還能挽救一二。可是,補拍的內容誰也無法保證一定能夠通過審查。因此,從經濟的角度出發,錦華放棄了補拍方案,就以刪剪之後的成果推向了市場。
盡管幕後有這樣那樣的遺憾,但就首映的反應來看,市民大體還是認可的。
當最後的字幕緩緩淡去,放映廳燈光大亮。在觀眾們轟天轟地的掌聲中,朱品慧耐不住激動的心情,擠到蘇傲雪跟前,握著她的手用力搖撼著,道:“傲雪,恭喜你!我認為這是很成功的劇本。”
蘇傲雪驚喜地問了一句:“真是這樣嗎?”
這時,謝子蘭正轉身向觀眾表達感激。
在影迷們熱情的歡唿和推搡中,蘇傲雪沒法子再說下去了。
這一下,放映廳的人群分了兩股,有一股喜歡追星的拚命上前簇擁著演員們,另一股隻是為了看電影的就逆著人潮準備退場。
賴貴真帶著劉希哲和一眾演員,被影迷的鮮花和記者的鎂光燈包圍。
蘇傲雪隻是執筆的資格,自然不受人關注。他們一行人就退在角落裏,看著那邊熱鬧的場麵,探討這片子的前途。
雖說影片女主角一共三位,片名也是主打了這電影主要女演員多的噱頭。然而,明顯能看出來,受歡迎最多的是謝子蘭。飾演大小姐的演員次之,而革命女青年的扮演者顯然被冷落了。
這還是蘇傲雪費勁思索,想法子把進步女青年的劇情描繪得更加有趣之後的結果。如果沒有中途的加工,恐怕人家根本不記得這片子,同時展示了三種不同的女性形象。
康美新搖著頭問:“為什麽電影中的女性,打扮時髦比品格高貴更受矚目呢?難道女性就隻是給人家看的嗎?”
蘇傲雪被她問得一噎,歎氣道:“也許會賣座,但我看觀眾的反應,票房的成績有一大半來自女演員的犧牲……”
來給同事女友捧場的王稟忠,便在一旁解釋:“放在十來年前,這種情況更嚴重。比起精神上的振奮,大家更追求眼睛的享受,有句話怎麽形容的……對了,電影是給眼睛吃冰激淩、給心靈坐沙發。這個冰激淩用得很生動,把許多觀眾期待在電影世界裏享受清涼和甜蜜的心理,都涵蓋進去了。”
朱品慧立刻會意地問道:“你是怕影響傲雪吧?這是錦華公司的商業行為,傲雪隻是執筆編劇,她怎麽能左右呢。如果聯華不願意,可以去法院提告。萬一他們遷怒傲雪……”她笑著連連搖頭,“先不說我覺得聯華這樣進步的公司,做不出柿子盡挑軟的捏這種事,要是真有這樣的事,我會替傲雪擺平的。”
至於話題中心的蘇傲雪,她忙於找到自己的座位,和杜景堂匯合。剛想開口解釋,方才自己在外麵,一邊找一邊等呢,所以拖到這時候才進場。
結果燈一暗,什麽話也打斷了。
片頭閃過,隨著人物依次登場,有人在看了不到五分鍾的時候,就開始議論上了:“這跟《三個摩登女性》不搭嘎的嚒,人名都不一樣。”
“這女的沒有陳燕燕漂亮。”
“那男的也沒有金焰挺刮(好看)呀!”
像這樣隻評價演員相貌,卻不留心劇情的交流,讓蘇傲雪不由地想起了《棄嬰》公演時的尷尬。她心裏亂糟糟的,兩隻手揪著衣角,人也有些坐不定了。
明明是在黑暗中,明明一句話也不曾說過,但杜景堂仿佛什麽都知道。握了握她攥緊的拳頭,湊在她耳邊低聲安慰:“別急,哪部電影不受兩句批評呢。”
蘇傲雪忘了彼此置身暗處,兀自點了一下頭。然而,她的情緒安分不了多久,到謝子蘭出場時,又因為另一個角落的觀眾而攪亂了。
“謝子蘭身材真好呀!她不是生過孩子的嘛,還是很瘦呢。”
“是咯,該挺的地方也是挺的。”
“明朝再來看,好伐?”
“好的呀,我再問問其他人。看謝子蘭洗澡,難得的呀!”
“這個票價值的,謝子蘭有兩年不脫衣服了。”
坐不住的也不止蘇傲雪一人,靠前排坐主要演員專座的謝子蘭,也覺得這話不僅刺耳,還紮得她心窩子滴血。
剛好有一幕的光線很亮,兩人的視線在空中一個對撞,各自都有說不出來的痛苦。所不同的是,謝子蘭的丈夫在家照顧病中的幼女,無法在妻子身邊給她力量。而蘇傲雪有杜景堂在身邊,撐開她洇濕的手掌,十指交扣的動作,不僅是在放鬆她的肢體,也給了她一種精神上的支撐。
好在也就是開場時,觀眾席比較多無謂的聲音。隨著劇情慢慢地展開,大家看得都很入神。這時候誰要再開口,不管說什麽,都會被其他觀眾自發地製止。
杜景堂微微彎起唇角,他因為工作的關係,是除劇組人員之外,最先一批觀賞過全片,而且是觀看了最完整全片的人。他對這部電影的故事表達,有著充足的信心。他甚至知道,如果沒有電檢委員會強行要求剪掉一些醫院病房的劇情,電影的流暢程度還要更好呢,觀眾拋的淚也會更多的。
此時,再有竊竊私語聲,就不似開場那樣沒正行了,人們紛紛開始議論劇情。
“好是好,就是男主人翁態度轉得很生硬。”
“在病房裏認識了幾個工人和腳夫,稍聊了兩句家常,就成了跨越階級的摯友了,好奇怪呀!”
“可能膠片不夠了,沒拍完吧。”
聽到這樣的評價,蘇傲雪緊繃的心弦終於放下了,手心的汗也漸漸收幹。
如果觀眾隻是覺得病房的劇情不好,那就不是她的不足了,那一段劇情中,出現的諸如“群眾”“階級”一類的台詞,統統都被要求刪改。還有一句“我們窮人要擰成一股繩”,配合因工致殘的幾位病友互相握拳鼓勵的畫麵,這一段的審改意見是全部刪除,連修改的餘地都不給。
最後,這段關乎主人公心境轉變的重要劇情,被裁到了七零八碎的程度。
其實,如果錦華願意再投一點資本補拍,也許還能挽救一二。可是,補拍的內容誰也無法保證一定能夠通過審查。因此,從經濟的角度出發,錦華放棄了補拍方案,就以刪剪之後的成果推向了市場。
盡管幕後有這樣那樣的遺憾,但就首映的反應來看,市民大體還是認可的。
當最後的字幕緩緩淡去,放映廳燈光大亮。在觀眾們轟天轟地的掌聲中,朱品慧耐不住激動的心情,擠到蘇傲雪跟前,握著她的手用力搖撼著,道:“傲雪,恭喜你!我認為這是很成功的劇本。”
蘇傲雪驚喜地問了一句:“真是這樣嗎?”
這時,謝子蘭正轉身向觀眾表達感激。
在影迷們熱情的歡唿和推搡中,蘇傲雪沒法子再說下去了。
這一下,放映廳的人群分了兩股,有一股喜歡追星的拚命上前簇擁著演員們,另一股隻是為了看電影的就逆著人潮準備退場。
賴貴真帶著劉希哲和一眾演員,被影迷的鮮花和記者的鎂光燈包圍。
蘇傲雪隻是執筆的資格,自然不受人關注。他們一行人就退在角落裏,看著那邊熱鬧的場麵,探討這片子的前途。
雖說影片女主角一共三位,片名也是主打了這電影主要女演員多的噱頭。然而,明顯能看出來,受歡迎最多的是謝子蘭。飾演大小姐的演員次之,而革命女青年的扮演者顯然被冷落了。
這還是蘇傲雪費勁思索,想法子把進步女青年的劇情描繪得更加有趣之後的結果。如果沒有中途的加工,恐怕人家根本不記得這片子,同時展示了三種不同的女性形象。
康美新搖著頭問:“為什麽電影中的女性,打扮時髦比品格高貴更受矚目呢?難道女性就隻是給人家看的嗎?”
蘇傲雪被她問得一噎,歎氣道:“也許會賣座,但我看觀眾的反應,票房的成績有一大半來自女演員的犧牲……”
來給同事女友捧場的王稟忠,便在一旁解釋:“放在十來年前,這種情況更嚴重。比起精神上的振奮,大家更追求眼睛的享受,有句話怎麽形容的……對了,電影是給眼睛吃冰激淩、給心靈坐沙發。這個冰激淩用得很生動,把許多觀眾期待在電影世界裏享受清涼和甜蜜的心理,都涵蓋進去了。”